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慈禧太后”的版本间的差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rollbackEdits.php mass rollback)
1个标签回退
 
(未显示9个用户的14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東亞女性歷史人物
+
[[File: 慈禧太 后1.jpg | thumb | 300px | 慈禧太后 <br> [https://kknews.cc/zh-hk/history/g8ooajy.html 原圖鏈接]  ]]
|名稱=孝钦显皇后葉赫那拉氏
 
|身份=[[ 清朝|大清]]慈禧皇太后
 
|畫像= 慈禧太 .jpg
 
| 說明=1905年由荷蘭畫家華士(Hubert Vos)所繪。PHOTOGRAPH BY AKG/ALBUM
 
| 姓=[[那拉氏]]<ref name="qsl1"/><ref name="nara2"/>
 
| 穆坤= [[葉赫那拉氏|葉赫]],{{noteTag|name=mukvn}}<ref name="dangan"/><ref name="qingshigao"/>一说为[[苏完那拉氏|苏完]]{{noteTag|name=mukvn}}<ref name="autogenerated1"/>
 
|名=杏貞
 
|姓名=
 
|字=
 
|官職=
 
|封爵=
 
|位號=貴人→嬪→妃→貴妃→貴太妃→皇太后→太皇太后→追尊皇后
 
|封號=兰貴人→懿嬪→懿妃→懿貴妃→慈禧(聖母)皇太后→慈禧太皇太后→孝欽顯皇后
 
|御稱號=
 
|湯沐邑=
 
|徽號= 慈禧 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后
 
|宮號1=
 
|宮號2=
 
|前任=[[孝贞显皇后|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慈安母后皇 太后 )]]
 
|繼任=[[孝哲毅皇后|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嘉顺皇后)]]
 
|神號=
 
|尊號=
 
|旗籍=[[满洲镶蓝旗]](后抬入[[满洲镶黄旗]])
 
|乳名=
 
|幼名=
 
|兒名=
 
|童名=
 
|小字=
 
|號=
 
|法號=
 
|院號=
 
|其他名號=
 
|綽號=
 
|出生年=[[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br />{{birth date|1835|11|29}}
 
|出生地=[[大清]]
 
|婚年=[[咸丰 (年号)|咸豐]]元年(1851年)
 
|逝世年=[[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廿二<br />{{death date and age|1908|11|15|1835|11|29}}
 
|逝世地={{QING}}[[北京|京师]][[中南海]][[仪鸾殿]]
 
|諡號=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
 
|墳墓=[[定東陵 (慈禧)|菩陀峪定東陵]]<ref name="qingshigao"/>
 
|父親=[[惠徵]]<ref name="qingshigao"/>
 
|嫡母=
 
|母親=佟佳氏
 
|夫=[[咸豐帝]]
 
|婚姻名份=妾
 
|夫之父=[[道光帝]]
 
|夫之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
 
|夫之嫡母=
 
|夫之元配=[[孝德顯皇后]]薩克達氏
 
|夫之正室=
 
|夫之繼室=[[孝貞顯皇后]]鈕祜祿氏
 
|夫之平妻=
 
|夫之側室=[[莊靜皇貴妃]]他他拉氏<br />[[端恪皇貴妃]]佟佳氏<br />[[玟貴妃]]徐佳氏<br />[[婉贵妃 (咸丰帝)|婉貴妃]]索綽絡氏<br />[[璷妃]]那拉氏<br />[[禧妃]]察哈拉氏<br />[[吉妃]]王氏<br />[[慶妃]]索綽羅氏<br />[[雲嬪]]武佳氏<br />[[容嬪]]伊爾根覺羅氏<br />[[璹嫔]]那拉氏<br />[[玉嬪]]那拉氏
 
|兄弟=[[桂祥]]<br />[[照祥]]<br />[[福祥]]
 
|姊妹=[[葉赫那拉氏 (醇賢親王嫡妃)|葉赫那拉氏]](夫[[醇親王]][[奕譞]])
 
|嫡兄弟=
 
|嫡姊妹=
 
|庶兄弟=
 
|庶姊妹=
 
|同胞兄弟=
 
|同胞姊妹=
 
|異母兄弟=
 
|異母姊妹=
 
|異父兄弟=
 
|異父姊妹=
 
|繼兄弟=
 
|繼姊妹=
 
|子=[[同治帝]]
 
|女=
 
|養子=
 
|養女=[[榮壽固倫公主]]
 
|繼子=
 
|繼女=[[榮安固倫公主]]
 
|其他親屬=外甥[[光緒帝]]、侄女[[隆裕太后|隆裕皇太后]]
 
|注釋=}}{{Contains Manchu text}}
 
'''慈禧太后'''({{bd|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catIdx=Y,叶}})即'''孝欽顯皇后'''({{lang-mnc|ᡥᡳᠶᠣᠣᡧᡠᠩᡤᠠ<br> ᡤᡳᠩᡤᡠᠵᡳ<br> ᡳᠯᡝᡨᡠ<br> ᡥᡡᠸᠠᠩᡥᡝᠣ|v=hiyoošungga gingguji iletu hūwangheo|a=hiyouxungga gingguji iletu hvwangheu}}<ref>《漢滿詞典》,劉厚生、李樂營等主編,民族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640頁。(ISBN 7-105-06386-6)</ref>),[[那拉氏]]<ref name="qsl1"/><ref name="nara2"/>(清代《[[玉牒]]》、民国《[[清史稿]]·后妃传》均作[[叶赫那拉氏]]{{noteTag|name=mukvn}}<ref name="qingshigao"/>),是[[清朝]]末年的一位[[皇太后]],为[[同治]]、[[光緒]]年間(1861年至1908年)清朝的實際統治者。她是[[咸丰帝]]妃,也是[[同治帝]]的生母。同治帝即位後,稱為「聖母皇太后」,與東太后(慈安太后)一起[[兩宮聽政]] 長達二十年,直到光緒初年慈安過世,慈禧才獨掌大權。
 
