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洛龍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洛龍區位於洛陽市區東部和南部,背靠邙山,面對伊闕,東望嵩岳,西倚周山,東與偃師市相連,西與宜陽縣毗鄰,南接伊川縣,北與孟津縣及瀍河、老城、西工、澗西諸區接壤。2012年,總面積211平方千米,,其中農用地面積90.19平方公里。總人口40.3萬人,其中鄉村人口13.5萬人。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04‰以內。[1]

洛龍區2000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城市新區,是洛陽市六大主城區之一,也是全市的經濟、文化、金融和商貿中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洛龍區地理坐標東經112°16′-112°37′、北緯34°33′-34°46′。南北寬21.5公里,東西長33.5公里。

地貌

地貌特徵屬伊洛河沖積平原,地勢是西北高、東南低的簸箕形開口盆地,境內海拔最高為394米,最低為126米。

地質

洛龍區地處斷陷堆積盆地現代河床之中,絕大部分範圍被新生帶沉積物所覆蓋。第四紀前基岩的分布:南部丘陵山區,龍門一帶,有殘缺不全的古生代基岩出露,並呈東西走向,以緩傾角(15°~35°)向北傾斜;在西部的秦嶺頂部有零星出露,其它多是第四紀鬆散岩層。

氣候

洛龍區地處亞熱帶向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季風顯著為其主要特徵。1月多西北風和東北風,在其作用下,極地大陸氣團占據優勢,寒冷乾燥;而7月則多西南風和東南風。由於偏南風的影響,熱帶海洋氣團居統治地位,炎熱多雨。低空氣流和氣團的這種季節性變化,顯示了本區具有季風氣候特徵。從而形成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乾旱風日多,夏季炎熱雨豐沛,秋季晴和日照足的一般特徵。

自然資源

野生動物

洛龍區常見的獸類有野兔、狐狸、黃鼬、岩松鼠、狗獾、狸貓、褐家鼠、小家鼠、田鼠、大倉鼠等。

洛龍區常見的鳥類有環頸雉、山斑鳩、石雞(俗稱呱呱雞)火斑鳩、灰鴿、喜鵲、山雀、烏鴉、燕、綠嘴啄木、星頭啄木、布穀鳥、鴛鴦,睢鳩、黃鸝、鵊雞、鵪鶉、紅嘴鴨、雁、灰喜鵲、雀鷹、鳶(俗稱老鷹)、金雕(俗稱兔鷹),麻雀、桃蟲(俗稱槐串、小鳥)、鷺鷥、貓頭鷹、戴勝、鴉雀、鴿子、白鸛等。

水生動物有草魚、鰱魚、鯉魚、蝦、鱉、蟹、河蚌等。

兩棲類有青蛙、黑斑蛙、蟾蜍等。

蟲類有蠶、蜂、蟬、蝴蝶、螳螂、蜻蜓、棉蚜蟲、棉蛉蟲、椿象(俗名臭斑斑)、樗雞蜘蛛蚊子白翎子、蠍子、蝸牛、螢火蟲、蚯蚓、土鱉、飛蛾、撲燈蛾、百足蟲、七星瓢蟲、金龜子、螞蜂、叩頭蟲、跳蚤、臭蟲、長蛇、蚰蜒、天牛、蚱蜢、狗蠅、蠅、蠅虎、牛虻、蟋蟀、紡織娘、蟻、斑毛、衣魚、蜣螂、守宮、蝗、蠓、麻蜥等。

珍貴動物有豆雁、鴛鴦(國家二級保護)、紅腹錦雞(省級保護)等。

植物資源

喬木與灌木

洛龍區的樹種有:

松樹類共5種,即油松、華山松、落葉松、白皮松和雪松,分布在洛龍區各處。

柏樹類有側柏、檜柏、塔柏、龍柏、千頭柏、竹柏、鎮柏,分布於全區各地,龍門山、關林廟為側柏的集中區。

楊樹有15種,即大(小)葉楊、毛白楊、箭杆楊、加拿大楊、銀白楊、沙蘭楊、加龍楊、哈佛楊、克魯斯楊、意大利楊、新疆楊、晚花楊、楓楊等。其中白毛楊多在公路兩旁,其餘全區各處均有栽培。

