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慈禧太后”的版本间的差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1行: 第1行:
 +
[[File:慈禧太后1.jpg | thumb | 300px | 慈禧太后 <br> [https://kknews.cc/zh-hk/history/g8ooajy.html 原圖鏈接]  ]]
  
 
'''慈禧太后'''({{bd|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catIdx=Y,叶}})即'''孝欽顯皇后'''({{lang-mnc|ᡥᡳᠶᠣᠣᡧᡠᠩᡤᠠ<br> ᡤᡳᠩᡤᡠᠵᡳ<br> ᡳᠯᡝᡨᡠ<br> ᡥᡡᠸᠠᠩᡥᡝᠣ|v=hiyoošungga gingguji iletu hūwangheo|a=hiyouxungga gingguji iletu hvwangheu}}<ref>《漢滿詞典》,劉厚生、李樂營等主編,民族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640頁。(ISBN 7-105-06386-6)</ref>),[[那拉氏]],是[[清朝]]末年的一位[[皇太后]],为[[同治]]、[[光緒]]年間(1861年至1908年)清朝的實際統治者。她是[[咸丰帝]]妃,也是[[同治帝]]的生母。同治帝即位後,稱為「聖母皇太后」,與東太后(慈安太后)一起[[兩宮聽政]]長達二十年,直到光緒初年慈安過世,慈禧才獨掌大權。
 
'''慈禧太后'''({{bd|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catIdx=Y,叶}})即'''孝欽顯皇后'''({{lang-mnc|ᡥᡳᠶᠣᠣᡧᡠᠩᡤᠠ<br> ᡤᡳᠩᡤᡠᠵᡳ<br> ᡳᠯᡝᡨᡠ<br> ᡥᡡᠸᠠᠩᡥᡝᠣ|v=hiyoošungga gingguji iletu hūwangheo|a=hiyouxungga gingguji iletu hvwangheu}}<ref>《漢滿詞典》,劉厚生、李樂營等主編,民族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640頁。(ISBN 7-105-06386-6)</ref>),[[那拉氏]],是[[清朝]]末年的一位[[皇太后]],为[[同治]]、[[光緒]]年間(1861年至1908年)清朝的實際統治者。她是[[咸丰帝]]妃,也是[[同治帝]]的生母。同治帝即位後,稱為「聖母皇太后」,與東太后(慈安太后)一起[[兩宮聽政]]長達二十年,直到光緒初年慈安過世,慈禧才獨掌大權。

2018年12月23日 (日) 20:27的版本

慈禧太后
原图链接

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满语ᡥᡳᠶᠣᠣᡧᡠᠩᡤᠠ
ᡤᡳᠩᡤᡠᠵᡳ
ᡳᠯᡝᡨᡠ
ᡥᡡᠸᠠᠩᡥᡝᠣ
穆麟德hiyoošungga gingguji iletu hūwangheo太清hiyouxungga gingguji iletu hvwangheu[1]),那拉氏,是清朝末年的一位皇太后,为同治光绪年间(1861年至1908年)清朝的实际统治者。她是咸丰帝妃,也是同治帝的生母。同治帝即位后,称为“圣母皇太后”,与东太后(慈安太后)一起两宫听政长达二十年,直到光绪初年慈安过世,慈禧才独掌大权。

慈禧出身于北京满洲镶蓝旗世袭官宦之家。1852年封懿贵人,后依次晋封至懿贵妃。咸丰帝死后,其子同治帝继位,被尊为“圣母皇太后”,抬旗满洲镶黄旗[2]。同年与慈安太后东太后)、恭亲王奕䜣等合谋发动辛酉政变,铲除掌权的顾命八大臣势力,是为两宫听政。外人以“慈禧太后”、“圣母皇太后”、“西太后”称呼她。