     
 
  慈禧出身于[[北京]][[满洲镶蓝旗]]世襲官宦之家。1852年封懿贵人,后依次晋封至懿贵妃。咸丰帝死后,其子同治帝继位,被尊为“聖母皇太后”,[[抬旗]]入[[满洲镶黄旗]]<ref>《清穆宗实录·卷131》: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十八日谕:“慈禧皇太后母家著抬入镶黄旗满洲。”</ref>。同年与[[慈安太后]]([[東太后]] )、恭親王[[奕訢]]等合谋发动[[辛酉政变]],铲除掌權的[[顾命八大臣]]势力,是為[[兩宮聽政]]。外人以“'''慈禧太后'''”、“'''聖母皇太后'''”、“'''西太后'''”称呼她。
 
  
1874 同治帝死 ,在 慈禧 的主持下 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葉 赫那拉氏 (奕譞嫡福晉)|慈禧之妹]]所 )继承皇位,是为[[光 绪帝]] 。慈禧与慈安继续垂帘听政。1898 年, 光绪帝推动[[戊戌变法]] 与慈禧发生矛盾 ,慈禧发动[[戊戌政变|政变]],軟禁了光绪帝,殺死了新派的[[維新 ]],随后[[ 临朝称制]], 自掌大權,宮中及朝廷開始以“'''老佛爺'''”尊稱之。1900 年,[[庚子事变]]发生,[[八国 联军]] 北京 。慈禧 光绪帝 等逃往[[西安]],翌 《[[辛丑条约]]》签订后得以返回北京 此后慈禧开始推行[[庚 ]] 废除[[科举]]制度
+
'''慈禧太后'''({{bd|1835 |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catIdx=Y,叶}})即'''孝欽顯皇 ''' 慈禧 太后 赫那拉氏 ,满洲镶蓝旗人。 于清[[ 光]] 十五年(1835年)十月,咸丰二年(1852 )五月入宫 封兰贵人 居储秀宫 咸丰四年(1854 )晋封为懿嫔。咸丰 年(1856年)生皇 载淳(即[[ 同治]] 皇帝) 晋封懿妃。咸丰七年(1857年)又晋封为懿贵妃。咸丰十年(1860 英法 联军攻 北京 ,咸丰皇帝 皇后钮祜禄氏、懿贵妃叶赫那拉氏及皇子载淳 等逃往 热河行宫。咸丰十一年(1861 )咸丰皇帝病重 下诏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 ,命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人赞襄 称“赞襄政务王大臣” 分别赐与皇后钮祜禄氏及皇 子载淳“ 道堂” “御赏”玺 作为即位 下达圣谕 符信。咸丰皇 病死热河 载垣 八大臣辅 热河行宫“烟波致爽”殿 载淳即 位, 改明 为祺祥元 年。 十月 又改明 为同治元 年。皇后 钮祜禄氏晋封 后, 称母后 后, 上徽号 慈安 ;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以载淳生母身份晋封皇 太后 ,称圣母皇 太后 ,上徽号 <ref>[https://www.dpm.org.cn/court/figure/102753.html?hl=%C2%B7O%C3%81H 故宫博物院]</ref>
 
 
慈禧 后是自[[ 治]] [[光緒]]年间[[大清帝國]]的实际统治者 包括前面与[[慈安太 ]] [[兩宮聽政]],其掌權時間长达四十七年,在清代僅次於[[康熙 ]]與[[乾隆帝]]。统治掌权时长不仅超越[[唐朝]][[武则天]]<ref>武則天自660年起臨朝聽政 但[[唐高宗]]仍擁有一定的政治權力,二人地位平 ,直至唐高宗683年去世,这时期相当于慈禧太后掌权时间前期与慈安太后的[[兩宮聽 ]];武則天經廢立中、睿二帝后直接掌權及稱帝 到705年退 共在位二十二 ,連同唐高宗時臨朝聽政,共在位四十五 年。</ref>、[[漢朝]][[吕后]]<ref>自前195年[[漢高祖]]去世後臨朝聽政 操縱廢立皇帝,至前180 去世,共在位十五 年。</ref>且超越大多数帝王;统治期间发动政变三次,立 储两次。死 [[谥号]]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zh-hans:庄;zh-hant: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 皇后'''」 長度為大清 皇后 之最 亦超過大清開國皇后及[[孝德顯皇后|孝德]]、[[ 慈安太后|孝貞]](東 太后慈 安)二位咸豐帝的[[正妻]] 在慈禧太后死後僅三年,清朝覆滅,[[中華民國]]成立。
 
  
 +
==年表==
 +
* 1852 離家進入[[咸豐]]皇帝後宮,於1856年產子,即日後的同治皇帝。
 +
* 1861 咸豐皇帝駕崩,慈禧與慈安太后政變掌權,同治皇帝即位。
 +
* 1875 同治皇帝駕崩,慈禧將年僅三歲的養子立為光緒皇帝,並以太后身分聽政。
 +
* 1898 [[光緒]]皇帝與人共謀殺害慈禧被發現,慈禧太后將皇帝軟禁。
 +
* 1908 慈禧以光緒皇帝意志不堅為由將他毒死,光緒駕崩一天之後,慈禧過世,並在死前立[[溥儀]]為帝。<ref>[https://www.natgeomedia.com/travel/article/content-2672.html 国家地理]</ref>
  
