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春秋 (史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春秋》本指先秦时代各国的编年体史书,但后世不传,现在通常指唯一留存至今的鲁国的《春秋》[1]。《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史官所编之史书重新修订而成,记述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间二百四十二年之历史,后人把书中包括之时代称为「春秋时代[2]:2。鲁春秋可能是孔子的作品或该国史官的集体创作[3],流传至汉朝被尊为五经之一,在四库全书中属于经部(但不是十三经之一)。

此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间鲁国与众诸侯国的大事,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的体例宛若各年月的新闻标题彙编[4],意不在史而在“义”。辜鸿铭之《中国人的精神》(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所陈即此。相反地,《宋史》记载北宋王安石批评《春秋》为“断烂朝报”(朝廷公报的断简残篇)[5],不过王安石是否真有此说亦有争议[6]

成书

上古时期,春季秋季诸侯朝聘王室的时节,朝廷大事亦多在此两季举行,因此“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7]。墨子所谓“百国春秋”,俱已不传[8]。传之唯《鲁春秋》,《春秋》遂成其专名,即《春秋经》。传统上认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最早《孟子·滕文公下》载:“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持此说法者虽众[9],存疑者亦众,亦有人认为是鲁国史官的集体作品,唐代史家刘知几首先对孔子修《春秋》存疑[10]孙觉《春秋经解·周麟之跋》、陆佃《陶山集·卷十二答崔子方书》都有此疑问。石韫玉《独学庐初稿·春秋论》:“《春秋》者,鲁史之旧文也。《春秋》总十二公之事,历二百四十年之久,秉笔而书者必更数十人。此数十人者,家自为师,人自为学,则其书法,岂能尽同?” 《左传》虽言《春秋》是圣人所修,但其旨亦赞其文笔。[11] 《春秋》作者或未有定论,但孔子与《春秋》的紧密联系,却无可争辩。

体裁

《春秋》以「年・时(季节)・月・日 - 记事」为体裁。

  • 年:鲁国之君主、鲁公在位纪年。
  • 时:季节。四季之「春・夏・秋・冬」。
  • 月:「正月、二月、三月…」。
  • 日:「甲子、乙丑、丙寅…」。
  • 记事:短句构成。

例如、隐公元年・二年(文依『左传』)。

四季 记事
元年 王正月
三月 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五月 郑伯克段于鄢
七月 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賵
九月 及宋人盟于宿
十有二月 祭伯来 (祭伯这个人来访)
公子益师卒 (公子益师去世)
二年 公会戎于潜
五月 莒人入向
无骇帅师入极 (无骇帅军攻入极)
八月 庚辰 公及戎盟于唐
九月 纪裂繻来逆女
十月 伯姬归于纪 (鲁国女公子伯姬出嫁纪国)
纪子帛莒子盟于密
十有二月 乙卯 夫人子氏薨 (国君夫人子氏逝世)
郑人伐卫 (郑国讨伐卫国)

《春秋》一书文字简练、记事简略:少则一字,如僖公三年六月“雨”、隐公五年“”;或二、三字,僖公三年夏四月“不雨”、八年夏“狄伐晋”;多则如“定公四年春三月”中的叙述也不超过四十五个字。最初原文仅18000多字,三国曹魏张晏计算《春秋》共有18000字[12]晚唐徐彦的计算亦有18000字[13]南宋王观国《学林》则记载有16500个字,现存版本则只有16000多字。因此,古人为此书又写了一些著作,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

《春秋》的内容多涉及乱臣贼子,全书共记弑君三十三例[14]。《春秋》文字简略,叙事重结果,不铺叙过程,故称之春秋笔法朱熹认为《春秋》并无表示褒贬之义的所谓「书法」[15]。《春秋》也有自然现象,日食月食陨石水灾旱灾蝗灾地震等,记载日食三十六次;例如庄公七年所记“星陨如雨”是关于天琴座流星雨文公十四年记“有星孛入于北斗”是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春秋传

汉书·艺文志》记载为《春秋》作传者共5家:

《邹氏传》和《夹氏传》今已不存[16]。《公羊传》和《穀梁传》成书于西汉初年,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所写,称为今文。《左传》有两种:一种出于孔子旧居的牆壁之中,使用秦朝以前的古代字体写的,称为古文;一种是从战国时期荀卿流传下来的。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说:“左丘明受经于仲尼,公羊高受之于子夏,穀梁赤乃后代传闻,三传次第自显。”《公羊传》在汉景帝时立为学官;至汉武帝时,《穀梁传》学者瑕丘江公与《公羊传》大师董仲舒当朝辩论,江公因“呐于口”,由是公羊大兴,后来“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靡然乡风矣”[17]汉宣帝时期,《穀梁传》的地位提高,征召瑕丘江公之孙为博士,立为学官,一度取得了与《公羊传》抗衡的地位。

