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杭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杭縣舊稱。民國元年(1912)1月22日,並錢塘縣、仁和縣為杭縣。杭縣為杭州附郭,沒有自己的縣城,縣署設在井亭橋東(今解放路浣紗路交叉口東南)。民國16年,城區及西湖等地從杭縣劃出,另設杭州市,杭縣縣署依舊。民國34年8月抗戰勝利後縣署遷至拱宸橋(今杭州第二人民醫院院址)。 杭州最早建置為錢唐縣,自秦漢至六朝,歷八百年之久,至南朝梁武帝太清三年(549),置臨江郡,其境域與錢唐縣境域同:東以浙江(今錢塘江)與永興縣(今蕭山區)交界;南鄰富陽縣;西界餘杭縣;北與武康(今德清縣)、嘉興(今桐鄉市南部)、鹽官(今海寧市)交界。

秦漢至梁

陳後主禎明元年(587)置錢唐郡,轄錢唐、富陽、於潛新城4縣。郡境 域: 東與吳郡的鹽官縣為界;南與會稽郡的諸暨縣為界;西與吳郡的桐廬縣、新安郡的歙縣為界; 北與吳興郡的餘杭、武康、故鄣、安吉縣為界; 東南以浙江(今錢塘江)與會稽郡的永興縣為界; 西南與新安郡的始新縣(今淳安)交界; 東北與吳郡的嘉興縣交界;西北與丹陽郡的寧國縣交界。

隋唐

文帝開皇九年(589),廢錢唐郡,置杭州。大業三年(607)改杭州為餘杭郡,轄錢唐、富陽、餘杭、鹽官、武康、於潛6縣,其境域範圍: 東瀕海(今杭州灣);南與會稽郡的諸暨縣交界;西與新安郡的歙縣交界;北與吳郡的烏程縣(今湖州市)、宣城郡的綏安縣(今安吉縣)交界;東南以浙江(今錢塘江)與會稽郡的會稽縣相望;西南與遂安郡的雉山縣(今淳安)、桐廬縣交界;東北與吳郡的吳縣交界;西北與宣城郡的寧國縣、新安郡的歙縣交界。 武德四年(621)又改餘杭郡置杭州。天寶元年(742)杭州復改餘杭 郡。乾元元年(758)再改餘杭郡為杭州,餘杭縣開元四年二月二十六日升望縣。錢塘縣。會昌四年十一月升望縣 [1] .。至光化三年(900),杭州領錢塘、餘杭、鹽官、富陽、新城、臨安、於潛、唐山、桐廬9縣,其境域範圍: 東瀕海(今杭州灣); 南與越州的諸暨縣、婺州的浦陽縣(今浦江)交界; 西與歙州的歙縣交界; 北與湖州的德清、武康、安吉縣交界; 東南以浙江(今錢塘江)與越州的山陰、蕭山縣相望; 西南與睦州的建德、分水、還淳(今淳安)縣交界; 東北與蘇州的嘉興、海鹽縣交界;西北與歙州績溪縣、宣州寧國縣交界。

五代

杭州為吳越國首府,杭州領錢塘、錢江、鹽官、餘杭、富春、新登、桐廬 、安國、於潛、吳昌、武康11縣,其境域為: 東與秀州(今嘉興市)海鹽縣交界; 南與越州諸暨縣、婺州浦江縣、睦州建德縣交界; 西與歙州績溪、歙縣交界; 北與湖州烏程、安吉縣交界; 東南以錢塘江與越州的山陰、蕭山縣相望; 西南與睦州的青溪(今淳安)、分水縣交界; 東北與秀州的崇德縣、湖州的德清縣交界;西北與宣州的寧國縣交界。

北宋

初年,杭州境域仍之,至北宋末,杭州轄錢塘、仁和、富陽、餘杭、臨安 、於潛、鹽官、新城、昌化9縣,其境域範圍: 東與秀州的海鹽縣交界; 南與越州的諸暨縣、嚴州的桐廬縣交界; 西與徽州的績溪、歙縣交界; 北與湖州的德清、武康、安吉縣交界; 東南與越州的山陰、蕭山縣隔江相望; 西南與嚴州的分水、淳化縣(今淳安)交界; 東北與秀州的嘉興、崇德縣交界;西北與宣州的寧國縣交界。

