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國立歷史博物館”的版本间的差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歷史
HLY讨论 | 贡献
 
第1行: 第1行:
'''國立歷史博物館''' ,簡稱'''史博館''',最早名為'''國立歷史文物美術館''',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 (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南海學園]]內,是[[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灣後成立的第一個國立博物館,博物馆的部分文物来自原[[河南博物馆]](即今[[河南博物院]])。
+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國立歷史博物館''' </p>
== 歷史 ==
 
[[File:國立歷史博物館.jpeg|250px|thumb|[http://www.cam.org.tw/%E5%9C%8B%E7%AB%8B%E6%AD%B7%E5%8F%B2%E5%8D%9A%E7%89%A9%E9%A4%A8%EF%BC%9A2018%E5%B9%B403%E6%9C%88%E4%BB%BD%E5%B1%95%E8%A6%BD%E8%A8%8A%E6%81%AF/ 圖片來源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1955年12月4日,教育部張其昀部長倡議創設「國立歷史文物美術館」,聘包遵彭為籌備處主任,其邀集王宇清、何浩天、姚夢谷開始籌備建館。
 
*1956年3月12日,國立歷史文物美術館正式開館,包遵彭任第一任館長,開館時使用原[[台北植物園]]物產陳列所([[臺灣勸業共進會]]場址之一)為會館。國立歷史文物美術館開館時,因中華民國政府撥交文物尚未到位,館方亦無經費蒐購文物,故多半展示文物的模型或複製品,被譏為「真空館」(與「[[真空管]]」同音)。
 
*1956年奉令接管前河南省博物館中原文物,包括河南新鄭、安陽、輝縣出土商周青銅器、玉器、甲骨文字三千餘片,洛陽、廣武等地出土之商周漢唐陶器,以及接收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歸還古物乙批。這兩批文物成為本館館藏重要基礎。
 
*1956年7月至1957年春,國立歷史文物美術館接收原河南博物館出土文物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歸還文物。
 
*1957年,[[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蒞臨國立歷史文物美術館,並指示國立歷史文物美術館定名為「國立歷史博物館」。
 
 
 
;國立歷史博物館
 
*1957年10月10日,國立歷史文物美術館定名為「國立歷史博物館」,隸屬教育部。
 
*1957年首次參加第4屆巴西聖保羅雙年展,蕭明賢獲榮譽獎。
 
*1958年逐步改建老舊木樓,增建畫廊及古物陳列室各一所。舉辦藍蔭鼎遊美畫展、張大千畫展等。
 
*1959年參加第5屆巴西聖保羅藝術雙年展,秦松獲榮譽獎;參加巴黎首屆國際青年藝術展覽會展。
 
*1960年,揉合[[明清]]風格的古典式大樓建築完工。
 
*1960年,「中國書畫藝術世界巡展」分為中南美組與紐澳歐非中東組同時巡展於28國。金門政務委員會贈金門出土之南明監國魯王壙誌。世界名畫巡迴展於臺南、高雄、臺中、花蓮等地。美術節意外發生「秦松事件」。
 
*1961年,興建「國家畫廊」,提供國內藝術家專業博物館展示空間,推介優質藝術文物展覽。發行《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初採不定期出版發行,以館務報導為主。參加第6屆巴西聖保羅雙年展並獲榮譽獎、巴黎第2屆國際青年藝展、中國書畫藝術世界巡展
 
*1962年6月15日,[[立法院]]第29會期第28次會議[[三讀通過]]《國立歷史博物館組織條例》;同年6月26日,《國立歷史博物館組織條例》公布施行,史博館成為法定機關。
 
*1962年以中國傳統法式增建展覽大樓正廳。五月畫會現代繪畫赴美預展。
 
*1963年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中國委員會第3屆委員會成立,推選包遵彭為委員。興建美術教學研究室,擴建國家畫廊,增建中國文字陳列室及中國古代工藝陳列室。舉辦第1屆全國水彩畫展、中華民國第1屆國際攝影展、第20屆美術節美展等。參加巴西聖保羅第7屆雙年季國際藝展獲優等獎、中國書畫藝術世界巡展紐澳歐非中東組在南非約翰尼斯堡及剛果展出。
 
*1964年,中國博物館學會在臺復會。改建三層樓房,增闢二樓陳列室,拓長畫廊。‧參加美國紐約世界博覽會展出商周銅器、歷代玉器、石刻、陶器、貨幣等十四類324件。推選韓湘寧及李錫奇代表出席東京舉行之日本第4屆國際版畫展覽會。
 
 
 
== 歷任館長 ==
 
{| class="wikitable"
 
!任別
 
!姓名
 
!就任時間
 
!卸任時間
 
|-
 
|1||[[包遵彭]]||1955年3月||1969年6月
 
|-
 
|2||[[王宇清]]||1969年6月||1973年7月
 
|-
 
|3||[[何浩天]]||1973年7月||1985年10月
 
|-
 
|4||李鼎元||1985年10月||1986年2月
 
|-
 
|5||[[陳癸淼]]||1986年2月||1990年2月
 
|-
 
|6||[[陳康順]]||1990年2月||1995年2月
 
|-
 
|7||[[黃光男]]||1995年2月||2004年7月
 
|-
 
|8||[[黃永川]]||2004年8月||2005年8月
 
|-
 
|9||[[曾德錦]]||2005年8月||2006年2月
 
|-
 
|10||黄永川||2006年3月||2010年1月
 
|-
 
|11||[[張譽騰]]||2010年1月||2017年1月
 
 
|-
 
|-
|12||[[陳登欽]]||2017年1月||2018年1月
+
|<center><img src="https://photo.travelking.com.tw/scenery/E5B3ACC4-33BE-4246-9126-B8CEF7FA851E_e.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travelking.com.tw/tourguide/scenery102595.html 圖片來自travelking]
|-
+
</small>
|13||[[陳濟民]]||2018年1月||2018年2月
 
|-
 
|14||[[廖新田]]||2018年2月||現任
 
 
|}
 
|}
  
== 組織架構 ==
+
'''國立歷史博物 ''',簡稱'''史博 ''',最初名為'''國立歷史文物美術館''',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 (台北市)|中正區]][[南海學園]]內,是[[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成立的第一個公立[[博物館]],部分文物来自原河南博物館(即今[[河南博物院]])。
*
 
