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慈禧太后」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rollbackEdits.php mass rollback)
(1 個標籤回退)
 
(未顯示由 9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5 次修訂)
行 1: 行 1:
{{東亞女性歷史人物
+
[[File: 慈禧太 后1.jpg | thumb | 300px | 慈禧太后 <br> [https://kknews.cc/zh-hk/history/g8ooajy.html 原圖鏈接]  ]]
|名稱=孝钦显皇后葉赫那拉氏
 
|身份=[[ 清朝|大清]]慈禧皇太后
 
|畫像=
 
|說明= 慈禧太 .jpg
 
| 姓=[[那拉氏]]<ref name="qsl1"/><ref name="nara2"/>
 
| 穆坤= [[葉赫那拉氏| 葉赫]],{{noteTag|name=mukvn}}<ref name="dangan"/><ref name="qingshigao"/>一说为[[苏完那拉氏|苏完]]{{noteTag|name=mukvn}}<ref name="autogenerated1"/>
 
|名=杏貞
 
|姓名=
 
|字=
 
|官職=
 
|封爵=
 
|位號=貴人→嬪→妃→貴妃→貴太妃→皇太后→太皇太后→追尊皇后
 
|封號=兰貴人→懿嬪→懿妃→懿貴妃→慈禧(聖母)皇太后→慈禧太皇太后→孝欽顯皇后
 
|御稱號=
 
|湯沐邑=
 
|徽號= 慈禧 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后
 
|宮號1=
 
|宮號2=
 
|前任=[[孝贞显皇后|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慈安母后皇 太后 )]]
 
|繼任=[[孝哲毅皇后|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嘉顺皇后)]]
 
|神號=
 
|尊號=
 
|旗籍=[[满洲镶蓝旗]](后抬入[[满洲镶黄旗]])
 
|乳名=
 
|幼名=
 
|兒名=
 
|童名=
 
|小字=
 
|號=
 
|法號=
 
|院號=
 
|其他名號=
 
|綽號=
 
|出生年=[[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br />{{birth date|1835|11|29}}
 
|出生地=[[大清]]
 
|婚年=[[咸丰 (年号)|咸豐]]元年(1851年)
 
|逝世年=[[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廿二<br />{{death date and age|1908|11|15|1835|11|29}}
 
|逝世地={{QING}}[[北京|京师]][[中南海]][[仪鸾殿]]
 
|諡號=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
 
|墳墓=[[定東陵 (慈禧)|菩陀峪定東陵]]<ref name="qingshigao"/>
 
|父親=[[惠徵]]<ref name="qingshigao"/>
 
|嫡母=
 
|母親=佟佳氏
 
|夫=[[咸豐帝]]
 
|婚姻名份=妾
 
|夫之父=[[道光帝]]
 
|夫之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
 
|夫之嫡母=
 
|夫之元配=[[孝德顯皇后]]薩克達氏
 
|夫之正室=
 
|夫之繼室=[[孝貞顯皇后]]鈕祜祿氏
 
|夫之平妻=
 
|夫之側室=[[莊靜皇貴妃]]他他拉氏<br />[[端恪皇貴妃]]佟佳氏<br />[[玟貴妃]]徐佳氏<br />[[婉贵妃 (咸丰帝)|婉貴妃]]索綽絡氏<br />[[璷妃]]那拉氏<br />[[禧妃]]察哈拉氏<br />[[吉妃]]王氏<br />[[慶妃]]索綽羅氏<br />[[雲嬪]]武佳氏<br />[[容嬪]]伊爾根覺羅氏<br />[[璹嫔]]那拉氏<br />[[玉嬪]]那拉氏
 
|兄弟=[[桂祥]]<br />[[照祥]]<br />[[福祥]]
 
|姊妹=[[葉赫那拉氏 (醇賢親王嫡妃)|葉赫那拉氏]](夫[[醇親王]][[奕譞]])
 
|嫡兄弟=
 
|嫡姊妹=
 
|庶兄弟=
 
|庶姊妹=
 
|同胞兄弟=
 
|同胞姊妹=
 
|異母兄弟=
 
|異母姊妹=
 
|異父兄弟=
 
|異父姊妹=
 
|繼兄弟=
 
|繼姊妹=
 
|子=[[同治帝]]
 
|女=
 
|養子=
 
|養女=[[榮壽固倫公主]]
 
|繼子=
 
|繼女=[[榮安固倫公主]]
 
|其他親屬=外甥[[光緒帝]]、侄女[[隆裕太后|隆裕皇太后]]
 
|注釋=}}{{Contains Manchu text}}
 
'''慈禧太后'''({{bd|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catIdx=Y,叶}})即'''孝欽顯皇后'''({{lang-mnc|ᡥᡳᠶᠣᠣᡧᡠᠩᡤᠠ<br> ᡤᡳᠩᡤᡠᠵᡳ<br> ᡳᠯᡝᡨᡠ<br> ᡥᡡᠸᠠᠩᡥᡝᠣ|v=hiyoošungga gingguji iletu hūwangheo|a=hiyouxungga gingguji iletu hvwangheu}}<ref>《漢滿詞典》,劉厚生、李樂營等主編,民族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640頁。(ISBN 7-105-06386-6)</ref>),[[那拉氏]]<ref name="qsl1"/><ref name="nara2"/>(清代《[[玉牒]]》、民国《[[清史稿]]·后妃传》均作[[叶赫那拉氏]]{{noteTag|name=mukvn}}<ref name="qingshigao"/>),是[[清朝]]末年的一位[[皇太后]],为[[同治]]、[[光緒]]年間(1861年至1908年)清朝的實際統治者。她是[[咸丰帝]]妃,也是[[同治帝]]的生母。同治帝即位後,稱為「聖母皇太后」,與東太后(慈安太后)一起[[兩宮聽政]]長達二十年,直到光緒初年慈安過世,慈禧才獨掌大權。
 
