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清東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清東陵位於河北省遵化市境內,西距北京市區125公里,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宏大、體系最完整、布局最得體的帝王陵墓建築群,是河北省首批世界文化遺產[1],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占地80平方公里的15座陵寢中,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嬪、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

據說是順治到此打獵時選定的,康熙二年(1663年)開始修建。陵區南北長125公里、寬20公里,四面環山,正南煙墩山,形戌寬僅50公尺的谷口,俗稱龍門口。清代在此陸續建成217座宮殿牌樓,組成大小15座陵園,諸陵園以順治的孝陵為中心,排列於昌瑞山南麓,均由宮牆、隆恩殿、配殿、方城明樓及寶頂等建築構成。其中方城明樓為各陵園最高的建築物,內立石碑,碑上以漢、滿、蒙三種文字刻寫墓主的謐號;明樓之後 為「寶頂」(大墳頭),其下方 是停放靈柩的「地宮」。由陵區 最南端的石牌坊向北到孝陵寶頂,由一條約12公尺寬、6公里 長的神道連成一氣,沿途大紅門、大碑樓(聖德神功碑樓)、 石像生、龍鳳門、七孔橋、小 碑樓(神道碑樓)、隆恩門、 隆恩殿、方城明樓等建築井然有序,主次分明。

清東陵以她無可辯駁的魅力,以她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於2000年11月30日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5年10月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國級AAAAA級旅遊景區。聯合國世界遺產專家說清東陵是「人類具有創造性的天才傑作」,陵區以昌瑞山主峰下的孝陵為中軸線,依山勢呈扇形東西排列,主次分明,尊卑有序。各陵按規制營建了一系列建築,總體布局為「前朝後寢」。「百尺為形,千尺為勢」的審美思想貫穿於每一座陵寢建築中,使各單體建築在空間組合上達到了近乎完美的空間組合。遠望時殿宇城垣門坊、道路、橋涵,金黃碧綠、丹紅雪白,氣勢恢宏壯麗而深沉。由遠及近,步移景易,化豐富秩序嚴謹,相得相濟,引人入勝,是中國古代陵寢建築的典範之作,其建築藝術達到了中國古代建築的頂峰。在這龐大的建築群體中包容了中國明清兩代宮廷建築的基本形式,運用了最先進的工程技術,採用了最為珍貴的建築材料,陵區的580多座單體建築中,有經過兩次大地震 330年巋然不動的全國現存最寬的石牌坊;有全長達5.5公里的孝陵主神路,有叩之聲若金鐘的「五音橋」,有被譽為「石雕藝術寶庫」和「地下佛堂」的裕陵地宮,更有採用最為珍貴的黃花梨木建成並為黃金裝飾的慈禧陵三大殿,以及「鳳在上龍在下」的丹陛石。

清東陵是中國封建皇陵的集大成者,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綜合體現了中國傳統的風水學、建築學、美學、哲學、景觀學、喪葬祭祀文化、宗教、民俗文化等文化,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是中華民族和全人類的文化遺產。

2018年10月1日起,清東陵景區門票價格從120元/人次降為108元/人次。

中文名稱 清東陵 外文名稱 Eastern Royal Tombs of the Qing Dynasty 所屬國家 中國 門票價格 108元[2] 開放時間 8:00-17:00 最佳遊玩季節 四季皆宜,春秋最佳 景點級別 AAAAA級 代表景點 孝陵、景陵、裕陵、定東陵 景區類型 人文歷史 地理位置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 占地面積 80平方公里 建議遊玩時長 建議3-5小時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清東陵坐落在河北省唐山市的遵化市境內,西距北京市區125公里。坐標:40°08′~40°11′北 17°37′~117°42。

自然氣候

清東陵位於河北省東北部燕山余脈昌瑞山南麓,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這裡土質優良,植被良好,以常青喬木松柏為主的人工森林長勢繁茂,覆蓋率高達71%,自然條件十分優越。

山川形式

清代帝王在選勘陵址時,以中國傳統的「風水學」理論為依據,刻意追求「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咸備」的山川形勢,以達到「天人合一」的意象。清東陵正是這種理念的最佳體現[2]。陵區東側的鷹飛倒仰山如青龍盤臥,勢皆西向,儼然左輔;西側的黃花山似白虎雄踞,勢盡東朝,宛如右弼。靠山昌瑞山龍播鳳翥,玉陛金闕,如錦屏翠障;朝山金星山形如覆鍾,端拱正南,如持笏朝揖。案山影壁山圓巧端正,位於靠山、朝山之間,似玉案前橫,可憑可依;水口山象山、煙墩山兩山對峙,橫豆陵區之南,形如闕門,扼守隘口。馬蘭河西大河二水環繞夾流,顧盼有情;群山環抱的堂局遼闊坦蕩,雍容不迫。這天然造就的山川形勢,對於鑲嵌於其中的陵寢形成了拱衛、環抱、朝揖之勢,實為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

寢陵格局

清東陵的15座陵寢是按照「居中為尊」、「長幼有序」[3]、清東陵格局示意圖「尊卑有別」的傳統觀念設計排列的。入關第一帝世祖順治皇帝的孝陵位於南起金星山,北達昌瑞山主峰的中軸線上,其位置至尊無上,其餘皇帝陵寢則按輩分的高低分別在孝陵的兩側呈扇形東西排列開來。

孝陵之左為聖祖康熙皇帝的景陵,次左為穆宗同治皇帝的惠陵;孝陵之右為高宗乾隆皇帝的裕陵,次右為文宗咸豐皇帝的定陵,形成兒孫陪侍父祖的格局,突現了長者為尊的倫理觀念。

