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文學改良芻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文學改良芻議》,中國現代文學理論文章。胡適著。刊登於1917年1月1日《新青年》雜誌第2卷第5號。

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全文5千餘字。文章一開始就提出自己關於文學改良的8點主張:「一曰,須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須講求文法。四曰,不作無病之呻吟。五曰,務去爛調套語。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講對仗。八曰,不避假字假語。」接着,分別解釋這8條主張。從解釋中,可以概括為以下幾方面的問題:1.關於文學的發展問題。針對自明清以來,中國文壇崇古之風,動輒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觀點,今人變成了古人的奴才,文學失去了獨創性,走入了死胡同的情況,提出了「不摹仿古人」的主張,認為「文學者,隨時代而變遷者也。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文學」。「吾輩以歷史進化之眼光觀之,決不可謂古人之文學皆勝於今人之文學也。」由是為文學變革找到了理論根據。2。關於文學所反映的內容問題。認為,文學須言之有物。但是這「言之有物」與「文以載道」不同,文學所言之「物」為情感和思想(包括見地、識力、理想)。同時寫情感必須寫自己的真實情感,不能作無病之呻吟。3.關於表達形式問題。認為,作文須講求文法,同時不避假語假字。對於過去人們作文所習慣的用典和套語,堅決予以反對。但是,在對用典的問題上,又說所反對的是狹義的用典,即「文人詞客不能自己鑄詞造句以寫眼前之景,胸中無意,故錯用或不全切,或全不切之故事陳言以代之,以圖含混過去。」對於廣義的用典,譬如使用必不可少的成語等,不在作者反對之列。

本文的發表,在現代中國文學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這是現代中國第一篇全面提出文學改良主張的文章,儘管它本身是用文言文所寫,但它卻對白話文運動及文學革命運動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作者介紹

胡適(1891—1962),原名洪騂,字適之。安徽績溪人。早年留學美國。1917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曾參加《新青年》編輯,為「五四」新文化運動主要領導人之一。1919年發表《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趨向與馬克思主義對立,主張改良主義。後任國民黨政府駐美大使、行政院最高政治顧問、北京大學校長等職。1948年到美國,後去台灣。著作有《胡適文存》、《中國哲學史大綱》(上)、《漢語文學史》(上)等。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以「齊全、新穎、系統、科學、穩定」為編纂原則[1],選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面500多個學科(包括主要學科及其分支學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學上各主要學派[2]的代表作,文學藝術上各主要流派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著作。

視頻

文學改良芻議 相關視頻

梁文道談論胡適的 《文學改良芻議》,句句扎人心
梁文道談論胡適的 《文學改良芻議》,句句扎人心

參考文獻

  1. (論文)百科全書的編纂體制與體例,道客巴巴,2015-07-08
  2. 第十講科學學派_圖文,豆丁網,201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