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柴胡疏肝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柴胡疏肝散
图片来自知乎

柴胡疏肝散出自《医学统旨》,该方是治疗肝气郁结之胁肋疼痛的常用方剂,以胁肋疼痛、太息稍舒、脉弦为辩证要点。

核心功效

解热、抗炎、促进免疫功能

简介

柴胡疏肝散,中医方剂名。为理气剂,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之功效。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肋间神经痛等属肝郁气滞者。

柴胡疏肝散是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气郁导致血滞,故见胁肋疼痛诸症。方用四逆散枳实,加陈皮枳壳川芎香附,增强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效,故服后肝气条达,血脉通畅,痛止而诸症亦除。   

该方症病变在胃,病机在肝、脾胃居于中焦,中焦受阻,土虚木克,气机郁滞则克脾犯胃,脾为后天之本,脾胃之气为一身之气的枢机,中气虚弱则枢转气机被郁,导致中焦脾胃之气升降失调,气血执行受阻出现肝胃不和的一系列症候。因此治疗必须求本,本标结合,故疏肝理气,畅通气机,调理脾胃使之脾胃功能恢复。   

方中白芍养肝敛阴,和胃止痛,与柴胡相伍一散一收,助柴胡疏肝,相反相成共为主药;配枳实泻脾气之壅滞,调中焦之运动与柴胡同用一升一降,加强疏肝理气之功,以达郁邪;白芍、甘草配伍缓急止痛,疏理肝气以和脾胃,且具有保护胃粘膜屏障和修复粘膜之作用;川芎行气开郁,活血止痛;厚朴、半夏以宽胸畅通宣泄郁气;香附、陈皮理气和胃止痛,且有助于消除上腹痛不适等症。诸药合用辛以散结,苦以降通,气滞郁结方可解除。 [1]

功效与作用

1、解热,对伤寒、副伤寒疫苗、大肠杆菌液、发酵牛奶、酵母等所致发热有明显解热作用。且能使动物正常体温下降。商品柴胡煎剂2g/kg给兔灌胃,对用疫苗及温刺引起的发热均有明显的解热作用。

2、抗炎,对多种致炎剂所致踝关节肿和结缔组织增生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柴胡皂甙300mg/kg腹腔注射,可抑制角叉菜胶、5-羟色胺、组胺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同时可使肾上腺肥大,胸腺萎缩;抑制炎症组织组胺释放及白细胞游走。

3、促进免疫功能,吞噬功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功能增强,提高病毒特异性抗体滴度,提高淋巴细胞转核率,提高皮肤迟发性过敏反应。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芍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有镇静作用,并对平滑肌有松弛作用。柴胡主含皂甙及挥发油,有镇静和镇痛作用,并有抗炎、利胆作用。陈皮主含挥发油有松弛平滑肌作用,有抗炎,抗溃疡作用。香附含挥发油和糖类,可提高小鼠的痛阈,有镇痛作用及健胃,驱除消化道积气的作用。枳实含挥发油、黄酮甙等,有健胃作用。半夏有镇吐作用。

厚朴主含挥发油,对动物肠管平滑肌有兴奋作用,对肌肉和神经有较轻的麻醉作用。

【方解】

柴胡疏肝散证是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气郁导致血滞,故见胁肋疼痛诸症。方用四逆散去枳实,加陈皮、枳壳、川芎香附,增强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效,故服后肝气条达,血脉通畅,痛止而诸症亦除。   

方歌:柴胡疏肝芍药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滞,胁肋疼痛自能除。   

方歌: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皆能除。

柴胡疏肝散
图片来自知乎

成药柴胡疏肝丸作用   

1.镇痛,柴胡及香附的提取物能提高小鼠疼痛阈值,具有明显镇痛作用。   

2.抗炎,柴胡、陈皮、香附甘草均有抗炎作用,柴胡、陈皮及其所含成分对多种原因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抑制作用,柴胡还有抗肉芽肿的作用。香附、甘草及其所含成分能抑制角叉菜胶等致炎物质所致的大鼠足趾肿。   

3.解痉,枳壳、陈皮、白芍、甘草对胃肠平滑肌均有抑制作用,能解除平滑肌痉挛。   

4.护肝利胆,柴胡、甘草对四氯化碳等所致的实验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使肝细胞的变化和坏死明显减轻,陈皮、柴胡尚有利胆作用,可增加胆汁排出量及胆汁内固体物质的排泄量。   

5.增加脑、肝血流和心搏出量,柴胡疏肝散对家兔脑,肝阻抗血流图和心阻抗微分图的影响实验表明,柴胡疏肝散可使脑血管充盈度增加,搏动性血液供应增加,有利于改善脑回圈,增加肝动脉血流量,改善肝脏血液回圈,改善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搏出量。