 
== 生平 ==
 
== 生平 ==
 
===早年至入宮產子===
 
===早年至入宮產子===
 
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慈禧太后出生。父亲为[[惠徵]](1805年-1853年7月8日),惠徵出身于[[北京]][[满洲镶蓝旗]]世襲官宦之家,住在西四牌楼劈柴胡同,原為[[吏部]][[笔帖式]],咸豐二年(1852年)昇為[[安徽]][[徽宁池太广道]]道员,官居四品。史料没有记载她的[[出生地]],与中国其它[[名人故里之争]]类似,关于出生地有[[安徽]]、[[呼和浩特]]、[[山西]][[长治市]]、[[北京]]等不同的说法。
 
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慈禧太后出生。父亲为[[惠徵]](1805年-1853年7月8日),惠徵出身于[[北京]][[满洲镶蓝旗]]世襲官宦之家,住在西四牌楼劈柴胡同,原為[[吏部]][[笔帖式]],咸豐二年(1852年)昇為[[安徽]][[徽宁池太广道]]道员,官居四品。史料没有记载她的[[出生地]],与中国其它[[名人故里之争]]类似,关于出生地有[[安徽]]、[[呼和浩特]]、[[山西]][[长治市]]、[[北京]]等不同的说法。
 
1852年(咸丰二年),[[孝静成皇后|康慈皇太妃]]下[[懿旨]]为[[咸丰帝]][[八旗选秀|選秀女]]。慈禧参加了二月初八、初九的选秀,被选中。相关报道转述<ref name="zgxww1">{{Cite web |url=http://www.chinanews.com/cul/news/2009/12-24/2036801.shtml |title=探秘"凤凰巢"桂公府:慈禧不是弟桂祥的家门 |accessdate=2017-08-27 |author= |date=2009-12-24|work= |publisher=中国新闻网,来源:北京晚报 |language=Zh-hans }}</ref>《[[内务府奏销档]]》记载:二月十一日“[[敬事房]]太监传[[谕旨]],封惠征女叶赫那拉氏为兰贵人,命于五月初九日进宫”。《清史稿·后妃传<ref name="qingshigao"/>》和《清实录<ref name="qsl2"/>》则记载那拉氏的贵人封号是懿贵人。當時,慈禧的父親惠徵被調任[[安徽寧池太廣道]],慈禧选中入宮後,惠徵忙於此事,直到將女兒送走後,才於咸豐二年七月到[[蕪湖]]上任。
 
  
 
 五月初九,慈禧和日后的[[莊靜皇貴妃]]他他拉氏同时被送入[[圆明园]]。他他拉氏则被封为麗貴人。慈禧和莊静因为相貌柔美,同时受到咸丰帝的宠爱。与其他嫔妃相較,慈禧具有較高水準的文化修养,能書寫漢文,擅于书法與繪畫。咸丰帝体弱多病,而当时国家又值多事之秋,内有[[太平天国|太平天国起义]],外有[[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的侵略]];咸丰帝开始允许慈禧发表自己的政治意见,使得慈禧逐渐有了政治歷練與资本。咸丰帝有两个儿子,皇次子[[悯郡王]]刚出生便死去了,慈禧所生的皇長子载淳成为咸丰帝唯一一个活到成年的儿子,使懿贵妃在宫中的地位越发显贵。
 
 五月初九,慈禧和日后的[[莊靜皇貴妃]]他他拉氏同时被送入[[圆明园]]。他他拉氏则被封为麗貴人。慈禧和莊静因为相貌柔美,同时受到咸丰帝的宠爱。与其他嫔妃相較,慈禧具有較高水準的文化修养,能書寫漢文,擅于书法與繪畫。咸丰帝体弱多病,而当时国家又值多事之秋,内有[[太平天国|太平天国起义]],外有[[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的侵略]];咸丰帝开始允许慈禧发表自己的政治意见,使得慈禧逐渐有了政治歷練與资本。咸丰帝有两个儿子,皇次子[[悯郡王]]刚出生便死去了,慈禧所生的皇長子载淳成为咸丰帝唯一一个活到成年的儿子,使懿贵妃在宫中的地位越发显贵。
第103行: 第27行:
  
 
===義和團之亂與八國聯軍===
 
===義和團之亂與八國聯軍===
[[File:Hubert Vos's painting of the Dowager Empress Cixi (Tzu Hsi).jpg|250px|thumb|慈禧肖像,荷蘭畫家[[胡博·華士]]繪]]
+
 
 
 受到[[戊戌政變]]的影響,慈禧太后在此后一段时间内开始排斥維新派,並因此利用端王[[載漪]]、[[剛毅]]等守舊親貴,甚至考慮撤換光緒皇帝<ref>次日朝罢,荣相请独对,问太后曰:传闻将有废立事,信乎?太后曰:无有也。事果可行乎?荣曰:太后行之,谁敢谓其不可行者。(《崇陵传信录》)</ref><ref>荣曰:上春秋已盛,无皇子,不如择宗室近支子建为大阿哥为上嗣,兼祧穆宗,育之宫中,徐承大统,则此举为有名矣。太后沉吟久之曰:汝言是也。(《崇陵传信录》)</ref>;載漪之子[[溥儁]]因而被立為[[阿哥 (清朝)|大阿哥]],實同儲君,然因忌憚光緒皇帝為歐美日列強一致支持,不敢驟廢<ref>荣曰:太后行之谁敢谓其不可者?顾上罪不明,外国公使将起而干涉,此不可不惧也。(《崇陵传信录》)</ref>。載漪為求其子早日登基,乃利用皇太后對“洋人”的嫉忌之心,極力離間帝-{后}-。順此,朝中形勢乃逐漸演變為非理性仇視“洋人”的守舊親貴,結合保守的清流派,對抗主張務實的朝臣之局。在端王等當權親貴的縱容,甚至暗助之下,以[[扶乩]][[迷信]]加上[[民族主義]]起家的“[[義和拳]]”乃得以大舉進入[[直隸]]、進迫北京,形成一股“逼宮”的形勢。
 
