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敬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汪敬熙 (英语:Ging-Hsi Wang,1893年7月7日-1968年6月30日),字緝齋[1],男,生理心理學家,山東省歷城縣人[2]。
简介
191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923年獲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24年回國後曾任中州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心理學教授。1934年任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所長,1948年任聯合國科學部主任,1948年獲選為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1953年起先後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威斯康辛大學任教[3]。
1968年逝世於美國[1]。
汪敬熙長期投入於生理心理學研究,包括白鼠活動與性週期的關係、皮膚電反射、兩棲類胚胎行為等[3],學術成就豐碩。
著作與論文
- 《生理電學在心理學上之應用》(《清華週刊》,38卷五期,清華大學,1932年)
- 《中國心理學的將來》(《獨立評論》,40期,1933年)
- 《答潘菽先生“關於心理學的預言”》(《獨立評論》, 49期, 1933年)
- 《行為之生理分析》(獨立出版社, 1944年)
《皮肤电反射和情绪测量》(1930)
《科学方法漫谈》(1938);
《汗腺分泌的神经调节》(1964)等。
学术贡献
汪敬熙在生理心理方面造诣精深,他在学术上的贡献有三点:
(一)研究白鼠活动与性周期的关系,发现雌白鼠的活动有四日周期的变化,雄鼠则无。观察证明雌鼠活动周期的变化是由于性周期所致,而性周期的产生则是由于卵巢内分泌的卵巢素而引起的。
(二)研究皮肤电反射,证明皮肤电反射是由于汗腺的分泌,与意识现象毫无关系。皮肤电反射是由各种刺激诱发出的动作电位。它有五个兴奋性中枢,也有五个抑制性中枢,其最后通路为脊髓交感柱中神经元集团。
(三)研究两栖类胚胎行为,将两栖无尾类三种蛙游泳行为的发育分为三期六个阶段,即无动作期、向侧弯曲期、S形反应期、直线向前游泳期、控制游泳方向期、维持身体空间常态期。
生理研究
汪敬熙毕生致力于生理心理学的研究,造诣精深,是神经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
主要学术贡献有:
(1)他是研究皮肤电反射的先驱者之一。他研究证明皮肤电反射是汗腺分泌作用的表现,与意识现象无关,其强度与情绪强弱无一定关系,而与刺激的强弱有确定关系。
(2)第一个将电子仪器引入中国用于脑功能研究。
(3)发现了瞳孔收缩和扩张的皮层代表区域。
(4)最早研究发现雌白鼠活动4日周期的变化是由于性欲周期所致,性欲周期的产生则由卵巢内分泌的卵巢素所引起。他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开创了哺乳动物行为研究的新方法。
(5)通过对两栖类胚胎行为的研究,将两栖无尾类三种蛙的游泳行为的发育分为三期六个阶段。
(6)研究汗腺分泌的神经调节之中枢机制。
造诣精深
汪敬熙在生理心理方面造诣精深,国际著名神经科学家张香桐教授在《神经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一文中写道:“二十世纪初,汪博士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AdolPhMeyer和CurtP.Richter处学习。 汪博士是研究皮肤电反射的先驱者之一,他在威斯康星大学出版社1964年出版的《汗腺的神经调节》一书中,总结了对这个课题的见解及实验结果。
他发现了瞳孔收缩和扩张的皮层代表区域。
应该承认他是第一个将电子仪器引入中国用于脑功能研究的人。
早在1934年,汪博士便能够利用麦修斯示波器记录光影通过猫的视野运动时外膝体内产生的诱发电位。
作品介绍
《雪夜》
汪敬熙
雪夜吞食了一些声音
如果你喊我,在那么远的地方
喊我,我会在第一场春雨里
找到吐绿的骨骼。而今夜
我无从得知,你的思念
是不是蛰入了白雪的毛孔
或像传说中的那只银狐
留下一串脚印,让我痴迷
但我可以想像,你清纯的目光
撞在雪花上,叮当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