**副
 
***主任秘書
 
  
;單位
+
原址為台北植物園內的臺灣總督府[[商品陳列館|物產陳列館]],由日治時期所留的木樓逐步改建為[[中國宮殿式建築]]。近年由於面臨本館館舍空間不足及被指定為[[歷史建築 (中華民國)|歷史建築]]而難以重建,2018年啟動升級改造計畫,重新整建本館館舍,並將行政辦公室及文物庫房遷出外移,以最大化現有館舍之 展覽 空間。<ref>{{Cite web|title=從商品陳列館到歷史博物館之「國族」象徵建構與解構|url=http://homepage.ntu.edu.tw/~artcy/images/09/conf_9/%E8%94%A3%E9%9B%85%E5%90%9B_0215.pdf|accessdate=|author=蔣雅君|date=|format=|publisher=|language=|archive-date=2019-05-2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528135319/http://homepage.ntu.edu.tw/~artcy/images/09/conf_9/%E8%94%A3%E9%9B%85%E5%90%9B_0215.pdf|dead-url=no}}</ref>
*研究組
 
* 展覽
 
*典藏組
 
*教育推廣組
 
*文創行銷組
 
*祕書室
 
*會計室
 
*人事室
 
  
==  簡介 ==
+
==  歷史 ==
展品主要以原[[河南博物館]]運往台灣的藏品、加上[[日本]]歸還的部分[[中国抗日战争|中日戰爭]]中掠奪文物為主,共五萬餘件。藏品中多為早期[[商朝]]開始的[[河南]]一代的古代文物,含[[新鄭]]鄭公大墓、[[安陽殷墟]]、[[輝縣]]琉璃閣等地出土的[[青銅器]],也有部分台灣出土的早期 文物 。除了館內藏品之外,自1990年代起,史博館也定期與國內外知名博物 、民間機構合作推出大型特展,皆在台灣社會受到矚目。
+
;國立歷史 文物 美術
  
==  通 ==
+
*1955年12月4日,[[中華民國教育部|教育部]]部長[[張其昀]]倡議創設「國立歷史文物美術館」,教育部聘[[包遵彭]]為籌備處主任,包遵彭邀集王宇清、何浩天、姚夢谷籌備建館。
===公車===
+
*1956年3月12日,'''國立歷史文物美術館'''正式開館,使用原[[台北植物園]][[商品陳列館#臺灣總督府商品陳列館|物產陳列所]]([[臺灣勸業共進會]]迎賓館)為館舍。國立歷史文物美術館開館時,因[[中華民國政府]]撥 文物尚未到位,館方亦無經費蒐購文物,故多半展示文物的模型或複製品,<ref>日後[[陳誠]]組閣,由[[梅貽琦]]出任教育部長時。[[殷海光]]即於《[[自由中國 (雜誌)|自由中國]]》十九卷發表〈對梅部長的低調希望〉一文,批評「[[張其昀|前任教育部長]]」四大作風,當中之一包括 好大喜功」,樹立機構如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藝術館等,只有形式而無內容。見〈對梅部長的低調希望〉,《[[自由中 (雜誌)|自由 國]]》十九卷四期,1958年8月16日。</ref>被譏為「真空館 (與「[[真空管]]」同音)。
1. 國中 站:1、204、630
+
*1956年7月至1957年春,奉令接管前[[河南博物院|河南省博物館]]中原文物(包括[[河南]][[新鄭]]、[[安陽]]、[[輝縣市|輝縣]]出土[[商朝|商]][[周朝|周]]時期[[青銅器]]、[[玉器]]、[[甲骨文字]]3,000餘件,[[洛陽]]、[[广武镇|廣武]]等地出土之商周[[汉朝|漢]][[唐朝|唐]][[陶器]]),以及接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歸還古物。這兩批文物成為館藏重要基礎。
  
2.「南昌路」站 :5、227、235、241、295、630、662、663
 
  
3.「中正二分局」站 :248、262、304、706
+
;國立歷史博 物館
 
 
4.「植 園」站 :242、262、304、706
 
 
 
5.羅斯福路各線路公車於「中正紀念堂」站下車亦可。
 
 
 
(註:1、204、630為低地板公車)
 
 
 
===台北捷運===
 
淡水信義線[[中正紀念堂站]]下車,由1、2號出口後,往回走至南海路口,再沿南海路步行約10分鐘。
 
 
 
== 開放時間 ==
 
週二至週日 上午10:00 至 下午6:00
 
 
 