1874年同治帝死后,在慈禧的主持下,醇亲王奕𫍽之子载湉(慈禧之妹所生)继承皇位,是为光绪帝。慈禧与慈安继续垂帘听政。1898年,光绪帝推动戊戌变法,与慈禧发生矛盾。同年,慈禧发动政变,软禁了光绪帝,杀死了新派的维新六君子,随后临朝称制,自掌大权,宫中及朝廷开始以“老佛爷”尊称之。1900年,庚子事变发生,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携光绪帝等逃往西安,翌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得以返回北京。此后慈禧开始推行庚子新政,废除科举制度。

慈禧太后是自同治光绪年间大清帝国的实际统治者,包括前面与慈安太后两宫听政,其掌权时间长达四十七年,在清代仅次于康熙帝乾隆帝。统治掌权时长不仅超越唐朝武则天[3]汉朝吕后[4]且超越大多数帝王;统治期间发动政变三次,立皇储两次。死后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长度为大清皇后之最,亦超过大清开国皇后及孝德孝贞(东太后慈安)二位咸丰帝的正妻。在慈禧太后死后仅三年,清朝覆灭,中华民国成立。


生平

早年至入宫产子

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慈禧太后出生。父亲为惠征(1805年-1853年7月8日),惠征出身于北京满洲镶蓝旗世袭官宦之家,住在西四牌楼劈柴胡同,原为吏部笔帖式,咸丰二年(1852年)昇为安徽徽宁池太广道道员,官居四品。史料没有记载她的出生地,与中国其它名人故里之争类似,关于出生地有安徽呼和浩特山西长治市北京等不同的说法。

五月初九,慈禧和日后的庄静皇贵妃他他拉氏同时被送入圆明园。他他拉氏则被封为丽贵人。慈禧和庄静因为相貌柔美,同时受到咸丰帝的宠爱。与其他嫔妃相较,慈禧具有较高水准的文化修养,能书写汉文,擅于书法与绘画。咸丰帝体弱多病,而当时国家又值多事之秋,内有太平天国起义,外有英法联军的侵略;咸丰帝开始允许慈禧发表自己的政治意见,使得慈禧逐渐有了政治历练与资本。咸丰帝有两个儿子,皇次子悯郡王刚出生便死去了,慈禧所生的皇长子载淳成为咸丰帝唯一一个活到成年的儿子,使懿贵妃在宫中的地位越发显贵。

咸丰驾崩,登位太后

咸丰十年(1860年,庚申年)八月,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攻破大沽口,占领天津。随后在八里桥击溃了清军的精锐,京师危在旦夕。9月22日,咸丰帝率包含慈禧在内的一干宫眷逃往热河避暑山庄避难,留恭亲王奕䜣在京师与联军议和。英法联军在北京大肆抢劫后,10月18日将包括圆明园在内的皇家“三山五园”焚烧,大火烧了三天三夜。

隔年(1861年)七月十七日,咸丰帝在避暑山庄驾崩,年仅30岁。[5]临终前,咸丰帝令其年仅5岁的独子载淳继承皇位,并任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额驸景寿、兵部尚书穆荫、吏部左侍郎匡源、礼部右侍郎杜翰、太仆寺少卿焦祐瀛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佐嗣君,人称“顾命八大臣”。同治帝在避暑山庄居丧期间,奉咸丰帝的皇后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住烟波致爽殿的东暖阁;奉生母那拉氏为太妃,而后过一天传帝令,加封为“圣母皇太后”尊号慈禧,住在西暖阁;因此,慈安和慈禧分别被称为“东宫太后”和“西宫太后”。