同時,皇后陵和妃園寢都建在本朝皇帝陵的旁邊,表明了它們之間的主從、隸屬關係。此外,凡皇后陵的神道都與本朝皇帝陵的神道相接,而各皇帝陵的神道又都與陵區中心軸線上的孝陵神道相接,從而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枝狀系,其統緒嗣承關係十分明顯,表達了瓜瓞綿綿、生生息息、江山萬代的願望。

建築序列

清東陵各座陵寢的序列組織都嚴格地遵照「陵制與山水相稱」的原則,既要「遵照典禮之規制」,又要「配合山川之勝勢」[4]。在這方面,世祖順治皇帝的孝陵足可稱為成功的範例。孝陵以金星山為朝山(陵寢正前方所對之山),以影壁山為案山(墓穴與朝山之間的小山),以昌瑞山為靠山(陵墓後靠之山),三山的連線即為孝陵建築的軸線。由於金星山、昌瑞山之間的距離長逾8公里,為突出體現二山的關係而又能形成恢宏的氣勢,營造者特意設置了一條長約6公里的神路(專供棺槨、神牌通過的甬路),將自石牌坊(用石料構築的牌樓,是陵區入口的標誌物)至寶頂(地宮之上的封土)的幾十座建築貫穿在一起,並依山川形勢分成了三個區段。一是石牌坊到影壁山間長約1.5公里的區段。在這個區段內,配置了寬大的石牌坊和高聳的神功聖德碑亭(內豎為皇帝歌功頌德的石碑的方亭,亦稱大碑樓),與拔地而起的金星山及平圓的影壁山相呼應。二是影壁山至五孔橋 清東陵景點(19張)間長約3.5公里的區段。在這個區段內,配置了石像生(設在神路兩旁的石人、石獸雕塑群)、龍鳳門(由三間石雕火焰牌樓和四段琉璃壁組成的門坊)、一孔橋、七孔橋和五孔橋等低平建築,以同周圍的平坦地勢相協調。

三是五孔橋至寶頂間長約1公里的區段。在這個區段內集中配置了神道碑亭(內豎鑲刻帝後諡號石碑的方亭)、隆恩門(陵院的大門)、隆恩殿(舉行大祭活動的主要殿堂)、方城(磚砌的方形城台)、明樓(建在方城之上的內豎墓碑、檐掛陵名匾額的方亭)、寶頂、寶城(圍繞寶頂的城牆)等主要禮制性建築。並且這些建築由南至北依次升高,以與昌瑞山及兩側護砂(陵寢左右的山丘)相互配合。這些建築的配置與組合,均以風水學中的形勢理論為指導,其大小、高低、遠近、疏密皆以「百尺為形,千尺為勢」的尺度進行視覺控制。並將山川形勝納於景框之中,作為建築的對景、底景和襯景,實現了「駐遠勢以環形,聚巧形而展勢」的目的,給人以「高而不險,低而不卑,疏而不曠,密而不逼」和「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良好的視覺印象和強烈的藝術感受。

內葬人物

孝陵:內葬世祖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1661年)。他是清入主中原、統一全國後的第一帝,皇太極的兒子,在位18年。與清東陵—孝陵(順治皇帝)(6張)福臨合葬的還有孝康章皇后孝獻皇后。孝康皇后是康熙帝的生母。孝獻皇后是順治帝的寵妃,死後被追尊為皇后。

景陵:內葬聖祖康熙皇帝和孝誠、孝昭、孝懿、孝恭四位皇后及敬敏皇貴妃。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1722年)為入關後第二帝,在位61年,是清朝,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勤政愛民,平定三藩叛亂,收復台灣,出兵擊退盤踞在中國黑龍江流域雅克薩城的沙俄侵略軍,遏制了沙俄對華的侵略野心。他曾多次平定邊疆地區少數民族部分上層分子分裂祖國的叛亂。玄燁注重農業,大力治理河患,努力發展文化教育事業,熱心學習西方自然科學。在文治武功上都取得了重大成就,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素有「康熙大帝」之美譽。他本人虛心好學,多才多藝,天文地理、詩詞歌賦、書法算學都比較精通。孝誠皇后是玄燁的嫡皇后、被廢黜的皇太子允礽的生母。孝恭仁皇后是世宗雍正皇帝的生母

裕陵:內葬高宗乾隆皇帝,孝賢、孝儀二皇后,慧賢、哲憫、淑嘉三位皇貴妃。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清東陵—裕陵)(乾隆皇帝)(15張)—1799年)是清朝中期的著名君主。他25歲登基,在父、祖文治武功的基礎上,奮發有為,勤於政事。政治上,繼續平定國內叛亂,抗擊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加強民族團結並大力整頓吏治,嚴懲貪官污吏。在經濟上,減免賦稅,興修水利,屯田開荒。在文化上,提倡漢學,編纂大量圖書。在他統治期間,中國是一個疆域遼闊、國力強盛、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把「康乾盛世」推向了頂峰。他在位60年,又當了三年太上皇帝,享年89歲,是中國封建社會壽命最長、掌實權時間也最長的皇帝。孝賢純皇后是弘曆的嫡皇后。孝儀純皇后是嘉慶皇帝的生母。

定陵:內葬文宗咸豐帝和孝德顯皇后咸豐皇帝愛新覺羅·奕詝(1831年~1861年),在位11年中,國家始終處於內憂外患之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他逃到熱河,死在避暑山莊。孝德顯皇后為奕詝的嫡福晉,死後被追尊為皇后。

