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青年」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新青年》.jpg|缩略图|右|新青年[http://image.thepaper.cn/www/image/5/358/574.jpg 原图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84732_…”)
 
Vcr對話 | 貢獻
(added Category:610 中國通史 using HotCat
 
(未顯示由 1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0 次修訂)
行 1: 行 1:
[[File:《新青年》.jpg|缩略图|右| 新青年[http://image.thepaper.cn/www/image/5/358/574.jpg 原图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84732_1 来自澎湃新闻网图片]]]
+
[[File:《新青年》.jpg|缩略图|右|[http://image.thepaper.cn/www/image/5/358/574.jpg 原图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84732_1 来自澎湃新闻网图片]]]
  
 +
'''《新青年》'''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1916年9月,改名为《新青年》。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1915年创刊以来,高举“民主”、“科学”做为旗帜,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ref>[http://xy.eywedu.com/100/bn037.htm 陈独秀:《新青年》宣言],语文资源网</ref>。
  
'''《新青年》'''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 一份 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自1915年9月15 日 创刊 号至1926年7 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 群益书社发行。该杂志发起新 文化 运动,并且宣传 倡导 (“赛先生”,Science)、 民主 (“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 学。
+
一份创刊 于上海的综合型文化 月刊, 其影响力延续了一个世纪,成为一座 文化 坐标。它所 倡导 的文 革命,所开启的 民主 与科 的思想启蒙,彻底地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推动着时代巨变的步伐
  
 
==简要经历==
 
==简要经历==
 +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由陈独秀创刊于上海,这是一份综合性文化月刊,每号约100页,六号为一卷。后因与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的《上海青年杂志》同名而改名为《新青年》,自此一直沿用到终刊。
  
  《新青年》是综合性的文化月刊,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为《青年杂志》。 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
 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社告中言明“本刊欲与青年诸君商榷将来所以修身治国之道”
  
1916年9 月1日 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 《新青年 。初期的《新青年》在哲学、 学、教育、法律、伦理等广阔领域向封建意识形态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
10 月1日 ,陈独秀发表《[[驳康有 致总统总理书]] 文。
  
10月1日 陈独秀发表 [[ 康有为]] 致总统总理书 》一文。
+
1917年初 ,《 新青年》编辑部迁到[[ 北京]] 。《新青年 从第4卷第 号(1918年1月)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 ,使用新式标点。带动其它刊物形成了一个提倡白话文运动。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号角, 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ref>[http://www.meizhou.cn/2019/0507/585468.shtml 《新青年》:五四运动的号角],梅州网, 2019-05-07 10:20 </ref>
  
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新青年》从第4卷第一号(1918年1月)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带动其它刊物形成了一个提倡白话文运动。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号角, 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
+
4月《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了一篇体育论文-《体育之研究》<ref>[http://www.qdaily.com/articles/63424.html?source=feed 《体育之研究》],好奇心研究所</ref>
 
 
4月《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了一篇体育论文-《体育之研究》。
 
  
 
7月4日,《新青年》第三卷五号陈独秀发表文章答[[顾克刚]]关于政治思想问题。
 
7月4日,《新青年》第三卷五号陈独秀发表文章答[[顾克刚]]关于政治思想问题。
行 22: 行 22:
 
 第四卷起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刊登新体诗。
 
 第四卷起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刊登新体诗。
  
1918年4月18日,[[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
1918年4月18日,[[胡适]]发表《[[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
  
1919年1月15日,陈独秀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上发表。
+
1919年1月15日,陈独秀的《[[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上发表。
  
 
 该年下半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新青年》刊登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130余篇。
 
 该年下半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新青年》刊登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130余篇。
行 38: 行 38:
 
 “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之一。“二次革命”失败后中国时局变化使陈独秀深受刺激,他认为在中国搞政治革命没有意义,而欲“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经过努力,上海群益书社应允发行由陈主编的《青年杂志》。
 
 “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之一。“二次革命”失败后中国时局变化使陈独秀深受刺激,他认为在中国搞政治革命没有意义,而欲“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经过努力,上海群益书社应允发行由陈主编的《青年杂志》。
  
=== 陈独秀 所写的发刊词《 敬告青年 》===
+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170">
 +
 
 +
File:陈独秀:敬告青年.jpg|<big> 陈独秀 敬告青年</big>[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04/bfea7c4a347c48779c33b5e7ec449acb.jp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27231183_105772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1915年 9月15日创刊﹐陈独秀主编﹐上海群益书社印行(月刊)。6期为一卷。第1卷名 《青 年杂志
+
File:李大钊: 《青 .jpg|<big>李大钊:《青春》</big>[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506/048e2ae17af54930a44ceaffdcf8fa92_th.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138559016_391434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陈独秀所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是该刊的纲领性文章。该文开明宗义指出“人权说”“生物进化论”、“社会主义”这三事是近代文明的特征,要实现这社会改革 三事,关键 于新一代青年 的自 身觉悟和观念更新。
+
File:在美留学期间 胡适.jpg|<big> 美留学期间 胡适</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20/fb3052580bd949c0a08e1794590053a9.jp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223291441_446038 来 搜狐网 的图片]
  
他勉励青年崇尚自由、进步、科学,要有世界眼光,要讲求实行和进取。他总结近代[[欧洲]]强盛的原因,认为人权和科学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两个车轮。从而首先在中国高举起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新青年》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敬告青年》一文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
+
</gallery>
  
==== 《青年 杂志 改名为《新青年》出版====
+
=== 陈独秀所写的发刊词 敬告 青年》===
  
1916年9月1日,《青年杂志》易名《新青年》出版。 陈独秀 在改刊后 《新青年》第一期上 青年》 ,号召青年做 新青年 。他提出 新青年"的标准是: 理上身体强壮;心理上是 斩尽涤绝做官发财思想 ”, 而“内图个性之发展 外图贡献 其群”;以 力创造幸福,而“不以个人幸福损害国家社会”
+
[[ 陈独秀]]所写 的发 刊词 [[敬告 青年]] 是该刊的纲领性文章。该 开明宗义指出 人权说 ”“生 物进化论”、 社会主义 这三事是近代文明的特征 要实现这社会改革的三事 关键在 新一代青年的 身觉悟和观念更新
  
