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武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11月29日 (五) 10:28 由 Mjlk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经济方面
前往: 導覽搜尋

武昌,隸屬於湖北武漢市,武漢三鎮之一,湖北省委、省政府所在地,省政治、經濟、文化和信息中心,市科教文化中心。

它位於長江南岸,與漢口漢陽隔江相望。歷史上曾作為一個獨立的武昌市、武昌府存在,後與漢口、漢陽合併為今之武漢,現與漢口、漢陽並稱武漢三鎮。其主要景點有黃鶴樓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東湖、楚河漢街、武昌江灘等。

基本信息

 武昌
 
  • 中文名稱: 武昌
  • 外文名稱 :Wuchang
  • 所屬地區 :武漢市
  • 政府駐地 :中山路
  • 郵政區碼: 430060
  • 面 積 : 652.3平方公里
  • 著名景點 :黃鶴樓、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東湖、楚河漢街、武昌江灘等
  • 火車站 : 武昌火車站、武漢火車站
  • 武漢三鎮 :武昌、漢口、漢陽
  • 下轄地區 :洪山區、青山區、武昌區
  • 電話區號 :027
  • 地理位置 :武漢市中心城區長江東南岸,華中地區
  • 人 口 : 戶籍人口250.34萬
  •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 機 場 : 武漢天河國際機場
  • 車牌代碼 :鄂A
  • 著名大學 :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

歷史沿革

名稱由來

武昌最早有城,始於三國時期東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是年吳主孫權在江夏山(今蛇山)東北築土石城,取名夏口城。該城方圓僅二、三里,實為地形險要的軍事堡壘。武昌自古而今都是縣、州、府、郡和省治所在地[1]。歷史上的古夏口城亦幾經變遷。漢代設有沙羡(音夷)縣,治塗口(今江夏區金口)。至晉武帝以後,沙羡縣治移至夏口城,故武昌一度稱為沙羡縣。後來因轄區擴大又改稱汝南縣。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孝武帝在夏口設置郢州,並在夏口城的基礎上進行城垣的修葺和擴建,這就是古郢州城,至今遺址尚存。武昌在那時又稱為郢城。齊梁時期,梁將曹景宗(後任郢州刺史)攻打郢城,在紫金山與小龜山北築土石城堡,此堡北臨沙湖,南距郢城約二里,後世稱為「曹公城」。

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隋文帝改郢州鄂州,改汝南縣為江夏縣。州、縣治所均設於城內。自此武昌又有鄂州、江夏縣之稱。唐敬宗寶曆元年(公元825年),牛僧孺為武昌軍節度使,改建鄂州城,原來的夯土結構改成甓磚結構 。

革命中心

武昌城第二次大規模的改建並基本定型是在明洪武四年(1371年)。時任江夏侯的周德興增拓武昌府城,周圍二十餘里,牆體為陶磚砌就,牆高二至三丈余不等。據《湖廣圖經志書》載,明代的武昌城,里巷阡陌,衙署叢集,府學、貢院、文廟等文化建築遍布,文人學士薈聚,儼然是一座政治中心的城市景觀,為當時南方的重要城垣。武昌是辛亥革命「首義」之地,因辛亥革命在 武昌首義一槍打響,成就了 中國推翻帝制、建立亞洲第一個共和國的豐功偉績。

1927年武昌城開始拆除,保留有歷史紀念意義的起義門一小段城牆,其餘在1929年全部拆完。武昌是首義之地。近代中國進步的閘門從武昌開啟。在新文化運動、國內北伐戰爭和抗戰初等時期,武昌曾成為革命中心。

武昌解放

1949年5月17日,武昌解放。5月24日,武漢市人民政府成立。 同日,市政府發布政字第一號布告,宣布「劃前漢口市、武昌市及漢陽城區所轄地區成立武漢市人民政府」。人民政府武昌辦事處舉行接管簽字儀式,宣布:解散原武昌市政府及所屬各區公所,廢除保甲制度。6月16日,組建市人民政府武昌辦事處(同時行使市軍管會武昌辦事處職責)。

