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欧亚板块」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File:欧亚板块.jpg|300px|缩略图|右|<big></big>[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30/7d9181e1cf4f4da0b80113834cb6f4c1_th.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125276386_508463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File:欧亚板块.jpg|300px|缩略图|右|<big></big>[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30/7d9181e1cf4f4da0b80113834cb6f4c1_th.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125276386_508463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欧亚板块(英语:Eurasian Plate)为包括大部分欧亚地区的板块,但不含括南亚的印度半岛(印度次大陆)、西南亚的阿拉伯半岛(阿拉伯次大陆)以及东西伯利亚的上扬斯克山脉以东(属鄂霍次克板块或北美洲板块)的地区。 此外,欧亚大陆向西延伸至大西洋中洋脊(中大西洋海岭;Mid-Atlantic Ridge)。
+
''' 欧亚板块''' [[ 英语]] :Eurasian Plate)为包括大部分欧亚地区的板块,但不含括南亚的[[ 印度半岛]] (印度次大陆)、西南亚的[[ 阿拉伯半岛]] (阿拉伯次大陆)以及东[[ 西伯利亚]] 的上扬斯克山脉以东(属[[ 鄂霍次克板块]] 或北美洲板块)的地区。 此外,欧亚大陆向西延伸至大西洋中洋脊(中大西洋海岭;Mid-Atlantic Ridge)。
  
 
==板块边界==
 
==板块边界==
  
 欧亚板块东至北缘与北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形成维科扬斯克山脉及日本岛弧,东至南缘与太平洋板块的菲律宾海板块交界,形成琉球岛弧及吕宋岛弧,并可能存在鄂霍次克板块(Okhotsk Plate)及黑龙江陆板块(阿穆尔大陆板块;Amurian Plate)并与之交界。 南至西缘则与非洲板块交界,分界线为地中海,交界之中有阿拉伯板块,分界线为札格洛斯山脉,东则为印澳大陆板块(或分为印度板块及澳大利亚板块),分界线形成喜马拉雅山脉。西缘与北美大陆板块的分界线形成大西洋中洋脊的北端。
+
 欧亚板块东至北缘与[[ 北美洲板块]] [[ 太平洋板块]] 交界,形成维科扬斯克山脉及日本岛弧,东至南缘与太平洋板块的[[ 菲律宾海板块]] 交界,形成琉球岛弧及吕宋岛弧,并可能存在鄂霍次克板块(Okhotsk Plate)及[[ 黑龙江陆板块]] (阿穆尔大陆板块;Amurian Plate)并与之交界。 南至西缘则与非洲板块交界,分界线为地中海,交界之中有阿拉伯板块,分界线为札格洛斯山脉,东则为印澳大陆板块(或分为印度板块及澳大利亚板块),分界线形成[[ 喜马拉雅山脉]] 。西缘与北美大陆板块的分界线形成大西洋中洋脊的北端。
  
 
==大陆漂移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韦格纳提出的。欧亚板块与北美大陆板块、非洲大陆板块的陆地连结形成的劳亚大陆与南美大陆板块、非洲大陆板块、印澳大陆板块、南极洲板块的陆地所连结形成的冈瓦纳大陆在2亿年前形成盘古大陆。而后又分裂移动形成现今的七大洲四大洋。
+
 大陆漂移学说是由[[ 德国]][[ 科学家]] 韦格纳提出的。欧亚板块与北美大陆板块、非洲大陆板块的陆地连结形成的[[ 劳亚大陆]] 与南美大陆板块、非洲大陆板块、[[ 印澳大陆板块]] 、南极洲板块的陆地所连结形成的冈瓦纳大陆在2亿年前形成盘古大陆。而后又分裂移动形成现今的七大洲四大洋。
  
 
==火山与地震==
 
==火山与地震==
  
 欧亚板块和周遭板块相互的板块运动形成许多的构造地貌,如喜马拉雅山脉、大西洋中洋脊、西太平洋海沟岛弧链、巽他海沟。这些交界处形成地震带,其中的热点并形成火山。主要火山地震带有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
 欧亚板块和周遭板块相互的板块运动形成许多的构造地貌,如喜马拉雅山脉、大西洋中洋脊、西太平洋海沟岛弧链、巽他海沟。这些交界处形成地震带,其中的热点并形成[[ 火山]] 。主要火山地震带有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 地中海]] -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著名的火山爆发:
 
 著名的火山爆发:
  
*1979年8月24日意大利亚平宁半岛维苏威火山爆发,将山脚下的庞贝古城掩埋。
+
*1979年8月24日[[ 意大利]] 亚平宁半岛[[ 维苏威火山]] 爆发,将山脚下的庞贝古城掩埋。
*1883年8月27日印尼拉卡塔岛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火山的爆炸声远达3,541公里外的澳大利亚、爪哇和苏门答腊附近,并引发海啸,海浪最高达37米,造成3万6千余人死亡,是人类记载火山爆发史上最强烈的一次。
+
 
2004年12月14日意大利西西里岛埃特纳火山爆发。
+
*1883年8月27日印尼拉卡塔岛[[ 喀拉喀托火山]] 爆发,火山的爆炸声远达3,541公里外的澳大利亚、爪哇和[[ 苏门答腊]] 附近,并引发[[ 海啸]] ,海浪最高达37米,造成3万6千余人死亡,是人类记载火山爆发史上最强烈的一次。
 +
 
 +
2004年12月14日意大利西西里岛[[ 埃特纳火山]] 爆发。
 +
 
 
 著名的地震灾难:
 