  钊发表 《青 》一文 ,在 中揭露封建制度给中国带来 危害 并强调要寄希望于“青春 中国 之再 ”;号召青年“冲决过去历史之 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文明,为人类造幸福”
+
  他勉励青年崇尚自由、进步、科学,要有世界眼光,要讲求实行和进取。他总结近代[[欧洲]]强盛的原因,认为人权和科学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两个车轮。从而首先在中国高举起科学与民主两面 旗。 年》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敬告青年 》一文 则成为新 化运动的宣言书<ref>[https://www.minshengwang.com/yiminsheng/822999.html 做新时代 新青年——读《敬告青年》有感] ,中国 生网 ,2018-05-04 15:24</ref>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倡导青年要有个性====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倡导青年要有个性====
行 60: 行 62:
 
====陈独秀著文驳斥康有为"定孔教为国教"论====
 
====陈独秀著文驳斥康有为"定孔教为国教"论====
  
10月1日,陈独秀针对康有为一意要把孔教订为国教的论调,在《新青年》二卷二号上发表《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一文。
+
10月1日,陈独秀针对康有为一意要把孔教订为国教的论调,在《新青年》二卷二号上发表《[[ 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 》一文。
  
 
 文章指出孔教和帝制的关系,说“别尊卑、重阶级、事天尊君”这些孔教思想,正为历代帝王所利用。定孔教为国教,不但违反思想自由之原则,而且违反宗教信仰自由之原则。他认为民主国之祀孔,正如主张专制国祀华盛顿、卢梭一样的荒诞不经。
 
 文章指出孔教和帝制的关系,说“别尊卑、重阶级、事天尊君”这些孔教思想,正为历代帝王所利用。定孔教为国教,不但违反思想自由之原则,而且违反宗教信仰自由之原则。他认为民主国之祀孔,正如主张专制国祀华盛顿、卢梭一样的荒诞不经。
行 68: 行 70:
 
====毛泽东论说体育====
 
====毛泽东论说体育====
  
1917年 4月《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了一篇体育论文- 《体育之研究》。文章首先对体育的涵义作了科学的解释:“体育者,人类自养其身之道,使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也”。他指出: 知识和道德诚然可贵,但身体也很重要。身体犹如“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无体是无德智也”。他强调指出,“密如牛毛”的繁重课程,对学生只能起到“蹂躏其身而残贼其生”的严重危害作用。“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
+
1917年 4月《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 毛泽东]] 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了一篇体育论文 —— [[ 体育之研究]] 》。文章首先对体育的涵义作了科学的解释:“体育者,人类自养其身之道,使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也”。他指出 知识和道德诚然可贵,但身体也很重要。身体犹如“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无体是无德智也”。他强调指出,“密如牛毛”的繁重课程,对学生只能起到“蹂躏其身而残贼其生”的严重危害作用。“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
  
 
====陈独秀著文答顾克刚====
 
====陈独秀著文答顾克刚====
  
7月4日,《新青年》三卷五号陈独秀发表文章答顾克刚关于政治思想问题:“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在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若夫博学而不能致用,漠视实际生活上之冷血动物,乃中国旧式之书生,非二十世纪之新青年也”。
+
7月4日,《新青年》三卷五号陈独秀发表文章答[[ 顾克刚]] 关于政治思想问题:“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在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若夫博学而不能致用,漠视实际生活上之冷血动物,乃中国旧式之书生,非二十世纪之新青年也”。
  
 
====陈独秀召开编辑部会议改组《新青年》====
 
====陈独秀召开编辑部会议改组《新青年》====
  
1918年1月﹐陈独秀召集《新青年》编辑部会议。宣布“本自第四卷第一号起,投稿章程业已取消,所有撰译,悉由编辑部同人,公同担任”;“采取集议制度,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胡适、[[沈尹默]]参加编辑部。从7月开始,《新青年》采取轮流编辑办法,陈独秀负总责。
+
1918年1月﹐[[ 陈独秀]] 召集《新青年》编辑部会议。宣布“本自第四卷第一号起,投稿章程业已取消,所有撰译,悉由编辑部同人,公同担任”;“采取集议制度,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 李大钊]] [[ 鲁迅]] [[ 钱玄同]] 、[[刘半农]]、[[周作人]]、[[ 胡适]] 、[[沈尹默]]参加编辑部。从7月开始,《新青年》采取轮流编辑办法,陈独秀负总责。
  
 
 编辑部改组扩大﹐[[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胡适﹑沈尹默﹑[[高一涵]]﹑周作人等人参与编辑工作﹐曾一度实行轮流编辑的办法,适应形势的需要。
 
 编辑部改组扩大﹐[[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胡适﹑沈尹默﹑[[高一涵]]﹑周作人等人参与编辑工作﹐曾一度实行轮流编辑的办法,适应形势的需要。
  
12月﹐《新青年》同人又创办报纸形式的周刊《每周评论》。
+
12月﹐《新青年》同人又创办报纸形式的周刊《[[ 每周评论]] 》。
  
 
====陈独秀驳斥康有为====
 
====陈独秀驳斥康有为====
行 90: 行 92:
 
4月18日,因倡导文学革命而倍受攻击的胡适再次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他在文章中说:我的“建设新文学论”的唯一宗旨只有十个大字:“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有了国语的文学,方才可有文学的国语。有了文学的国语,我们的国语才可算得真正的国语。
 
4月18日,因倡导文学革命而倍受攻击的胡适再次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他在文章中说:我的“建设新文学论”的唯一宗旨只有十个大字:“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有了国语的文学,方才可有文学的国语。有了文学的国语,我们的国语才可算得真正的国语。
  
