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成功万善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成功万善庙
图片来自xuite

成功万善庙位于台湾台东县成功镇成功渔港旁,是一间主祀万善爷道教庙宇。除主祀万善爷外,还祭祀著一尊木雕旗鱼神,为全台唯一祭拜旗鱼神的庙宇,因此又有旗鱼神庙的别称。

沿革

日治时期

成功万善庙早在台湾日治时期便已经存在,然而当时仅有设立一间简易的铁皮小屋,屋内供奉著一块神祖牌位供人膜拜。

战后时期

1956年,成功镇地方仕绅李益义到访台南南鲲鯓万善堂,并迎驾庙里万善爷的分灵神像回到成功祭祀,不过当时的分灵体仅是一块石块。

1979年,万善庙庙婆何张邱霞的丈夫何万清,向万善爷祈求能在出海后捕捉百斤的大旗鱼,如成真,将安置万善爷金身以谢神明。果然在隔天出海捕鱼返回成功镇时,顺利捕获超过百斤大旗鱼数尾,于是为实现对神明的承诺,他便起身前往花莲寻找神像雕刻师。不过,由于他并不知道万善爷的样貌,所以来到花莲后,却也无法说出要如何雕刻。殊不知后来雕刻师表示早在何万清来访之前,便已经梦到万善爷指示,三天后将会有人来委托雕刻其金身,而何万清到访时刚好是第三天,雕刻师傅也跟何万清说,神像的高度会有8吋,一周后便可取回,因此这件事也成为万善庙传奇故事。

1986年,成功镇镇民王东吉在一夜里梦见一位长者呼唤他,后来出现一位身披战甲的将军告诉他,“你要帮我建庙”。一早起来后,王东吉认为,或许是因为邻近三民里的土地公庙,因为省道拓宽的关系需要迁移,因此到庙里掷茭求问。但因为掷茭结果没有圣筊,因此王东吉又辗转到访了成功地区各地的庙宇求问,却仍没有结果。

最后,经友人的提醒,或许是港口那间简陋的万善庙,因此王东吉再次动身前往万善庙求问。而当他来到万善庙后,惊见梦里的将军便是庙里所供奉的神像,不过当时仍不太相信的王东吉直言,如果能够掷出10个圣筊,才会相信,之后,在万善庙信徒众目睽睽之下,他一共掷出令人难以置信的16个圣筊,王东吉才相信了是万善爷请托他兴建庙宇。然而,当时仅是一位建筑工人的王东吉,并没有庞大的资金能够支持庙宇兴建,但巧合的是,陆陆续续开始有人委托他兴建房屋,口耳相传之下,原本估计需要花1年筹措的资金,竟提前10个月就达标了。

成功地区在当时,十分盛行六合彩博弈活动,更有人传闻依照梦境的内容而发大财,王吉东也随这波浪潮,依自己的梦境“新港人山领先、有一间破庙、长满了蜘蛛网”解读成“山就是3、1间庙、蜘蛛网是8卦型”的内容。后来就依照解读出来的数字“318”来做为设计庙宇的长宽高。

1988年,新万善庙正式完工,并重新迎驾万善爷回来安座,王东吉再来到彰化县鹿港镇,委请雕塑师傅制作三尊“镇殿金身”(万善爷、大众爷、有应公),当时许多渔民的家属常在庙里等候出海捕鱼的亲人回来。部分自外县市而来的渔民,在卸下渔获后,也会特地到万善庙里祭拜以祈求渔获丰收,万善庙香火日益鼎盛。

2000年,成功镇渔民出海捕鱼开始出现渔获量不佳的状况,许多渔民因忧心生计不保,因此前往万善庙内祈求保佑。一天夜里,庙婆何张邱霞说梦见万善爷指示有片海域拥有丰富鱼获,后来渔民们顺著指示前往捕捞,果然满载而归。

因此后来渔民们为答谢万善爷,经庙婆向万善爷请示应许后,便委托成功地区的木雕师傅,雕刻出一尊长3.6公尺、重200公斤的木雕旗鱼神,安置在庙前供成功渔民及镇民膜拜祭祀,因此万善庙又被称为“旗鱼庙”。并且,许多成功镇的镇民以及渔民也藉以膜拜旗鱼神祈求每年的渔获丰收与出海平安。

重要祭典

成功镇于每年10至11月的旗鱼盛产期会举行独特的旗鱼祭活动,这时万善庙内的旗鱼神会参与绕境活动。而当绕境中,信徒在祭拜旗鱼神并要抚摸旗鱼神像的时候,便会念著成功当地流传下来谚语:摸你旗鱼头乎你好彩头、摸你旗鱼肚乎你载满肚、摸你旗鱼尾乎你抓通尾每年的元宵节绕境,旗鱼神也会依同参与绕境活动,每年农历8月24是万善爷诞辰,这时万善庙会有各地的香客前来祭拜万善爷。

成功万善庙所祭祀的万善爷到2016年截止,已行教一甲子,万善爷被尊曾为“万灵王”,增加代天巡狩的宗教活动。2016年4月10日已举办第一届,2017年预定将在5月6日举办,明年2018年也预定将举办代天巡狩。

寺庙

东亚传统宗教供奉神灵神话传说人物、历代圣贤、历史著名人物的房屋式祭祀建筑物,均可统称为庙宇[1]