柳樹有4種,即龍柳、垂柳、銀葉柳、旱柳,分布於洛河及伊河兩岸,其它地區的渠道兩旁也有零星分布。

榆樹有5種,即榔榆、南陽白榆、襄樊白榆、廂鋪榆、本地白榆,分布於洛龍區各地,邙山丘陵一帶較多。

槐樹有國槐、刺槐、無刺洋槐、紫花刺槐、盤槐、垂槐等6種,洛龍區各地均有零星分布。

桐樹有泡桐、梧桐、法國桐3種,法國桐多在公路兩旁種植,泡桐遍布洛龍區,梧桐在洛龍區有零星分布。

椿樹有兩種,即臭椿和香椿,分布於洛龍區各地。

除此而外,還有金獅楸、合歡、王角楓、雞爪槭、銀杏、柿樹、紅楓、重陽木、杜仲、皂角、黃楝、苦楝構樹、桑、榕、唐槭山胡桃水冬瓜白玉蘭、水杉、文冠果、刺楸、櫻花、紅葉李、黃山櫟、廣玉蘭、枇杷、棕櫚、黃連木等29種,多在各園林內種植,柿樹、皂角、桑、構、榕等,在各地有零星分布。

花灌木類

牡丹、芍藥、月季、小月季、十姊妹紫荊花石榴、丁香、玫瑰、刺瑰、木芙容、棣棠、迎春、麻葉繡球、溲疏、郁李、木槿、臘梅、榆葉梅、紅綠梅、碧桃、垂枝桃、無花果、花椒、探春、臭八仙、垂絲海棠、貼梗海棠、木爪海棠、木本夜來香、大葉黃楊、雀舌黃楊瓜子黃楊金心黃楊海桐、石楠、桂花、刺桂女貞小葉冬青南天竺、十大功勞、窄葉十大功勞、蚊母、頭棘、鳳尾柏、孔雀柏、米真柏、翠蘭柏、枸骨冬青、夾竹桃、茉莉、忍冬等。

藤木類

爬牆虎、靈霄、紫藤、葡萄。

藥材

地骨皮、五加皮、白蘚皮、棗核、白蒺藜野菊花透骨草、大力草、防風蒼耳子蒲公英、遠志、白頭翁、木回頭、南沙參全瓜萎地丁首烏白丑柏子仁、杏仁、桃仁、女貞子、薄荷、旱蓮草、青蒿、旋復花扁畜天花粉、生地、連翹、車前、桔梗、丹皮、白芍、金銀花荊芥柴胡、枸杞、蓖麻子桑白皮、艾葉、大服子、小茴、獨葉蓮、細辛、龍葵、敗醬、合歡、雞內金雞冠花、土蟹蟲、馬齒莧澤瀉白茅根,冬瓜子、冬瓜皮、絲瓜絡、地龍、麥冬、西瓜皮、血餘、花椒、瓜蒂、皂角刺、側柏葉茵陳柿蒂、韭菜、荷葉、桑葉、黑芝麻槐米蜂房、蜂蜜、蟬蛻等。藥材分布於邙山、秦嶺丘陵地、龍門山及伊、洛河兩岸。

人口民族

截止2012年7月,洛龍區有人口40.3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980人。

社會事業

教育

洛陽郊區教育有着悠久的歷史。西周時周公創立「成周」學制,都城始設國學在京郊則有鄉學。此後,至北宋建立河南府學,而明代洛陽縣學建於縣城東郊,社學、書院相繼發展。至清,設府學1所,縣學1所,有澗西、洛浦等書院和谷水鎮、唐屯、孫旗屯、棗園村計4處私塾,義學遍布城鄉。

清末,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河南府和洛陽縣奉諭改建中學堂和小學堂,到宣統三年(1911年),洛陽縣有高等小學堂3所,初等小學堂45所。