 中国二千年何以没有真有生命的“文言的文学?”这都因为这二千年的文人所做的文学都是用已经死了的语言文字做的。死文字决不能产出活文学。所以我以为我们提倡新文学的人,尽可努力去做白话的文学,尽量采用《水浒》、《红楼梦》的白话;不够用的,便用今日的白话来补助;有不得不用文言的,便用文言来补助。这样做去,决不用愁没有标准白话。中国将来的新文学用的白话,就是将来中国的标准国语。造中国将来白话文学的人,就是制定标准国语的人。
+
 中国二千年何以没有真有生命的“文言的文学?”这都因为这二千年的文人所做的文学都是用已经死了的语言[[ 文字]] 做的。死文字决不能产出活文学。所以我以为我们提倡新文学的人,尽可努力去做白话的文学,尽量采用《[[ 水浒]] 》、《[[ 红楼梦]] 》的白话;不够用的,便用今日的白话来补助;有不得不用文言的,便用文言来补助。这样做去,决不用愁没有标准白话。中国将来的新文学用的白话,就是将来中国的标准国语。造中国将来白话文学的人,就是制定标准国语的人。
  
 他又说,创造新文学的次序,约有三步: 工具,方法,创造。我们的工具就是白话。应该赶紧筹备这个万不可少的工具。
+
 他又说,创造新文学的次序,约有三步 工具,方法,创造。我们的工具就是白话。应该赶紧筹备这个万不可少的工具。
  
 
 方法一是,多读模范的白话文学。
 
 方法一是,多读模范的白话文学。
行 112: 行 114:
 
====女性解放的宣言====
 
====女性解放的宣言====
  
9月1日,《新青年》第九卷第五号上发表《中华女界联合会改造宣言》。《宣言》指出:“最近这解放的福音吹到东方来,就是被阴阳尊卑的孔教压迫而失了精神上呼吸的中华女子,也得着一点新鲜空气,想抬起头来发出一点微声要求解敌,是我们人类可以乐观的地方。纠合我们中华要求解放的女子,使我们要求的声音一一天强大起来,这正是我们中华女界联合会的责任”。《宣言》共分10条,包括“要求得入一切学校上学,与男子受同等教育”;“要求女子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及从事其他一切政治活动的权力”;男女同工同酬等。
+
9月1日,《新青年》第九卷第五号上发表《[[ 中华女界联合会改造宣言]] 》。《[[ 宣言]] 》指出:“最近这解放的福音吹到东方来,就是被阴阳尊卑的孔教压迫而失了精神上呼吸的中华女子,也得着一点新鲜空气,想抬起头来发出一点微声要求解敌,是我们人类可以乐观的地方。纠合我们中华要求解放的女子,使我们要求的声音一一天强大起来,这正是我们中华女界联合会的责任”。《宣言》共分10条,包括“要求得入一切学校上学,与男子受同等教育”;“要求女子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及从事其他一切政治活动的权力”;男女同工同酬等。
  
 
 不久杂志社迁到[[广州]]继续出版。同年9月,陈独秀由广州回到上海,主持中共中央工作,《新青年》也随之迁回上海。10月4日下午,[[法租界]][[巡捕房]]又查抄《新青年》编辑部,拘押了陈独秀等人,后经[[马林]]、[[孙中山]]等营救,陈独秀等人被保释。《新青年》一度停顿。
 
 不久杂志社迁到[[广州]]继续出版。同年9月,陈独秀由广州回到上海,主持中共中央工作,《新青年》也随之迁回上海。10月4日下午,[[法租界]][[巡捕房]]又查抄《新青年》编辑部,拘押了陈独秀等人,后经[[马林]]、[[孙中山]]等营救,陈独秀等人被保释。《新青年》一度停顿。
行 134: 行 136:
 
 《新青年》创刊号发表具有发刊词性质的《敬告青年》一文﹐向青年提出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六项希望﹐已经包含了以“民主”和“科学”两大思想为武器反对封建思想主张的萌芽。
 
 《新青年》创刊号发表具有发刊词性质的《敬告青年》一文﹐向青年提出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六项希望﹐已经包含了以“民主”和“科学”两大思想为武器反对封建思想主张的萌芽。
  
 曾刊载鲁迅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李大钊的论文《庶民的胜利》、 《Bolshevism 主义的胜利》,陈独秀的论文《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等。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反对封建伦理道德、呼唤人性的觉醒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曾刊载鲁迅的短篇小说《[[ 狂人日记]] 》、《[[ 孔乙己]] 》、《[[ ]] 》,李大钊的论文《[[ 庶民的胜利]] 》、 《[[Bolshevism 主义的胜利]] 》,陈独秀的论文《[[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等。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反对封建伦理道德、呼唤人性的觉醒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新青年》成为当时第一个全部用白话文宣传新思潮的刊物。1918年,鲁迅的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的《狂人日记》﹐充满了对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封建道德传统的批判精神。这篇小说和以后发表的《孔乙己》﹑《药》﹑《风波》等的出现﹐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它标志《新青年》提倡的文学革命已经突破了单纯理论的倡导而走上了创作实践的道路。此后在《新青年》上发表新诗的还有李大钊﹑陈独秀﹑鲁迅﹑周作人﹑[[俞平伯]]﹑[[康白情]]﹑[[沈兼士]]﹑[[沈玄庐]]﹑[[汪静之]]﹑[[陈衡哲]]﹑[[陈建雷]]等人。发表小说的除鲁迅之外﹐还有陈衡哲。《新青年》进行过关于旧剧问题的讨论﹐并发表了最早的话剧创作《终身大事》(胡适作)。刊物还开辟“随感录”一栏﹐专门刊登时评及针砭旧思想旧文化的短文随笔﹐鲁迅在这里发表了许多短文﹐成为杂文这一独特的文学形式的滥觞。
+
 《新青年》成为当时第一个全部用白话文宣传新思潮的刊物。1918年,鲁迅的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的《狂人日记》﹐充满了对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封建道德传统的批判精神。这篇小说和以后发表的《孔乙己》﹑《药》﹑《[[ 风波]] 》等的出现﹐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它标志《新青年》提倡的文学革命已经突破了单纯理论的倡导而走上了创作实践的道路。此后在《新青年》上发表新诗的还有李大钊﹑陈独秀﹑鲁迅﹑周作人﹑[[俞平伯]]﹑[[康白情]]﹑[[沈兼士]]﹑[[沈玄庐]]﹑[[汪静之]]﹑[[陈衡哲]]﹑[[陈建雷]]等人。发表小说的除鲁迅之外﹐还有陈衡哲。《新青年》进行过关于旧剧问题的讨论﹐并发表了最早的话剧创作《[[ 终身大事]] 》(胡适作)。刊物还开辟“随感录”一栏﹐专门刊登时评及针砭旧思想旧文化的短文随笔﹐鲁迅在这里发表了许多短文﹐成为杂文这一独特的文学形式的滥觞。
  
