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原圖鏈接來自 網易網 的圖片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普洱市轄自治縣,位於雲南省南部,普洱市中部,為滇南要衝,與思茅、墨江、江城、景谷、鎮沅五個區(縣)山水相連,北距離省會昆明市370公里,南距離市政府駐地思茅區33 公里。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原名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2007年4月8日,更名為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1]

位置境域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位於雲南省南部,普洱市中部,為滇南要衝,與思茅墨江江城景谷鎮沅五個區(縣)山水相連。縣政府駐寧洱鎮,北距離省會昆明市370公里,南距離市政府駐地思茅區33 公里。全縣總面積3670平方公里[2]

地形地貌

寧洱縣全境皆山,地貌縱橫交錯,地質構造屬喀斯特地貌。寧洱縣地處橫斷山脈南段。東西遙對的把邊江和小黑江沿縣界呈帚狀向南擴展,無量山脈縱穿南北,形成分水嶺。地勢北高南低,境內海拔差距大,平均每公里海拔高度下降22米。最高點為梅子鄉與景谷縣交界的干壩子大山,海拔為2851.1米;最低點為黎明鄉窯房把邊江與勐野江的合江口,海拔551.7米。

氣候特點

寧洱縣屬南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兼有熱帶、中亞熱帶、南溫帶等氣候類型。年平均氣溫18.2℃,最熱月(6月)平均氣溫22℃,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12℃,無霜期334天,年均降雨量1414.9毫米,5月至10月為雨季。年平均日照時數1921.2小時。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截止到2014年,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現有林地面積425.5萬畝,森林覆蓋率74.04%,活立木畜積量2076萬立方米。

截止到2014年,寧洱縣野生動物種類有獼猴長臂猿金絲猴黑熊鹿野豬岩羊穿山甲蟒蛇靈貓綠孔雀錦雞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

水能資源:截止到2014年,寧洱縣境內河流縱橫交錯,長5千米以上的有121條。水能蘊藏量53.68萬千瓦,可供開發利用的16.1萬千瓦。

礦產資源:截止到2014年,寧洱縣有岩鹽等礦藏資源。

土地資源:截止到2014年,寧洱縣轄區總面積3670平方公里,熱區土地面積240萬畝,占44%,宜林、宜農、宜牧荒山灌叢175萬畝,耕地面積37萬畝,人均占有耕地面積2.5畝。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林業用地面積284103.4公頃,占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土地總面積77.42%,人均林業用地面積22.9畝。

寧洱各景色之間距離不超過20公里,向西有天壁山龍潭龍洞太乙洞、溫泉旅遊線;向北有東洱河水庫松山自然保護區、觀音山小黑江旅遊線,且民族團結紀念園已建成開園。

主要景點

普洱山

屬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因位於古普洱府西城門外,俗稱「西門岩子」,海拔1838.3米,與縣城相對高差518.8米。寧洱人常說:先有普洱山,後有普洱茶[3]。據《元江府志》記載,普洱山歷史上是出產普洱貢茶的名山,所產茶性溫味重,異於他產,名普洱茶,道府官員用以入貢,稱為「眾茶之冠」。

茶馬古道

自唐宋時期「茶馬互市」始已形成,是以古普洱府(今寧洱縣城)為中心向國內外輻射出的馬幫驛道,馬幫驛道又是以販運普洱茶為主的民間商貿通道,在古代是中國西南地區面向國內外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所以又被譽為「南方絲綢之路」。在寧洱境內現存的茶馬古道遺址有三段,分別是茶庵塘茶馬古道那柯里茶馬古道孔雀屏茶馬古道

2015年6月,「茶馬古道源頭地理標誌」在寧洱縣茶源廣場落成,成為雲南省第二座地理標誌。

那柯里茶馬驛站

同心鄉那柯里村是古普洱府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與昆曼國際大通道隔河相望,整個驛站占地大約70畝,四面環山,兩條小河相匯於此。那柯里在清朝光緒年間屬於關消汛塘之一,稱做「那柯里塘」,官府派出6名兵丁在這裡駐守。那柯里仍然具保存有較為完好的茶馬古道、百年榮發馬店、碾子房、風雨橋還有當年馬幫用的馬燈、馬飲水石槽等歷史遺蹟、遺物。2014年9月,那柯里村被國家農業部評為中國最美休閒鄉村(歷史古村)之一。

困鹿山皇家古茶園

困鹿山位於無量山南段余脈,為瀾滄江水系和紅河水系的分水嶺。困鹿山歷史上為皇家專用貢茶園,貢茶的採摘和製作均由官府派兵監製。在最高海拔2271米、總面積10122畝的困鹿山原始森林地域內,散落着千年以上的野生型、過渡型、栽培型和大葉種、中葉種、小葉種古茶樹,樹齡久遠,種類齊全,可謂茶葉自然博物館,是目前我縣發現的最大的古茶園,也是雲南省距離昆明最近、交通最便利、古茶樹最密集、種類最豐富、周圍植被最好的古茶園。