 受到[[戊戌政變]]的影響,慈禧太后在此后一段时间内开始排斥維新派,並因此利用端王[[載漪]]、[[剛毅]]等守舊親貴,甚至考慮撤換光緒皇帝<ref>次日朝罢,荣相请独对,问太后曰:传闻将有废立事,信乎?太后曰:无有也。事果可行乎?荣曰:太后行之,谁敢谓其不可行者。(《崇陵传信录》)</ref><ref>荣曰:上春秋已盛,无皇子,不如择宗室近支子建为大阿哥为上嗣,兼祧穆宗,育之宫中,徐承大统,则此举为有名矣。太后沉吟久之曰:汝言是也。(《崇陵传信录》)</ref>;載漪之子[[溥儁]]因而被立為[[阿哥 (清朝)|大阿哥]],實同儲君,然因忌憚光緒皇帝為歐美日列強一致支持,不敢驟廢<ref>荣曰:太后行之谁敢谓其不可者?顾上罪不明,外国公使将起而干涉,此不可不惧也。(《崇陵传信录》)</ref>。載漪為求其子早日登基,乃利用皇太后對“洋人”的嫉忌之心,極力離間帝-{后}-。順此,朝中形勢乃逐漸演變為非理性仇視“洋人”的守舊親貴,結合保守的清流派,對抗主張務實的朝臣之局。在端王等當權親貴的縱容,甚至暗助之下,以[[扶乩]][[迷信]]加上[[民族主義]]起家的“[[義和拳]]”乃得以大舉進入[[直隸]]、進迫北京,形成一股“逼宮”的形勢。
  
 慈禧皇太后雖未必相信拳民“神力護體”之說,但看到“民氣可用”;而且当时号称上百万的义和团民已经在北京附近大量聚集,慈禧太后担心镇压义和团会促使其矛头转而指向清王朝,亦未嘗嚴令鎮壓拳民,終於釀成拳民大规模进入[[京畿]],并且殘殺“教民”、攻擊外人、甚至殺死[[德國]]、[[大日本帝國|日本]]外交官等人員的事故,引起[[八國聯軍]]干涉之禍。{{cn}}慈禧皇太后又誤信各國欲迫其退位的假情報,負氣处死主張透過外交途徑解決危機的[[庚子被禍五大臣|大臣]],並随即對多國宣戰,至此大勢乃全無轉圜餘地<ref>{{cite web |url = http://www.docin.com/p-360745561.html |title = 1900年慈禧太后为什么对八国联军宣战 |accessdate = 2010-06-29 |publisher = 《文史杂志》 2010年03期 |language = zh-hans |deadurl = yes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024082414/http://www.docin.com/p-360745561.html |archivedate = 2014-10-24 }}</ref>。
+
 慈禧皇太后雖未必相信拳民“神力護體”之說,但看到“民氣可用”;而且当时号称上百万的义和团民已经在北京附近大量聚集,慈禧太后担心镇压义和团会促使其矛头转而指向清王朝,亦未嘗嚴令鎮壓拳民,終於釀成拳民大规模进入[[京畿]],并且殘殺“教民”、攻擊外人、甚至殺死[[德國]]、[[大日本帝國|日本]]外交官等人員的事故,引起[[八國聯軍]]干涉之禍。{{cn}}慈禧皇太后又誤信各國欲迫其退位的假情報,負氣处死主張透過外交途徑解決危機的[[庚子被禍五大臣|大臣]],並随即對多國宣戰,至此大勢乃全無轉圜餘地<ref>{{cite web |url = http://www.docin.com/p-360745561.html |title = 1900年慈禧太后为什么对八国联军宣战 |publisher = 《文史杂志》 2010年03期 |language = zh-hans |deadurl = yes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024082414/http://www.docin.com/p-360745561.html |archivedate = 2014-10-24 }}</ref>。
  
 
1900年8月14日凌晨,聯軍來到北京城外,發起總攻擊,15日,聯軍逐步攻占北京各城門,與清軍在城內展開巷戰;至當晚,聯軍已基本占領全城;慈禧携光绪帝等宫眷自[[德胜门 (北京)|德胜门]]逃出京师,经过[[宣化府 (清朝)|宣化]]、[[大同市|大同]]、[[太原]],于九月到达[[西安]]。慈禧派慶親王[[奕劻]]、大學士總督[[李鴻章]]与西方列强议和,并于翌年签订《[[辛丑条约]]》。慈禧和光绪帝都下詔罪己。端郡王載漪失势,溥儁也被废除大阿哥头衔,以公爵头衔迁出宫。
 