惠陵:內葬穆宗同治帝和孝哲毅皇后。

同治皇帝愛新覺羅·載淳(1856年~1874年)是慈禧的獨生子,6歲即位,卒年19歲。他是清朝最短命的皇帝。

昭西陵:清東陵—孝陵七孔橋內葬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1613年~1687年)。她是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的莊妃,是順治帝的生母,康熙帝的祖母。曾協助皇太極處理國政,又先後輔佐了順治、康熙兩代幼主,為大清江山的開創作出了貢獻,被史家譽為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

孝東陵:內葬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1641年~1717年),她是順治皇帝的皇后,21歲時被尊為皇太后,77歲死,當了57年皇太后。她是清代當皇太后時間最長的一位。該陵內還陪葬了28位順治帝的妃嬪。

普祥峪定東陵:內葬孝貞顯皇后鈕祜祿氏(1837年~1881年)即慈安皇太后,俗稱東太后。她是咸豐帝的皇后。咸豐帝死後,曾與慈禧在同治、光緒年間兩次垂簾聽政達20年之久。

菩陀峪定東陵:內葬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1835年~1908年)即慈禧皇太后,俗稱西太后。她原是咸豐帝的一名貴人。咸豐清東陵—定東陵慈禧慈安陵(19張)帝死後,她與恭親王奕訢合謀,發動了「辛酉北京政變」,登上了垂簾聽政的寶座。在她統治前期,一方面拉攏滿漢勛舊貴族勢力,另一方面又支持洋務派走靠西法強國之路。她利用漢族地方武裝,同時又藉助洋人力量,鎮壓了太平軍和捻軍,使清朝統治得到了相對穩定,出現了所謂的「同治中興」。在中後期,由於外國的侵略擴張,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割地賠款,加速了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化進程。慈禧為了維護清朝統治,扼殺了「戊戌變法」,撲滅了義和團烈火。慈禧作為一個女人,垂簾聽政、統治中國達48年之久,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景陵皇貴妃園寢:內葬康熙帝的愨惠皇貴妃和惇怡皇貴妃。
景陵妃園寢:葬康熙帝的48位妃嬪和1位皇子。
清東陵-裕陵地宮精美石雕(10張)裕陵妃園寢
內葬乾隆帝死後被貶的烏喇那拉皇后和35位妃嬪。
定陵妃園寢:內葬咸豐帝的15位妃嬪。
惠陵妃園寢:內葬同治帝的4位皇貴妃。
公主園寢:內葬宣宗道光皇帝的2位公主和2位皇子。

修建歷史

清東陵的15座陵寢從1661年(順治十八年)首建順治皇帝的孝陵開始,到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最後建成慈禧皇太后的菩陀峪定東陵為止,營建活動延續了247年。隨着清王朝由弱到強,由盛到衰的發展變化,清東陵的營建活動也經歷了同樣的發展過程。

1661年(順治十八年)入關第一帝順治皇帝的孝陵開始營建,1664年(康熙三年十一月)主體工程告竣。1668年(康熙七年)營建聖德神功碑亭。該陵規模十分宏大,體系相當完整,成為清東陵陵園總體格局的奠基之作。

1674年(康熙十三年),康熙皇帝的嫡皇后孝誠仁皇后崩逝,開始籌建景陵。1676年(康熙十五年)破土興工。1681年(康熙二十年)孝誠、孝昭二位皇后入葬時,景陵隆恩殿尚在修建之中(竣 清東陵-景陵(康熙皇帝)(14張)工時間待考)。與此同時,埋葬康熙帝妃嬪的景陵妃園寢也隨着完工,成為清王朝在關內修建的第一座妃園寢。

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康熙皇帝遵照祖母遺命,在風水牆外,大紅門東側建造暫安奉殿。37年以後即1725年(雍正三年),雍正皇帝決定將暫安奉殿改建為昭西陵,是年農曆二月初三動工,年底建成。在孝莊文皇后的暫安奉殿建成不久,康熙皇帝就在孝陵東側為孝惠章皇后興建陵寢,約於1693年(康熙三十二年)建成(準確年代待考)。這是清王朝營建的第一座皇后陵,開創了清代為皇后單獨建陵的先例。因位於孝陵東側,又與孝陵為同一體系,故名為「孝東陵」。

雍正初年,雍正皇帝將他的萬年吉地確定在遵化境內的九鳳朝陽山,並運去了大量建築材料。1729年(雍正七年),雍正皇帝以那裡「規模雖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帶砂石」為藉口而廢之,復於河北省易縣泰寧山下另闢兆域,營建泰陵。自此才有「東陵」、「西陵」之分。乾隆皇帝即位不久,為報答祖母輩的康熙皇帝的愨惠惇怡兩位皇貴太妃的撫育之恩,特在景陵東旁為她倆單獨修建了園寢(其興工、竣工日期待考),稱景陵皇貴妃園寢,俗稱雙妃陵。

1742年(乾隆七年),乾隆皇帝將東陵境內的勝水峪確定為自己的萬年吉地,翌年二月破土興工,1752年(乾隆十七年)完工,1799年(嘉慶四年)定名「裕陵」。該陵堂局開闊,建築宏偉,做工精細,用料考究,富麗堂皇,堪稱上乘之作。1747(乾隆十二年)裕陵妃園寢破土動工,1752年(乾隆十七年)完工。1755年~1762年(乾隆二十年至二十七年)又進行了擴建,增建了方城、明樓、寶城和東西配殿。

為了平衡東陵和西陵的關係,1796年(嘉慶元年)太上皇弘曆曾諭令以後各帝陵按昭穆次序在東、西兩陵分建。道光皇帝即位以後,遵照此諭,1821年(於道光元年)在東陵境內的寶華峪營建陵寢,1827年(道光七年) 清東陵(7張)建成。其妃園寢和公主園寢也隨之完工。寶華峪陵寢建成第二年因發現地宮滲水,道光帝震怒,不僅嚴懲了建陵臣工,而且不顧昭穆東西分建的諭旨,另在西陵境內相度陵址,隨之將已建成的東陵寶華峪陵寢及妃園寢廢掉,拆運到西陵重建,於是在東陵界內留下了一片廢墟。

