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民族团结誓词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民族团结誓词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中国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誓词碑在1951年1月1日(一说为1950年12月26日)的佤族传统盟誓仪式后建立,旨在提升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前称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民族团结[1]。此碑原位于云南的普洱红场,曾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遗弃,找回后改为存放在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文化馆(一说为县政府院),后来在2000年安放至宁洱城北侧的“民族团结园”内。誓词碑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和“新中国民族工作第一碑”,后于1986年3月列入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文物保护单位(现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文物保护单位)、于1993年11月列入第四批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于2006年5月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碑源由及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当时名为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居住了哈尼族拉祜族傣族、佤族、瑶族基诺族布朗族等26个民族人口,这些民族之间有着经济文化上的鸿沟,出现相互仇杀的情况,又遭到其他势力干扰;直至1950年9月,当地各民族派员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典礼,事后意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各民族代表从北京返回自治县后,自治县在翌日召开了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期间佤族代表拉勐提议结盟以示团结;最终,会上决定在当地竖立民族团结誓词碑,并在中国共产党思茅地区委员会书记张华俊安排下交由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诗人雷同起草碑上的誓词。

盟誓仪式在云南普洱红场上举行,订于1951年1月1日(一说订于1950年12月26日),采用佤族传统的剽牛签字仪式(杀牛后观察牛身的倒向,从而判定吉凶,以此决定是否举行盟誓)。仪式上,思茅地区委员会的党政军领导首先发表讲话、宣读誓词,然后宰杀一只公鸡,沥血入酒,让党政军领导和各民族代表每人轮流喝鸡血酒。喝过鸡血酒后,提议结盟的佤族代表拉勐在木鼓响声下剽牛,他边念咒语、边双手紧握剽枪杀牛,得出象征吉祥的结果;现场民众随即欢呼,42名民族代表喝下凉开水、鸡血和酒混合而成的咒水,在主席台上的红纸签名,后在普洱红场刻石立碑。

民族团结誓词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首块同类纪念碑,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和“新中国民族工作第一碑”[2]

视频

民族团结誓词碑 相关视频

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 推动普洱跨越发展
民族团结誓词碑动画演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