垂帘听政

政变成功后,恭亲王奕䜣以功获封议政王,慈禧又授意恭亲王及大臣,使他们上书建议两宫听政。于是在十一月乙酉朔,慈禧、慈安两太后开始在养心殿垂帘听政。慈禧许诺:“垂帘非所乐为,惟以时事多艰,王大臣等不能无所承,是以姑允所请。俟皇帝典学有成,即行归政。”自此,每日都召恭亲王、军机大臣讨论政治。内外奏章,两宫太后阅览之后,由恭亲王拟旨,翌日,恭亲王进呈,由两太后审阅之后,分别盖上咸丰帝赐同道堂小玺钤作为标识,然后以同治帝的旨意颁示。慈安太后对权力并不感兴趣,日常朝政事务由慈禧处理;但遇上重大朝政事务,慈禧仍要去征求慈安的意见。慈禧在垂帘听政之后,便采纳了御史徐启文的意见,令中外臣工直言批评时事的过失;又采纳御史锺佩贤的意见,崇节俭、重名器;采纳御史卞宝第的意见,严赏罚、整肃吏制、慎荐举。又命令内直翰林整理前朝历代帝王政治以及母后垂帘听政的事迹,将其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归纳总结。同年,清朝开始了洋务运动

在同治初年,太平天国起义军虽然在北伐西征中失败,但其势力仍然很强大。捻军活跃于安徽江苏山东河南等地,也是清朝的心腹大患。西北的陕、甘地区以及西南云南地区,都发生了回族民变。两宫太后重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官员,最终分别于1864年和1868年成功消灭了太平军和捻军这两股势力。1872年、1873年,又成功镇压云南回变陕甘回变。在两宫太后的努力下,清朝混乱的局势逐渐趋于稳定,史称同光中兴

义和团之乱与八国联军

受到戊戌政变的影响,慈禧太后在此后一段时间内开始排斥维新派,并因此利用端王载漪刚毅等守旧亲贵,甚至考虑撤换光绪皇帝[6][7];载漪之子溥儁因而被立为大阿哥,实同储君,然因忌惮光绪皇帝为欧美日列强一致支持,不敢骤废[8]。载漪为求其子早日登基,乃利用皇太后对“洋人”的嫉忌之心,极力离间帝后。顺此,朝中形势乃逐渐演变为非理性仇视“洋人”的守旧亲贵,结合保守的清流派,对抗主张务实的朝臣之局。在端王等当权亲贵的纵容,甚至暗助之下,以扶乩迷信加上民族主义起家的“义和拳”乃得以大举进入直隶、进迫北京,形成一股“逼宫”的形势。

慈禧皇太后虽未必相信拳民“神力护体”之说,但看到“民气可用”;而且当时号称上百万的义和团民已经在北京附近大量聚集,慈禧太后担心镇压义和团会促使其矛头转而指向清王朝,亦未尝严令镇压拳民,终于酿成拳民大规模进入京畿,并且残杀“教民”、攻击外人、甚至杀死德国日本外交官等人员的事故,引起八国联军干涉之祸。[来源请求]慈禧皇太后又误信各国欲迫其退位的假情报,负气处死主张透过外交途径解决危机的大臣,并随即对多国宣战,至此大势乃全无转圜馀地[9]

1900年8月14日凌晨,联军来到北京城外,发起总攻击,15日,联军逐步攻占北京各城门,与清军在城内展开巷战;至当晚,联军已基本占领全城;慈禧携光绪帝等宫眷自德胜门逃出京师,经过宣化大同太原,于九月到达西安。慈禧派庆亲王奕劻、大学士总督李鸿章与西方列强议和,并于翌年签订《辛丑条约》。慈禧和光绪帝都下诏罪己。端郡王载漪失势,溥儁也被废除大阿哥头衔,以公爵头衔迁出宫。

《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慈禧重新下令改革,是为庚子新政。这次改革比戊戌变法更广更深,实行千年之久的科举制度也被废除。在张之洞刘坤一的建议下,慈禧决定效仿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下令“预备立宪”,[10]又派五大臣前往西方列国考察。


身后之事

慈禧的陵寝菩陀峪定东陵,营建过程前后持续了14年,耗银227万两,金碧辉煌、极尽奢华。1928年6月,军阀孙殿英藉演习之名,率其部下对慈禧的菩陀峪定东陵和乾隆帝裕陵进行大规模盗掘。盗墓者将定东陵内的珍宝洗劫一空,甚至连慈禧口中所含的一粒大如鸡蛋的夜明珠都被挖走,此案即是轰动全国的“清东陵盗宝案”。在清皇室的呼吁下,民国政府派员调查此事。孙殿英对外宣称是报祖上孙承宗之仇,并将其中部分盗取的宝物贿赂宋美龄孔祥熙等人,案件查办最终不了了之。寓居天津溥仪只得派人将挖出的遗骨重新敛葬。后来溥仪在其回忆录里提及:祖母慈禧太后夜明珠被盗事,并改馈赠给某位民初权贵夫人(指宋美龄),让他耿耿于怀。