 
==思想倾向==
 
==思想倾向==
行 142: 行 144:
 
1915年到1918年以前的《新青年》杂志的思想倾向﹐基本上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1918年以后﹐由于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知识界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915年到1918年以前的《新青年》杂志的思想倾向﹐基本上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1918年以后﹐由于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知识界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918年10月﹐李大钊在《新青年》5卷5号上发表了《Bolshevlsm的胜利》﹑《庶民的胜利》等文章﹐较早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
+
1918年10月﹐李大钊在《新青年》5卷5号上发表了《Bolshevlsm的胜利》﹑《庶民的胜利》等文章<ref>[http://www.sohu.com/a/206898203_260616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背后的故事:预示一个伟大政党即将诞生],搜狐网,澎湃新闻,2017-11-27 15:36</ref> ﹐较早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
  
 
1920年9月8卷1号起﹐《新青年》迁至上海。
 
1920年9月8卷1号起﹐《新青年》迁至上海。
行 150: 行 152:
 
==创刊辞==
 
==创刊辞==
  
 由陈独秀撰写,带有纲领性的政论。他针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提出六方面要求:①自主的而非奴隶的;②进步的而非保守的;③进取的而非退隐的;④世界的而非锁国的;⑤实利的而非虚文的;⑥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提倡的科学内容包括了科学和民主。
+
 由陈独秀撰写,带有纲领性的政论。他针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提出六方面要求:①自主的而非奴隶的;②进步的而非保守的;③进取的而非退隐的;④世界的而非锁国的;⑤实利的而非虚文的;⑥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提倡的科学内容包括了科学和民主<ref>[https://new.qq.com/omn/20190709/20190709A007YN00.html 陈独秀:《新青年》创刊词],腾讯网</ref>
  
 
==时代影响==
 
==时代影响==
行 162: 行 164:
 
 《新青年》和五四精神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更新与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走自己的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新青年》和五四精神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更新与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走自己的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新的社会基础上觉醒,不断解放思想,深刻领悟五四时期先进中国人确立的救亡、启蒙、科学、民主、社会主义等时代主题的当今意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
 在新的社会基础上觉醒,不断解放思想,深刻领悟五四时期先进中国人确立的救亡、启蒙、科学、民主、社会主义等时代主题的当今意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ref>[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16/0407/c85037-28255636.html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对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启示],2016-04-12,人民网</ref>
  
 
==重要文章==
 
==重要文章==
  
1917年1月1日2卷5号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推广白话文,以打破旧思想(如儒家思想)及推动文学改革为目标。
+
1917年1月1日2卷5号[[ 胡适]] 发表《[[ 文学改良刍议]] 》,推广白话文,以打破旧思想(如儒家思想)及推动文学改革为目标。
  
 
1918年5月15日4卷5号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18年5月15日4卷5号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18年10月5卷5号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等文章,传播马克思主义 思想。
+
1918年10月5卷5号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克的胜利]] 》等文章,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1919年第6卷第1号陈独秀发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提出“本志同志本来无罪,只因拥护那德谟克拉西(民主)和塞因斯(科学)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的。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第一次将科学与民主称为“赛先生”与“德先生”。
 
 
 
==领导人物==
 
 
 
陈独秀(1879~1942),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原名庆同,字仲甫。生于1879年10月 9日,1942年5月27日卒于[[四川]][[江津]]。
 
 
 
[[安徽]]怀宁(今安庆)人。早年参加县试、乡试,由于认识到科举制度的腐败,一度拥护戊戌变法。
 
 
 
1901年以后,三次留学[[日本]]。与[[张继]]、[[苏曼殊]]等组织革命团体青年会。
 
 
 
1903年参加拒俄运动,旋又襄助[[章士钊]]主编报纸,宣传排满革命 思想。
 
  
1904 创办 安徽俗话报》,传播爱国民主思想和科学知识。
+
1919 第6卷第1号陈独秀发表 《[[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提出“本 志同志 本来无罪 只因拥护那德谟克拉西( 民主 )和塞因斯( 科学 位先生 才犯了 几条滔天 的。 我们现 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 可以救治 中国 政治 、道德 上、 学术 上、 思想 一切的黑暗 若因 为拥护 这两位先生 一切政府 压迫 会的 攻击笑骂 ,就 是断头流血 都不推 辞。” 第一次将 科学与民主 称为 赛先生 ”与“ 德先生 <ref>[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0503/c405170-29249801.html 百年五四:“德先生”与“赛先生” 精神建构] ,中国作 家网,刘勇 张悦  2017年05月03日06:40</ref>
 
 
1905年在安徽与[[ 柏文蔚]] 等组织岳王会 联络大批革命 士,为 盟会在安徽的发展打下基础。武昌起义前后,在杭州活动,曾起草革命檄文多篇。旋回安徽,先后任[[孙毓筠]]、柏文蔚都督府秘书长,大力改革官僚政治。失败后,又追随柏文蔚讨伐[[袁世凯]],遭挫折,逃亡上海,继续探求救国救民道路。
 
 
 
1915年创办《青年》(后改名为《新青年》)杂 志, 高举 民主 科学两 面大旗 猛烈抨击儒家伦理道德、旧文学和旧教育,掀起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 既弥补了辛亥革命的理论不足,又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拓了道路。
 
 
 