咸豐皇帝即位以後,即命大臣在東、西陵兩地相度陵址,最後選定在東陵界內的平安峪。1859年(咸豐九年)破土興工。由於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陵工受阻。1861年(咸豐十一年),咸豐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崩逝以後,陵工才被迫加緊進行。直到1866年(同治五年)才最後完工,命名「定陵」。隨後 清東陵-定陵(咸豐皇帝)(21張)妃園寢也相繼告竣。修建定陵時由於戰敗賠款,國庫十分空虛,不得已選用了寶華峪道光帝棄陵的大量舊料,建築質量大不如前。1873年(同治十二年)慈安皇太后和慈禧皇太后的定東陵在定陵東側二里許的普祥峪和菩陀峪同時破土興工,1879年(光緒五年)同時完工。但16年以後,慈禧皇太后倚仗獨掌朝綱之機,以「年久失修」為藉口,下令將自己的陵寢進行重修。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開工,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完工,歷時13個年頭。重修後的慈禧陵,用料之講究,做工之精細,裝修之豪華,建築之精美,使與之毗鄰的慈安陵為之遜色。因為這兩座陵都位於定陵東側,且從屬定陵,故統稱為「定東陵」。慈安皇太后的陵單稱普祥峪定東陵;慈禧皇太后的陵單稱為菩陀峪定東陵。

同治皇帝生前未選擇陵址,在其駕崩後才倉促相度,陵址確定在東陵界內的雙山峪,定陵名為「惠陵」。1875年(光緒元年)動工,1878年(光緒四年)建成。位於惠陵西側的妃園寢也在1876年~1878年(光緒二年至四年)間建成。由於國力維艱,建築材料低劣,加之施工倉促,僅過了21年,到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竟發現隆恩殿大木構件多有傷折、糟朽現象,不得已拆掉重建。重建工程於當年(1899年)開工。由於發生了八國聯軍侵占北京的事件,工程一度擱淺,到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才結束,歷時8年之久。接連不斷的大規模營建皇陵的活動,不僅極大地耗費了國帑,而且也加重了人民的負擔。特別是光緒年間屢興大工,更使本來十分脆弱的經濟雪上加霜,從而加速了清王朝的覆亡。

陵寢規格

清朝入關以前,已經在關外營建了3座皇帝陵,即永陵福陵昭陵。這三座陵寢規制各異,說明當時並無定製。入關以後營建的陵寢,基本因襲了明陵規制,但並非一成不變,不同時期營建的陵寢由於受當時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呈現了不同的特點。

皇帝陵

自順治皇帝的孝陵在昌瑞山下落成以後,清代皇帝陵的規制就已基本形成。其布局可分為三個區,即神路區、宮殿區和神廚庫區。孝陵的神路區建築配置最為豐富,自南至北依次為石牌坊、東西下馬牌、大紅門、具服殿(供謁陵者更換衣服、臨時休息的殿宇)、聖德神功碑亭、石像生、龍鳳門、一孔橋、七孔橋、五孔橋、東西下馬牌、三路三孔橋及平橋。宮殿區按照前朝後寢的格局營建,自南至北依次為:神道碑亭、東西朝房、隆恩門、東西燎爐(焚燒紙、錁的場所)、東西配殿、隆恩殿、陵寢門、二柱門、石五供、方城、明樓、琉璃影壁及月芽城、寶城、寶頂,寶頂下是地宮。宮門以北部分環以圍牆,前後三進院落。神廚庫區位於宮殿區前左側,其建築有:神廚(做祭品的廚房)、南北神庫(儲存物品的庫房)、省牲亭(宰殺牛羊的場所),環以圍牆,坐東朝西。圍牆外建井亭。三個區的所有帶屋頂的建築(包括牆垣)除班房覆以布瓦外,全部以黃琉璃瓦覆頂(包括牆頂)。其中大紅門為單檐廡殿頂建築;聖德神功碑亭、神道碑亭、隆恩殿、明樓和省牲亭為重檐歇山頂建築;具服殿、隆恩門、配殿、燎爐單檐歇山頂建築;朝房為單檐硬山頂建築;神廚、神庫為單檐懸山頂建築;陵寢門為琉璃花門;井亭為盝頂建築;班房為單檐卷棚頂建築。景陵隆恩殿入關第二帝康熙皇帝的景陵承襲孝陵規制,宮殿區和神廚庫區與孝陵相同,惟神路區有較大改動。主要表現在:一、神路與孝陵神路相接,不單建石牌坊、大紅門、具服殿。二、聖德神功碑亭改豎雙碑,分書滿漢碑文。三、石像生由18對縮減為5對。四、改龍鳳門為五間六柱五樓的牌樓門(道光年間,為求劃一,諭今將牌樓門也稱龍風門)。五、裁撤了七孔橋、一孔橋,保留了五孔橋和三路三孔橋。六、五孔橋改建在石像生以南。

入關第四帝乾隆皇帝的裕陵基本承襲了景陵規制,但稍有展拓。一是神路區的牌樓門以北增加了一孔拱橋。二是石像生增至8對,比景陵多出3對。三是在陵寢門前增設了三路一孔玉帶橋。四是在三路三孔橋兩側對稱地各增設了一座三孔平橋。

入關第七帝咸豐皇帝的定陵基本沿用了祖陵的規制,但又仿效了其父道光皇帝慕陵的某些做法,裁撤了聖德神功碑亭、一孔拱橋、二柱門,將陵寢門前的玉帶橋改為三座平便橋,將石像生改為5對。