何休在《春秋公羊注疏序》中说:“往者略以胡毋生条例,多得其正,故遂隐括使就绳墨焉。”《公羊传》和《穀梁传》与《左传》有很大的不同。《公羊传》、《穀梁传》讲「微言大义」,希望试图阐述清楚孔子的本意(作者认为《春秋》是孔子所作),有人认为有些内容有牵强附会的嫌疑。《左传》以史实为主,补充了《春秋》中没有记录的大事,一些纪录和《春秋》有出入。杜预统计《左传》中用“凡”的语句共五十处,即所谓“五十凡”。

三传之中,《公羊》、《穀梁》两家以解经为主,《左氏》则以叙事为主。[18]

注疏

左传注疏

公羊传注疏

穀梁传注疏

评价

  • 孟子曰:「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20]焦兹说「说《春秋》者,莫先于孟子」。
  • 孟子曰:「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 南怀瑾称:「吾人幼时读《春秋》、《左传》,而耆年硕学则告诫曰:少年不宜读《左传》,恐因此而误入歧途;吾辈后生小子,则相讥谓:然则,何以关云长读春秋,俗世反称为武圣,美髯公真为春秋所误耶!此亦一大疑情,一大话头。大可一参。」[21]
  • 李敖曾评论孔子在《春秋》中做了许多手脚,「孔夫子是春秋时代鲁国人,在《春秋》所记的两百四十年中,鲁国的皇帝,四个在国内被杀,一个被赶跑,一个在国外被杀,这样六件重大的事,孔夫子竟在《春秋》里,一个字也不提。这哪里是写真相呢?这不是有意说谎吗?」[22]

参见

参考文献

  1. 我国古代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3-07-29.
  2. 周佳荣编著. 《中国历代史学名著》. 香港教育图书. 1994. ISBN 962-290-721-0. 
  3.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
  4. 周振甫《周振甫讲「管锥编」、「谈艺录」》
  5. 《宋史・王安石传》:“初,安石训释《诗》、《书》、《礼记》,既成,颁之学官,天下号曰“新义”。晚居金陵,又作《字说》,多穿凿傅会,其流入于佛、老。一时学者,无敢不传习,主司纯用以取士,士莫得自名一说;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黜《春秋》之书,不使列于学官,至细目为‘断烂朝报’。”
  6. 赵伯雄《春秋学史》,页465
  7. 朱自清《经典常谈》,页43
  8. 赵伯雄《春秋学史》
  9. 白寿彝《中国史学史》、卫聚贤《古史研究》、苏渊雷《读春秋及三传札记》以及沉玉成《春秋左传学史稿》等学者均持是说。历史学家钱穆在他的《国史大纲》中说:“孔子作《春秋》”。
  10. 《史通・惑经》
  11. 《春秋左氏传·成公十四年》:君子曰:“《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12. 见《史记·太史公自序》集解引
  13. 见《春秋公羊传》昭公十二年《正义》引
  14. 《春秋大事表・春秋乱贼表》
  15. 《朱子五经语类・统论经义》
  16. 《汉书・艺文志序录》:“《春秋》所贬损大人当世君臣,有威权势力,其事实皆形于传,是以隐其书而不宣,所以免时难也。及末世口说流行,故有《公羊》、《穀梁》、《邹》、《夹》之传。四家之中,《公羊》、《穀梁》立于学官,《邹氏》无师,《夹氏》未有书。”
  17. 《汉书・儒林传》
  18. 朱自清《经典常谈》,页46
  19. 段熙仲,春秋公羊学讲疏,24-28页,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
  20. 郭沫若评说:「孟子是惯会宣传的人,他的话要打些折扣才行。举如他所说的『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那也就是一个最适当的例。《春秋》或许真是孔子所作的书吧,但那样简单的备忘录,在二百四十二年的行事当中记下了『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与其说足以使『乱臣贼子惧』,无宁是足以使暴君污吏惧的。」
  21. 罗贯中著、毛宗岗批、金圣歎鑑定. 《三国演义的政治与谋略观》. 老古文化事业. 1985. 
  22. 李敖,〈直笔-「乱臣贼子惧」〉,《独白下的传统》,李敖出版社,2000年。页4。
  • 杨伯峻,《春秋左传》浅讲,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ISBN 7563339388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