     
 
  慈禧出身于[[北京]][[满洲镶蓝旗]] 世襲官宦之家。1852年封懿贵人,后依次晋封至懿贵妃。咸丰帝死后,其子同治帝继位,被尊为“聖母皇太后”,[[抬旗]]入[[满洲镶黄旗]]<ref>《清穆宗实录·卷131》: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十八日谕:“慈禧皇太后母家著抬入镶黄旗满洲。”</ref>。同年与[[慈安太后]]([[東太后]])、恭親王[[奕訢]]等合谋发动[[辛酉政变]],铲除掌權的[[顾命八大臣]]势力,是為[[兩宮聽政]]。外人以“'''慈禧太后'''”、“'''聖母皇太后'''”、“'''西太后'''”称呼她。
 
  
1874 同治帝死 ,在 慈禧 的主持下 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葉 赫那拉氏 (奕譞嫡福晉)|慈禧之妹]]所 )继承皇位,是为[[光 绪帝]] 。慈禧与慈安继续垂帘听政。1898 年, 光绪帝推动[[戊戌变法]] 与慈禧发生矛盾 ,慈禧发动[[戊戌政变|政变]],軟禁了光绪帝,殺死了新派的[[維新 ]],随后[[ 临朝称制]], 自掌大權,宮中及朝廷開始以“'''老佛爺'''”尊稱之。1900 年,[[庚子事变]]发生,[[八国 联军]] 北京 。慈禧 光绪帝 等逃往[[西安]],翌 《[[辛丑条约]]》签订后得以返回北京 此后慈禧开始推行[[庚 ]] 废除[[科举]]制度
+
'''慈禧太后'''({{bd|1835 |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catIdx=Y,叶}})即'''孝欽顯皇 ''' 慈禧 太后 赫那拉氏 ,满洲镶蓝旗人。 于清[[ 光]] 十五年(1835年)十月,咸丰二年(1852 )五月入宫 封兰贵人 居储秀宫 咸丰四年(1854 )晋封为懿嫔。咸丰 年(1856年)生皇 载淳(即[[ 同治]] 皇帝) 晋封懿妃。咸丰七年(1857年)又晋封为懿贵妃。咸丰十年(1860 英法 联军攻 北京 ,咸丰皇帝 皇后钮祜禄氏、懿贵妃叶赫那拉氏及皇子载淳 等逃往 热河行宫。咸丰十一年(1861 )咸丰皇帝病重 下诏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 ,命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人赞襄 称“赞襄政务王大臣” 分别赐与皇后钮祜禄氏及皇 子载淳“ 道堂” “御赏”玺 作为即位 下达圣谕 符信。咸丰皇 病死热河 载垣 八大臣辅 热河行宫“烟波致爽”殿 载淳即 位, 改明 为祺祥元 年。 十月 又改明 为同治元 年。皇后 钮祜禄氏晋封 后, 称母后 后, 上徽号 慈安 ;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以载淳生母身份晋封皇 太后 ,称圣母皇 太后 ,上徽号 <ref>[https://www.dpm.org.cn/court/figure/102753.html?hl=%C2%B7O%C3%81H 故宫博物院]</ref>
 
 
慈禧 后是自[[ 治]] [[光緒]]年间[[大清帝國]]的实际统治者 包括前面与[[慈安太 ]] [[兩宮聽政]],其掌權時間长达四十七年,在清代僅次於[[康熙 ]]與[[乾隆帝]]。统治掌权时长不仅超越[[唐朝]][[武则天]]<ref>武則天自660年起臨朝聽政 但[[唐高宗]]仍擁有一定的政治權力,二人地位平 ,直至唐高宗683年去世,这时期相当于慈禧太后掌权时间前期与慈安太后的[[兩宮聽 ]];武則天經廢立中、睿二帝后直接掌權及稱帝 到705年退 共在位二十二 ,連同唐高宗時臨朝聽政,共在位四十五 年。</ref>、[[漢朝]][[吕后]]<ref>自前195年[[漢高祖]]去世後臨朝聽政 操縱廢立皇帝,至前180 去世,共在位十五 年。</ref>且超越大多数帝王;统治期间发动政变三次,立 储两次。死 [[谥号]]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zh-hans:庄;zh-hant: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 皇后'''」 長度為大清 皇后 之最 亦超過大清開國皇后及[[孝德顯皇后|孝德]]、[[ 慈安太后|孝貞]](東 太后慈 安)二位咸豐帝的[[正妻]] 在慈禧太后死後僅三年,清朝覆滅,[[中華民國]]成立。
 
  
 +
==年表==
 +
* 1852 離家進入[[咸豐]]皇帝後宮,於1856年產子,即日後的同治皇帝。
 +
* 1861 咸豐皇帝駕崩,慈禧與慈安太后政變掌權,同治皇帝即位。
 +
* 1875 同治皇帝駕崩,慈禧將年僅三歲的養子立為光緒皇帝,並以太后身分聽政。
 +
* 1898 [[光緒]]皇帝與人共謀殺害慈禧被發現,慈禧太后將皇帝軟禁。
 +
* 1908 慈禧以光緒皇帝意志不堅為由將他毒死,光緒駕崩一天之後,慈禧過世,並在死前立[[溥儀]]為帝。<ref>[https://www.natgeomedia.com/travel/article/content-2672.html 国家地理]</ref>
  