适宜人群

风寒头痛者、风热头痛者、偏头痛者、血管神经性头痛者

禁忌人群

孕妇

不宜同食

川芎恶山茱、狼毒,畏硝石、滑石、黄连,反黎芦:与其他中药合用,可能影响功效,甚至产生副作用,危害身体健康。

食用方法

柴胡疏肝散

陈皮(醋炒)、柴胡各6克,川芎、枳壳(麸炒)、芍药各4.5克,甘草(炙)1.5克,香附4.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空腹时服。

理气剂分为行气和降气两类

行气剂,适用于气机郁滞证。气滞一般以脾胃气滞和肝气郁滞为多见。脾胃气滞常见脘腹胀痛,嗳气吞酸,呕恶食少,大便失常等症;肝郁气滞常见胸胁胀痛,或疝气痛,或月经不调,或痛经等症。代表方如越鞠丸、[[枳实薤白桂枝汤、半夏厚朴汤、金铃子散、厚朴温中汤、天台乌药散、暖肝煎。

降气剂,适用于肺胃气逆不降,以致咳喘、呕吐、嗳气、呃逆等症。若属肺气上逆而咳喘者,代表方如苏子降气汤、定喘汤。若属胃气上逆而呕吐、嗳气、呃逆者,代表方如小半夏汤、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

汤药歌决的理气剂

越鞠丸

越鞠丸治六郁侵,气血痰火湿食困;芎苍香附加栀曲,气畅郁舒痛闷平。

金铃子散

金铃延胡等分研,黄酒调服或水煎;心腹诸痛由热郁,降热开郁痛自蠲。

延胡索散

柴胡疏肝散
图片来自4

延胡散治七情伤,血气刺痛服之良;归芍乳没草姜桂,木香蒲黄与姜黄。

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痰凝气聚成梅核,降逆开郁气自舒。

枳实薤白桂枝汤

枳实薤白桂枝汤厚朴瓜蒌合成方;通阳理气又散结,胸痹心痛皆可尝。

瓜蒌薤白白酒汤

瓜蒌薤白加白酒,胸痛彻背厥疾疗。

瓜蒌薤白半夏汤

再加半夏化痰结,功力又更胜一筹。

橘核丸

橘核丸中楝桂存,枳朴延胡藻带昆;桃仁木通木香合,颓疝顽痛盐酒吞。

天台乌药散

天台乌药楝茴香,良姜巴豆与槟榔;青皮木香共研末,寒滞疝痛酒调尝。

三层茴香丸

三层茴香制为丸,沙参川栋木香攒;再加槟芡成二料,三料更把苓附搬; 寒疝阴囊见肿胀,气行寒消胀肿散。

导气汤

导气汤有吴茱萸,木香小茴川楝齐;寒凝气滞连煎服,小肠疝痛自可愈。

暖肝煎

暖肝煎中用当归,杞苓乌药与小茴;行气逐寒桂沉配,小腹疝痛一并摧。

厚朴温中汤

厚朴温中姜陈草,苓蔻木香一齐煎;温中行气兼燥湿,脘腹胀痛服之消。

良附丸

良姜香附等分研,米汤姜汁加食盐;合制为丸空腹服,胸闷脘痛一并蠲。 苏子降气汤 苏子降气橘半归,前胡桂朴懆姜随;或加沉香去肉桂,化痰平喘此方推。

柴胡疏肝散
图片来自知乎

定喘汤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四磨饮

四磨饮治七情侵,人参乌药沉香槟;四味浓磨煎温服,破气降逆喘自平。

五磨饮子

去参加入木香枳,五磨理气力非轻。

旋覆代赭汤

仲景旋覆代赭汤,半夏参草大枣姜;噫气不降心下痞,健脾祛痰治相当。

干姜人参半夏丸

干姜人参加半夏,妊娠恶阻服之康。

橘皮竹茹汤

橘皮竹茹治逆呃,参草姜枣效最捷。

济生橘皮竹茹汤

济生同方加苓半,再添麦冬枇杷叶;主治呕哕不能食,总因痰滞胃虚热。

新制橘皮竹茹汤

原方减去参枣草,又加柿蒂亦相得;此乃鞠通新制方,胃气不虚即可啜。

丁香柿蒂汤

丁香柿蒂人参姜,呃逆因寒中气伤。

柿蒂汤

济生去参仅三味,胸满呃逆宜煎尝。

视频

理气剂~理血剂-方剂学(2023)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