南宋

升杭州為臨安府,並為南宋首都。臨安府仍領錢塘、仁和、餘杭、鹽官、富陽 、新城、臨安、於潛、昌化9縣。臨安府境域: 東與嘉興府交界;南與紹興府交界;西與徽州府交界;北與安吉州交界;東南與紹興府交界; 西南與建德府交界;東北與嘉興府交界;西北與寧國府交界。 其中錢塘、仁和升為赤縣,境域範圍大致東南盡江濤,西 南起湖埠、東塢山,西際午潮山、荊山、西溪,北包北關、湖墅、范浦,遠及瓶窯 、安溪、臨平。

元明清

元改臨安府為杭州路,明、清又改為杭州府。其間杭州行政區域變化不大,至 清末,杭州府轄錢塘、仁和、餘杭、臨安、於潛、昌化、富陽、新城8縣和海寧州,其境域為: 東界嘉興府海鹽縣;南界紹興府諸暨縣;西界徽州府績溪、歙縣;北界湖州府安吉、孝豐、武康、德清縣;東南以錢塘江與紹興府蕭山縣相望;西南界嚴州府桐廬、分水、淳安縣;東北界嘉興府嘉興、桐鄉、石門縣(清改崇德縣為石門縣);西北界寧國府寧國縣。

民國

民國元年(1912)1月22日,並錢塘、仁和縣為杭縣。 民國16年,城區及西湖等地從杭縣劃出,另設杭州市。 民國23年,推行保甲制度,杭縣分80個鄉鎮,850個保,8282甲。 民國27年1月,日偽當局將杭縣轄境併入杭州市,同年10月復將其劃出,置杭縣。民國35年杭縣設臨喬、五西、瓶調、上泗4區,臨平、塘棲、喬司 、瓶窯、良渚、三墩、留下7鎮,亭趾、東安、五杭、博陸、乾元、小林、翁梅、 和睦、永熟、星亭、丁蘭、泉塘、丁河、超山、宏石番、崇賢、龍旋、四維、義橋 、平涇、肇元、仁和、雲會、永泰、東平、纖石、崇化、大陸、山橋、雙橋、塘河 、蔣邱、五常、履泰、嚴莊、龍塢、定山、樹塘、雲泉、周安、壽民、東清、新寧、回龍44鄉。轄579保,6532甲。 民國37年杭縣轄4區、7 鎮、42鄉、558保、6628甲。區、鎮、鄉設置如下: 臨喬區 轄臨平、喬司2鎮,丁蘭、忠義、永和、翁梅、小林、東 安、乾元、亭趾、五杭、博陸10鄉; 五西區 轄塘棲鎮,肇和、雲會、義橋、四維、崇 賢、龍旋、平涇、永泰、東平、宏石番、丁河、超山、泉塘13鄉; 瓶調區 轄瓶窯、三墩、良渚、留下4鎮,纖石 、崇化、大陸、嚴莊、雙橋、山橋、塘河、蔣邱、履泰、五常10鄉; 上泗區 轄樹塘、龍塢、壽民、雲泉、定山 、周安、回龍、東清、新寧9鄉。