 
== 生平 ==
 
== 生平 ==
 
===早年至入宮產子===
 
===早年至入宮產子===
 
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慈禧太后出生。父亲为[[惠徵]](1805年-1853年7月8日),惠徵出身于[[北京]][[满洲镶蓝旗]]世襲官宦之家,住在西四牌楼劈柴胡同,原為[[吏部]][[笔帖式]],咸豐二年(1852年)昇為[[安徽]][[徽宁池太广道]]道员,官居四品。史料没有记载她的[[出生地]],与中国其它[[名人故里之争]]类似,关于出生地有[[安徽]]、[[呼和浩特]]、[[山西]][[长治市]]、[[北京]]等不同的说法。
 
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慈禧太后出生。父亲为[[惠徵]](1805年-1853年7月8日),惠徵出身于[[北京]][[满洲镶蓝旗]]世襲官宦之家,住在西四牌楼劈柴胡同,原為[[吏部]][[笔帖式]],咸豐二年(1852年)昇為[[安徽]][[徽宁池太广道]]道员,官居四品。史料没有记载她的[[出生地]],与中国其它[[名人故里之争]]类似,关于出生地有[[安徽]]、[[呼和浩特]]、[[山西]][[长治市]]、[[北京]]等不同的说法。
 
1852年(咸丰二年),[[孝静成皇后|康慈皇太妃]]下[[懿旨]]为[[咸丰帝]][[八旗选秀|選秀女]]。慈禧参加了二月初八、初九的选秀,被选中。相关报道转述<ref name="zgxww1">{{Cite web |url=http://www.chinanews.com/cul/news/2009/12-24/2036801.shtml |title=探秘"凤凰巢"桂公府:慈禧不是弟桂祥的家门 |accessdate=2017-08-27 |author= |date=2009-12-24|work= |publisher=中国新闻网,来源:北京晚报 |language=Zh-hans }}</ref>《[[内务府奏销档]]》记载:二月十一日“[[敬事房]]太监传[[谕旨]],封惠征女叶赫那拉氏为兰贵人,命于五月初九日进宫”。《清史稿·后妃传<ref name="qingshigao"/>》和《清实录<ref name="qsl2"/>》则记载那拉氏的贵人封号是懿贵人。當時,慈禧的父親惠徵被調任[[安徽寧池太廣道]],慈禧选中入宮後,惠徵忙於此事,直到將女兒送走後,才於咸豐二年七月到[[蕪湖]]上任。
 
  
 
 五月初九,慈禧和日后的[[莊靜皇貴妃]]他他拉氏同时被送入[[圆明园]]。他他拉氏则被封为麗貴人。慈禧和莊静因为相貌柔美,同时受到咸丰帝的宠爱。与其他嫔妃相較,慈禧具有較高水準的文化修养,能書寫漢文,擅于书法與繪畫。咸丰帝体弱多病,而当时国家又值多事之秋,内有[[太平天国|太平天国起义]],外有[[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的侵略]];咸丰帝开始允许慈禧发表自己的政治意见,使得慈禧逐渐有了政治歷練與资本。咸丰帝有两个儿子,皇次子[[悯郡王]]刚出生便死去了,慈禧所生的皇長子载淳成为咸丰帝唯一一个活到成年的儿子,使懿贵妃在宫中的地位越发显贵。
 
 五月初九,慈禧和日后的[[莊靜皇貴妃]]他他拉氏同时被送入[[圆明园]]。他他拉氏则被封为麗貴人。慈禧和莊静因为相貌柔美,同时受到咸丰帝的宠爱。与其他嫔妃相較,慈禧具有較高水準的文化修养,能書寫漢文,擅于书法與繪畫。咸丰帝体弱多病,而当时国家又值多事之秋,内有[[太平天国|太平天国起义]],外有[[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的侵略]];咸丰帝开始允许慈禧发表自己的政治意见,使得慈禧逐渐有了政治歷練與资本。咸丰帝有两个儿子,皇次子[[悯郡王]]刚出生便死去了,慈禧所生的皇長子载淳成为咸丰帝唯一一个活到成年的儿子,使懿贵妃在宫中的地位越发显贵。
行 103: 行 27:
  
 
===義和團之亂與八國聯軍===
 
===義和團之亂與八國聯軍===
[[File:Hubert Vos's painting of the Dowager Empress Cixi (Tzu Hsi).jpg|250px|thumb|慈禧肖像,荷蘭畫家[[胡博·華士]]繪]]
+
 
 
 受到[[戊戌政變]]的影響,慈禧太后在此后一段时间内开始排斥維新派,並因此利用端王[[載漪]]、[[剛毅]]等守舊親貴,甚至考慮撤換光緒皇帝<ref>次日朝罢,荣相请独对,问太后曰:传闻将有废立事,信乎?太后曰:无有也。事果可行乎?荣曰:太后行之,谁敢谓其不可行者。(《崇陵传信录》)</ref><ref>荣曰:上春秋已盛,无皇子,不如择宗室近支子建为大阿哥为上嗣,兼祧穆宗,育之宫中,徐承大统,则此举为有名矣。太后沉吟久之曰:汝言是也。(《崇陵传信录》)</ref>;載漪之子[[溥儁]]因而被立為[[阿哥 (清朝)|大阿哥]],實同儲君,然因忌憚光緒皇帝為歐美日列強一致支持,不敢驟廢<ref>荣曰:太后行之谁敢谓其不可者?顾上罪不明,外国公使将起而干涉,此不可不惧也。(《崇陵传信录》)</ref>。載漪為求其子早日登基,乃利用皇太后對“洋人”的嫉忌之心,極力離間帝-{后}-。順此,朝中形勢乃逐漸演變為非理性仇視“洋人”的守舊親貴,結合保守的清流派,對抗主張務實的朝臣之局。在端王等當權親貴的縱容,甚至暗助之下,以[[扶乩]][[迷信]]加上[[民族主義]]起家的“[[義和拳]]”乃得以大舉進入[[直隸]]、進迫北京,形成一股“逼宮”的形勢。
 