週一休 ,逢國定假日或特別活動等照常開放
 
  
== 參考資料==
+
*1957年,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蒞臨國立歷史文物美術館,並指示國立歷史文物美術館定名為「國立歷史博物館」。10月10日,正式定名為「'''國立歷史博物館'''」,隸屬教育部。首次 加第4屆[[巴西]][[圣保罗双年展|聖保羅雙年展]],[[蕭明賢]]獲榮譽獎。
{{Reflist}}
+
*1958年逐步進行原有館舍改建,增建畫廊及古物陳列室各一所。舉辦[[藍蔭鼎]]遊美畫展、[[張大千]]畫展等。
 +
*1959年參加第5屆聖保羅雙年展,[[秦松]]獲榮譽獎;參加[[巴黎]]首屆國際青年藝術展覽會。
 +
*1960年,「中國書畫藝術世界巡展」分為中南美組與紐澳歐非中東組,同時巡展於28國。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贈[[金門縣]]出土之[[皇明監國魯王壙志|皇明監國魯王壙誌]]。世界名畫巡迴展於臺南、高雄、臺中、花蓮等地。美術節意外發生「秦松事件」。
 +
*1961年,興建「國家畫廊」,發行《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初採不定期出版發行,以館務報導為主。參加第6屆巴西聖保羅雙年展並獲榮譽獎、巴黎第2屆國際青年藝展、中國書畫藝術世界巡展。
 +
*1962年6月15日,[[立法院]]第29會期第28次會議[[三讀通過]]《國立歷史博物館組織條例》;同年6月26日,《國立歷史博物館組織條例》公布施行,史博館成為法定機關。同年以中國傳統法式增建展覽大樓門廳,[[五月畫會]]現代繪畫赴美國預展。
 +
*1963年[[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中國委員會第3屆委員會成立,推選包遵彭為委員。興建美術教學研究室,擴建國家畫廊,增建中國文字陳列室及中國古代工藝陳列室。舉辦第1屆全國水彩畫展、中華民國第1屆國際攝影展、第20屆美術節美展等。參加第7屆聖保羅雙年展獲優等獎、中國書畫藝術世界巡展紐澳歐非中東組在[[南非]][[約翰尼斯堡]]及[[剛果]]展出。
 +
*1964年,[[中國博物館學會]]在臺復會。改建三層樓房,增闢二樓陳列室,拓長畫廊。參加[[1964年世界博覽會|美國紐約世界博覽會]],展出商周銅器、歷代玉器、石刻、陶器、[[中國貨幣史|貨幣]]等十四類324件。推選[[韓湘寧]]及李錫奇代表出席東京舉行之日本第4屆國際版畫展覽會。
 +
*1965年,中國文化史「北京人頭及復原頭部模型展」,展出周口店、北京人頭骨及復原像、山頂洞人遺物、仰韶彩陶、新石器時代先民居址、雲龍罍等典藏品。參加第8屆巴西聖保羅雙年展。
 +
*1966年,改造展覽大樓2樓、擴大陳列室,與[[墨西哥國立歷史博物館]]以及[[阿根廷國立東方博物館]]締結為姊妹館。
 +
*1967年,增建3樓陳列室,歷年來建築擴增已較創館之初多7倍。舉辦「中華歷史文物南美巡迴展」,包括商周禮樂兵銅器、歷代錢幣、兩漢及宋代玉器等等,赴阿根廷、智利、烏拉圭等國展覽。實施「把知識送上門去」,舉辦國內巡展。參加第9屆巴西聖保羅藝術雙年展
 +
*1968年,配合[[中華文化復興運動]],聯合國內外學術界發起「維護古蹟文物運動」。在美國舉辦「中華文物展」、參加墨西哥第19屆世界運動會「世界文化展覽中心」中國文化展
 +
*1969年6月,參加第10屆巴西聖保羅雙年展。
 +
*1970年,「月球岩石及登月史料特展」:獲美國贈與月表岩石,搭配傳統文學中的月亮題材及近代人類太空科技史展出,吸引35萬人次參觀。奉令製作國際巡展「中華文物箱」,作為我國駐外使館隨時借供留學生或僑團等文化活動,或參加各項小型國際展覽之用。王宇清與姚夢谷、宋文薰等進行國母山遺址田野考古。
 +
*1971年,展覽大樓整體拆除改建,依據建築師林柏年設計[[明朝|明]][[清朝|清]]風格之宮殿式展覽大樓,以五年分期進行,將中式門樓後方日式木樓拆除改建為地下一層、地上五層的宮殿式外觀建築,並於三樓兩翼增建兩棟側廳與正廳以廊道相連,並於南海路入口增建兩座仿漢闕門柱等。同年辦理「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展」、籌劃「北京人生態展」。
 +
*1972年,於[[臺北松山機場]]增設畫廊,展出當代名家國畫、西畫等。
 +
*1973年7月,舉辦「[[川端康成]]文藝生涯展」、「客家文物藝術展」、「[[董作賓]]甲骨文展」等。
 +
*1975年,改建展覽大樓工程完成,新大樓為地上五層地下一層[[钢筋混凝土|鋼筋混凝土]]建築,本次改建後原日治時期樣貌已全消失,全然變成中國古典式樣宮殿建築風貌。國內展出「唐三彩陶器展」、「中西名家畫展」。國際展出「20世紀中國名家畫展」歐洲巡展,總計巡迴海外8國14個城市。
 +
*1976年,主辦「亞太地區博物館研討會」,亞太地區會員代表40人參加,研討會主題為「博物館之行政管理及古物保管與修復」。隆重展出「北京人生態展」介紹中國早期文化、舊石器時代北京猿人生態(展至1994年)。
 +
*1977年,出版《唐三彩圖錄》等書。
 +
*1978年,策劃「中華民國當代書畫美國巡迴展」,展品除館藏外,又徵集[[張大千]]、[[黃君璧]]、高逸鴻、[[劉延濤]]等21位名家書畫,至美東、美西各大學展出,為期5年。此為中華民國與美國斷交後,首次在美國進行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動。
