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苦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苦楝

中文名稱:苦楝

外文名稱:Melia azedarach Linn

別稱:楝(本草徑),楝樹、紫花樹(江蘇),森樹(廣東)

科目:楝科、芸香目

綱門: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

命名者及年:Linn,1824

苦楝樹(Melia azedarach):又稱Chinaberry,楝科植物中的著名品種,又稱苦苓金鈴子栴檀森樹等。

苦楝:為楝科落葉喬木植物,高10-20m。樹皮暗褐色,縱裂,老枝紫色,有多數細小皮孔。

生於曠野或路旁,常栽培於屋前房後。該植物在濕潤的沃土上生長迅速,對土壤要求不嚴,在酸性土、中性土與石灰岩地區均能生長,是平原及低海拔丘陵區的良好造林樹種,在村邊路旁種植更為適宜。該種是材用植物,亦是藥用植物,其花、葉、果實、根皮均可入藥,用根皮可驅蛔蟲和鈎蟲,但有毒,用時要嚴遵醫囑,根皮粉調醋可治疥癬,用苦楝子做成油膏可治頭癬。此外,果核仁油可供制潤滑油和肥皂等。

形狀

落葉喬木,高達10餘米;樹皮灰褐色,縱裂。分枝廣展,小枝有葉痕。

葉為2-3回奇數羽狀複葉,長20-40厘米;小葉對生,卵形、橢圓形至披針形,頂生一片通常略大,長3-7厘米,寬2-3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多少偏斜,邊緣有鈍鋸齒,幼時被星狀毛,後兩面均無毛,側脈每邊12-16條,廣展,向上斜舉。

圓錐花序約與葉等長,無毛或幼時被鱗片狀短柔毛;花芳香;花萼5深裂,裂片卵形或長圓狀卵形,先端急尖,外面被微柔毛;花瓣淡紫色,倒卵狀匙形,長約1厘米,兩面均被微柔毛,通常外面較密;雄蕊管紫色,無毛或近無毛,長7-8毫米,有縱細脈,管口有鑽形、2-3齒裂的狹裂片10枚,花葯10枚,着生於裂片內側,且與裂片互生,長橢圓形,頂端微凸尖;子房近球形,5-6室,無毛,每室有胚珠2顆,花柱細長,柱頭頭狀,頂端具5齒,不伸出雄蕊管。

核果球形至橢圓形,長1-2厘米,寬8-15毫米,內果皮木質,4-5室,每室有種子1顆;種子橢圓形。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分布地域

產中國黃河以南各省區,較常見;生於低海拔曠野、路旁或疏林中,已廣泛引為栽培。廣布於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溫帶地區也有栽培。

1、:分布北至河北,南至廣西、雲南,西至四川等地。2、川楝:分布於甘肅、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1]

生長環境

喜溫暖、濕潤氣候,喜光,不耐庇蔭,較耐寒,華北地區幼樹易受凍害。在酸性、中性和鹼性土壤中均能生長,在含鹽量0.45%以下的鹽漬地上也能良好生長。

耐乾旱、瘠薄,也能生長於水邊,但以在深厚、肥沃、濕潤的土壤中生長較好。楝樹勢強壯,萌芽力強,抗風,生長迅速,花艷、量多,極具觀賞性。耐煙塵,抗二氧化硫和抗病蟲害能力強。

1、:生於曠野或路旁,常栽培於屋前房後。2、川楝:生於海拔500-2100m的雜木林和疏林內或平壩、丘陵地帶濕潤處,常栽培於村旁附近或公路邊。[2]

用途

藥的用途

用藥部位:苦楝皮、苦楝葉、苦楝子、苦楝花。

苦楝皮: 以植物的樹皮及根皮入藥 味苦;性寒;有毒 殺蟲;療癬。

苦楝葉: 以植物的葉入藥 味苦;性寒;有毒 清熱燥濕;殺蟲止癢;行氣止痛。

苦楝子: 以植物的果實入藥 味苦;性寒;有小毒 行氣止痛;殺蟲。

苦楝花: 以植物的花入藥 味苦;性寒 清熱祛濕;殺蟲;止癢。

園林觀賞

樹形優美,葉形秀麗,春夏之交開淡紫色花朵,頗美麗,且有淡香,宜作庭蔭樹及行道樹;加之耐煙塵、抗二氧化硫,是良好的城市及工礦區綠化樹種,宜在草坪孤植、叢植,或配植於池邊、路旁、坡地。

該樹既能抗吸二氧化硫、氟化氫等有毒有害氣體,又是殺蟲能手,可防治12種嚴重的農業害蟲,被稱為無污染的植物殺蟲劑。 適於生長在水熱條件比較優越的亞熱帶季風區。

其它用途

邊材黃白色,心材黃色至紅褐色,紋理粗而美,質輕軟,有光澤,施工易,是家具、建築、農具、舟車、樂器等良好用材;用鮮葉可滅釘螺和作農藥,果核仁油可供制油漆、潤滑油和肥皂。

參考資料

  1. 苦楝葉,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苦楝,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