1900年8月14日凌晨,聯軍來到北京城外,發起總攻擊,15日,聯軍逐步攻占北京各城門,與清軍在城內展開巷戰;至當晚,聯軍已基本占領全城;慈禧携光绪帝等宫眷自[[德胜门 (北京)|德胜门]]逃出京师,经过[[宣化府 (清朝)|宣化]]、[[大同市|大同]]、[[太原]],于九月到达[[西安]]。慈禧派慶親王[[奕劻]]、大學士總督[[李鴻章]]与西方列强议和,并于翌年签订《[[辛丑条约]]》。慈禧和光绪帝都下詔罪己。端郡王載漪失势,溥儁也被废除大阿哥头衔,以公爵头衔迁出宫。
  
 《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慈禧重新下令改革,是为[[庚子新政]]。这次改革比戊戌变法更广更深,实行千年之久的科举制度也被废除。在[[张之洞]]、[[刘坤一]]的建议下,慈禧决定效仿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下令“预备立宪”,<ref>{{cite web |url = 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_Detail.asp?ArticleID=25005 |title = 《从晚清“仿行立宪”谈宪法的概念———兴盛时期话宪政之二》 |accessdate = 2010-06-29 |publisher = 北京大学法律在线 |language = zh-hans }}{{dead link|date=2017年12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又派五大臣前往西方列国考察。
+
 《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慈禧重新下令改革,是为[[庚子新政]]。这次改革比戊戌变法更广更深,实行千年之久的科举制度也被废除。在[[张之洞]]、[[刘坤一]]的建议下,慈禧决定效仿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下令“预备立宪”,<ref>{{cite web |url = 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_Detail.asp?ArticleID=25005 |title = 《从晚清“仿行立宪”谈宪法的概念———兴盛时期话宪政之二》 |publisher = 北京大学法律在线 |language = zh-hans }}{{dead link|date=2017年12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又派五大臣前往西方列国考察。
  
  
第130行: 第54行:
 
*傳闻清末重臣[[榮祿]]少年時代,與選秀入宮前之慈禧為情侶,故當慈禧成為皇太后並掌權之後,對於榮祿大力提拔,寵信有加。此說,見於前清宮中女官[[裕德齡]]原以英文出版、亦發行有中文版之小說體作品《愛戀紫禁城:慈禧私秘感情生活》,亦為[[台灣]][[中視]]電視連續劇《[[戲說慈禧]]》所採用。然而此说并无任何实际依据、与当时的社会常理相悖并且不符合逻辑。实际上荣禄为人非常能干而且主张改革,所以为慈禧太后重用。
 
*傳闻清末重臣[[榮祿]]少年時代,與選秀入宮前之慈禧為情侶,故當慈禧成為皇太后並掌權之後,對於榮祿大力提拔,寵信有加。此說,見於前清宮中女官[[裕德齡]]原以英文出版、亦發行有中文版之小說體作品《愛戀紫禁城:慈禧私秘感情生活》,亦為[[台灣]][[中視]]電視連續劇《[[戲說慈禧]]》所採用。然而此说并无任何实际依据、与当时的社会常理相悖并且不符合逻辑。实际上荣禄为人非常能干而且主张改革,所以为慈禧太后重用。
 
*《[[清史稿]]》記載,慈禧去世時仍然在批摺子,可見她的勤政。[[涂良軍|-{涂}-良軍]]推薦的古裝劇《[[戲說慈禧]]》亦如實拍攝。
 
*《[[清史稿]]》記載,慈禧去世時仍然在批摺子,可見她的勤政。[[涂良軍|-{涂}-良軍]]推薦的古裝劇《[[戲說慈禧]]》亦如實拍攝。
*[[大英帝国]]外交官[[埃德蒙·巴恪思爵士,第二代從男爵|埃蒙德·特拉内·巴恪思]]爵士曾出使清朝,據其著作《[[太后与我]]》所載,慈禧在满五十岁之前,嗜好[[房事]],数度祕密地招幸外交官,一夜能行房五次。<ref>{{cite web |url=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jindaishi/detail_2012_01/16/12002711_0.shtml |title= 慈禧太后情史:秘密招幸外交官 一夜欢好五次|accessdate= 2012年|work= |publisher=凤凰网 |language =zh-cn}}</ref>然而該著作被拍内容极为离奇荒诞,对于該书的指责,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不实」,一是「[[色情]]」,其文学价值大于史料价值。<ref>{{cite web|title=英国巴恪思爵士《太后与我》近日出版|url=http://book.sina.com.cn/news/a/2011-12-26/1645293985.shtml|publisher=新浪网|accessdate=2011年12月26日}}</ref>
 
*有關光绪帝之死因传闻与慈禧有关联,其遗骨及衣物经现代法医技术鉴定后,確認死于急性[[砷]]([[砒霜]])中毒,凶手极有可能为慈禧。<ref>主要见于《[[清室外记]]》、《[[清稗类抄]]》和《[[崇陵传信录]]》。</ref>主因是慈禧病重時,曾猶豫對光緒帝要如何處置,遂以自己不久人世的消息透露給光緒帝知道,惟其近侍回報,帝曾微露喜色,故慈禧決意自己病終前,帝須先於自己命終,以免皇帝有再度親政、否定慈禧生前之佈局的可能。
 
 
*民间传说称,叶赫那拉氏先祖[[布扬古]]被努尔哈赤杀害前诅咒到:“吾子孙虽存一女子,亦必覆满洲”,巧合的是清朝最后两位太后——慈禧太后和[[隆裕太后]]均为叶赫那拉氏,而且一个被认为治国无能导致国力日衰,另一个在位时清朝灭亡。然此说法最早在清[[光绪]]年间才出现,且从未出现在之前的史料当中,可能为后人穿凿附会之说。
 