 +
*1979年,與[[哥斯大黎加國立藝術館]]締結姊妹館。
 +
*1980年,策辦「渡海三家:張大千、黃君璧、[[溥心畬]]畫展」至新加坡國家畫廊展出。
 +
*1981年,繪製巨幅大畫「寶島長春圖」:幅長215尺(6607.7公分)、高6尺(182.2公分)之巨作。為慶祝中華民國建國70年,於1981年7月邀集近代水墨名家張大千、黃君璧、[[張穀年]]、胡克敏、姚夢谷、范伯洪、蘇峰男、[[李奇茂]]、羅芳、羅振賢、蔡友等人全程在本館參與繪製,於翌年1月完成,寫下近代中國水墨畫史重要一頁。除在本館外,其後亦前往高雄、日本上野美術館、香港等地展出。
 +
*1982年,張大千、黃君璧合繪「慈湖長春圖」
 +
*1983年,舉辦「南北朝石雕藝術展」
 +
*1984年,「中國四千年玉器展」於美國斐士那大都會博物館展出,後巡迴美國各大城及瓜地馬拉展出
 +
*1985年,由美國費城賓州大學博物館出借典藏品至本館展出「古代埃及文物展」。「中國袍服織繡展」赴夏威夷展出。
 +
*1986年,舉辦「[[馬雅]]文物展」,由瓜地馬拉考古博物館提供300件展出。中華民國第1屆陶藝雙年展(陶藝雙年展迄1998年止,共7屆)。《國立歷史博物館館訊》創刊
 +
*1987年,‧策劃「中華藝術展」於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舉行
 +
*1988年,「中國古典插花藝術展」巡展於美國
 +
*1989年,陸續辦理「大陸探親攝影展」、「[[林风眠|林風眠]]90回顧展」
 +
*1990年,舉辦「[[郎靜山]]百齡攝影回顧展」、「[[胡適]]百年紀念文物展」。「地方文物系列展」:展出「臺中縣編織工藝館收藏特展」、「苗栗木雕博物館收藏特展」、「臺灣古農器具文物展」等
 +
*1991年,與華府莎可樂美術館合作舉辦「張大千回顧展」
 +
*1992年,舉辦「1992現代陶藝國際邀請展」、「中日書法聯展」、「清代玉雕藝術歐洲巡迴展」。與[[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館]]合作展出「中國古代貿易瓷特展-大英博物館館藏」
 +
*1993年,舉辦「渡海三家:張大千、溥心畬、黃君璧收藏展」、「[[董作賓]]百年紀念展」、「中華民國竹藝南非巡迴展」。舉辦兩岸交流展「[[李可染]]書畫展」、「[[傅抱石]]畫展」等。舉辦「中國古代貿易瓷展暨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英、美、法、德、比、韓、菲及南非等八國聯合展出,大英博物館安德森(Anderson)館長親臨開幕
 +
*1994年,與德國慕尼黑民俗博物館合作展出「西藏文物展」、與俄羅斯東宮博物館合作展出「西夏文物特展」、與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合辦「[[徐悲鸿|徐悲鴻]]畫展」
 +
*1995年,出版發行《史物叢刊》、《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更名為《歷史文物》雙月刊。義工正式展開服務工作。舉辦「雙玉交輝-[[潘玉良]][[常玉]]畫展」等
 +
*1996年,「[[將軍一號]]沉船調查」:在教育部支持下,於澎湖將軍島附近海域進行調查,為國內首次進行之大規模水下考古發掘個案,並為日後澎湖馬公港古沉船調查、發掘及水下文化資產研究計畫(2006)奠下基礎
 +
*1997年,設置「[[陳進 (畫家)|陳進]]藝術文化獎」,舉辦「亞太地區博物館館長會議」:包括紐西蘭、韓國、新加坡、夏威夷、馬來西亞等各國代表簽署亞太地區博物館交流協議,以年會方式推動各國博物館文物及學術交流。「黃金印象─[[奥赛博物馆|奧賽美術館]]名作特展」展出法國奧塞美術館典藏19世紀至20世紀[[後印象派]]油畫展,包括馬內、莫內、雷諾瓦、塞尚、梵谷、高更等大師作品60幅
 +
*1998年,以館藏文物「中華文物通史展」為常設展,連戰副總統與教育部楊朝祥部長蒞臨參加開幕典禮並致辭。設置「劉延濤書畫獎學金」,獎勵優秀藝術人才致力書法國畫研創活動
 +
*1999年,舉辦由[[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立陶宛及拉脫維亞共同策畫的「波羅的海三國民俗藝術特展」介紹該地區的歷史文化與風土民情。成立「921搶救文物小組」赴中部地震災區協助文物搶救工作,做文字與照片記錄,並將搶救文物修復後公開陳列展示。舉辦「彩墨千山 : [[馬白水]]九十回顧展」
 +
*2000年,提出「大南海計畫」白皮書,整合南海學園「兵馬俑—秦文化特展」盛況空前,在84天展期中突破105萬人次,平均每日參觀人數達12,000人。為紀念[[921大地震]]一週年,舉辦「搶救文物─921大地震災區文物研究展」。策劃「臺灣鄉情水墨畫展」至波羅的海三國之愛沙尼亞、立陶宛及拉脫維亞巡迴展出。改裝40尺貨櫃,推出「行動博物館」於各縣鄉鎮市巡迴展,將博物館文物送到偏鄉,拉近城鄉差距
 +
*2001年,與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合作舉辦「張大千繪畫藝術回顧展」,首開國立博物館赴大陸展出先例。參與行政院國科會「國家典藏數位化計畫」及「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精選上萬件藏品進行數位化,為國家文化資產的保存與加值應用奠定重要基礎。繼續澎湖水下考古計畫,舉辦「澎湖沉船將軍一號水下考古研究展」,展示本館84、85、87年3次澎湖將軍1號,我國唯一經水下考古之沉船發掘,並出版水下 古成果專輯
