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用戶:風雨同舟檢視原始碼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風雨同舟
來自快資訊的圖片
風雨同舟

中文名稱 :風雨同舟

讀 音 :fēng yǔ tóng zhōu

年 代 :比喻共同經歷患難

出 處 :春秋·孫武《孫子兵法·九地篇》

風雨同舟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fēng yǔ tóng zhōu ,釋義:舟,船。意為在狂風暴雨中同乘一條船,一起與風雨搏鬥。藉以比喻共同經歷患難。[1]

相關成語

【英文】:stand together through thick and thin;厚積薄發

【燈謎】:船長與船員

【近義詞】:同舟共濟、休戚相關

【反義詞】:過河拆橋、背信棄義

【歇後語】:一條船上的難友

成語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為爭得霸主之位互相侵占或兼併。一時間,戰事紛紛,硝煙四起。吳國和越國連年交戰,互相仇恨,生靈塗炭。戰爭讓兩國人民失去了安寧和穩定,每天都提心弔膽,無法接受這個現實。兩國的人民對對方非常不滿,吳國人認為是越國引起了戰爭,越國人認為是吳國引起了戰爭。總之,在戰爭中,兩國的人民都互相仇恨對方,認為戰爭發生都是對方的過錯,才導致了國家混亂,民不聊生。有一次,碰巧吳國人和越國人要坐同一條船過河。剛開始時他們看到對方都記着各自的仇恨,相互不理睬對方,以沉默的形式來漠視對方。但是,當這隻船行駛到河的中央時,突然颳起了狂風,本來平靜的河面開始翻起巨浪。狂風呼嘯,巨浪拍岸,船在狂風巨浪下搖搖晃晃,隨時都有被吞沒的危險)。在這種情形下,吳國人和越國人不再想着仇恨和抱怨,他們只想能夠平安地度過這場暴風。於是,他們互相幫助克服各種困難,就像是一家人一樣。由於他們齊心協力,相互合作,一起解決問題,終於使得船隻安全地到達了對岸。

疫情期間風雨同舟

2021年1月5日,黃家街道在15個社區全面開展第二輪全員核酸檢測,檢測時間緊、任務重,人手不足,黃家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的150餘名小紅心志願者主動與各檢測組取得聯繫,主動請纓,自願服務第二輪全員核酸檢測工作。宣傳發動,確保人人參與檢測。小紅星志願者們通過流動小廣播播放、印發宣傳單、印製海報等方式,廣泛宣傳第二輪核酸檢測的重要性,發動群眾積極參與,引導群眾到對應檢測點有序進行檢測。維持秩序,確保人人安全檢測。小紅星志願者們引導群眾按照1米間隔線有序排隊,並提前準備好了號碼牌,10人一組,分批排號進行核酸檢測;協助測溫登記和信息錄入;為老弱的群眾提供座椅並引導走綠色通道,優先檢測,攙扶腿腳不便的老人檢測。小紅星志願者們盡心盡力,耐心服務,現場秩序井然有序,檢測效率得到了明顯提高。全力保障,確保物資供應到位。寒冬數九,檢測組工作人員不間斷連續工作,小紅星志願者們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主動為檢測工作人員送來熱水、紅糖姜水、暖寶暖貼,讓工作者們在寒冬里感受到了溫暖。檢測工作持續到晚上21時,志願者們做了熱騰騰的混沌,送到檢測點位,服務大家不影響正常檢測工作的情況下錯時「充電」!感動了現場檢測組工作人員和居民群眾。只要還有沒參加檢測的居民群眾,小紅星志願者始終堅持堅守在一線,天寒地凍、忙碌疲憊卻毫無怨言。弘揚志願服務精神,保障檢測順利進行。黃家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小紅星志願者們在抗擊疫情實戰中充分彰顯了風采和擔當。在疫情面前,黃家人民風雨同舟、萬眾一心,必然打好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2]

近義詞

分甘共苦 休戚與共 同心協力 同甘共苦 休戚相關 同舟共濟 同心同德 玉石俱焚 和衷共濟 守望相助 精誠團結

反義詞

同床異夢 爾虞我詐 分崩離析 過河拆橋 背信棄義

背信棄義

背信棄義,漢語詞語,拼音是bèi xìn qì yì,意思是違背諾言,不講道義,多指朋友間出賣友誼,多用於揭露、指責、譴責的場合。出自《北史·周紀下·高祖武帝》。

典故

成語故事

劉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也有說原名為季,因其在家排行老四又稱劉季,劉邦被人稱為赤帝子,戰國時期魏國豐邑中陽里人,華夏族。出身平民階級,秦朝時曾擔任泗水亭長,起兵於沛,稱沛公。秦亡後被封為漢王。後於楚漢戰爭中打敗西楚霸王項羽,統一天下,成為漢朝的開國皇帝,即漢高祖。劉邦,出身於市井之中,身上帶有些市井無賴的惡習,年少時的他性格豪爽,卻不喜讀書,為人豁達,不喜農事,只喜歡喝酒,喝酒經常賒賬,其父太公訓斥為」無賴「,即使這樣劉邦依舊我行我素。由於性格豪爽,看似每天無所事事的劉邦在成年後居然也有一大幫好兄弟,還在沛縣做了泗水亭長,官職雖小卻和縣府的官吏們混得很熟,在當地也小有名氣。在沛縣認識的蕭何、樊噲、任敖、盧綰、周勃、灌嬰、夏侯嬰,都成為漢朝的開國功臣。後因秦二世暴政,陳勝起兵,沛令恐,欲響應陳勝,蕭何、曹參等勸沛令召回劉邦。劉邦起兵後由幾千人的隊伍逐漸發展壯大,與各地起義軍入關滅秦,後滅秦和項羽、趙王等封王,成為漢王。劉邦所率領的漢軍逐漸坐大。楚漢兩國協議以鴻溝為界,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互不侵犯。但是,當項羽遵守諾言退兵,並放回扣為人質的劉邦的父母妻子之後,劉邦卻背信偷襲。無奈項羽退到垓下,處境艱難的楚軍在垓下等待時機突圍,劉邦卻用四面楚歌之計,瓦解了楚軍軍心,最後走投無路的項羽,自覺無顏面對江東父老,像是匹瀕死的野狼發出最後的哀嚎,項羽在烏江流下最後兩行淚後,帶着怨憤和無奈自刎而死。自此,阻礙漢朝江山的最後一塊絆腳石,被除掉了,漢王劉邦順利登上了王位。漢王和西楚霸王都是強手,就家庭背景,集團力量和個人魅力而言,劉邦和項羽都是不可同日而語的。項羽是個貴族,是個英雄,出身名門;劉邦是個貧民,是個流氓,一事無成。但是,我們如果冷靜地做一個分析,就會發現劉邦的勝利是有道理的。劉邦和項羽兩個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項羽鼠目寸光、急躁、沒有克制力、愛慕虛榮正是這些性格的差別決定了他們的成敗和命運。

相關視頻

新年寄語:2020風雨同舟 2021更美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