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康白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康白情(1896年-1959年),字鴻章,四川安岳縣來鳳鄉人;中國白話詩的開拓者之一;畢業於北京大學。

1918年秋,康白情與傅斯年羅家倫等人組織「新潮社」,創辦《新潮》月刊;1919年,「五四」運動開始,康白情及「新潮社」成員參加了這一運動;並於同年7月召開「少年中國學會」成立大會;同年創辦《少年中國》月刊,由李大釗、康白情負責編印;1920年留學美國;1926年回國在山東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任教,建國後,康白情先後在中山大學、華南師範大學擔任教授;1957年被劃為右派分子,病逝於返鄉途中;著有詩集《草兒》、《河上集》等。[1]

五四運動學生領袖赴美留學

「五四」之前,康白情已入北京大學文科學習文,善詞、賦、詩歌。「五四」怒潮趨於平靜的1919年下半年,在接替蔡元培任北大校長的蔣夢麟策劃下,學校當局接受了北大學生會曾經拒絕的穆藕初捐助的十餘萬元。在胡適的協調下,採用釜底抽薪的辦法,用這筆錢資送了段錫朋羅家倫、康白情、周炳琳汪敬熙等在「五四」運動中表現積極的五個學生領袖,前往美國留學。 康白情去柏克利加州大學,選修「近年社會改造學說」。看起來,康白情難以忘懷自己在社會活動方面的風光。到美國後,他仍然不斷地與在美的「少年中國學會」積極分子,如張聞天袁同禮等人保持聯繫,關注並探討政治。

參考資料

  1. 康白情新詩全編. [2019-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