民國以後,教育逐漸發展。民國6年(1917年)在關林廟創辦尚斌高小,高等小學堂增至6所,國民小學亦達200餘處。民國16年(1927年)李屯櫻麓初小成立。次年,高等小學發展到15所,義務小學已達291處。延至民國36年(1947年)秋,中、小學增至46處,保國民學校多達576所。

洛陽解放後,全縣農村小學531所。縣人民政府為改變過去中等學校多集中於縣城的狀況,面向農村發展農村中等教育,先後在關林創辦初級師範學校,在平樂、李村、麻屯各設中學1所,使農村學生就近入學。1955年縣制撤銷後,轄區完小17所,220多個行政村都設有初小。

1957~1965年,教育工作一度受到「左」的思想影響,走過曲折的道路,特別在「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時期,中小學停課鬧革命,使教育事業遭到嚴重摧殘。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認真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逐步完善了教學法規,使教育事業穩步健康發展。1985年經河南省檢查驗收給郊區頒發了普及初等教育合格證。1990年全區有小學199所,初中35所,完中3所,高中5所,職業高中、成人中專、教師進修學校各1所,計有學生73000多人,教職工3300多名。育紅班198處227班,幼兒班8377人,幼兒教師319名。教學工作中評出優秀黨員19名,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150名;市級「三好學生」和「優秀學生幹部」125名。在改善校容校貌達標活動中,有94所學校達標,23所學校達到區級標準。此外,郊區境內還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外語學院、洛陽師範專科學校等11所院校,每年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

2013年,龍盛中學、龍盛小學、一實小龍康校區建成投用,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23所,成功引進百年名校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涉及近4萬名中小學生的取暖降溫工程全部完成,榮獲河南省教育工作先進區稱號。

文化

1950年,洛陽縣人民文化館成立,為加強農村社會主義宣傳,文化館遷址關林。文化館除設有圖書室對農民開展借閱外,根據黨在每個時期的中心工作,利用每月逢三關林廟會舉行圖片展覽。對民間傳統文藝,進行發掘和輔導,廢除封建迷信活動,保留和發展各種不同形式的健康文藝。土地改革以後,農村業餘劇團、獅舞、龍燈、撓閣、高蹺、旱船、海蚌等群藝活動蓬勃地發展起來,逢年春節佳日,自演自樂。

1979年,根據中央文件精神,13個公社陸續地建起了文化站,配有專職幹部。1980年以來,各文化站設有圖書室、遊藝室、電視室等文化設施。1980年文化館組建民辦公助曲劇團1個,豫劇團1個,上山下鄉巡迴演出。農村業餘劇團設立23個。1985年,整個農村文藝隊伍5000餘人,喜慶節日,自娛自樂,呈現歡天喜地和太平盛世的繁榮景象。1978年以來,文化館每年舉辦春節文藝調演大會,農村各式的業餘文藝,有計劃地按順序參加了表演。1989年民間獅舞發展到13架,龍燈兩架,排鼓4組,秧歌隊、騎黑驢、旱船等,村村皆有。1990年,三官村群眾集資萬餘元,把停止活動30餘年的「撓閣」社重新組織起來。

2013年,免費演出戲劇120場、放映數字電影2031場。

衛生

解放前城鎮大都設有私營中藥鋪(店),兼顧診治。農村的中醫大夫,都屬半農半醫。病患者隨來隨治,重病者請大夫到家診治。農村名醫很多,如李樓李八先婦科。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美國人傅一民在興隆街創辦福音堂醫院,洛陽始有西醫西藥。

民國時期隨着社會動盪,經濟凋零,衛生事業發展遲緩。

洛陽解放後,隨着國民經濟的恢復,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洛陽市(縣)及其郊區的衛生事業獲得了相應的迅速發展。