新中國

1949年5月杭縣解放,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全縣置2直屬 鎮,5區、5鎮、44鄉: 直屬鎮 臨平鎮、塘棲鎮; 臨喬區 轄喬司鎮,忠義、永和、丁蘭、翁梅、東 安、亭趾、博陸、和睦、石橋9鄉; 五西區 轄小林、乾元、五杭、超山、崇賢、泉塘、龍旋、丁河、宏 磻、四維、平涇11鄉; 三墩區 轄留下鎮、三墩鎮,雙橋、山橋、義橋、肇和 、塘河、蔣邱、五常、履泰8鄉; 瓶窯區 轄瓶窯鎮、良渚鎮,崇化、嚴莊、大陸、纖石、永泰、東 平、雲會7鄉; 上泗區 轄龍塢、樹塘、定山、雲泉、壽民、周安、回龍、東清、新寧9鄉。 1950年5月,增設和睦鄉,屬臨喬區。同年,石橋鄉、塘河鄉劃歸杭州市,壽民鄉分劃至富陽縣和餘杭縣。全縣調整為9區、6鎮、75鄉: 臨平區 轄臨平鎮,雙林、亭趾、博陸、高橋、五杭、東安、乾元、小林、禾豐、南港10鄉; 塘棲區 轄塘棲鎮,東塘、金平、丁河、宏石番、船廠、超山、泰山、東家橋、塘北、塘南10鄉; 四維區 轄平涇、龍旋、北莊、崇賢、南山、四維、康橋、義橋8鄉; 三墩區 轄三墩鎮,花園、運河、南肇和、北肇和、嚴莊、雙橋、山橋、大陸、勾莊9鄉; 瓶窯區 轄瓶窯鎮,纖石、安溪、良渚、崇化、長命、三合、永 泰、獐山、雲會9鄉; 留下區 轄留下鎮,五常、龍塢、天平、履泰、東嶽、蔣村、邱橋7鄉; 喬司區 轄喬司鎮,和睦、永和、忠義、大三、皋城、翁梅、天萬、丁蘭8鄉; 上泗區 轄定山、回龍、樹塘、周浦、王安、雲泉、東清、新寧8鄉; 翁家埠鹽區 轄翁埠、翁東、翁西、三元、四格、翁中6鄉。 1951年6月,杭縣調整為10區、6鎮、127鄉: 復改臨平鎮、塘棲鎮為縣直屬鎮。臨平區(1951年6月更名為亭趾區,1 952年8月2日恢復原名)轄雙林、東安、禾豐、乾元、小林、亭趾、南港、博 陸、高橋、興隆、西安、新塘、勝利、杭南、杭北、長春、橫山17鄉; 喬司區 轄喬司鎮,天萬、大三、 和睦、翁梅、白井、皋城、丁蘭、倉前、三勝、良熟、方橋、青石、星橋、三元、 新元、四格、下沙17鄉(1953年丁蘭、白井、大三、青石4鄉劃歸杭州市); 塘棲區(1951年6月更名 為超山區,1952年8月恢復原名)轄塘南、塘北、東家橋、超山、泰山、丁河 、船廠、宏石番、泉漳、柴家塢、丁山、三官堂、石番陽13鄉; 東塘區 轄東塘、平宅、三白、金平、葛墩、獐山、洛山、永泰、 雲會、木克、東山11鄉; 翁埠鹽區 轄翁埠、翁中、翁東、翁西4鄉; 三墩區 轄三墩鎮,雙橋、山橋 、嚴莊、勾莊、南肇和、北肇和、花園、西行、長橋、淺港、祥符、金羊12鄉; 四維區 轄崇賢、南山、四維、龍旋、北 莊、平涇、康橋、義橋、大安、沾駕橋、西莊、章橋、運河、半山、獨城15鄉; 瓶窯區 轄瓶窯鎮,長命、良渚 、崇化、纖石、安溪、三合、大陸、甪竇、羊山、荀山、沈橋、石橋、七賢13鄉; 留下區 轄留下鎮,五常、邱橋、蔣村 、龍塢、天平、東嶽、履泰、荊山、白龍、屏風、龍章11鄉; 上泗區 轄定山、樹塘、王安、雲泉、周浦、東清、 回龍、新寧、新沙、新建、中吳、湖埠、社井、獅子14鄉。 1956年撤區並鄉,杭縣調整為臨平、 塘棲、三墩、瓶窯、留下5鎮和獐山、東塘、雲會、七賢、長命、良渚、安溪、康 橋、四維、崇賢、塘南、超山、宏石番、丁河、東嶽、龍塢、五常、周浦、新寧、 樹塘、星橋、五杭、博陸、亭趾、乾元、雙林、下沙、喬司、翁梅、雙橋、祥符、肇和32鄉。 1957年 杭縣設臨平、喬司、塘棲、四維、東塘、留下、三墩、瓶窯、上泗9區,區設區公所,作為縣政府的派出機構。 1958年4月杭縣撤銷,除瓶 窯鎮、長命鄉劃歸餘杭縣外余皆劃歸杭州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