1964年7月24日,武漢市人民委員會決定建立葛化街辦事處,劃歸武昌區人民委員會領導。8月1日,中共武漢市委決定:將原武昌區領導的青菱南湖石嘴、和平4個農村人民公社劃歸洪山區領導;原洪山區所屬珞珈山水果湖濱湖武珞路中南路喻家山關山7個街辦事處劃歸武昌區領導。

1986年7月2日,部分調整武昌、洪山區劃。原武昌區內獅子山街、關山街、葛化街、珞珈山街等街辦事處所轄51平方千米地域、41075戶、25萬人口劃歸洪山區管轄。

2009年市委市政府開展江南三區「插花地」調整工作,將洪山區管轄的姚家嶺向陽余家湖風光三角路5個村及城南社區的全部區域調整到武昌區管轄;將位於武昌區界限範圍內的烽火東亭、團結、徐東、柴林頭、余家頭6個村,及南湖、徐東、和平3個社區部分區域調整到武昌區管轄。將武昌區管轄的新世紀、華電、省電、紡機、鐵機、風光苑6個社區的全部區域調整到洪山區管轄;將位於洪山區界限範圍內的理工水運、岳家嘴、列電、石牌嶺等4個社區的部分區域調整到洪山區管轄。 經「插花地」調整,武昌區行政區劃面積由調整前的81.22平方公里增至87.42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00.34萬。武昌主城建設區面積由2008年的44.82平方公里增至2009年的58.06平方公里,主城區建設面積位居7個中心城區第二。

組成部分

武昌區

地理位置為東經114°14′~114°30′,北緯30°32′~30°37′。武昌區位於武漢市東南部,長江南岸,與漢陽漢口隔江相望,北至余家頭羅家港與青山區毗鄰,東南與洪山區接壤,西臨長江,東擁東湖。總面積107.76平方千米[2]

區域總面積107.76平方公里,境內大致中部高,南北逐漸降低,西向長江,東向東湖緩斜。

以丘陵和平原相間的波狀起伏地形為主,居亞熱帶季風氣候,多湖泊、山丘、地下水源十分豐富,區轄楊園、徐家棚、積玉橋、中華路、糧道街、黃鶴樓、紫陽街、白沙洲、首義路、中南路、水果湖、珞珈山、石洞街、南湖街等14個行政街道,141個社區,截止2017年,戶籍總人口104.41萬,以漢族為主,另有回族、滿族、藏族等40個民族。

主要景點:黃鶴樓、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東湖、楚河漢街、武昌江灘等。

青山區

青山區地理位置為北緯30º37´,東經114 º26´。境域地處長江中游南岸,西起羅家港,經和平大道、友誼大道與武昌區相連;東至武漢化工區八吉府街,隔江與新洲區陽邏街相對;南與洪山區和平街、東湖高新花山街接壤,傍東湖風景名勝區;北沿長江,面對天興洲,隔江與江岸區諶家磯街相望。

青山十景:青山江灘、青山公園、和平公園、戴家湖公園、武豐閘濕地公園、桃園古井、紅房子風貌街區、棚改新貌、建二商圈、武鋼博物館

洪山區

洪山區位於武漢市東南部,東與鄂州市隔長江相望,南鄰江夏區,西北環抱武昌區、青山區,版圖面積480平方公里,剔除託管到東湖開發區、風景區、化工區的區域後,實際管轄面積為22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4.9萬人,戶籍人口65萬,轄9街1鄉。