入關第八帝同治皇帝的惠陵規制更為減縮,不僅未建石像生,連與孝陵相接的神路也被撤掉,成為割斷統緒的孤陵。

皇后陵

慈禧陵隆恩殿蟠龍金柱清王朝建造的第一座皇后陵是孝惠章皇后(順治帝的皇后)的孝東陵,其布局為:神路區僅設一路三孔橋,宮殿區不設二柱門,其餘則與皇帝陵相同。但由於當時制度尚不完備,在該陵內又埋葬了28位順治帝的妃嬪,因此形成了皇后陵兼妃園寢的局面。

慈安皇太后和慈禧皇太后的定東陵是清王朝營建的最後兩座皇后陵,其規制基本參照了孝東陵,但又有所區別。一是在神路區增建了下馬牌和神道碑亭,三孔拱橋兩側對稱地增建了平橋;二是陵內不再埋葬妃嬪,比起孝東陵來規制有所展拓。 

埋葬孝莊文皇后的昭西陵由於是由暫安奉殿改建而成,因而規制極為特殊。一是神路區只設下馬牌和神道碑亭,未設橋涵;二是宮殿區建了兩層圍牆,外層圍牆的正面設置了隆恩門,內層圍牆的正面設置三座琉璃花門;三是陵寢門設置在隆恩殿左右的卡子牆上;四是隆恩殿為清代建築等級最高的重檐廡頂。其規制與其他皇后陵迥異,當為特例。

妃園寢

在清東陵營建的第一座妃園寢是景陵妃園寢,其布局只有宮殿區。自南向北依次為:一孔拱橋和平橋、東西廂房、東西班房、宮門、燎爐、享殿、園寢門。後院建49個小寶頂。廂房、班房均以布瓦覆頂。大門、享殿為單檐歇山式建築,並以綠琉璃瓦覆頂。景陵妃園寢成為後世妃園寢的藍本。景陵皇貴妃園寢是清東陵內建造的第二座妃園寢。乾隆皇帝出於對康熙帝的兩位皇貴妃的尊重和孝順,拓展了規制。與景妃園寢相比,有以下三點不同:一是增加綠瓦單檐歇山頂的東西配殿;二是享殿月台前設置了丹陛石;三是為兩位皇貴妃各建立了方城和綠瓦單據歇山式的明樓,從而該園寢成為清代等級最高的妃園寢。清東陵內建造的第三座妃園寢是裕陵妃園寢。該園寢規制接近景陵皇貴妃園寢,所不同的是享殿前未設丹陛石,園寢門開在享殿兩側的面闊牆上,有一座方城明樓,後院內建34座小寶頂。

定陵妃園寢和惠陵妃園寢是清東陵內營建的第四、第五座妃園寢,它們的規制均與景陵妃園寢相同。從清東陵各類陵寢規制的傳承演變情況可以看出,陵寢規制不僅受到當時政治、經濟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同時也受到當時最高當權者個人意志的影響。

文物遺存

孝陵神路

孝陵神路南起金星山下的石牌坊,北到昌瑞山下的寶城、室頂,沿朝山、案山、靠山的三山連線,將孝陵的數十座形制各異、多彩多姿的建築相貫串,形成一條氣勢宏偉、序列層次豐富、極為壯觀的陵區建築中軸線。它雖然因勢隨形,多有曲折,但曲不離直,明確顯現了南北山向的一貫,配合了山川形勢,強化了主賓朝揖的天然秩序,產生了極富感染力的空間藝術效果。孝陵神路是清陵中最長的神路,也是最壯觀、最富藝術性的神路。

孝陵石牌坊:仿木結構形式,五間六柱十一樓,面闊31.35米,高12.48米,全部用巨大的青白石構築而成。夾杆石的頂部圓雕麒麟獅子,看面分別浮雕雲龍、草龍、雙獅戲球等圖案。梁枋上雕刻旋子彩畫。折柱、花板上浮雕祥雲。斗拱、椽飛、瓦壠、吻獸雲墩雀替均為石料雕制,做工細巧,刻技精湛,歷經數百年毫無走閃之跡,像這樣高大精美的石牌坊,在國內已不多見。

孝陵七孔拱橋

拱形橋在石橋中是等級最高的一種。七孔拱橋在清東陵只孝陵有一座。橋長110米,兩側安設石欄板126塊,石望柱128根,抱鼓石4塊。遠觀似長虹臥波,雄偉壯觀[5]

裕陵聖德神功碑[清東陵華表

重檐歇山式建築,黃琉璃瓦覆頂,厚重的墩台四面各闢券門。亭內高6.64米的兩統石碑分別豎立在兩隻巨大的石雕龍躍之上,東碑刻滿文,西碑刻漢字。碑文由仁宗嘉慶皇帝撰寫,文字由清代著名書法家、高宗乾隆帝第十一子成親王永瑆親書。此碑至今保存完整無損,字跡清晰。亭外廣場四角各豎一根白色大理石雕刻的華表。每根華表由須彌座、柱身、雲板、承露盤和蹲龍組成。柱身上雕刻着一條騰雲駕霧的蛟龍,屈曲盤旋,奮力升騰,寓動於靜,栩栩如生。八角須彌底座和欄杆上亦雕滿了精美的行龍、升龍和正龍,一組華表上所雕的龍竟達98條之多。

裕陵玉帶橋

裕陵玉帶橋在隆恩殿後、陵寢門前的玉帶河上。單孔拱券,三橋並排。橋面兩側安裝白石欄杆,龍鳳柱 [清東陵-裕陵玉帶橋] 頭。該橋造型優美,雕刻精細,小巧玲瓏。這種規制的石橋在清陵中僅此一例。