 +
*2002年,「彩筆飛舞空間-[[亨利·马蒂斯|馬諦斯]]特展」
 +
*2003年,策劃「美的沉思-中國佛雕藝術」特展,應法國巴黎臺北新聞文化中心邀請至巴黎展出歷代佛像典藏。規劃「口述歷史計畫」,建立「前輩書畫家、文化耆老口述歷史 資料 庫」。設置「[[林玉山]]先生美術研究獎金」。
 +
*2004年,舉辦「禪道與花-2004中華插花藝術展」、「陳雲程百歲書法展」。「92年度優良政府出版服務評獎」榮獲出版服務獎第2組「一等獎」(連續4年獲此殊榮),另獲得「優良政府出版品獎」包括一項圖書出版與電子出版品類。與法國國立文化資產學院舉辦「博物館專業人員教育與人力資源管理學術研討會-臺灣與法國的對話」,借鏡法國博物館專業人員教育、培訓與人力資源管理觀念
 +
*2005年,舉辦「荒漠傳奇.璀璨再現-敦煌藝術大展」展品主要來自大陸敦煌研究院、法國[[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吉美博物館]]及國立故宮博物院。與[[河南博物院]]合作辦理「[[辉县市|輝縣]]琉璃閣甲乙墓器物研究展」,展出於1936年在河南輝縣出土春秋時期館藏青銅器、玉器200餘件,係40年來首次對此批古物進行整理研究
 +
*2006年,舉辦「百慧藏坤:[[陳慧坤 (畫家)|陳慧坤]]教授百歲誕辰特展」。榮獲「第6屆兩岸專業交流績優團體」藝文文教類優良團體獎。
 +
*2007年,引進國際展「[[妮基·桑法勒|妮基]]的異想世界」、「兵馬俑」、「菲越泰印-東南亞民俗文物」,國內舉辦「李霞的人物畫」、「偶戲之美」、「[[魏清德]]舊藏書畫捐贈展」等。召開典藏文物暫行分級相關會議共7次,審查確定提報之國寶、重要古物件數。國立歷史博物館全球資訊網全新登場
 +
*2008年,舉辦「驚豔米勒-田園之美畫展」,引進法國奧塞美術館首次以典藏的米勒畫作所策劃的海外特展,名作《拾穗》與《晚禱》首度於臺灣同時亮相。
 +
*2009年,引進國際展「燃燒的靈魂-[[文森特·梵高|梵谷]]展」、「中非傳統兵器文物展」、「新疆文物展」、「微笑彩俑-[[漢景帝]]的地下王國」等;國內舉辦「1949-新臺灣的誕生」、「張大千110-書畫紀念特展」等
 +
*2010年,兩岸交流展:「英雄再起-大三國特展」 。辦理「教育部部屬社教館所推動─2010年世界博物館日聯合記者會」,以「博物館致力於社會和諧」為2010年世界博物館日的主題,委託本館聯合行銷518世界博物館日
 +
*2011年,引進國際展「美夢成真-[[迪士尼]]經典動畫藝術」展。兩岸交流展:「大清盛世-瀋陽故宮文物展」、「墨韻風華-近現代水墨書畫大師作品特展」於河南博物院展出;「中國玉器五千年-國立歷史博物館館藏精品展」於聖安東尼市「臺灣年」系列活動中展出。文化部公告「獸形器座」等5件古物指定為[[中華民國國寶|國寶]],「瓏」等25件指定為[[中華民國重要古物|重要古物]]。舉辦「博物館2011認同─國家博物館與認同政治」國際學術研討會
 +
*2012年5月20日,文化部成立後史博館改隸該部,同日施行組織法新增「文創行銷組」。響應文化部航海節當日所舉辦的自由中國號歡迎活動,規劃「海洋臺灣—[[自由中國號]]與[[將軍一號]]展」。舉辦「博物館2012—博物館與社會包容」國際學術研討會。引進國際展「小小羅浮宮-種田楊平的美術世界」展
 +
*2013年,榮獲第5屆政府服務品質獎優等。舉辦義大利「[[米開朗基羅]]—[[文艺复兴|文藝復興]]巨匠再現」特展。「福爾摩沙—臺灣的生活與文化展」在韓國釜山展出臺灣藝術文化風貌。與中華郵政總局合作發行典藏「清代花鳥刺繡橫披」郵票、「溥心畬月曆」,發行溥心畬花鳥主題月曆,與系列周邊商品以雙品牌模式發行。[[馬英九]]總統蒞館參加「女人.小鳥.星星-[[胡安·米羅|米羅]]特展」開幕。策劃「萬里江山頻入夢—兩岸張大千辭世30週年紀念展」巡迴首展於深圳博物館開幕,之後至吉林省博物館、四川博物院與本館巡迴展出。辦理「觀光與轉變中的文化資產價值—仿古以開創未來」國際研討會
 +
*2014年,首創推出「公益文創—琉璃亮點計畫」,與「勝利手工琉璃庇護生產中心」(傳玻者)合作整合民間企業、藝術界與社會團體,運用三方資源與專業推動公益文創平臺。舉辦「徐冰與孩子們的『木林森』計畫-臺灣」特展。
 +
*2015年,大南海初期計畫獲行政院核定,正式推動
 +
*2016年,與姊妹館河南博物院舉辦「兩岸唐三彩交流展」
 +
*2017年,奉行政院核定修正「國立歷史博物館升級發展計畫」,務實推動各分項計畫,預計自2018年至2020年閉館。文化部委託「辦理完備文化部典藏網藏品資料計畫」。辦理「相思巴黎—館藏常玉展」、「美國德州畢卡索—想像中的人物肖像畫展」、「洞悉所有—七感體驗時尚特展」、「此時.彼刻—臺灣近現代寫真」、「舊文物.新眼光—喜新戀舊會客室」、「玉意深遠─中原古代玉器文化展」、「經綸再現-蘇州宋錦文化展」。博物館2017:新科技應用國際論壇及工作坊
 +
*2018年1月,辦理「過盡千帆—王攀元繪畫藝術展」、「國立歷史博物館回顧與前瞻座談會」、「小別系列活動」、「再品牌化計劃」。7月1日,開始進行預計為期3年的閉館整建工作,不對外開放參觀。在閉館期間,館內文物暫遷至[[國立故宮博物院]](含[[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南部院區]])、[[國立臺灣美術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等處庫房安置。
  