评价

慈禧掌权将近47年,两次听政、一次训政,发动两次政变,大清皇帝的指定权也掌握在慈禧手中,破坏了从清朝雍正帝以来所建立的秘密立储的规定。除此之外,使用砒霜毒死光绪帝,加上其导致清朝的覆亡,守旧及拒绝。

慈禧掌政初期与慈安共同推动洋务运动,在位期间重用奕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胡林翼等中兴的功臣,让洋务运动顺利推行,创造了同光中兴。掌政中期默许光绪帝推动戊戌变法,启用康有为梁启超等变法人物,但后来因威胁其权势,最后强制中止。掌政晚期推动清末新政,启用奕劻载泽载沣张之洞袁世凯等新政功臣,废除科举、废除残忍的刑法、建立新军、废除女性缠足、推动立宪。慈禧对于晚清的改变,除了是推动者外,更是改变清朝的重要女性之一。

中国唐朝以来,就常以天朝自居,因此对于外国或外邦来朝,都认为他们是来进贡的,因此皇帝对于外邦的东西不敢兴趣。清朝乾隆帝以来,施行更严格的闭关自守政策,尽管英国曾派遣马加尔尼使团来面见乾隆帝,乾隆帝依旧把马加尔尼使团列为只是向大清朝贡并来祝贺乾隆帝60大寿的使节团,而双方因礼仪问题,也闹得不欢而散。清朝以天朝自居的状况,直到慈禧掌权后发生了变化,外国使臣与使节可定期到北京面见皇帝,向皇帝朝贺,也不再强调礼仪的问题。这是大清立国以来,前所未有的改变。慈禧掌权后第一次外国使臣与使节到北京祝贺,是在同治帝亲政后,由恭亲王奕䜣带领外国使臣祝贺同治帝亲政。在慈禧训政时期,慈禧同光绪帝还亲自接见外国使臣、使节夫人,并亲自招待外国使臣与使节夫人游历慈禧居住的颐和园

清朝立国以来,外朝依旧是男性为主的社会,女性不得前往外朝,更不能抛头露面,尽管是皇帝年幼,也只能在幕帘后听政。慈禧虽掌政多年,从未到外朝接见官员,只有在内朝发表她对国政的看法及批阅奏章。不过慈禧在训政时期改变了这样的做法,与光绪帝一同面见外朝官员,其中在戊戌政变后,慈禧还与光绪帝一同面见外国使臣与使节夫人,让外国使臣、使节夫人一窥慈禧的样貌。慈禧掌政时期,将西方科技如照相机汽车引进紫禁城,因此现代人可看到晚清慈禧、光绪帝等多位皇室与官员的相片,将太后、皇帝、皇后的真实样貌呈现出来,改变了过去只能透过宫廷画师所绘画的皇帝、皇后画像来看皇室成员。中国的第一面国旗黄龙旗,也是清朝第一面国旗,也是慈禧掌政时期所确立。

慈禧在戊戌政变后,打算废光绪帝,另立皇帝的做法,引发列强批评。再加上重用义和团对外国驻北京的使馆进行惨无人道的烧杀,引发八国联军之役,让慈禧的执政留下污点,自己也难堪逃离北京。慈禧贪钱也贪权,导致清朝的覆亡,慈禧也将自己的后事办得相当盛大,将许多珍宝跟她一起埋葬在清东陵,但也埋下了日后她的陵墓被盗的远因。