*民间传说称,叶赫那拉氏先祖[[布扬古]]被努尔哈赤杀害前诅咒到:“吾子孙虽存一女子,亦必覆满洲”,巧合的是清朝最后两位太后——慈禧太后和[[隆裕太后]]均为叶赫那拉氏,而且一个被认为治国无能导致国力日衰,另一个在位时清朝灭亡。然此说法最早在清[[光绪]]年间才出现,且从未出现在之前的史料当中,可能为后人穿凿附会之说。
  
第143行: 第65行:
 
=== 引用 ===
 
=== 引用 ===
 
{{Reflist|32em}}
 
{{Reflist|32em}}
 +
 +
[[Category:清朝军政人物]]

2022年8月25日 (四) 11:59的最新版本

慈禧太后
原图链接

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人。生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月,咸丰二年(1852年)五月入宫,封兰贵人,居储秀宫。咸丰四年(1854年)晋封为懿嫔。咸丰六年(1856年)生皇子载淳(即同治皇帝),晋封懿妃。咸丰七年(1857年)又晋封为懿贵妃。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咸丰皇帝携皇后钮祜禄氏、懿贵妃叶赫那拉氏及皇子载淳等逃往热河行宫。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皇帝病重。下诏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命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人赞襄政务,称“赞襄政务王大臣”。分别赐与皇后钮祜禄氏及皇太子载淳“同道堂”、“御赏”玺,作为即位后下达圣谕的符信。咸丰皇帝病死热河,载垣等八大臣辅政热河行宫“烟波致爽”殿,载淳即位,改明年为祺祥元年。十月,又改明年为同治元年。皇后钮祜禄氏晋封皇太后,称母后皇太后,上徽号慈安;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以载淳生母身份晋封皇太后,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1]

年表

  • 1852 离家进入咸丰皇帝后宫,于1856年产子,即日后的同治皇帝。
  • 1861 咸丰皇帝驾崩,慈禧与慈安太后政变掌权,同治皇帝即位。
  • 1875 同治皇帝驾崩,慈禧将年仅三岁的养子立为光绪皇帝,并以太后身分听政。
  • 1898 光绪皇帝与人共谋杀害慈禧被发现,慈禧太后将皇帝软禁。
  • 1908 慈禧以光绪皇帝意志不坚为由将他毒死,光绪驾崩一天之后,慈禧过世,并在死前立溥仪为帝。[2]

生平

早年至入宫产子

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慈禧太后出生。父亲为惠征(1805年-1853年7月8日),惠征出身于北京满洲镶蓝旗世袭官宦之家,住在西四牌楼劈柴胡同,原为吏部笔帖式,咸丰二年(1852年)昇为安徽徽宁池太广道道员,官居四品。史料没有记载她的出生地,与中国其它名人故里之争类似,关于出生地有安徽呼和浩特山西长治市北京等不同的说法。

五月初九,慈禧和日后的庄静皇贵妃他他拉氏同时被送入圆明园。他他拉氏则被封为丽贵人。慈禧和庄静因为相貌柔美,同时受到咸丰帝的宠爱。与其他嫔妃相较,慈禧具有较高水准的文化修养,能书写汉文,擅于书法与绘画。咸丰帝体弱多病,而当时国家又值多事之秋,内有太平天国起义,外有英法联军的侵略;咸丰帝开始允许慈禧发表自己的政治意见,使得慈禧逐渐有了政治历练与资本。咸丰帝有两个儿子,皇次子悯郡王刚出生便死去了,慈禧所生的皇长子载淳成为咸丰帝唯一一个活到成年的儿子,使懿贵妃在宫中的地位越发显贵。

咸丰驾崩,登位太后

咸丰十年(1860年,庚申年)八月,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攻破大沽口,占领天津。随后在八里桥击溃了清军的精锐,京师危在旦夕。9月22日,咸丰帝率包含慈禧在内的一干宫眷逃往热河避暑山庄避难,留恭亲王奕䜣在京师与联军议和。英法联军在北京大肆抢劫后,10月18日将包括圆明园在内的皇家“三山五园”焚烧,大火烧了三天三夜。

隔年(1861年)七月十七日,咸丰帝在避暑山庄驾崩,年仅30岁。[3]临终前,咸丰帝令其年仅5岁的独子载淳继承皇位,并任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额驸景寿、兵部尚书穆荫、吏部左侍郎匡源、礼部右侍郎杜翰、太仆寺少卿焦祐瀛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佐嗣君,人称“顾命八大臣”。同治帝在避暑山庄居丧期间,奉咸丰帝的皇后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住烟波致爽殿的东暖阁;奉生母那拉氏为太妃,而后过一天传帝令,加封为“圣母皇太后”尊号慈禧,住在西暖阁;因此,慈安和慈禧分别被称为“东宫太后”和“西宫太后”。

垂帘听政

政变成功后,恭亲王奕䜣以功获封议政王,慈禧又授意恭亲王及大臣,使他们上书建议两宫听政。于是在十一月乙酉朔,慈禧、慈安两太后开始在养心殿垂帘听政。慈禧许诺:“垂帘非所乐为,惟以时事多艰,王大臣等不能无所承,是以姑允所请。俟皇帝典学有成,即行归政。”自此,每日都召恭亲王、军机大臣讨论政治。内外奏章,两宫太后阅览之后,由恭亲王拟旨,翌日,恭亲王进呈,由两太后审阅之后,分别盖上咸丰帝赐同道堂小玺钤作为标识,然后以同治帝的旨意颁示。慈安太后对权力并不感兴趣,日常朝政事务由慈禧处理;但遇上重大朝政事务,慈禧仍要去征求慈安的意见。慈禧在垂帘听政之后,便采纳了御史徐启文的意见,令中外臣工直言批评时事的过失;又采纳御史锺佩贤的意见,崇节俭、重名器;采纳御史卞宝第的意见,严赏罚、整肃吏制、慎荐举。又命令内直翰林整理前朝历代帝王政治以及母后垂帘听政的事迹,将其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归纳总结。同年,清朝开始了洋务运动