 受到[[戊戌政變]]的影響,慈禧太后在此后一段时间内开始排斥維新派,並因此利用端王[[載漪]]、[[剛毅]]等守舊親貴,甚至考慮撤換光緒皇帝<ref>次日朝罢,荣相请独对,问太后曰:传闻将有废立事,信乎?太后曰:无有也。事果可行乎?荣曰:太后行之,谁敢谓其不可行者。(《崇陵传信录》)</ref><ref>荣曰:上春秋已盛,无皇子,不如择宗室近支子建为大阿哥为上嗣,兼祧穆宗,育之宫中,徐承大统,则此举为有名矣。太后沉吟久之曰:汝言是也。(《崇陵传信录》)</ref>;載漪之子[[溥儁]]因而被立為[[阿哥 (清朝)|大阿哥]],實同儲君,然因忌憚光緒皇帝為歐美日列強一致支持,不敢驟廢<ref>荣曰:太后行之谁敢谓其不可者?顾上罪不明,外国公使将起而干涉,此不可不惧也。(《崇陵传信录》)</ref>。載漪為求其子早日登基,乃利用皇太后對“洋人”的嫉忌之心,極力離間帝-{后}-。順此,朝中形勢乃逐漸演變為非理性仇視“洋人”的守舊親貴,結合保守的清流派,對抗主張務實的朝臣之局。在端王等當權親貴的縱容,甚至暗助之下,以[[扶乩]][[迷信]]加上[[民族主義]]起家的“[[義和拳]]”乃得以大舉進入[[直隸]]、進迫北京,形成一股“逼宮”的形勢。
  
 慈禧皇太后雖未必相信拳民“神力護體”之說,但看到“民氣可用”;而且当时号称上百万的义和团民已经在北京附近大量聚集,慈禧太后担心镇压义和团会促使其矛头转而指向清王朝,亦未嘗嚴令鎮壓拳民,終於釀成拳民大规模进入[[京畿]],并且殘殺“教民”、攻擊外人、甚至殺死[[德國]]、[[大日本帝國|日本]]外交官等人員的事故,引起[[八國聯軍]]干涉之禍。{{cn}}慈禧皇太后又誤信各國欲迫其退位的假情報,負氣处死主張透過外交途徑解決危機的[[庚子被禍五大臣|大臣]],並随即對多國宣戰,至此大勢乃全無轉圜餘地<ref>{{cite web |url = http://www.docin.com/p-360745561.html |title = 1900年慈禧太后为什么对八国联军宣战 |accessdate = 2010-06-29 |publisher = 《文史杂志》 2010年03期 |language = zh-hans |deadurl = yes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024082414/http://www.docin.com/p-360745561.html |archivedate = 2014-10-24 }}</ref>。
+
 慈禧皇太后雖未必相信拳民“神力護體”之說,但看到“民氣可用”;而且当时号称上百万的义和团民已经在北京附近大量聚集,慈禧太后担心镇压义和团会促使其矛头转而指向清王朝,亦未嘗嚴令鎮壓拳民,終於釀成拳民大规模进入[[京畿]],并且殘殺“教民”、攻擊外人、甚至殺死[[德國]]、[[大日本帝國|日本]]外交官等人員的事故,引起[[八國聯軍]]干涉之禍。{{cn}}慈禧皇太后又誤信各國欲迫其退位的假情報,負氣处死主張透過外交途徑解決危機的[[庚子被禍五大臣|大臣]],並随即對多國宣戰,至此大勢乃全無轉圜餘地<ref>{{cite web |url = http://www.docin.com/p-360745561.html |title = 1900年慈禧太后为什么对八国联军宣战 |publisher = 《文史杂志》 2010年03期 |language = zh-hans |deadurl = yes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024082414/http://www.docin.com/p-360745561.html |archivedate = 2014-10-24 }}</ref>。
  
 
1900年8月14日凌晨,聯軍來到北京城外,發起總攻擊,15日,聯軍逐步攻占北京各城門,與清軍在城內展開巷戰;至當晚,聯軍已基本占領全城;慈禧携光绪帝等宫眷自[[德胜门 (北京)|德胜门]]逃出京师,经过[[宣化府 (清朝)|宣化]]、[[大同市|大同]]、[[太原]],于九月到达[[西安]]。慈禧派慶親王[[奕劻]]、大學士總督[[李鴻章]]与西方列强议和,并于翌年签订《[[辛丑条约]]》。慈禧和光绪帝都下詔罪己。端郡王載漪失势,溥儁也被废除大阿哥头衔,以公爵头衔迁出宫。
 
1900年8月14日凌晨,聯軍來到北京城外,發起總攻擊,15日,聯軍逐步攻占北京各城門,與清軍在城內展開巷戰;至當晚,聯軍已基本占領全城;慈禧携光绪帝等宫眷自[[德胜门 (北京)|德胜门]]逃出京师,经过[[宣化府 (清朝)|宣化]]、[[大同市|大同]]、[[太原]],于九月到达[[西安]]。慈禧派慶親王[[奕劻]]、大學士總督[[李鴻章]]与西方列强议和,并于翌年签订《[[辛丑条约]]》。慈禧和光绪帝都下詔罪己。端郡王載漪失势,溥儁也被废除大阿哥头衔,以公爵头衔迁出宫。
  