1917年1月,到北大任文科学长,推行课程改革,以白话文教学。
 
 
 
1918年12月,与李 钊等创办《每周评论》,评点时事,主张公理,反对强权。《新青年》和《每周评论》 宣传和教育,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思想和干部条件
 
 
 
1919年五四运动后,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0年5月, 上海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魏金斯基]] 开始发起组建 中国 共产党的准备工作。
 
 
 
1921年7月,在 海召开的中共一大 ,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此后,在中共二大 三大 均当选为[[中央委员长]],在四大 五大 当选为[[中央总书记]]
 
 
 
1922年8月,在[[杭州]]召开的中共中央特别会议上接受共产国际决定,由反对国共合作转 为拥护 国共合作 旋即加入中国国民党,参加国民党 改组工作。
 
 
 
1925年领导五卅运动。10月 鉴于[[国民党]]右派猖狂反共,在中共中央四届二次 议上,主张中共退出国民党,被共产国际否决,遂在主持中央工作中推行退而不出、办而不包 方针,在一系列事件上向[[蒋介石]]退让。
 
 
 
1927年3月,参与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4月5日 ,就 所传蒋介石要袭击工人武装事 与[[汪精卫]]交涉,并与汪发表联合宣言,称国民党“决无有驱逐友党摧残工会之事”,麻痹了人民对蒋介石反共阴谋的警惕性。翌日赴汉,反对[[武汉]]地区工农运动“过火”行为。7月 总书记职。9月秘密返回上海。11月致函中共中央,建议工农运动应偏重经济斗争,不可存“以暴动取得政权”的幻想,遭中央驳斥
 
 
 
1929年,在中东路事件中,反对作“拥护苏联 的说教式宣传,被中央拒绝。
 
 
 
从1929年5月开始,陈独秀与[[彭述之]]等接触到托洛茨基主义的文件,转向托派,激烈抨击共产国际在中国革命中推行的路线和党的方针政策。10月,中共中央曾对他提出警告,他仍坚持己见,同年11月被开除出党。
 
 
 
1931年5月初,托陈取消派与[[莫斯 ]]归国留 生托派小组织举行统一大会,成立“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在上海设中央机构,陈独秀任总书记,并发行刊物《火花》。
 
 
 
1932年,在上海淞沪抗战中,以托派中央名义支持抗战,谴责蒋介石卖国独裁,并向中共中央提议联合领导反日运动。
 
 
 
1932年10月被国民政府逮捕,1937年8月出狱。拥护国民党领导抗日,拥护国共合作, 坚持打倒国民党、反对国共合作的托派中央决裂,并一度在武汉独立进行政治活动,联络 民主 人士和抗日军队,企图组织 不拥国、不阿共 的第三势力。
 
 
 
1938年,被[[王明]]、[[康生]]诬陷为日本间谍,从此 中共彻底决裂,并撰文抨击中共执行的农村游击战争的抗日路线。7月入川,晚年贫病交加,仍不断撰文谴责I.V.[[斯大林]]肃反扩大化,彻底否定无产阶级专政,赞扬英美议会民主制度,表示要彻底推翻 我辈以前的见解 ,认为V.I.[[列宁]]、L.D. 托洛茨基 理论 不适用于 中国 、[[俄国]]和[[西欧]]。著 编为《独秀文存》、《陈独秀文章选编》等
 
  
 
==历史地位==
 
==历史地位==
  
 《新青年》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杂志,是旧中国时代最早的一份思想启蒙刊物,也是中国最早介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刊物。凝聚了当时中国一大批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如鲁迅、胡适、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沈尹默等,堪称是一代大师的群英会。可以说,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本刊物的影响力可与《新青年》堪比,即使时至今日,当今的许多青年依然从中汲取营养,获得力量。本书为去年上市的国内第一部简体横排版《新青年》杂志全集的精选本,同时还保留了全集中各卷各号的总目录索引,以方便读者查询。为使读者一窥《新青年》原貌,精选本也附了《新青年》原稿,以供读者对照欣赏。
+
 《新青年》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杂志,是旧中国时代最早的一份思想启蒙刊物,也是中国最早介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刊物。凝聚了当时中国一大批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如鲁迅、胡适、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沈尹默等,堪称是一代大师的群英会。可以说,在中国近现代[[ 历史]] 上,从来没有任何一本刊物的影响力可与《新青年》堪比,即使时至今日,当今的许多青年依然从中汲取营养,获得力量。本书为去年上市的国内第一部简体横排版《新青年》杂志全集的精选本,同时还保留了全集中各卷各号的总目录索引,以方便读者查询。为使读者一窥《新青年》原貌,精选本也附了《新青年》原稿,以供读者对照欣赏。
  
 
==视频==
 
==视频==
行 226: 行 184:
 
===<center>《新青年》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新青年》相关视频</center>===
  
 +
<center>辛亥革命中的新青年 陈独秀:加入新政府 参与讨袁</center>
  
辛亥革命中的新青年 陈独秀:加入新政府 参与讨袁</center>
+
<center>{{#iDisplay:8atin9c8Ruj|560|390|qq}}</center>
 
 
<center>{{#iDisplay:8atin9c8Ruj|650|480|qq}}</center>
 
  
 
<center>“新青年 耀青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center>
 
<center>“新青年 耀青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center>
  
<center>{{#iDisplay:v08584h1znx|650|480|qq}}</center>
+
<center>{{#iDisplay:v08584h1znx|560|390|qq}}</center>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Category:050 连续性出版品;普通期刊]]
 
[[Category:050 连续性出版品;普通期刊]]
 +
[[Category:610 中國通史]]

於 2020年3月7日 (六) 17:36 的最新修訂

《新青年》是在20世紀20年代中國一份具有影響力的革命雜誌,原名《青年雜誌》,1916年9月,改名為《新青年》。由陳獨秀上海創立,群益書社發行。1915年創刊以來,高舉「民主」、「科學」做為旗幟,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陣地。至1926年7月終刊共出9卷54號。[1]