== 外部連結 ==
+
== 影片==
*[http://www.nmh.gov.tw  國立歷史博物館]
+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facebook|TaipeiNMH}}
+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dN6WcVQuaE
*{{youtube|channel=UCM5ktwR17336rFxx0q1M7QA}}
+
|alignment=center
 +
|dimensions=480
 +
|container=frame
 +
|description=【樂BIM】 國立歷史博物館 }}  
 +
</div>
 +
{{-}}
  
[[Category:台湾历史博物馆]]
+
== 參考 獻 ==
[[Category:台北市博物館|歷]]
+
{{reflist}}
[[Category:台灣國立博物館|歷]]
+
[[Category: 733  灣‎ ]]
[[Category:中華民國 化部|A]]
+
[[Category: 920  建築藝術 總論 ‎ ]]
[[Category:臺北市中正區的藝文場館]]
 
[[Category:臺 北市歷史建築]]
 
[[Category:1960年完工建築物]]
 
[[Category: 台灣中式 建築]]
 
[[Category:南海學園]]
 
[[Category:1955年台灣建立]]
 
[[Category:1955年建立的博物館]]
 
[[分類:亞洲的 藝術 博物館]]
 

2023年10月9日 (一) 02:18的最新版本

国立历史博物馆

图片来自travelking

国立历史博物馆,简称史博馆,最初名为国立历史文物美术馆,位于台湾台北市中正区南海学园内,是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成立的第一个公立博物馆,部分文物来自原河南博物馆(即今河南博物院)。

原址为台北植物园内的台湾总督府物产陈列馆,由日治时期所留的木楼逐步改建为中国宫殿式建筑。近年由于面临本馆馆舍空间不足及被指定为历史建筑而难以重建,2018年启动升级改造计画,重新整建本馆馆舍,并将行政办公室及文物库房迁出外移,以最大化现有馆舍之展览空间。[1]

