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有色金屬是工業上對金屬的一種分類,指除鐵、鉻、錳外,存在自然界中的金屬(不包括人工合成元素)。有色金屬相對的是黑色金屬。(半金屬有時會列在有色金屬中,而錒系元素有時不列在有色金屬中)
常用的有色金屬包括銅、鋁、鉛、鋅、鎳、錫、銻、汞、鎂及鈦,這十種金屬在中國固定地稱為「十種有色金屬」或「十種常用有色金屬」。
有色金屬分類
有色金屬可以用密度、特性、價格及蘊藏量,分為有色輕金屬、有色重金屬、抗腐蝕金屬及稀有金屬四類:
- 稀有金屬:指在自然界中含量很少、分布稀散或是不容易提取的金屬。其中可再分為稀有輕金屬、稀有高熔點金屬、稀有分散金屬、稀土金屬及稀有放射性金屬等五種。
不過上述的分類並不固定。有時會以密度5 g/cm3作為有色輕金屬及有色重金屬的分界。
發展應用
在歷史上,生產工具所用的材料不斷改進,它與人類社會發展的關係十分密切。因此歷史學家曾用器物的材質來標誌歷史時期,如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等。
到17世紀末被人類明確認識和應用的有色金屬共8種。中華民族在這些有色金屬的發現和生產方面有過重大的貢獻(見冶金史)。
進入18世紀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促進了許多新的有色金屬元素的發現。上述的64種有色金屬除在17世紀前已被認識應用的8種外,在18世紀共發現13種。19世紀發現39種,進入20世紀,又發現4種[2]。
視頻
有色金屬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稀有輕金屬,礦道網,2017-04-12
- ↑ 有色金屬開採技術的發展意義,賢集網,20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