1948年,洛陽縣人民政府衛生科,首次對農村中西醫人員進行政治、業務考試,合格者發放開業執照,計發西醫證40人,中醫證68人。1952年縣衛生科設防疫股,同年在老城阜安街創辦縣醫院。1955年洛陽縣置撤銷,縣醫院改稱區人民醫院。1962年恢復郊區建置,成立衛生科,恢復衛生防疫站、婦幼保健站。到1968年全區13個公社均設有衛生院,各生產大隊設有衛生所。到1982年13個企事業單位建了衛生室,專科醫院綜合醫院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

1958年9月,國家衛生部和河南省衛生廳撥款,以平樂郭氏正骨術為基礎,在白馬寺興建洛陽正骨醫院,1983年在辛店公社徐家營創建中國人民解放軍150中心醫院,1984年在瀍河鄉創辦鐵道部第十五工程局中心醫院。是年洛陽市腫瘤醫院創建,1989年洛陽市乳腺病醫院以及洛陽市燒傷科醫院相繼開診,使人民的疾病得到及時治療。

由於開展了愛國衛生運動和衛生防疫工作,危害人民建康的霍亂、白喉、回歸熱、黑熱病、天花、瘧疾、鼠疫等23種傳染病和地方性甲狀腺腫、克汀病、氟病得到控制。

體育

古代武術,多為拳擊、劍擊和棍、棒、射、騎等自發的武功鍛煉活動。明末,洛陽縣軍屯村已有人練八方通臂拳。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洛陽縣馬坡村回族馬學禮開創心意六合拳。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洛陽縣中、小學堂,始設體育課。辛亥革命後,隨着學校的興辦,體育事業相應的有所發展,中小學校均辟操場,設體育課,開展各種球類、田徑等體育活動。民國27年(1938年),洛陽縣在西北體育場舉辦首次農民籃球賽。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非常重視體育事業。1954年洛陽縣田徑代表隊,參加了洛陽地區運動會獲總分第一。1955年洛陽縣建置撤銷後,由於建置多變,於1974年成立了郊區體育運動委員會。通過開展各項體育活動,使全民的體育水平和健康水平不斷提高。

1973年,成立業餘體校,向北京、武漢、開封等體院輸送學生25名。1974年區田徑隊參加市三屆運動會獲總分第二。1978年區體育代表隊參加市四屆運動會獲總分第3名,女籃第5名,乒乓球第3名,1982年參加市廣播操比賽獲第3名。1986年舉辦各種運動會6次,參加比賽2690多人。在市六屆運動會上,獲摔跤、柔道等項目13枚金牌、3枚銀牌、4枚銅牌。

1988~1990年,除舉辦一年一度迎春長跑賽外,還舉辦全區首屆農民運動會,歷時10天,9個體育項目,參加29個代表隊1400餘人。郊區體育代表隊曾4次參加省、市體育比賽,計獲金牌14枚、銀牌15枚、銅牌19枚。

交通

養護方面:洛龍區交通運輸局主管轄區內縣、鄉、村三級公路,目前有縣道六條,計57.024公里;鄉道13條,計48.101公里;村道123條,計285.964公里。另外2011年又接收了豐李鎮道路,縣道兩條11.7公里,村道35.58公里。目前共列養路段有438.369公里。

工程方面:2012年的工程項目是兩路一橋,暨洛龍區X024龍山線(豐李段)、洛龍區Y020西山線(龍門鎮王山村段)、洛龍區白馬寺鎮白扁線中州渠橋改建工程。

路政方面:路政大隊設有路政一中隊和二中隊,路政隊按照相關法律法規,主要負責公路的路產路權,保障道路暢通,通行安全。

方言

洛陽市郊區方言屬中原官話。聲母方面尖團分明、微母仍帶唇擦。照二知二念法是有規律性的。開口呼讀如精組、合口呼轉為捲舌。止攝連章組字也不捲舌。

景點

白馬寺關林、新區博物館、定鼎門遺址博物館、隋唐城遺址植物園、龍門海洋館、邵雍故居、神州牡丹園、中國國花園、開元湖音樂噴泉、分金溝金銀器博物館、安樂牡丹瓷博物館、洛陽新區體育中心、狄仁傑墓、蘇秦故居、隋唐洛陽城遺址、漢魏故城遺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