錦袍山公園

寧洱城東的錦袍山,因地處古普洱府東城門外,俗稱「東門山」。錦袍山巔矗立寶塔,塔寓「天濟文昌」,輔助文化昌盛,自古普洱府讀書之人大考之前都要登山對寶塔頂禮膜拜,保佑上走為官仕途,「脫下布衣穿錦袍」,所以叫「錦袍山」。錦袍山多蘭萼,陰曆三月,各色蘭花盛開,古稱「東岑蘭萼」,也是「普陽八景」之一。山頂的寶塔當地人俗稱「東塔」,古稱「凌雲塔」、「文筆塔」,始建於清嘉慶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塔高35.1米,共17層,為古普洱府文化的標誌性建築。

錦袍山公園有東塔、文化廣場、茶馬古道、風雨橋、文筆樓和茶園等景點。

民族團結園

占地面積4437平方米,建有牌坊大門、古式六角碑亭、仿古彩繪主大樓、佛雕等建築,是一座集觀賞、參觀、教育於一體的園地。2003年,被省委、省人民政府列為雲南省第二批社會主義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5月,被國務院批准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8月被國家民委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稱號。

園內有「新中國民族團結第一碑」——民族團結誓詞碑,1951年元旦,普洱專區26種民族的代表和黨政軍領導剽牛、喝咒水盟誓,立下此碑,為滇南民族團結鑑證物。

磨黑古鎮

寧洱磨黑古鎮街道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 的圖片

磨黑古鎮是著名電影演員楊麗坤和全國英模張培英的故鄉。磨黑為傣語,以「磨」為井,「黑」為鹽,因產鹽而聞名。磨黑鎮歷史悠久,茶馬古道從鎮內經過,是解放前邊疆前往省城昆明乃至全國的十四個重要驛站之一。磨黑古鎮是革命老區,是解放思普地區的革命根據地。1997年4月,磨黑中學被省委、省人民政府列為雲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1月,被省人民政府列為國防教育基地。

西嶺溫泉

古為「普陽八景」之一,位於縣城7公里處的陽廣河頭,溫泉水質清澈見底,潭底數十眼突泉噴涌而出,水含硫磺,可治皮膚病,浴後周身舒爽。分為攀龍溫泉和大自然溫泉,不分冬夏水溫約30℃—32℃。

小黑江森林公園

小黑江是寧洱與景谷的天然分界線,向西南流入瀾滄江。小黑江森林公園距普洱縣城西約20公里,森林覆蓋面積10餘萬公頃,是國家1A級景點,也是雲南省自然生態保護得較好的林區之一。公園內修了普賢寺茶聖祠、觀林亭等景點。

觀音山

位於縣城東北約6公里處,古時這裡曾建有三層殿堂,供奉觀世音菩薩如來佛像,是時遊人如雲,香火旺盛。惜殿堂在「文革」期間毀於一旦,1987年4月,成立修復普洱觀音勝景理事會,在大殿原址重建廟宇。寺院內鳥語花香,寺外松林茂盛,殿後有山泉流水,半山坡松濤陣陣,環境異常清幽優雅。吃一頓寺院素齋,健康自然,是難得的享受。

茶源廣場

茶源廣場建於2005年,是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成立20周年的獻禮工程。茶源廣場以普洱茶文化為軸線,體現出「文化寧洱、風情茶鄉、普洱茶都」的精神風貌。整個廣場投資1600萬元,占地82畝,是普洱市內最大的城市廣場。

交通情況

寧洱地處普洱市中部,境內交通運輸唯有依託公路。因有國道213線縱貫寧洱全境,國道323線又於縣城北郊與213線相銜接。

至2008年11月止,寧洱縣境內公路通車裡程達1182.64公里(不含村道1607公里,其中:進入國家數據庫334.93公里),其中:國道、省道、省管縣道243.97公里,縣道200.62公里,鄉道588.41公里,專用公路79.64公里。公路網密度每百平方公里30公里,每萬人擁有公路58.5公里。

止2015年底,縣、鄉、村公路通車裡程達3687公里,比「十一五」末增加887公里。85個村委會實現硬化通達。

2017年7月,寧洱縣境內公路通車裡程達4082.17公里,公路密度為111.23公里/百平方公里,每萬人擁有公路213.5公里。

歷史文化

民族文化

跳笙」,也叫「跳歌」或「笙歌」。意為邊吹笙邊跳和邊跳邊唱或邊奏邊唱,哈尼族稱「打跳」。寧洱的跳笙是流傳於以彝族和漢族為主的遍及多民族的一種民間歌舞樂藝術形式,遍布全縣各鄉鎮[4]

跳笙有多種套路,各地有各地的跳法。從舞蹈上分,主要套路有:三跺腳、三腳笙、五跺腳、兩腳半、倒回龍、二折歌、斑鳩吃水、順江邊、白魚翻身、蒼蠅搓腳、合腳笙、綿羊四打、挖地笙等;從曲調和伴奏樂器上分類,可分為蘆笙調、嗩吶調和弦子調;從調式上來分,可分為徵調式和羽調式。

伴奏樂器主要是小三弦、葫蘆笙和嗩吶。

地方特產

普洱民族銀飾

普洱咖啡

寧洱山藥

磨黑檳榔芋[5]

寧洱餌塊

寧洱蛋糕

普洱茶

視頻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相關視頻

寧洱縣哈尼族舞蹈跳鈴
寧洱縣葫蘆笙
哈尼族歌曲《花戀》動聽!
峨邊彝族自治縣縣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