在同治初年,太平天国起义军虽然在北伐西征中失败,但其势力仍然很强大。捻军活跃于安徽江苏山东河南等地,也是清朝的心腹大患。西北的陕、甘地区以及西南云南地区,都发生了回族民变。两宫太后重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官员,最终分别于1864年和1868年成功消灭了太平军和捻军这两股势力。1872年、1873年,又成功镇压云南回变陕甘回变。在两宫太后的努力下,清朝混乱的局势逐渐趋于稳定,史称同光中兴

义和团之乱与八国联军

受到戊戌政变的影响,慈禧太后在此后一段时间内开始排斥维新派,并因此利用端王载漪刚毅等守旧亲贵,甚至考虑撤换光绪皇帝[4][5];载漪之子溥儁因而被立为大阿哥,实同储君,然因忌惮光绪皇帝为欧美日列强一致支持,不敢骤废[6]。载漪为求其子早日登基,乃利用皇太后对“洋人”的嫉忌之心,极力离间帝后。顺此,朝中形势乃逐渐演变为非理性仇视“洋人”的守旧亲贵,结合保守的清流派,对抗主张务实的朝臣之局。在端王等当权亲贵的纵容,甚至暗助之下,以扶乩迷信加上民族主义起家的“义和拳”乃得以大举进入直隶、进迫北京,形成一股“逼宫”的形势。

慈禧皇太后虽未必相信拳民“神力护体”之说,但看到“民气可用”;而且当时号称上百万的义和团民已经在北京附近大量聚集,慈禧太后担心镇压义和团会促使其矛头转而指向清王朝,亦未尝严令镇压拳民,终于酿成拳民大规模进入京畿,并且残杀“教民”、攻击外人、甚至杀死德国日本外交官等人员的事故,引起八国联军干涉之祸。[来源请求]慈禧皇太后又误信各国欲迫其退位的假情报,负气处死主张透过外交途径解决危机的大臣,并随即对多国宣战,至此大势乃全无转圜馀地[7]

1900年8月14日凌晨,联军来到北京城外,发起总攻击,15日,联军逐步攻占北京各城门,与清军在城内展开巷战;至当晚,联军已基本占领全城;慈禧携光绪帝等宫眷自德胜门逃出京师,经过宣化大同太原,于九月到达西安。慈禧派庆亲王奕劻、大学士总督李鸿章与西方列强议和,并于翌年签订《辛丑条约》。慈禧和光绪帝都下诏罪己。端郡王载漪失势,溥儁也被废除大阿哥头衔,以公爵头衔迁出宫。

《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慈禧重新下令改革,是为庚子新政。这次改革比戊戌变法更广更深,实行千年之久的科举制度也被废除。在张之洞刘坤一的建议下,慈禧决定效仿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下令“预备立宪”,[8]又派五大臣前往西方列国考察。


身后之事

慈禧的陵寝菩陀峪定东陵,营建过程前后持续了14年,耗银227万两,金碧辉煌、极尽奢华。1928年6月,军阀孙殿英藉演习之名,率其部下对慈禧的菩陀峪定东陵和乾隆帝裕陵进行大规模盗掘。盗墓者将定东陵内的珍宝洗劫一空,甚至连慈禧口中所含的一粒大如鸡蛋的夜明珠都被挖走,此案即是轰动全国的“清东陵盗宝案”。在清皇室的呼吁下,民国政府派员调查此事。孙殿英对外宣称是报祖上孙承宗之仇,并将其中部分盗取的宝物贿赂宋美龄孔祥熙等人,案件查办最终不了了之。寓居天津溥仪只得派人将挖出的遗骨重新敛葬。后来溥仪在其回忆录里提及:祖母慈禧太后夜明珠被盗事,并改馈赠给某位民初权贵夫人(指宋美龄),让他耿耿于怀。

评价

慈禧掌权将近47年,两次听政、一次训政,发动两次政变,大清皇帝的指定权也掌握在慈禧手中,破坏了从清朝雍正帝以来所建立的秘密立储的规定。除此之外,使用砒霜毒死光绪帝,加上其导致清朝的覆亡,守旧及拒绝。

慈禧掌政初期与慈安共同推动洋务运动,在位期间重用奕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胡林翼等中兴的功臣,让洋务运动顺利推行,创造了同光中兴。掌政中期默许光绪帝推动戊戌变法,启用康有为梁启超等变法人物,但后来因威胁其权势,最后强制中止。掌政晚期推动清末新政,启用奕劻载泽载沣张之洞袁世凯等新政功臣,废除科举、废除残忍的刑法、建立新军、废除女性缠足、推动立宪。慈禧对于晚清的改变,除了是推动者外,更是改变清朝的重要女性之一。