一份創刊於上海的綜合型文化月刊,其影響力延續了一個世紀,成為一座文化坐標。它所倡導的文學革命,所開啟的民主與科學的思想啟蒙,徹底地改變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推動着時代巨變的步伐。

簡要經歷

1915年9月15日,《青年雜誌》由陳獨秀創刊於上海,這是一份綜合性文化月刊,每號約100頁,六號為一卷。後因與上海基督教青年會的《上海青年雜誌》同名而改名為《新青年》,自此一直沿用到終刊。

陳獨秀在創刊號上發表《敬告青年》一文,社告中言明「本刊欲與青年諸君商榷將來所以修身治國之道」。

10月1日,陳獨秀發表《駁康有為致總統總理書》一文。

1917年初,《新青年》編輯部遷到北京。《新青年》從第4卷第一號(1918年1月)起實行改版,改為白話文,使用新式標點。帶動其它刊物形成了一個提倡白話文運動。十月革命後,《新青年》成為五四運動的號角, 成為宣傳馬列主義、宣傳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陣地[2]

4月《新青年》第三卷第二號毛澤東以「二十八畫生」的筆名發表了一篇體育論文-《體育之研究》[3]

7月4日,《新青年》第三卷五號陳獨秀發表文章答顧克剛關於政治思想問題。

8月9日,錢玄同邀請魯迅加盟《新青年》。

第四捲起改用白話文和新式標點,刊登新體詩。

1918年4月18日,胡適發表《建設的文學革命論》。

1919年1月15日,陳獨秀的《本志罪案之答辯書》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號上發表。

該年下半年到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新青年》刊登的關於馬克思主義、十月革命和中國工人運動的文章達130餘篇。

1920年上半年,《新青年》編輯部移到上海編印。從1920年9月的8卷一號起,成為中國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機關刊物,它與當時秘密編輯發行的《共產黨》月刊互相配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理論上正式的準備。

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改為季刊,成為中共中央正式理論性機關刊物。

1925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共出5期,次年7月停刊。後期的《新青年》介紹了大量馬列主義著作和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經驗。

出版概況

「五四」新文化運動和中國現代文學和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之一。「二次革命」失敗後中國時局變化使陳獨秀深受刺激,他認為在中國搞政治革命沒有意義,而欲「救中國、建共和,首先得進行思想革命」。經過努力,上海群益書社應允發行由陳主編的《青年雜誌》。

陳獨秀所寫的發刊詞《敬告青年》

陳獨秀所寫的發刊詞《敬告青年》是該刊的綱領性文章。該文開明宗義指出「人權說」「生物進化論」、「社會主義」這三事是近代文明的特徵,要實現這社會改革的三事,關鍵在於新一代青年的自身覺悟和觀念更新。

他勉勵青年崇尚自由、進步、科學,要有世界眼光,要講求實行和進取。他總結近代歐洲強盛的原因,認為人權和科學是推動社會歷史前進的兩個車輪。從而首先在中國高舉起科學與民主兩面大旗。《新青年》的創刊是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誌,《敬告青年》一文則成為新文化運動的宣言書[4]

陳獨秀在《青年雜誌》倡導青年要有個性

1916年1月15日,陳獨秀在青年雜誌1卷5號發表一九一六年一文,號召國人從頭懺悔,改過自新,一新其心血,以新人格,以新國家,以新社會,以新家庭,以新民族。同時批駁了綱常名教,號召青年為三個目標而奮鬥:自居征服地位,勿自居被征服地位;尊重個人獨立自主之人格,勿為他人之附屬品;從事國民運動,匆囿於黨派運動。

《青年雜誌》自第2卷(1916年9 月)改名《新青年》,自此成為反封建和鼓吹民主革命的中心刊物。

陳獨秀著文駁斥康有為"定孔教為國教"論

10月1日,陳獨秀針對康有為一意要把孔教訂為國教的論調,在《新青年》二卷二號上發表《駁康有為致總統總理書》一文。

文章指出孔教和帝制的關係,說「別尊卑、重階級、事天尊君」這些孔教思想,正為歷代帝王所利用。定孔教為國教,不但違反思想自由之原則,而且違反宗教信仰自由之原則。他認為民主國之祀孔,正如主張專制國祀華盛頓、盧梭一樣的荒誕不經。

1917年初﹐陳獨秀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編輯部也隨之從上海移至北京。

毛澤東論說體育

1917年 4月《新青年》第三卷第二號毛澤東以「二十八畫生」的筆名發表了一篇體育論文——《體育之研究》。文章首先對體育的涵義作了科學的解釋:「體育者,人類自養其身之道,使身體平均發達,而有規則次序之可言者也」。他指出:知識和道德誠然可貴,但身體也很重要。身體猶如「載知識之車」、「寓道德之舍」,「無體是無德智也」。他強調指出,「密如牛毛」的繁重課程,對學生只能起到「蹂躪其身而殘賊其生」的嚴重危害作用。「體育於吾人實占第一之位置,體強壯而後學問道德之進修勇而收效遠」。

陳獨秀著文答顧克剛

7月4日,《新青年》三卷五號陳獨秀發表文章答顧克剛關於政治思想問題:「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評時政,青年修養亦不在討論政治,然有關國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若夫博學而不能致用,漠視實際生活上之冷血動物,乃中國舊式之書生,非二十世紀之新青年也」。

陳獨秀召開編輯部會議改組《新青年》

1918年1月﹐陳獨秀召集《新青年》編輯部會議。宣布「本自第四卷第一號起,投稿章程業已取消,所有撰譯,悉由編輯部同人,公同擔任」;「採取集議制度,每出一期,就開一次編輯會,商定下一期的稿件」。李大釗魯迅錢玄同劉半農周作人胡適沈尹默參加編輯部。從7月開始,《新青年》採取輪流編輯辦法,陳獨秀負總責。