历史

国立历史文物美术馆


国立历史博物馆
  • 1957年,时任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莅临国立历史文物美术馆,并指示国立历史文物美术馆定名为“国立历史博物馆”。10月10日,正式定名为“国立历史博物馆”,隶属教育部。首次参加第4届巴西圣保罗双年展萧明贤获荣誉奖。
  • 1958年逐步进行原有馆舍改建,增建画廊及古物陈列室各一所。举办蓝荫鼎游美画展、张大千画展等。
  • 1959年参加第5届圣保罗双年展,秦松获荣誉奖;参加巴黎首届国际青年艺术展览会。
  • 1960年,“中国书画艺术世界巡展”分为中南美组与纽澳欧非中东组,同时巡展于28国。金门战地政务委员会赠金门县出土之皇明监国鲁王圹志。世界名画巡回展于台南、高雄、台中、花莲等地。美术节意外发生“秦松事件”。
  • 1961年,兴建“国家画廊”,发行《国立历史博物馆馆刊》,初采不定期出版发行,以馆务报导为主。参加第6届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并获荣誉奖、巴黎第2届国际青年艺展、中国书画艺术世界巡展。
  • 1962年6月15日,立法院第29会期第28次会议三读通过《国立历史博物馆组织条例》;同年6月26日,《国立历史博物馆组织条例》公布施行,史博馆成为法定机关。同年以中国传统法式增建展览大楼门厅,五月画会现代绘画赴美国预展。
  • 1963年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中国委员会第3届委员会成立,推选包遵彭为委员。兴建美术教学研究室,扩建国家画廊,增建中国文字陈列室及中国古代工艺陈列室。举办第1届全国水彩画展、中华民国第1届国际摄影展、第20届美术节美展等。参加第7届圣保罗双年展获优等奖、中国书画艺术世界巡展纽澳欧非中东组在南非约翰尼斯堡刚果展出。
  • 1964年,中国博物馆学会在台复会。改建三层楼房,增辟二楼陈列室,拓长画廊。参加美国纽约世界博览会,展出商周铜器、历代玉器、石刻、陶器、货币等十四类324件。推选韩湘宁及李锡奇代表出席东京举行之日本第4届国际版画展览会。
  • 1965年,中国文化史“北京人头及复原头部模型展”,展出周口店、北京人头骨及复原像、山顶洞人遗物、仰韶彩陶、新石器时代先民居址、云龙罍等典藏品。参加第8届巴西圣保罗双年展。
  • 1966年,改造展览大楼2楼、扩大陈列室,与墨西哥国立历史博物馆以及阿根廷国立东方博物馆缔结为姊妹馆。
  • 1967年,增建3楼陈列室,历年来建筑扩增已较创馆之初多7倍。举办“中华历史文物南美巡回展”,包括商周礼乐兵铜器、历代钱币、两汉及宋代玉器等等,赴阿根廷、智利、乌拉圭等国展览。实施“把知识送上门去”,举办国内巡展。参加第9届巴西圣保罗艺术双年展
  • 1968年,配合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联合国内外学术界发起“维护古迹文物运动”。在美国举办“中华文物展”、参加墨西哥第19届世界运动会“世界文化展览中心”中国文化展
  • 1969年6月,参加第10届巴西圣保罗双年展。
  • 1970年,“月球岩石及登月史料特展”:获美国赠与月表岩石,搭配传统文学中的月亮题材及近代人类太空科技史展出,吸引35万人次参观。奉令制作国际巡展“中华文物箱”,作为我国驻外使馆随时借供留学生或侨团等文化活动,或参加各项小型国际展览之用。王宇清与姚梦谷、宋文薰等进行国母山遗址田野考古。
  • 1971年,展览大楼整体拆除改建,依据建筑师林柏年设计风格之宫殿式展览大楼,以五年分期进行,将中式门楼后方日式木楼拆除改建为地下一层、地上五层的宫殿式外观建筑,并于三楼两翼增建两栋侧厅与正厅以廊道相连,并于南海路入口增建两座仿汉阙门柱等。同年办理“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展”、筹划“北京人生态展”。
  • 1972年,于台北松山机场增设画廊,展出当代名家国画、西画等。
  • 1973年7月,举办“川端康成文艺生涯展”、“客家文物艺术展”、“董作宾甲骨文展”等。
  • 1975年,改建展览大楼工程完成,新大楼为地上五层地下一层钢筋混凝土建筑,本次改建后原日治时期样貌已全消失,全然变成中国古典式样宫殿建筑风貌。国内展出“唐三彩陶器展”、“中西名家画展”。国际展出“20世纪中国名家画展”欧洲巡展,总计巡回海外8国14个城市。
  • 1976年,主办“亚太地区博物馆研讨会”,亚太地区会员代表40人参加,研讨会主题为“博物馆之行政管理及古物保管与修复”。隆重展出“北京人生态展”介绍中国早期文化、旧石器时代北京猿人生态(展至1994年)。
  • 1977年,出版《唐三彩图录》等书。
  • 1978年,策划“中华民国当代书画美国巡回展”,展品除馆藏外,又征集张大千黄君璧、高逸鸿、刘延涛等21位名家书画,至美东、美西各大学展出,为期5年。此为中华民国与美国断交后,首次在美国进行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动。
  • 1979年,与哥斯大黎加国立艺术馆缔结姊妹馆。
  • 1980年,策办“渡海三家:张大千、黄君璧、溥心畬画展”至新加坡国家画廊展出。
  • 1981年,绘制巨幅大画“宝岛长春图”:幅长215尺(6607.7公分)、高6尺(182.2公分)之巨作。为庆祝中华民国建国70年,于1981年7月邀集近代水墨名家张大千、黄君璧、张谷年、胡克敏、姚梦谷、范伯洪、苏峰男、李奇茂、罗芳、罗振贤、蔡友等人全程在本馆参与绘制,于翌年1月完成,写下近代中国水墨画史重要一页。除在本馆外,其后亦前往高雄、日本上野美术馆、香港等地展出。
  • 1982年,张大千、黄君璧合绘“慈湖长春图”
  • 1983年,举办“南北朝石雕艺术展”
  • 1984年,“中国四千年玉器展”于美国斐士那大都会博物馆展出,后巡回美国各大城及瓜地马拉展出
  • 1985年,由美国费城宾州大学博物馆出借典藏品至本馆展出“古代埃及文物展”。“中国袍服织绣展”赴夏威夷展出。
  • 1986年,举办“马雅文物展”,由瓜地马拉考古博物馆提供300件展出。中华民国第1届陶艺双年展(陶艺双年展迄1998年止,共7届)。《国立历史博物馆馆讯》创刊
  • 1987年,‧策划“中华艺术展”于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举行
  • 1988年,“中国古典插花艺术展”巡展于美国
  • 1989年,陆续办理“大陆探亲摄影展”、“林风眠90回顾展”
  • 1990年,举办“郎静山百龄摄影回顾展”、“胡适百年纪念文物展”。“地方文物系列展”:展出“台中县编织工艺馆收藏特展”、“苗栗木雕博物馆收藏特展”、“台湾古农器具文物展”等
  • 1991年,与华府莎可乐美术馆合作举办“张大千回顾展”
  • 1992年,举办“1992现代陶艺国际邀请展”、“中日书法联展”、“清代玉雕艺术欧洲巡回展”。与大英博物馆合作展出“中国古代贸易瓷特展-大英博物馆馆藏”
  • 1993年,举办“渡海三家:张大千、溥心畬、黄君璧收藏展”、“董作宾百年纪念展”、“中华民国竹艺南非巡回展”。举办两岸交流展“李可染书画展”、“傅抱石画展”等。举办“中国古代贸易瓷展暨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英、美、法、德、比、韩、菲及南非等八国联合展出,大英博物馆安德森(Anderson)馆长亲临开幕