 《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慈禧重新下令改革,是为[[庚子新政]]。这次改革比戊戌变法更广更深,实行千年之久的科举制度也被废除。在[[张之洞]]、[[刘坤一]]的建议下,慈禧决定效仿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下令“预备立宪”,<ref>{{cite web |url = 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_Detail.asp?ArticleID=25005 |title = 《从晚清“仿行立宪”谈宪法的概念———兴盛时期话宪政之二》 |accessdate = 2010-06-29 |publisher = 北京大学法律在线 |language = zh-hans }}{{dead link|date=2017年12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又派五大臣前往西方列国考察。
+
 《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慈禧重新下令改革,是为[[庚子新政]]。这次改革比戊戌变法更广更深,实行千年之久的科举制度也被废除。在[[张之洞]]、[[刘坤一]]的建议下,慈禧决定效仿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下令“预备立宪”,<ref>{{cite web |url = 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_Detail.asp?ArticleID=25005 |title = 《从晚清“仿行立宪”谈宪法的概念———兴盛时期话宪政之二》 |publisher = 北京大学法律在线 |language = zh-hans }}{{dead link|date=2017年12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又派五大臣前往西方列国考察。
  
  
行 130: 行 54:
 
*傳闻清末重臣[[榮祿]]少年時代,與選秀入宮前之慈禧為情侶,故當慈禧成為皇太后並掌權之後,對於榮祿大力提拔,寵信有加。此說,見於前清宮中女官[[裕德齡]]原以英文出版、亦發行有中文版之小說體作品《愛戀紫禁城:慈禧私秘感情生活》,亦為[[台灣]][[中視]]電視連續劇《[[戲說慈禧]]》所採用。然而此说并无任何实际依据、与当时的社会常理相悖并且不符合逻辑。实际上荣禄为人非常能干而且主张改革,所以为慈禧太后重用。
 
*傳闻清末重臣[[榮祿]]少年時代,與選秀入宮前之慈禧為情侶,故當慈禧成為皇太后並掌權之後,對於榮祿大力提拔,寵信有加。此說,見於前清宮中女官[[裕德齡]]原以英文出版、亦發行有中文版之小說體作品《愛戀紫禁城:慈禧私秘感情生活》,亦為[[台灣]][[中視]]電視連續劇《[[戲說慈禧]]》所採用。然而此说并无任何实际依据、与当时的社会常理相悖并且不符合逻辑。实际上荣禄为人非常能干而且主张改革,所以为慈禧太后重用。
 
*《[[清史稿]]》記載,慈禧去世時仍然在批摺子,可見她的勤政。[[涂良軍|-{涂}-良軍]]推薦的古裝劇《[[戲說慈禧]]》亦如實拍攝。
 
*《[[清史稿]]》記載,慈禧去世時仍然在批摺子,可見她的勤政。[[涂良軍|-{涂}-良軍]]推薦的古裝劇《[[戲說慈禧]]》亦如實拍攝。
*[[大英帝国]]外交官[[埃德蒙·巴恪思爵士,第二代從男爵|埃蒙德·特拉内·巴恪思]]爵士曾出使清朝,據其著作《[[太后与我]]》所載,慈禧在满五十岁之前,嗜好[[房事]],数度祕密地招幸外交官,一夜能行房五次。<ref>{{cite web |url=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jindaishi/detail_2012_01/16/12002711_0.shtml |title= 慈禧太后情史:秘密招幸外交官 一夜欢好五次|accessdate= 2012年|work= |publisher=凤凰网 |language =zh-cn}}</ref>然而該著作被拍内容极为离奇荒诞,对于該书的指责,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不实」,一是「[[色情]]」,其文学价值大于史料价值。<ref>{{cite web|title=英国巴恪思爵士《太后与我》近日出版|url=http://book.sina.com.cn/news/a/2011-12-26/1645293985.shtml|publisher=新浪网|accessdate=2011年12月26日}}</ref>
 
*有關光绪帝之死因传闻与慈禧有关联,其遗骨及衣物经现代法医技术鉴定后,確認死于急性[[砷]]([[砒霜]])中毒,凶手极有可能为慈禧。<ref>主要见于《[[清室外记]]》、《[[清稗类抄]]》和《[[崇陵传信录]]》。</ref>主因是慈禧病重時,曾猶豫對光緒帝要如何處置,遂以自己不久人世的消息透露給光緒帝知道,惟其近侍回報,帝曾微露喜色,故慈禧決意自己病終前,帝須先於自己命終,以免皇帝有再度親政、否定慈禧生前之佈局的可能。
 
 
*民间传说称,叶赫那拉氏先祖[[布扬古]]被努尔哈赤杀害前诅咒到:“吾子孙虽存一女子,亦必覆满洲”,巧合的是清朝最后两位太后——慈禧太后和[[隆裕太后]]均为叶赫那拉氏,而且一个被认为治国无能导致国力日衰,另一个在位时清朝灭亡。然此说法最早在清[[光绪]]年间才出现,且从未出现在之前的史料当中,可能为后人穿凿附会之说。
 
*民间传说称,叶赫那拉氏先祖[[布扬古]]被努尔哈赤杀害前诅咒到:“吾子孙虽存一女子,亦必覆满洲”,巧合的是清朝最后两位太后——慈禧太后和[[隆裕太后]]均为叶赫那拉氏,而且一个被认为治国无能导致国力日衰,另一个在位时清朝灭亡。然此说法最早在清[[光绪]]年间才出现,且从未出现在之前的史料当中,可能为后人穿凿附会之说。
  
行 143: 行 65:
 
=== 引用 ===
 
=== 引用 ===
 
{{Reflist|32em}}
 
{{Reflist|32em}}
 +
 +
[[Category:清朝军政人物]]