 著名的地震灾难:
  
*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大地震,ML7.2日本气象厅为MJ7.3美国地质调查所为MW6.9,造成5千5百余人死亡。
+
*1995年1月17日[[ 日本阪神大地震]] ,ML7.2日本气象厅为MJ7.3美国地质调查所为MW6.9,造成5千5百余人死亡。
*1999年9月21日台湾集集大地震,ML7.3美国地质调查所为MW7.6,造成2千4百余人死亡。
+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达腊外海大地震,MW9.3美国地质调查所为MW9.1,引发南亚海啸,造成29万2千余人死亡。
+
*1999年9月21日[[ 台湾集集大地震]] ,ML7.3美国地质调查所为MW7.6,造成2千4百余人死亡。
*2005年10月8日南亚印巴交界的喀什米尔大地震,美国地质调查所为MW7.6,造成3万余人死亡。
+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为MS8.0美国地质调查所为MW7.9,造成超过8万人死亡。
+
*2004年12月26日[[ 印尼]] 苏门达腊外海大地震,MW9.3美国地质调查所为MW9.1,引发[[ 南亚海啸]] ,造成29万2千余人死亡。
 +
 
 +
*2005年10月8日南亚印巴交界的[[ 喀什米尔]] 大地震,美国地质调查所为MW7.6,造成3万余人死亡。
 +
 
 +
*2008年5月12日四川[[ 汶川大地震]] ,为MS8.0美国地质调查所为MW7.9,造成超过8万人死亡。
 +
 
 
*2011年3月11日2011年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为MW9.0,造成超过1万人死亡。
 
*2011年3月11日2011年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为MW9.0,造成超过1万人死亡。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地 震Ms7.0级地震共造成29人死亡、1人失踪、54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80.43亿元。
+
 
 +
*2017年8月8日[[ 九寨沟地 震]]Ms7.0级地震共造成29人死亡、1人失踪、54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80.43亿元。
  
 
==视频==
 
==视频==

於 2020年2月24日 (一) 08:25 的修訂

歐亞板塊英語:Eurasian Plate)為包括大部分歐亞地區的板塊,但不含括南亞的印度半島(印度次大陸)、西南亞的阿拉伯半島(阿拉伯次大陸)以及東西伯利亞的上揚斯克山脈以東(屬鄂霍次克板塊或北美洲板塊)的地區。 此外,歐亞大陸向西延伸至大西洋中洋脊(中大西洋海嶺;Mid-Atlantic Ridge)。

板塊邊界

歐亞板塊東至北緣與北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交界,形成維科揚斯克山脈及日本島弧,東至南緣與太平洋板塊的菲律賓海板塊交界,形成琉球島弧及呂宋島弧,並可能存在鄂霍次克板塊(Okhotsk Plate)及黑龍江陸板塊(阿穆爾大陸板塊;Amurian Plate)並與之交界。 南至西緣則與非洲板塊交界,分界線為地中海,交界之中有阿拉伯板塊,分界線為札格洛斯山脈,東則為印澳大陸板塊(或分為印度板塊及澳大利亞板塊),分界線形成喜馬拉雅山脈。西緣與北美大陸板塊的分界線形成大西洋中洋脊的北端。

大陸漂移學說

大陸漂移學說是由德國科學家韋格納提出的。歐亞板塊與北美大陸板塊、非洲大陸板塊的陸地連結形成的勞亞大陸與南美大陸板塊、非洲大陸板塊、印澳大陸板塊、南極洲板塊的陸地所連結形成的岡瓦納大陸在2億年前形成盤古大陸。而後又分裂移動形成現今的七大洲四大洋。

火山與地震

歐亞板塊和周遭板塊相互的板塊運動形成許多的構造地貌,如喜馬拉雅山脈、大西洋中洋脊、西太平洋海溝島弧鏈、巽他海溝。這些交界處形成地震帶,其中的熱點並形成火山。主要火山地震帶有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

著名的火山爆發:

  • 1883年8月27日印尼拉卡塔島喀拉喀托火山爆發,火山的爆炸聲遠達3,541公里外的澳大利亞、爪哇和蘇門答臘附近,並引發海嘯,海浪最高達37米,造成3萬6千餘人死亡,是人類記載火山爆發史上最強烈的一次。

2004年12月14日意大利西西里島埃特納火山爆發。

著名的地震災難:

  • 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大地震,ML7.2日本氣象廳為MJ7.3美國地質調查所為MW6.9,造成5千5百餘人死亡。
  • 1999年9月21日台灣集集大地震,ML7.3美國地質調查所為MW7.6,造成2千4百餘人死亡。
  •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蘇門達臘外海大地震,MW9.3美國地質調查所為MW9.1,引發南亞海嘯,造成29萬2千餘人死亡。
  • 2005年10月8日南亞印巴交界的喀什米爾大地震,美國地質調查所為MW7.6,造成3萬餘人死亡。
  •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為MS8.0美國地質調查所為MW7.9,造成超過8萬人死亡。
  • 2011年3月11日2011年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為MW9.0,造成超過1萬人死亡。
  • 2017年8月8日九寨溝地震Ms7.0級地震共造成29人死亡、1人失蹤、543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80.43億元。

視頻

歐亞板塊 相關視頻

歐亞和印澳板塊,經歷了什麼樣的撞擊經歷了什麼樣的撞擊形成了喜馬拉雅山!
8月8日四川九寨溝發生7.0級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