經濟方面

2002年武昌區 國民生產總值約120億元人民幣,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8億元[3]。2012年,武昌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40億元,增長12.6%。全口徑財政收入突破百億,達到112.94億元,增長22.6%;區級財政收入規模連續第8年居全市中心城區首位,達到48.7億元,增長2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36億元,增長19%,規模繼續居全市中心城區首位。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8.6億元,增長13.5%,規模居全市中心城區第2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7萬元,增長14%,超過GDP增幅。武昌區先後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全國科普示範區、省級文明城區、市級經濟強區等稱號。進入新世紀,武昌用世界的眼光看發展,為自己描繪了一個美好的藍圖:把武昌建設成為經濟發達、科教先進、文化繁榮、環境優美、文明富裕的現代化中心城區。

按照國務院批准的《武漢市城市總體規劃(1996年—2020年)》,確定在武昌區規劃布局江南核心區等,重點發展金融貿易,省級行政中心、教育科研、機電、高科技產業及文化旅遊等職能。結合武昌的發展態勢,將形成沙湖體育文化旅遊發展區、武昌首義文化區、中南路——水果湖省級商貿行政區、 東湖風景名勝旅遊區、南湖居住風景旅遊區、街道口大學城、徐東路——梨園商貿居住區、沿江製造業紡織業發展區、白沙洲——武泰閘現代製造業發展區等九大板塊。

交通方面

武昌地處武漢市的南大門,具有湖北省地理要衝和華中交通樞紐的重要地位,京廣鐵路、107國道、長江水道京珠高速公路滬蓉高速公路宜黃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命脈在  == 武昌成米字形交匯,旅客運輸在1000公里範圍內基本實現「夕發朝至」,公路長途運輸履蓋半徑延伸至1500公里範圍。武漢的長江一、二、三橋和規劃中的兩條過江隧道均座擁武昌,沿江分布有多個客貨運碼頭,城區西側有臨江大道和平大道、武青三幹道等三條市區主幹道,東側有中北路、中南路、迎賓大道等幹道,北邊和南邊分別有徐東路、武珞路與長江大橋和長江二橋相接,形成通暢的內環。鐵道部將投資8億元人民幣對 武昌火車站進行改造,京廣線將成為京廣高速客運線[4]

科教實力

武昌是全國智力密集區之一。轄區內有著名的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131所大專院校和以 中科院武漢分院為代表的48所國家、省、市級科研機構,擁有10多萬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在校大學生12萬人,每年產出800餘項科研成果[5]

占地120畝的武昌 寶安科技創新園入孵企業已達58家,建設中的國家信息安全成果產業化(中部)基地和1.5平方公里的武昌科技工業園將成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載體。武昌是全省的教育大區,有中小學131所,在校學生12萬人,擁有多所省市級重點名牌學校,例如華中師大一附中、湖北省實驗中學等,為社會培養了大量可塑人才。

洪山是聞名的大學城和科技城。轄區內有高等院校38所,其中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省部屬以上高校14所,國家重點學科6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3個,省以上科研機構35個,有兩院院士54名,在校大學生近50萬人。

金融商貿

自古以來,武昌就是商業繁盛的大都會,是長江沿岸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早在東漢時期,武昌就成了重要商埠,直至清末,十里「長街」商賈雲集,成為繁華的商貿市場。建國50多年來,武昌的商貿金融業得到空前發展,第三產業占了地區國民經濟的85%,轄區內近60家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形成地區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國內外大型商貿企業均扎堆武昌,形成現代商貿新業態。規劃中的中南商貿中心區、 徐東現代商貿區、 徐家棚現代物流區, 解放路商業步行街等正在建設中[6]

對外開放

積極、合理、有效地利用 外資、引進 內資,是武昌對外開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自1992年以來,全區共設立了三資企業187家,投資總額2.9億美元,引進內資近50億元人民幣。近兩年,三資企業成為地區出口創匯的主力軍,美國日本韓國香港等地及境內的一批上市企業也來武昌發展通訊、軟件、環保等高科技產業,英國百安居、美國普爾斯馬特法國家樂福、德國麥德龍等 世界500強大型商業企業紛紛進駐武昌,美國PDC公司也正着手在武昌投資大型「城市娛樂中心」項目,武昌正逐漸成為外商投資 興業的熱土。內外資的進入,帶來了嶄新的商業業態,推動了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提高了城市的外向度,成為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新世紀,武昌着眼發展,放眼全球,正着手規劃建設2平方公里以上的500強公司總部區,引進國內外金融、 保險、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雙語學校、醫院及知名企業集團總部入駐,努力建設國際化、市場化的新武昌。