传说轶事

  • 传闻清末重臣荣禄少年时代,与选秀入宫前之慈禧为情侣,故当慈禧成为皇太后并掌权之后,对于荣禄大力提拔,宠信有加。此说,见于前清宫中女官裕德龄原以英文出版、亦发行有中文版之小说体作品《爱恋紫禁城:慈禧私秘感情生活》,亦为台湾中视电视连续剧《戏说慈禧》所采用。然而此说并无任何实际依据、与当时的社会常理相悖并且不符合逻辑。实际上荣禄为人非常能干而且主张改革,所以为慈禧太后重用。
  • 清史稿》记载,慈禧去世时仍然在批折子,可见她的勤政。涂良军推荐的古装剧《戏说慈禧》亦如实拍摄。
  • 民间传说称,叶赫那拉氏先祖布扬古被努尔哈赤杀害前诅咒到:“吾子孙虽存一女子,亦必覆满洲”,巧合的是清朝最后两位太后——慈禧太后和隆裕太后均为叶赫那拉氏,而且一个被认为治国无能导致国力日衰,另一个在位时清朝灭亡。然此说法最早在清光绪年间才出现,且从未出现在之前的史料当中,可能为后人穿凿附会之说。

根据野史记载,慈禧在进宫之前,是当地一位有名的美人,当地的恶少早已对她垂涎三尺,于是有一次趁慈禧太后独自一人外出之际,便企图将其强奸,恰好荣禄路过此地,便赶跑了这群恶少,使慈禧太后免遭这群恶棍的侮辱。 从此以后,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一直保持着暧昧关系,即便慈禧太后进宫之后,两人还经常私通淫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后,更是将他们的关系公然暴露于公众的眼球之下,这从慈禧太后听政之后荣禄的平步青云之中便可以看出来。 荣禄只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后第一个公开的宠男,除此以外还有其它许多没有公开的被慈禧太后宠幸过的男人。 3、安德海和李莲英 据民间传言,慈禧太后除了恭亲王和荣禄之外,还与当时的太监安德海和李莲英有染,尽管太监没有生理能力,但是他们可以给慈禧太后带来心理上的安慰和刺激,由于这两人很会在这个方面迎合慈禧太后,因此他们得到了慈禧太后的万般宠爱 [11]

注释

参考文献

引用

  1. 《汉满词典》,刘厚生、李乐营等主编,民族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640页。(ISBN 7-105-06386-6)
  2. 《清穆宗实录·卷131》: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十八日谕:“慈禧皇太后母家著抬入镶黄旗满洲。”
  3. 武则天自660年起临朝听政,但唐高宗仍拥有一定的政治权力,二人地位平等,直至唐高宗683年去世,这时期相当于慈禧太后掌权时间前期与慈安太后的两宫听政;武则天经废立中、睿二帝后直接掌权及称帝,到705年退位时,共在位二十二年,连同唐高宗时临朝听政,共在位四十五年。
  4. 自前195年汉高祖去世后临朝听政,操纵废立皇帝,至前180年去世,共在位十五年。
  5. Edward Behr, The Last Emperor, 1987, p. 44
  6. 次日朝罢,荣相请独对,问太后曰:传闻将有废立事,信乎?太后曰:无有也。事果可行乎?荣曰:太后行之,谁敢谓其不可行者。(《崇陵传信录》)
  7. 荣曰:上春秋已盛,无皇子,不如择宗室近支子建为大阿哥为上嗣,兼祧穆宗,育之宫中,徐承大统,则此举为有名矣。太后沉吟久之曰:汝言是也。(《崇陵传信录》)
  8. 荣曰:太后行之谁敢谓其不可者?顾上罪不明,外国公使将起而干涉,此不可不惧也。(《崇陵传信录》)
  9. 1900年慈禧太后为什么对八国联军宣战. 《文史杂志》 2010年03期.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4) (中文(简体)‎). 
  10. 《从晚清“仿行立宪”谈宪法的概念———兴盛时期话宪政之二》. 北京大学法律在线 (中文(简体)‎). [失效链接]
  11. http://bbs.tiexue.net/post2_12198217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