於 2022年8月25日 (四) 11:59 的最新修訂

慈禧太后
原圖鏈接

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滿洲鑲藍旗人。生於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月,咸豐二年(1852年)五月入宮,封蘭貴人,居儲秀宮。咸豐四年(1854年)晉封為懿嬪。咸豐六年(1856年)生皇子載淳(即同治皇帝),晉封懿妃。咸豐七年(1857年)又晉封為懿貴妃。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占北京,咸豐皇帝攜皇后鈕祜祿氏、懿貴妃葉赫那拉氏及皇子載淳等逃往熱河行宮。咸豐十一年(1861年)咸豐皇帝病重。下詔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命載垣、端華、肅順等八人贊襄政務,稱「贊襄政務王大臣」。分別賜與皇后鈕祜祿氏及皇太子載淳「同道堂」、「御賞」璽,作為即位後下達聖諭的符信。咸豐皇帝病死熱河,載垣等八大臣輔政熱河行宮「煙波致爽」殿,載淳即位,改明年為祺祥元年。十月,又改明年為同治元年。皇后鈕祜祿氏晉封皇太后,稱母后皇太后,上徽號慈安;懿貴妃葉赫那拉氏以載淳生母身份晉封皇太后,稱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1]

年表

  • 1852 離家進入咸豐皇帝後宮,於1856年產子,即日後的同治皇帝。
  • 1861 咸豐皇帝駕崩,慈禧與慈安太后政變掌權,同治皇帝即位。
  • 1875 同治皇帝駕崩,慈禧將年僅三歲的養子立為光緒皇帝,並以太后身分聽政。
  • 1898 光緒皇帝與人共謀殺害慈禧被發現,慈禧太后將皇帝軟禁。
  • 1908 慈禧以光緒皇帝意志不堅為由將他毒死,光緒駕崩一天之後,慈禧過世,並在死前立溥儀為帝。[2]

生平

早年至入宮產子

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慈禧太后出生。父親為惠徵(1805年-1853年7月8日),惠徵出身於北京滿洲鑲藍旗世襲官宦之家,住在西四牌樓劈柴胡同,原為吏部筆帖式,咸豐二年(1852年)昇為安徽徽寧池太廣道道員,官居四品。史料沒有記載她的出生地,與中國其它名人故里之爭類似,關於出生地有安徽呼和浩特山西長治市北京等不同的說法。

五月初九,慈禧和日後的莊靜皇貴妃他他拉氏同時被送入圓明園。他他拉氏則被封為麗貴人。慈禧和莊靜因為相貌柔美,同時受到咸豐帝的寵愛。與其他嬪妃相較,慈禧具有較高水準的文化修養,能書寫漢文,擅於書法與繪畫。咸豐帝體弱多病,而當時國家又值多事之秋,內有太平天國起義,外有英法聯軍的侵略;咸豐帝開始允許慈禧發表自己的政治意見,使得慈禧逐漸有了政治歷練與資本。咸豐帝有兩個兒子,皇次子憫郡王剛出生便死去了,慈禧所生的皇長子載淳成為咸豐帝唯一一個活到成年的兒子,使懿貴妃在宮中的地位越發顯貴。

咸豐駕崩,登位太后

咸豐十年(1860年,庚申年)八月,英法聯軍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攻破大沽口,占領天津。隨後在八里橋擊潰了清軍的精銳,京師危在旦夕。9月22日,咸豐帝率包含慈禧在內的一干宮眷逃往熱河避暑山莊避難,留恭親王奕訢在京師與聯軍議和。英法聯軍在北京大肆搶劫後,10月18日將包括圓明園在內的皇家「三山五園」焚燒,大火燒了三天三夜。

隔年(1861年)七月十七日,咸豐帝在避暑山莊駕崩,年僅30歲。[3]臨終前,咸豐帝令其年僅5歲的獨子載淳繼承皇位,並任命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戶部尚書肅順、額駙景壽、兵部尚書穆蔭、吏部左侍郎匡源、禮部右侍郎杜翰、太僕寺少卿焦祐瀛八人為「贊襄政務王、大臣」,輔佐嗣君,人稱「顧命八大臣」。同治帝在避暑山莊居喪期間,奉咸豐帝的皇后鈕祜祿氏為「母后皇太后」,住煙波致爽殿的東暖閣;奉生母那拉氏為太妃,而後過一天傳帝令,加封為「聖母皇太后」尊號慈禧,住在西暖閣;因此,慈安和慈禧分別被稱為「東宮太后」和「西宮太后」。

垂簾聽政

政變成功後,恭親王奕訢以功獲封議政王,慈禧又授意恭親王及大臣,使他們上書建議兩宮聽政。於是在十一月乙酉朔,慈禧、慈安兩太后開始在養心殿垂簾聽政。慈禧許諾:「垂簾非所樂為,惟以時事多艱,王大臣等不能無所承,是以姑允所請。俟皇帝典學有成,即行歸政。」自此,每日都召恭親王、軍機大臣討論政治。內外奏章,兩宮太后閱覽之後,由恭親王擬旨,翌日,恭親王進呈,由兩太后審閱之後,分別蓋上咸豐帝賜同道堂小璽鈐作為標識,然後以同治帝的旨意頒示。慈安太后對權力並不感興趣,日常朝政事務由慈禧處理;但遇上重大朝政事務,慈禧仍要去徵求慈安的意見。慈禧在垂簾聽政之後,便採納了御史徐啟文的意見,令中外臣工直言批評時事的過失;又採納御史鍾佩賢的意見,崇節儉、重名器;採納御史卞寶第的意見,嚴賞罰、整肅吏制、慎薦舉。又命令內直翰林整理前朝歷代帝王政治以及母后垂簾聽政的事跡,將其中的經驗和教訓進行歸納總結。同年,清朝開始了洋務運動