一般包括道观佛寺庙宇,而不包括祭祀祖先祠堂家庙,但一些圣贤的家庙亦受宗族以外的信众参拜,故这些家庙同时事实上有著祭祀以及让信众祈求庇佑用的性质。道教宫观可称宫庙,佛教寺院可称寺庙,尊天法祖祭祀通称祖庙宗庙,皇家太庙明堂则合称为庙堂

由于东亚传统上常有不同宗教互相影响、习合的情况,如佛道双修、三教合流神佛习合等,加上与民间信仰巫觋宗教合流,因此庙宇的名称、性质多变,甚至同一间庙宇同时具备多种性质。

建筑

除了一些单体式且不设前院的庙宇外,一般都有一个独立的为入口,如神道坊(庙宇牌坊)、山门鸟居等,也代表进入庙宇结界范围。入门之后为神道,可通往参拜之处。

庙宇主体建筑称为“殿”,“殿”本指帝王居所,后来也指供奉仙真圣贤神佛的屋宇如大雄宝殿,有些则称为“堂”如日本法隆寺金堂。规模较大的寺庙常有多个不同的殿或堂。

有些庙宇周围会有镇守の森,有守护庙宇的神圣意义,也有些是作为风水林

类型与名称

“观”,原指宫殿的高大门,后因历代帝王常请方士或道士夜观星象、制定历法于“观”,后来用以指道士修道的居所,即道观,也作为供奉道教先真的建筑物名称,如玄妙观白云观。一些规模较大的道观会以“宫”命名,两者又合称“宫观”。

民间信仰中的寺庙命名多元,传统上只有一些主神神格为帝、后、妃或王爷级的寺庙才会用原指帝王居所的“宫”命名。例如妈祖曾先后在元代清代皇帝册封为天妃、天后,于是部分妈祖庙命名为天妃宫、天后宫;关羽被尊为协天大帝,于是一些关帝庙也命名为协天宫;神格崇高的神明,其庙宇也会称为“宫”,如香港、澳门一些由民间释教信徒开设的观音庙名为水月宫。今日多数神庙都称“宫”。

“殿”指帝王理事之所,多为高阶神明的庙宇,供奉三清的庙宇名称包含三清殿、高玄殿等。供奉玄天上帝的庙宇名称包含北极殿、真武殿等。

寺庙原指“寺院”“寺”原系朝廷办公官署如大理寺等,“院”原为官廨别称。佛教传入中国初期,曾将僧人安排在九卿之一府邸中居住,因几个著名僧人而令其居所中某某院也逐渐成为僧人居所代称。故后世称为寺或院,佛教僧侣修行、礼佛与居住的道场,如中国佛教第一座佛寺洛阳白马寺”与香港“三大古刹”之一“青山禅院”,并随著汉传佛教传播影响日本朝鲜越南琉球伊斯兰教之礼拜堂称之为“清真寺”。

“庵”或“庵堂”本来是指结草为屋,后指僧尼供佛的屋舍如河南初祖庵,又常常专指仅有女性出家众(比丘尼)居住、修行的场所如新北市石碇区莲池庵。也有一些民间释教信徒把供奉地藏王的庙宇命名为地藏庵五福大帝的庙宇也有命名为“庵”如福州白龙庵

”本来指位于山窟或依山崖处据险而筑的佛寺,供奉清水祖师的庙宇也常命名为清水岩

“洞”系道教先真居住之地如洞天福地,后来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越南等地,因为民间释教与民间信仰合流,而成为庙的代名词之一。

儒教的寺庙包括祭祀孔子孔庙,以及祭祀圣贤、烈士、祖先的“”,如名宦祠忠烈祠宗祠等。但一些祭祀先贤的祠又被民众视为祈福消灾的神明,遂与民间信仰结合变成民间寺庙,例如祭祀诸葛亮武侯祠,供奉土地公的庙宇也有作土地祠、福德祠者。

“府”原指百官所居之处,部份庙宇也以“府”命名,如奉祀五府千岁代天府、奉祀池府千岁海埔池王府、奉祀张李莫府三千岁的五条港安西府、奉祀张天师天师府或广信府。

“堂”是古代官吏审案的地方,也指屋舍的正厅,作为庙宇使用如松山慈惠堂。台湾斋教扶乩之场所亦常称为“堂”,例如壹善堂劝化堂。佛教道场也会使用“讲堂”作为弘法场所名称如慧日讲堂菩提讲堂一贯道场所亦有作“某某佛堂”、“某某圣堂”等。

“坛”是举行祭祀的高台,在古代东亚常与政府祭祀相关,如天坛地坛先农坛、厉坛等,其中天坛、天公坛也成为常见祭祀玉皇上帝的庙宇名称,如新竹天公坛台湾首庙天坛。另外,一般私人设立的神坛也常称“某某坛”。

“庙”可作为祭祀各神祇场所的泛称,或直接成为祭祀场所名称,如武庙文昌庙文武庙妈祖庙王爷庙城隍庙义民庙、祭祀后羿三嵕(zōng)庙等。

日本神道教的寺庙称为神社,其中祭祀日本皇室祖先神、日本天皇、以及对于大和平定有功神祇的神社称为神宫,小型的神社则称为“”,或作“小祠”、“小堂”。

越南传统信仰中的寺庙,除了与中国相同的类型外,村社里还有一种称为“亭 (越南)|Đình”的寺庙,供奉村社保护神。

琉球神道的祭祀场所称为“御岳”,其中一些属于寺庙形式。

参考文献

  1. 道教宫庙组织或管理章程范例 (PDF).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 [2018-04-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