編輯部改組擴大﹐李大釗﹑魯迅﹑錢玄同﹑劉半農﹑胡適﹑沈尹默﹑高一涵﹑周作人等人參與編輯工作﹐曾一度實行輪流編輯的辦法,適應形勢的需要。

12月﹐《新青年》同人又創辦報紙形式的周刊《每周評論》。

陳獨秀駁斥康有為

3月15日,陳獨秀在新青年2卷7號上發表駁康有為共和平議。駁斥康有為關於「中國不宜民主共和,而宜虛君共和」的種種論點,指出:「共和建設之初,所以艱難不易現實,往往復反專制或帝制之理由,乃因社會之惰力,阻礙新法使不易行,非共和本身之罪也……其反動所至,往往視改革以前黑暗尤甚,此亦自然之勢也。然此反動時代之黑暗,不久必然消滅,勝利之冠,終加諸改革者之頭上」。

胡適發表《建設的文學革命論》

4月18日,因倡導文學革命而倍受攻擊的胡適再次在《新青年》上發表文章《建設的文學革命論》。他在文章中說:我的「建設新文學論」的唯一宗旨只有十個大字:「國語的文學,文學的國語。」我們所提倡的文學革命,只是要替中國創造一種國語的文學。有了國語的文學,方才可有文學的國語。有了文學的國語,我們的國語才可算得真正的國語。

中國二千年何以沒有真有生命的「文言的文學?」這都因為這二千年的文人所做的文學都是用已經死了的語言文字做的。死文字決不能產出活文學。所以我以為我們提倡新文學的人,盡可努力去做白話的文學,儘量採用《水滸》、《紅樓夢》的白話;不夠用的,便用今日的白話來補助;有不得不用文言的,便用文言來補助。這樣做去,決不用愁沒有標準白話。中國將來的新文學用的白話,就是將來中國的標準國語。造中國將來白話文學的人,就是制定標準國語的人。

他又說,創造新文學的次序,約有三步:工具,方法,創造。我們的工具就是白話。應該趕緊籌備這個萬不可少的工具。

方法一是,多讀模範的白話文學。

方法二是,用白話做各種文學。有志造新文學的人,都該發誓不用文言作文:無論通信,作詩,譯書,做筆記,做報館文章,編學堂講義,替死人作墓誌,替活人上條陳,都用白話來做。

李大釗發表《庶民的勝利》

1919年1月,《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釗的演說《庶民的勝利》一文。李大釗針對當時各帝國主義國家和北洋軍閥政府宣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是「公理戰勝強權」,指出:「這回戰勝的,不是聯合國的武力,是全世界人類的新精神。不是為那一國的軍閥或資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我們慶祝,不是為那一國或那一國的一部分人慶祝,是為全世界的庶民」。我們慶祝,不是為那一或那國的部分人慶祝,是為全世界的庶民慶祝。不是為打敗德國人慶祝,是為打敗世界的帝國主義慶祝。這回大戰,有兩個結果:一個是政治的,一個是社會的。政治的結果,是「大.......主義」失敗,民主主義戰勝。社會的結果,是資本主義失敗,勞工主義戰勝。原來這回戰爭的真因,乃在資本主義的發展。民主主義勞工主義既然占了勝利,今後世界人人都成庶民,也就都成了工人。我們對於這等世界的新潮流,應該有幾個覺悟:

第一、須知一個新命的誕生,必經一番苦痛,必昌許多危險。有了母親誕孕的勞苦痛楚,才能有兒子的生命。這新紀元的創造,也是一樣的艱難。這等艱難,是進化途中所必須經過的,不要恐怕,不要逃避的。

第二、須知這種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們應該準備怎麼能適應這個潮流,不可抵抗這個潮流。人類的歷史,是共同心理表現的記錄。一個人心的變動是全世界人心變動的徵兆。一個事件的發生,是世界風雲發生的先兆。一七八九年的法國革命,是十九世紀中各國革命的先聲。一九一九年的俄國革命,是二十世紀中世界革命的先聲。

第三、須知此次平和會議中,斷不許持「大........主義」的陰謀政治家在那裡發言,斷不許有帶「大........主義」臭味,或伏「大.......主義」根蒂的條件成立。即或有之,那種人的提議和那條件,斷歸無效。這場會議,恐怕必須有主張公道破除國界的人士占列席的多數,才開得成。

第四、須知今後的世界,變成勞工的世界。我們應該用此潮流為使一切人人變成工人的機會,不該用此潮流為使一切人人變成強盜的機會。凡是不做工吃乾飯的人,都是強盜。我們中國人貪惰性成,不是強盜,便是乞丐,總是希圖自己不作工,搶人家的飯吃,討人家的飯吃。到了世界成一大工廠,有工大家作,有飯大家吃的時候,如何能有我們這樣貪惰的民族立足之地呢?照此說來,我們要想在世界上當一個庶民,應該在世界上當一個工人。

女性解放的宣言

9月1日,《新青年》第九卷第五號上發表《中華女界聯合會改造宣言》。《宣言》指出:「最近這解放的福音吹到東方來,就是被陰陽尊卑的孔教壓迫而失了精神上呼吸的中華女子,也得着一點新鮮空氣,想抬起頭來發出一點微聲要求解敵,是我們人類可以樂觀的地方。糾合我們中華要求解放的女子,使我們要求的聲音一一天強大起來,這正是我們中華女界聯合會的責任」。《宣言》共分10條,包括「要求得入一切學校上學,與男子受同等教育」;「要求女子有選舉權、被選舉權及從事其他一切政治活動的權力」;男女同工同酬等。

不久雜誌社遷到廣州繼續出版。同年9月,陳獨秀由廣州回到上海,主持中共中央工作,《新青年》也隨之遷回上海。10月4日下午,法租界巡捕房又查抄《新青年》編輯部,拘押了陳獨秀等人,後經馬林孫中山等營救,陳獨秀等人被保釋。《新青年》一度停頓。

中國首次大規模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7卷6號「勞動節紀念號」出版。發表蔡元培「勞工神聖」的題詞、孫中山「天下為公」的題詞和李大釗的《「五一」運動史》、陳獨秀的《上海厚生紗廠湖南女工問題》等文章。同時,還登載了《旅法華工工會簡章》及唐山山西長江等地的勞動狀況調查。