在同治初年,太平天國起義軍雖然在北伐西征中失敗,但其勢力仍然很強大。捻軍活躍於安徽江蘇山東河南等地,也是清朝的心腹大患。西北的陝、甘地區以及西南雲南地區,都發生了回族民變。兩宮太后重用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官員,最終分別於1864年和1868年成功消滅了太平軍和捻軍這兩股勢力。1872年、1873年,又成功鎮壓雲南回變陝甘回變。在兩宮太后的努力下,清朝混亂的局勢逐漸趨於穩定,史稱同光中興

義和團之亂與八國聯軍

受到戊戌政變的影響,慈禧太后在此後一段時間內開始排斥維新派,並因此利用端王載漪剛毅等守舊親貴,甚至考慮撤換光緒皇帝[4][5];載漪之子溥儁因而被立為大阿哥,實同儲君,然因忌憚光緒皇帝為歐美日列強一致支持,不敢驟廢[6]。載漪為求其子早日登基,乃利用皇太后對「洋人」的嫉忌之心,極力離間帝后。順此,朝中形勢乃逐漸演變為非理性仇視「洋人」的守舊親貴,結合保守的清流派,對抗主張務實的朝臣之局。在端王等當權親貴的縱容,甚至暗助之下,以扶乩迷信加上民族主義起家的「義和拳」乃得以大舉進入直隸、進迫北京,形成一股「逼宮」的形勢。

慈禧皇太后雖未必相信拳民「神力護體」之說,但看到「民氣可用」;而且當時號稱上百萬的義和團民已經在北京附近大量聚集,慈禧太后擔心鎮壓義和團會促使其矛頭轉而指向清王朝,亦未嘗嚴令鎮壓拳民,終於釀成拳民大規模進入京畿,並且殘殺「教民」、攻擊外人、甚至殺死德國日本外交官等人員的事故,引起八國聯軍干涉之禍。[來源請求]慈禧皇太后又誤信各國欲迫其退位的假情報,負氣處死主張透過外交途徑解決危機的大臣,並隨即對多國宣戰,至此大勢乃全無轉圜餘地[7]

1900年8月14日凌晨,聯軍來到北京城外,發起總攻擊,15日,聯軍逐步攻占北京各城門,與清軍在城內展開巷戰;至當晚,聯軍已基本占領全城;慈禧攜光緒帝等宮眷自德勝門逃出京師,經過宣化大同太原,於九月到達西安。慈禧派慶親王奕劻、大學士總督李鴻章與西方列強議和,並於翌年簽訂《辛丑條約》。慈禧和光緒帝都下詔罪己。端郡王載漪失勢,溥儁也被廢除大阿哥頭銜,以公爵頭銜遷出宮。

《辛丑條約》簽訂之後,慈禧重新下令改革,是為庚子新政。這次改革比戊戌變法更廣更深,實行千年之久的科舉制度也被廢除。在張之洞劉坤一的建議下,慈禧決定效仿日本,實行君主立憲制,下令「預備立憲」,[8]又派五大臣前往西方列國考察。


身後之事

慈禧的陵寢菩陀峪定東陵,營建過程前後持續了14年,耗銀227萬兩,金碧輝煌、極盡奢華。1928年6月,軍閥孫殿英藉演習之名,率其部下對慈禧的菩陀峪定東陵和乾隆帝裕陵進行大規模盜掘。盜墓者將定東陵內的珍寶洗劫一空,甚至連慈禧口中所含的一粒大如雞蛋的夜明珠都被挖走,此案即是轟動全國的「清東陵盜寶案」。在清皇室的呼籲下,民國政府派員調查此事。孫殿英對外宣稱是報祖上孫承宗之仇,並將其中部分盜取的寶物賄賂宋美齡孔祥熙等人,案件查辦最終不了了之。寓居天津溥儀只得派人將挖出的遺骨重新斂葬。後來溥儀在其回憶錄裡提及:祖母慈禧太后夜明珠被盜事,並改餽贈給某位民初權貴夫人(指宋美齡),讓他耿耿於懷。

評價

慈禧掌權將近47年,兩次聽政、一次訓政,發動兩次政變,大清皇帝的指定權也掌握在慈禧手中,破壞了從清朝雍正帝以來所建立的秘密立儲的規定。除此之外,使用砒霜毒死光緒帝,加上其導致清朝的覆亡,守舊及拒絕。

慈禧掌政初期與慈安共同推動洋務運動,在位期間重用奕訢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胡林翼等中興的功臣,讓洋務運動順利推行,創造了同光中興。掌政中期默許光緒帝推動戊戌變法,啟用康有為梁啟超等變法人物,但後來因威脅其權勢,最後強制中止。掌政晚期推動清末新政,啟用奕劻載澤載灃張之洞袁世凱等新政功臣,廢除科舉、廢除殘忍的刑法、建立新軍、廢除女性纏足、推動立憲。慈禧對於晚清的改變,除了是推動者外,更是改變清朝的重要女性之一。