陵寢修整

由於盜墓等原因,乾隆和慈禧的棺槨破壞嚴重,慈禧的棺槨里現在已是木乃伊。2014年12月,清東陵啟動建陵以來規模最大的文物修復和保護工程。此次清東陵修整一共是7大類49項,費用7.1億元。

最關鍵的比如古建築,包括乾隆的裕陵、慈禧的普陀峪定東陵、慈安的普祥峪定東陵、康熙景陵的大碑樓、順治孝陵的石橋,都是大型修繕。

東陵盜案

孫殿英,名魁元。一般人都叫他孫老殿,因其臉上出過天花,因而也把他叫做孫麻子。河南永城縣孫家莊人。幼年喪父,其母對他溺愛嬌慣,自幼養成調皮搗蛋的性格。他十幾歲時開始跟着當地流氓地痞鬼混,經常出入賭館,很快成為一個聞名的賭棍。他還當過鴉片販子、「廟會道」的頭目。

1922年,吳佩孚在洛陽時曾嚴令緝捕孫殿英這個毒販,孫在洛陽不能立足,乃逃往陝州躲避。由於他在販運毒品時結識了河南陸軍第一混成團團長兼豫西鎮守使丁香玲部的官佐,因而在鎮守使署混得了一個副官職位,不久升為機關槍連連長,居然成了一名軍官。以後利用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駐豫西直軍開赴前線之機,率部譁變,搜羅郟縣、禹縣、臨汝縣等縣土匪和廟會道徒,一時聲勢頗大。

1925年春,孫殿英和其他匪首被憨玉春收編,孫任第五混成旅旅長。後又改投國民第三軍副軍長兼第二師師長葉荃部下任旅長,旋復升師長。胡匪出身的山東軍事督辦張宗昌與孫殿英見面後,十分賞識孫,委任孫為第五師師長。在張宗昌的羽翼下,孫殿英部逐漸發展成為一個流寇式的軍事小集團。

1926年春,張宗昌李景林合向國民軍反攻,孫殿英率部襲擊了國民軍第三軍所屬徐永昌部,為張立下了顯赫戰功,張宗昌即將孫部改編為直魯聯軍第三十五師,後又擴大編制,以孫為軍長。在直魯聯軍節節敗退之際,善於見風使舵的孫殿英更換旗幟,投靠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團總指揮的徐源泉,孫任第十二軍軍長,打起青天白日的旗幟。1928年正是軍閥混戰,國窮如洗,民不聊生的荒亂年月,不屬國民黨正規軍的雜牌軍孫殿英部,被蔣介石另眼相看,剋扣孫部糧餉。部下官兵已半年沒有發餉,其軍心浮動,常有開小差的事情發生,上峰若再不撥糧款,恐怕開小差的更多,甚至有譁變的危險。部隊這一嚴峻的形勢,迫使孫殿英不得不苦思着「解藥」。驀地,一個罪惡的念頭在他腦海萌發——「盜墓去!」