中国唐朝以来,就常以天朝自居,因此对于外国或外邦来朝,都认为他们是来进贡的,因此皇帝对于外邦的东西不敢兴趣。清朝乾隆帝以来,施行更严格的闭关自守政策,尽管英国曾派遣马加尔尼使团来面见乾隆帝,乾隆帝依旧把马加尔尼使团列为只是向大清朝贡并来祝贺乾隆帝60大寿的使节团,而双方因礼仪问题,也闹得不欢而散。清朝以天朝自居的状况,直到慈禧掌权后发生了变化,外国使臣与使节可定期到北京面见皇帝,向皇帝朝贺,也不再强调礼仪的问题。这是大清立国以来,前所未有的改变。慈禧掌权后第一次外国使臣与使节到北京祝贺,是在同治帝亲政后,由恭亲王奕䜣带领外国使臣祝贺同治帝亲政。在慈禧训政时期,慈禧同光绪帝还亲自接见外国使臣、使节夫人,并亲自招待外国使臣与使节夫人游历慈禧居住的颐和园

清朝立国以来,外朝依旧是男性为主的社会,女性不得前往外朝,更不能抛头露面,尽管是皇帝年幼,也只能在幕帘后听政。慈禧虽掌政多年,从未到外朝接见官员,只有在内朝发表她对国政的看法及批阅奏章。不过慈禧在训政时期改变了这样的做法,与光绪帝一同面见外朝官员,其中在戊戌政变后,慈禧还与光绪帝一同面见外国使臣与使节夫人,让外国使臣、使节夫人一窥慈禧的样貌。慈禧掌政时期,将西方科技如照相机汽车引进紫禁城,因此现代人可看到晚清慈禧、光绪帝等多位皇室与官员的相片,将太后、皇帝、皇后的真实样貌呈现出来,改变了过去只能透过宫廷画师所绘画的皇帝、皇后画像来看皇室成员。中国的第一面国旗黄龙旗,也是清朝第一面国旗,也是慈禧掌政时期所确立。

慈禧在戊戌政变后,打算废光绪帝,另立皇帝的做法,引发列强批评。再加上重用义和团对外国驻北京的使馆进行惨无人道的烧杀,引发八国联军之役,让慈禧的执政留下污点,自己也难堪逃离北京。慈禧贪钱也贪权,导致清朝的覆亡,慈禧也将自己的后事办得相当盛大,将许多珍宝跟她一起埋葬在清东陵,但也埋下了日后她的陵墓被盗的远因。

传说轶事

  • 传闻清末重臣荣禄少年时代,与选秀入宫前之慈禧为情侣,故当慈禧成为皇太后并掌权之后,对于荣禄大力提拔,宠信有加。此说,见于前清宫中女官裕德龄原以英文出版、亦发行有中文版之小说体作品《爱恋紫禁城:慈禧私秘感情生活》,亦为台湾中视电视连续剧《戏说慈禧》所采用。然而此说并无任何实际依据、与当时的社会常理相悖并且不符合逻辑。实际上荣禄为人非常能干而且主张改革,所以为慈禧太后重用。
  • 清史稿》记载,慈禧去世时仍然在批折子,可见她的勤政。涂良军推荐的古装剧《戏说慈禧》亦如实拍摄。
  • 民间传说称,叶赫那拉氏先祖布扬古被努尔哈赤杀害前诅咒到:“吾子孙虽存一女子,亦必覆满洲”,巧合的是清朝最后两位太后——慈禧太后和隆裕太后均为叶赫那拉氏,而且一个被认为治国无能导致国力日衰,另一个在位时清朝灭亡。然此说法最早在清光绪年间才出现,且从未出现在之前的史料当中,可能为后人穿凿附会之说。

根据野史记载,慈禧在进宫之前,是当地一位有名的美人,当地的恶少早已对她垂涎三尺,于是有一次趁慈禧太后独自一人外出之际,便企图将其强奸,恰好荣禄路过此地,便赶跑了这群恶少,使慈禧太后免遭这群恶棍的侮辱。 从此以后,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一直保持着暧昧关系,即便慈禧太后进宫之后,两人还经常私通淫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后,更是将他们的关系公然暴露于公众的眼球之下,这从慈禧太后听政之后荣禄的平步青云之中便可以看出来。 荣禄只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后第一个公开的宠男,除此以外还有其它许多没有公开的被慈禧太后宠幸过的男人。 3、安德海和李莲英 据民间传言,慈禧太后除了恭亲王和荣禄之外,还与当时的太监安德海和李莲英有染,尽管太监没有生理能力,但是他们可以给慈禧太后带来心理上的安慰和刺激,由于这两人很会在这个方面迎合慈禧太后,因此他们得到了慈禧太后的万般宠爱 [9]

注释

参考文献

引用

  1. 故宫博物院
  2. 国家地理
  3. Edward Behr, The Last Emperor, 1987, p. 44
  4. 次日朝罢,荣相请独对,问太后曰:传闻将有废立事,信乎?太后曰:无有也。事果可行乎?荣曰:太后行之,谁敢谓其不可行者。(《崇陵传信录》)
  5. 荣曰:上春秋已盛,无皇子,不如择宗室近支子建为大阿哥为上嗣,兼祧穆宗,育之宫中,徐承大统,则此举为有名矣。太后沉吟久之曰:汝言是也。(《崇陵传信录》)
  6. 荣曰:太后行之谁敢谓其不可者?顾上罪不明,外国公使将起而干涉,此不可不惧也。(《崇陵传信录》)
  7. 1900年慈禧太后为什么对八国联军宣战. 《文史杂志》 2010年03期.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4) (中文(简体)‎). 
  8. 《从晚清“仿行立宪”谈宪法的概念———兴盛时期话宪政之二》. 北京大学法律在线 (中文(简体)‎). [失效链接]
  9. http://bbs.tiexue.net/post2_12198217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