1920年9月,第8卷,《新青年》成為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機關刊物。中國共產黨成立,一度成為黨中央的機關刊物,陳獨秀主編。8卷1期起﹐被迫遷回上海印行﹐實際上成為中國共產黨上海發起小組的機關刊物。

《新青年》第一次在進步的中國思想界自覺地舉起了民主和科學﹑即德先生賽先生兩大旗幟﹐在當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新青年的職志,要予中國勞動平民以知識的武器。新青年乃不得不成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的羅針。《新青年》季刊是繼《新青年》月刊出版的由翟秋白譯的《國際歌》的中文歌詞,首次在這個刊物上發表。

1925年4月《新青年》介紹了蔣光赤的一本謳歌十月革命和社會主義制度的旅俄詩集《新夢》是現代中國文學界的「一個響雷、一盞明燈」次年《新夢》又由新青年社作第三次印刷發行,改為橫排本。4期後停出。4月,刊物改為不定期刊﹐共出5期。

1926年7月最後停辦

《新青年》刊行於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末尾到新民主主義革命開端的重要歷史轉折時期。它以激進的態度﹐投入了五四運動前後反對封建文化思想和傳統的革命潮流﹐成為「五四」思想革命和文學革命的重要陣地。

《新青年》創刊號發表具有發刊詞性質的《敬告青年》一文﹐向青年提出了「自主的而非奴隸的」﹑「科學的而非想象的」六項希望﹐已經包含了以「民主」和「科學」兩大思想為武器反對封建思想主張的萌芽。

曾刊載魯迅的短篇小說《狂人日記》、《孔乙己》、《》,李大釗的論文《庶民的勝利》、《Bolshevism主義的勝利》,陳獨秀的論文《新青年罪案之答辯書》等。在宣傳馬克思主義、反對封建倫理道德、呼喚人性的覺醒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新青年》成為當時第一個全部用白話文宣傳新思潮的刊物。1918年,魯迅的被視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短篇小說的《狂人日記》﹐充滿了對封建社會和家族制度﹑封建道德傳統的批判精神。這篇小說和以後發表的《孔乙己》﹑《藥》﹑《風波》等的出現﹐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它標誌《新青年》提倡的文學革命已經突破了單純理論的倡導而走上了創作實踐的道路。此後在《新青年》上發表新詩的還有李大釗﹑陳獨秀﹑魯迅﹑周作人﹑俞平伯康白情沈兼士沈玄廬汪靜之陳衡哲陳建雷等人。發表小說的除魯迅之外﹐還有陳衡哲。《新青年》進行過關於舊劇問題的討論﹐並發表了最早的話劇創作《終身大事》(胡適作)。刊物還開闢「隨感錄」一欄﹐專門刊登時評及針砭舊思想舊文化的短文隨筆﹐魯迅在這裡發表了許多短文﹐成為雜文這一獨特的文學形式的濫觴。

思想傾向

1915年到1918年以前的《新青年》雜誌的思想傾向﹐基本上屬於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1918年以後﹐由於受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知識界的思想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1918年10月﹐李大釗在《新青年》5卷5號上發表了《Bolshevlsm的勝利》﹑《庶民的勝利》等文章[5]﹐較早地進行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傳播。1919年五四運動之後﹐

1920年9月8卷1號起﹐《新青年》遷至上海。

於1922年 7月﹐出至9卷6號停刊。以後復出《新青年》季刊﹑不定期刊﹐已是完全政治性的刊物﹐至1926年7月停刊。

創刊辭

由陳獨秀撰寫,帶有綱領性的政論。他針對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縛,提出六方面要求:①自主的而非奴隸的;②進步的而非保守的;③進取的而非退隱的;④世界的而非鎖國的;⑤實利的而非虛文的;⑥科學的而非想象的。陳獨秀提倡的科學內容包括了科學和民主[6]

時代影響

《新青年》雜誌是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誌。宣傳民主與科學,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受到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新青年》在後期開始宣傳馬克思主義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

許多高級共產黨員(如毛澤東)都受到過《新青年》的影響。

《新青年》雜誌在中國現代社會轉型中起着重要的精神橋樑作用。

《新青年》和五四精神給我們的啟示就是,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不斷更新與飛速發展的社會現實不相適應的思想觀念,走自己的路,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

在新的社會基礎上覺醒,不斷解放思想,深刻領悟五四時期先進中國人確立的救亡、啟蒙、科學、民主、社會主義等時代主題的當今意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7]

重要文章

1917年1月1日2卷5號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推廣白話文,以打破舊思想(如儒家思想)及推動文學改革為目標。

1918年5月15日4卷5號魯迅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1918年10月5卷5號李大釗發表《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克的勝利》等文章,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

1919年第6卷第1號陳獨秀發表《本志罪案之答辯書》,提出「本志同志本來無罪,只因擁護那德謨克拉西(民主)和塞因斯(科學)兩位先生,才犯了這幾條滔天大罪的。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為擁護這兩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壓迫,社會的攻擊笑罵,就是斷頭流血,都不推辭。」第一次將科學與民主稱為「賽先生」與「德先生」[8]

歷史地位

《新青年》是中國文化史上一本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雜誌,是舊中國時代最早的一份思想啟蒙刊物,也是中國最早介紹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思想的刊物。凝聚了當時中國一大批最優秀的知識分子,如魯迅、胡適、劉半農、錢玄同、周作人、沈尹默等,堪稱是一代大師的群英會。可以說,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從來沒有任何一本刊物的影響力可與《新青年》堪比,即使時至今日,當今的許多青年依然從中汲取營養,獲得力量。本書為去年上市的國內第一部簡體橫排版《新青年》雜誌全集的精選本,同時還保留了全集中各卷各號的總目錄索引,以方便讀者查詢。為使讀者一窺《新青年》原貌,精選本也附了《新青年》原稿,以供讀者對照欣賞。

視頻

《新青年》相關視頻

辛亥革命中的新青年 陳獨秀:加入新政府 參與討袁
「新青年 耀青春」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