古時修築皇陵最後一道工程——隧道的匠工,往往都被處死。但是有個姜石匠活下來了,這裡面有一段奇事。原來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救了他的命。當時慈禧入葬時,在工匠中挑出81人留下作最後封閉墓道,並告訴石匠們可以從另一事先挖好的隧洞出去。工匠們心裡明白得很,這只不過是歷朝沿襲下來的騙局,既然被留下了,就別想活着出去。這個姜石匠當時已40多歲了,幾天前聽鄉里人帶信,說他老婆給他生了個獨生子,可把他喜壞了,現在要他留下來,連兒子也沒看一眼就死去,心裡不是個滋味。他在搬動石頭時走神,腳下一滑,一塊大石頭砸在身上,當場就昏過去了。當時正忙碌中的監工以為他死了,怕玷污了金券(即寢宮),便叫人拖出去扔到荒山坡。姜石匠醒來時發現自己不在陵墓工地,又驚又喜地拚命跑回家,這樣才算撿了一條命。深更半夜,姜石匠突然被幾個軍人請到東陵來,他迷迷糊糊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孫殿英對姜說,請指點一下進入慈禧寢宮的墓道入口就送你回去。姜石匠明白是怎麼回事了,嚇得小腿肚子直抽筋,跌坐在椅子上。姜石匠想,我怎麼能做出出賣祖宗的事呢?孫殿英用元寶、金條來引誘,姜石匠還是一言不發。孫殿英火了,吩咐手下搬來刑具準備用刑,轉而一想,如果姜石匠經不住用刑,死了,我哪兒去找墓道入口?於是又沒有上刑。孫殿英把桌子一拍:「他奶奶的,不說?把你兒子抓來,老子非扒了他的皮不可!」這一招真靈,還沒等孫手下的人出門,姜石匠就撲通一聲跪了下來。在石匠的帶引下,墓道口找到了,但道口被多層花崗石堵得嚴嚴的,石頭與石頭之間又用的是桐油糯米石灰漿粘固,真可謂天衣無縫,比自然山石還難鑿。工兵營長叫人搞來兩大桶硝鏹水,想用侵蝕的辦法打開石障,但還是無濟於事。時值夜半,掘墓的官兵一個個累得汗流浹背,癱倒在地上。孫殿英一看急了,乾脆叫部下運來炸藥,牽上導火索。只聽「轟、轟」幾聲震耳欲聾的巨響,慈禧陵墓的墓道被炸開一個大窟窿,剎時「嗖嗖」——一股股陰霉氣從墓里竄出,嚇得官兵直往後退。「他奶奶的,還不趕快下去!」孫殿英吼道。於是掘墓官兵提着馬燈戰戰兢兢地沿墓道往下,孫殿英又吼道:「他奶奶的,誰也不許胡來,誰胡來我崩了他!」又命譚師長帶一排士兵堵在墓道口,誰敢攜寶潛逃就打死誰。這些官兵帶着恐懼穿過墓道進入地宮,但見石條供桌上的珠寶閃閃發光,真像阿拉伯著名小說《一千零一夜》里「芝麻開門」後的情景。已半年沒發薪餉像餓牢里放出來的這些匪兵,已顧不得許多了,一擁而上,將供桌上的殉葬寶物搶得精光。然而他們貪心不足,又以刀劈斧砍,將慈禧的棺打開,那滿棺的金銀珠寶更是燦燦瑩瑩。匪兵們又群起向棺里撲去,將棺內珍寶劫掠一空。搶掠中,慈禧屍骸被扯出棺外;在爭搶屍身寶物中,屍首被分拆,慘不忍睹。有三名軍官為爭奪寶物互相殘殺,死於地宮內。匪兵們在撬動棺木時又發現一個地洞,復又將地洞寶物搶光。慈禧墓盜畢,孫殿英又命挖乾隆的裕陵。挖法與前一樣,也是用炸藥開墓道入口。乾隆的地宮更富麗堂皇,其屍身已腐化,僅剩頭髮和肋骨等。匪兵們進去後,同樣將乾隆棺的寶物搶劫一空。之後孫殿英還想盜掘順治的孝陵,因聽人說順治帝於生前在五台山為僧,該陵里的棺系空棺,便沒有下手。遂擬掘康熙的景陵,正欲動手,不料石下溝中流出黃水,後暢流如瀑布,頃刻地上已積水二尺余,故又未動手。7月11日,經過七天七夜的瘋狂盜掘,孫殿英部滿載開拔西去。乾隆和慈禧都是清史上的顯赫人物,不言而喻,兩墓中的隨葬珠寶一定是車載斗量。既然兩墓皆被盜掘一空,那麼孫殿英及手下官兵的所得一定十分豐富。關於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普陀峪定東陵的殉葬品究竟有多少,如今故宮保存的內務府檔案及其他資料有記載,尤其是慈禧墓記載比較詳細。慈禧地宮的隨葬品分生前和死後兩類,《孝欽後入殮,送衣版,賞遺念衣服》冊中,記載了從光緒五年三月二十五日(1879年4月16日)至光緒三十四年十月十五日(1908年11月8日)慈禧生前在地宮中安放的寶物,計有金花扁鐲、紅碧瑤豆、金鑲執壺、金佛、珊瑚佛頭塔等150餘件(各件寶物上的正珠、東珠、米珠絡纓達數千顆)。至於慈禧死後入殮時的寶物就更為奢侈,據內廷大總管李蓮英的嗣長子李成武寫的《愛月軒筆記》,對此有詳細記載:「太后未入棺時,先在棺底鋪金花絲褥一層,褥上又鋪珠一層,珠上又覆繡佛串珠之薄褥一。頭前置翠荷葉,腳下置一碧璽蓮花。放後,始將太后抬入。後之兩足登蓮花上,頭頂荷葉。身着金絲串珠彩繡禮服,外罩繡花串珠掛,又用串珠九練圍後身而繞之,並以蚌佛18尊置於後之臂上。以上所置之寶系私人孝敬,不列公賬者。眾人置後,方將陀羅金被蓋後身。後頭戴珠冠,其傍又置金佛、翠佛、玉佛等108尊。後足左右各置西瓜一枚,甜瓜二枚,桃、李、杏、棗等寶物共大小200件。身後左旁置玉藕一隻,上有荷葉、荷花等;身之右旁置珊瑚樹一枝。其空處,則遍灑珠石等物,填滿後,上蓋網珠被一個。正欲上子蓋時,大公主來。復將珠網被掀開,於盒中取出玉制八駿馬一份,十八玉羅漢一份,置於後之手旁,方上子蓋,至此殮禮已畢。」這裡所說的西瓜甜瓜均不是瓜果實物,而是以翡翠玉石等製作,尤以西瓜製作稱絕,瓜為綠玉皮紫玉瓤,中間切開,瓜子為黑色。

至於慈禧地宮寶物的價值,《愛月軒筆記》中也有說明,金絲綿褥制價為8.4萬兩白銀;繡佛串珠薄褥制價2.2萬兩;翡翠荷葉估值85萬兩;陀羅經被鋪珠820顆,估值16萬兩;後身串珠袍褂估價120萬兩;身旁金佛每尊重8兩,玉佛每尊重6兩,翡翠佛每尊重6兩,紅寶石佛每尊重3兩5錢,各27尊,共108尊,約值62萬兩;翡翠西瓜2枚,約值220萬兩,翡翠甜瓜4枚,約值60萬兩;玉藕約值100萬兩;紅珊瑚樹約值53萬兩;價值最高的是慈禧頭上戴的那頂珠冠,上面一顆4兩重的大珠系外國人進貢,價值1000萬兩,總價約1005萬兩。另外,慈禧身上填有大珠約500粒,小珠約6000粒,估值22.8萬兩。從清內務府的《孝欽後入殮,送衣版,賞遺念衣服》冊和李成武的《愛月軒筆記》所載,可見慈禧墓的隨葬品之巨,價值之連城。關於乾隆裕陵中的寶物,因無詳細記載可查,僅能根據發現的贓物及孫殿英部盜墓時所用的車輛之多來推算了。早在盜陵之前,孫殿英就曾以「體諒地方疾苦,不忍就地籌糧」為名,向遵化縣徵調大車30輛,可想而知這30輛大車要裝多少寶物。另外,從截獲和上交的盜陵贓物也可看出。孫殿英、譚溫江等盜掘東陵後急於想銷贓,四處活動國內外有關人士。譚溫江等人潛入北平(今北京),暗中委託古玩商黃百川代銷珍寶,被衛戍司令部截獲。8月4日,青島警察廳偵探隊在大港碼頭緝獲孫殿英部逃兵張岐厚等三人,查獲其攜帶的寶珠36顆。據張交待,其還在天津賣了10顆,得幣1200元,這46顆寶珠是在慈禧地宮撿到的。一個士兵尚且能擁有46顆寶珠,那連、營、團、旅、師、軍長所得的寶物就可想而知了。