中國唐朝以來,就常以天朝自居,因此對於外國或外邦來朝,都認為他們是來進貢的,因此皇帝對於外邦的東西不敢興趣。清朝乾隆帝以來,施行更嚴格的閉關自守政策,儘管英國曾派遣馬加爾尼使團來面見乾隆帝,乾隆帝依舊把馬加爾尼使團列為只是向大清朝貢並來祝賀乾隆帝60大壽的使節團,而雙方因禮儀問題,也鬧得不歡而散。清朝以天朝自居的狀況,直到慈禧掌權後發生了變化,外國使臣與使節可定期到北京面見皇帝,向皇帝朝賀,也不再強調禮儀的問題。這是大清立國以來,前所未有的改變。慈禧掌權後第一次外國使臣與使節到北京祝賀,是在同治帝親政後,由恭親王奕訢帶領外國使臣祝賀同治帝親政。在慈禧訓政時期,慈禧同光緒帝還親自接見外國使臣、使節夫人,並親自招待外國使臣與使節夫人遊歷慈禧居住的頤和園

清朝立國以來,外朝依舊是男性為主的社會,女性不得前往外朝,更不能拋頭露面,儘管是皇帝年幼,也只能在幕簾後聽政。慈禧雖掌政多年,從未到外朝接見官員,只有在內朝發表她對國政的看法及批閱奏章。不過慈禧在訓政時期改變了這樣的做法,與光緒帝一同面見外朝官員,其中在戊戌政變後,慈禧還與光緒帝一同面見外國使臣與使節夫人,讓外國使臣、使節夫人一窺慈禧的樣貌。慈禧掌政時期,將西方科技如照相機汽車引進紫禁城,因此現代人可看到晚清慈禧、光緒帝等多位皇室與官員的相片,將太后、皇帝、皇后的真實樣貌呈現出來,改變了過去只能透過宮廷畫師所繪畫的皇帝、皇后畫像來看皇室成員。中國的第一面國旗黃龍旗,也是清朝第一面國旗,也是慈禧掌政時期所確立。

慈禧在戊戌政變後,打算廢光緒帝,另立皇帝的做法,引發列強批評。再加上重用義和團對外國駐北京的使館進行慘無人道的燒殺,引發八國聯軍之役,讓慈禧的執政留下汙點,自己也難堪逃離北京。慈禧貪錢也貪權,導致清朝的覆亡,慈禧也將自己的後事辦得相當盛大,將許多珍寶跟她一起埋葬在清東陵,但也埋下了日後她的陵墓被盜的遠因。

傳說軼事

  • 傳聞清末重臣榮祿少年時代,與選秀入宮前之慈禧為情侶,故當慈禧成為皇太后並掌權之後,對於榮祿大力提拔,寵信有加。此說,見於前清宮中女官裕德齡原以英文出版、亦發行有中文版之小說體作品《愛戀紫禁城:慈禧私秘感情生活》,亦為台灣中視電視連續劇《戲說慈禧》所採用。然而此說並無任何實際依據、與當時的社會常理相悖並且不符合邏輯。實際上榮祿為人非常能幹而且主張改革,所以為慈禧太后重用。
  • 清史稿》記載,慈禧去世時仍然在批摺子,可見她的勤政。涂良軍推薦的古裝劇《戲說慈禧》亦如實拍攝。
  • 民間傳說稱,葉赫那拉氏先祖布揚古被努爾哈赤殺害前詛咒到:「吾子孫雖存一女子,亦必覆滿洲」,巧合的是清朝最後兩位太后——慈禧太后和隆裕太后均為葉赫那拉氏,而且一個被認為治國無能導致國力日衰,另一個在位時清朝滅亡。然此說法最早在清光緒年間才出現,且從未出現在之前的史料當中,可能為後人穿鑿附會之說。

根據野史記載,慈禧在進宮之前,是當地一位有名的美人,當地的惡少早已對她垂涎三尺,於是有一次趁慈禧太后獨自一人外出之際,便企圖將其強姦,恰好榮祿路過此地,便趕跑了這群惡少,使慈禧太后免遭這群惡棍的侮辱。 從此以後,兩人的感情迅速升溫,一直保持着曖昧關係,即便慈禧太后進宮之後,兩人還經常私通淫亂,慈禧太后垂簾聽政之後,更是將他們的關係公然暴露於公眾的眼球之下,這從慈禧太后聽政之後榮祿的平步青雲之中便可以看出來。 榮祿只是慈禧太后垂簾聽政之後第一個公開的寵男,除此以外還有其它許多沒有公開的被慈禧太后寵幸過的男人。 3、安德海和李蓮英 據民間傳言,慈禧太后除了恭親王和榮祿之外,還與當時的太監安德海和李蓮英有染,儘管太監沒有生理能力,但是他們可以給慈禧太后帶來心理上的安慰和刺激,由於這兩人很會在這個方面迎合慈禧太后,因此他們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萬般寵愛 [9]

注釋

參考文獻

引用

  1. 故宮博物院
  2. 國家地理
  3. Edward Behr, The Last Emperor, 1987, p. 44
  4. 次日朝罷,榮相請獨對,問太后曰:傳聞將有廢立事,信乎?太后曰:無有也。事果可行乎?榮曰:太后行之,誰敢謂其不可行者。(《崇陵傳信錄》)
  5. 榮曰:上春秋已盛,無皇子,不如擇宗室近支子建為大阿哥為上嗣,兼祧穆宗,育之宮中,徐承大統,則此舉為有名矣。太后沉吟久之曰:汝言是也。(《崇陵傳信錄》)
  6. 榮曰:太后行之誰敢謂其不可者?顧上罪不明,外國公使將起而干涉,此不可不懼也。(《崇陵傳信錄》)
  7. 1900年慈禧太后為什麼對八國聯軍宣戰. 《文史雜誌》 2010年03期.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4) (中文(簡體)‎). 
  8. 《從晚清「仿行立憲」談憲法的概念———興盛時期話憲政之二》. 北京大學法律在線 (中文(簡體)‎). [失效連結]
  9. http://bbs.tiexue.net/post2_12198217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