城市建設

武昌的城市建設發展潛力巨大,90年代以來,政府加大投入,在武昌新建、擴建了多條重要交通幹道,形成與三鎮快速連接的「五縱六橫」交通網絡格局; 洪山廣場、紅樓廣場、黃鶴樓景區、東湖環湖景區等景觀工程的實施,極大地提升了武昌的環境質量及中心城區功能;南湖寶安花園、藍灣俊園、東湖語林等多個新型住宅小區展示了21世紀高品位、高質量的居住環境;沿沙湖占地800畝的「碧水藍天」小區已進入規劃;武昌臨江大道、和平大道成片開發改造工程也開始實施,對臨江大道至沙湖邊約3平方公里的範圍進行全面拆遷改造,拆遷面積為112萬平方米,規劃形成臨江商務中心區和休閒觀江景區。未來3~10年,武昌地區將建成生態環境優越,公共與市政設施配套,經濟發達,交通便捷,高收入群體相對集中的現代化中心城區。

旅遊資源

旅遊概況

武昌是一個美麗的城區,依山傍水,文化歷史厚重,集中了武漢市主城區70%的風景名勝和革命勝跡,盛享「天下江山第一樓」美譽的黃鶴樓,距今已有1700餘年歷史;皇家寺院、佛教勝地寶通禪寺始建於南朝,歷經了2000餘年的滄桑;關公勝景——卓刀泉寺;有2500年歷史的道教著名十方叢林之一的 長春觀,每逢慶典之日,祈禳活動甚為壯觀;

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東湖的水面面積32.8平方公里,是全國最大的城中湖;湖北省博物館展出的戰國出土文物古編鐘,更飽蘸了濃郁的楚文化風韻,成為湖北省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標誌;在大革命時期由國共兩黨合作創辦、由毛澤東同志實際主持工作的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現被列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發生在1911年震驚中外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揭開了中國革命歷史的新篇章,給武昌留下了辛亥起義鄂軍總督府、起義門、工程營、 楚望台軍械庫、黃興拜將台、伏虎山辛亥革命烈士墓群、黎元洪墓等一大批首義遺址和勝跡,武昌被稱為「首義之區」,辛亥起義鄂軍總督府(紅樓)被稱為「民國之門」。新的辛亥革命博物館也在規劃建設中。

武昌正着力建設「首義文化區」,賦予「首義」更新的社會、經濟、文化內涵和活力。武昌還匯集了洪山體育館湖北大劇院等大型文化體育設施及一批高檔酒店,構成旅遊的配套功能。

旅遊景點

辛亥革命博物館

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館內設有5個基本展廳、1個多功能展廳,另設有學術報告廳、辦公、服務、藏品庫房、設備用房和地下車庫等。平面布局為變形的三合院形式,與同樣三合院形式的紅樓遙相呼應。上部岩石象徵着封建的桎梏,中部玻璃象徵着革命的新興力量,下部基座象徵着革命的基石。隱喻新舊勢力的交鋒,象徵着衝破封建桎梏的革命精神,體現了推翻封建頑石、求新求變的 首義精神。建築造型提取了中國傳統建築中「「雙坡屋頂飛檐」、「翹角」等造型元素,表達出積極向上、銳意進取的意味。以「破土而出」的氣勢,體現求新求變、勇立潮頭、敢為人先的革命精神。

湖北省博物館

籌建於1953年,是全國八家中央地方共建的國家級博物館之一,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級綜合性博物館,屬國家旅遊局4A級旅遊景區(點)。湖北省博物館前身是建國之初成立的湖北省人民科學館。1953年3月