8月14日,天津警備司令部在海關查獲企圖外運的東陵文物,計有35箱,內有大明漆長桌1張、金漆團扇及瓦麒麟、瓦佛仙、瓦獵人、瓦魁星、描龍彩油漆器陶器等,系由某古董商委託通運公司由北平運到天津,預備出口,運往法國,所報價值2.2萬元。與此同時,在遵化截獲所謂國民政府內務部接收大員宋汝梅企圖攜帶的銅質佛像24尊,以及乾隆所書用拓印條幅10塊。在東陵案發兩個多月後第六軍團總指揮徐源泉上交東陵文物中,有金鑲鐲、紅寶石藍寶石碧璽漢玉環翡翠、紅珊瑚龍頭、花珊瑚豆瑪瑙雙口鼻煙壺、白玉鼻煙壺等300餘件。由此可見孫殿英部所盜寶物之巨。孫殿英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以刀砍斧劈炸藥炸,肆無忌憚地盜掘清東陵,理應受到制裁,但這一通天大案最後卻不了了之。東陵盜墓之時,蔣介石何應欽國民黨黨政軍要員正在離東陵僅100多公里的北平,舉行告祭孫中山、慶祝北伐勝利的活動。由於孫殿英嚴密封鎖消息,故北平的要員們竟一無所知。盜墓的第三天,孫殿英還派譚溫江到北平晉謁徐源泉,實為打探風聲,見風平浪靜,譚次日即返東陵稟報孫殿英,孫更加放手掘墓。直至7月11日盜墓部隊西去,北平方面仍一無所知。直到8月初由於譚溫江急於到北平銷贓,與所委託供銷珍寶的古董商同時被擒,才東窗事發,全國譁然。最早披露這一醜聞的是路透社,該社於8月5日以醒目標題刊出,之後全國各大報均於8月6日予以轉載。

東陵被盜一個多月,一直處於無人管理的狀態。國民政府方面雖派過大員勘查,卻無善後辦法。寓居天津張園的末代皇帝溥儀聞訊後痛哭,即在張園設靈祭奠,並電報召北京皇室宗親以及清室遺臣速來津商討善後事宜。一連兩天兩夜召開的「御前會議」,決定派寶瑞臣、耆壽民、陳詒重等人前往東陵勘查,辦理一切善後事宜。8月18日,寶瑞臣等70餘人乘車馳赴東陵。到東陵後,首先對乾隆、慈禧二陵及其他陵進行勘查,然後着手帝後的復葬。原打算按乾隆、慈禧長幼輩序,先重葬乾隆,再葬慈禧。但因當時乾隆的裕陵地宮積水很深,需排乾水後才能復葬,故先到普陀峪定東陵復葬慈禧。當然,在這些清室遺臣們面前呈現的是一幅慘不忍睹的景況。8月31日,乾隆遺骨被復葬。

自東陵被盜後,清室遺臣多次到衛戍司令部要求嚴懲盜陵兇犯,但要犯譚溫江卻被保釋出獄,其他盜陵人犯又多逃出北平。各界人士紛紛電請政府,要求從速秉公處理,北平總商會請求組織特別法庭審判此案。不得已,閻錫山電令衛戍司令部從速組織軍事法庭,軍事法庭由商震上將任審判長。迫於輿論,陸軍監獄馬上將保釋在外的譚溫江重新收押,聽候審判。與此同時,第六集團軍總指揮徐源泉也將譚溫江以前呈報所謂馬蘭峪剿匪所得的東陵珍寶加封保存,移送衛戍司令部,並向外界表示對部下決不寬貸。

東陵盜案於1928年12月中旬由軍事法庭開庭調查,此後即歸於沉寂。直至次年4月20日方開庭預審,至6月8日終審。預審中,主犯譚溫江拒不承認盜掘一事,而主謀孫殿英更是逍遙法外。在抗日戰爭時期,他和龐炳勛投敵組織新五軍。日本投降後,他又成為「曲線救國」的「忠臣」,被委派為先遣軍總司令,與人民解放軍為敵。在人民解放軍解放河南湯陰的戰役中,這個20多年來一直逍遙法外的盜陵主犯,終於被解放軍生擒,後死於戰犯收留所中。

旅遊路線

一、自駕車:東直門出發,走機場高速——京平高速(過平谷)——津薊高速(過薊縣)——S302喜邦路,到清東陵影背山南售票處,約130公里。其中東直門到高速出口約93公里,出高速後到售票處約37公里。

二、公交車:

1、3月中旬到11月中旬的周六、日及節假日,有從天津——黃崖關 ——清東陵的專車。

2、薊縣、唐山遵化都有直通景區的班車。

3、節假日在北京宣武門教堂前有前往清東陵的旅遊專線車。

陵區內統一乘坐景區觀光車,自駕車需停在景區停車場。

視頻

清東陵 相關視頻

清東陵景區宣傳片
清東陵慈禧定東陵,紅牆黃瓦,雕樑畫棟,金碧輝煌
2005-065.國寶檔案.0401.菩陀峪定東陵
第十七期東陵盜案(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