成立湖北省博物館(籌備處)。1963年1月,湖北省博物館正式成立,3000平方米的陳列樓建成並對外開放;1999年1月,建築面積5717平方米的編鐘館建成開放;2005年12月,楚文化館建成開放;2007年9月,新館綜合陳列館建成開放,占地面積達 81909平方米,建築面積49611平方米,展廳面積13427平方米,館藏文物20萬件(套)。

寶通寺始建於南朝劉宋年間(420年——479年),初名東山寺。唐貞觀年間(627年——649年)易名彌陀寺;南宋端平年間(1234年——1236年)更名為崇寧萬壽禪寺,是武漢現存最古老的寺院。淨土宗禪宗密宗,多宗會聚,在歷史上曾得到唐文宗等十位皇帝和六位王侯的大力護持,是最具典皇家寺院。寺內殿宇樓閣依山而建,層疊有致,隱現自然,古樸莊嚴,方圓150畝,面積最大。文物薈萃,宋鍾元塔、須彌座、明獅;古蹟繁多,摩崖石刻,洪山八景,最具佛教文化內涵。我國近代佛學泰斗太虛大師創辦的武昌佛學院年在寶通禪寺復辦,是近現代最重要的僧伽教育基地。

投資環境

硬環境方面,武昌區將實行舊城改造和新區開發並重的策略,一方面,改造舊城區,降低核心區人口密度,提高環境質量和居住水平;另一方面,重點開發外圍區域,完善公共與市政配套,建立健全良好的社區服務體系,創造吸引投資的綜合環境,帶動現代服務業、高科技產業、房地產業、金融商貿業、文化旅遊業等產業的發展。

軟環境方面,武昌區堅持不懈地抓好環境創新,着力整頓、規範市場秩序,營造良好的市場法制環境;抓好武昌區投資(投訴)服務中心建設,完善服務承諾制和「一門式」辦公、「一條龍」服務機制;強化重大項目的跟蹤服務和綜合協調機制,對外來投資企業實行重點掛牌保護;制定鼓勵投資政策,營造「親商、護商」的良好氛圍,努力建設服務型、法治化的政府。

地區工業

早在「一五」和「二五」計劃時期,國家在武昌進行了大規模的工業建設,相繼建成了武漢重型機床廠武漢鍋爐廠武昌造船廠武昌車輛廠湖北建築機械廠等一批重要工業企業,成為國家重要的製造業基地。經過40多年的建設,地區工業形成了以 機械、電子、造船、輕紡、化工、建材等為主體的綜合性工業體系,成為全國最大的重型機床生產基地、建築機械生產基地、鍋爐生產基地、船舶生產基地和冷藏車輛生產基地,在重型和超重型精密數控機床、超高壓和壓臨界鍋爐、工程船舶、計算機應用等方面在國內享有了較高聲譽,信息產業及生物技術等新興產業迅速崛起,計算機軟件、環保設備、機電一體化、激光應用、新材料等領域有了新的突破,機電、化工、輕紡等一批產品也躋身國際市場。「十五」期間,武昌區將依託地區良好的製造業基礎和雄厚的技術開發能力,大力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都市工業和裝備製造業,形成以沿江——楊園製造業紡織業發展區、白沙洲——武泰閘現代製造業發展區、八一路—小洪山高科技產業孵化區。

視頻

武昌相關視頻

武昌形象宣傳片
武昌辛亥革命博物館

參考文獻

  1. 武漢「三鎮」,搜狐網
  2. 武昌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介紹,人民網,2017年06月21日15:54
  3. 武昌區介紹,博雅地名網
  4. 武昌區地區概況,中國市縣招商網
  5. 在武昌生活這麼久,你有用心了解TA嗎?(歷史篇)_,搜狐網
  6. 城市發展 ,武昌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