  • 1994年,与德国慕尼黑民俗博物馆合作展出“西藏文物展”、与俄罗斯东宫博物馆合作展出“西夏文物特展”、与帝门艺术教育基金会合办“徐悲鸿画展”
  • 1995年,出版发行《史物丛刊》、《国立历史博物馆学报》;《国立历史博物馆馆刊》更名为《历史文物》双月刊。义工正式展开服务工作。举办“双玉交辉-潘玉良常玉画展”等
  • 1996年,“将军一号沉船调查”:在教育部支持下,于澎湖将军岛附近海域进行调查,为国内首次进行之大规模水下考古发掘个案,并为日后澎湖马公港古沉船调查、发掘及水下文化资产研究计画(2006)奠下基础
  • 1997年,设置“陈进艺术文化奖”,举办“亚太地区博物馆馆长会议”:包括纽西兰、韩国、新加坡、夏威夷、马来西亚等各国代表签署亚太地区博物馆交流协议,以年会方式推动各国博物馆文物及学术交流。“黄金印象─奥赛美术馆名作特展”展出法国奥塞美术馆典藏19世纪至20世纪后印象派油画展,包括马内、莫内、雷诺瓦、塞尚、梵谷、高更等大师作品60幅
  • 1998年,以馆藏文物“中华文物通史展”为常设展,连战副总统与教育部杨朝祥部长莅临参加开幕典礼并致辞。设置“刘延涛书画奖学金”,奖励优秀艺术人才致力书法国画研创活动
  • 1999年,举办由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立陶宛及拉脱维亚共同策画的“波罗的海三国民俗艺术特展”介绍该地区的历史文化与风土民情。成立“921抢救文物小组”赴中部地震灾区协助文物抢救工作,做文字与照片记录,并将抢救文物修复后公开陈列展示。举办“彩墨千山 : 马白水九十回顾展”
  • 2000年,提出“大南海计画”白皮书,整合南海学园“兵马俑—秦文化特展”盛况空前,在84天展期中突破105万人次,平均每日参观人数达12,000人。为纪念921大地震一周年,举办“抢救文物─921大地震灾区文物研究展”。策划“台湾乡情水墨画展”至波罗的海三国之爱沙尼亚、立陶宛及拉脱维亚巡回展出。改装40尺货柜,推出“行动博物馆”于各县乡镇市巡回展,将博物馆文物送到偏乡,拉近城乡差距
  • 2001年,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合作举办“张大千绘画艺术回顾展”,首开国立博物馆赴大陆展出先例。参与行政院国科会“国家典藏数位化计画”及“数位典藏国家型科技计画”,精选上万件藏品进行数位化,为国家文化资产的保存与加值应用奠定重要基础。继续澎湖水下考古计画,举办“澎湖沉船将军一号水下考古研究展”,展示本馆84、85、87年3次澎湖将军1号,我国唯一经水下考古之沉船发掘,并出版水下考古成果专辑
  • 2002年,“彩笔飞舞空间-马谛斯特展”
  • 2003年,策划“美的沉思-中国佛雕艺术”特展,应法国巴黎台北新闻文化中心邀请至巴黎展出历代佛像典藏。规划“口述历史计画”,建立“前辈书画家、文化耆老口述历史资料库”。设置“林玉山先生美术研究奖金”。
  • 2004年,举办“禅道与花-2004中华插花艺术展”、“陈云程百岁书法展”。“92年度优良政府出版服务评奖”荣获出版服务奖第2组“一等奖”(连续4年获此殊荣),另获得“优良政府出版品奖”包括一项图书出版与电子出版品类。与法国国立文化资产学院举办“博物馆专业人员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研讨会-台湾与法国的对话”,借镜法国博物馆专业人员教育、培训与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 2005年,举办“荒漠传奇.璀璨再现-敦煌艺术大展”展品主要来自大陆敦煌研究院、法国吉美博物馆及国立故宫博物院。与河南博物院合作办理“辉县琉璃阁甲乙墓器物研究展”,展出于1936年在河南辉县出土春秋时期馆藏青铜器、玉器200馀件,系40年来首次对此批古物进行整理研究
  • 2006年,举办“百慧藏坤:陈慧坤教授百岁诞辰特展”。荣获“第6届两岸专业交流绩优团体”艺文文教类优良团体奖。
  • 2007年,引进国际展“妮基的异想世界”、“兵马俑”、“菲越泰印-东南亚民俗文物”,国内举办“李霞的人物画”、“偶戏之美”、“魏清德旧藏书画捐赠展”等。召开典藏文物暂行分级相关会议共7次,审查确定提报之国宝、重要古物件数。国立历史博物馆全球资讯网全新登场
  • 2008年,举办“惊艳米勒-田园之美画展”,引进法国奥塞美术馆首次以典藏的米勒画作所策划的海外特展,名作《拾穗》与《晚祷》首度于台湾同时亮相。
  • 2009年,引进国际展“燃烧的灵魂-梵谷展”、“中非传统兵器文物展”、“新疆文物展”、“微笑彩俑-汉景帝的地下王国”等;国内举办“1949-新台湾的诞生”、“张大千110-书画纪念特展”等
  • 2010年,两岸交流展:“英雄再起-大三国特展” 。办理“教育部部属社教馆所推动─2010年世界博物馆日联合记者会”,以“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为2010年世界博物馆日的主题,委托本馆联合行销518世界博物馆日
  • 2011年,引进国际展“美梦成真-迪士尼经典动画艺术”展。两岸交流展:“大清盛世-沈阳故宫文物展”、“墨韵风华-近现代水墨书画大师作品特展”于河南博物院展出;“中国玉器五千年-国立历史博物馆馆藏精品展”于圣安东尼市“台湾年”系列活动中展出。文化部公告“兽形器座”等5件古物指定为国宝,“珑”等25件指定为重要古物。举办“博物馆2011认同─国家博物馆与认同政治”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2年5月20日,文化部成立后史博馆改隶该部,同日施行组织法新增“文创行销组”。响应文化部航海节当日所举办的自由中国号欢迎活动,规划“海洋台湾—自由中国号将军一号展”。举办“博物馆2012—博物馆与社会包容”国际学术研讨会。引进国际展“小小罗浮宫-种田杨平的美术世界”展
  • 2013年,荣获第5届政府服务品质奖优等。举办义大利“米开朗基罗文艺复兴巨匠再现”特展。“福尔摩沙—台湾的生活与文化展”在韩国釜山展出台湾艺术文化风貌。与中华邮政总局合作发行典藏“清代花鸟刺绣横披”邮票、“溥心畬月历”,发行溥心畬花鸟主题月历,与系列周边商品以双品牌模式发行。马英九总统莅馆参加“女人.小鸟.星星-米罗特展”开幕。策划“万里江山频入梦—两岸张大千辞世30周年纪念展”巡回首展于深圳博物馆开幕,之后至吉林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与本馆巡回展出。办理“观光与转变中的文化资产价值—仿古以开创未来”国际研讨会
  • 2014年,首创推出“公益文创—琉璃亮点计画”,与“胜利手工琉璃庇护生产中心”(传玻者)合作整合民间企业、艺术界与社会团体,运用三方资源与专业推动公益文创平台。举办“徐冰与孩子们的‘木林森’计画-台湾”特展。
  • 2015年,大南海初期计画获行政院核定,正式推动
  • 2016年,与姊妹馆河南博物院举办“两岸唐三彩交流展”
  • 2017年,奉行政院核定修正“国立历史博物馆升级发展计画”,务实推动各分项计画,预计自2018年至2020年闭馆。文化部委托“办理完备文化部典藏网藏品资料计画”。办理“相思巴黎—馆藏常玉展”、“美国德州毕卡索—想像中的人物肖像画展”、“洞悉所有—七感体验时尚特展”、“此时.彼刻—台湾近现代写真”、“旧文物.新眼光—喜新恋旧会客室”、“玉意深远─中原古代玉器文化展”、“经纶再现-苏州宋锦文化展”。博物馆2017:新科技应用国际论坛及工作坊
  • 2018年1月,办理“过尽千帆—王攀元绘画艺术展”、“国立历史博物馆回顾与前瞻座谈会”、“小别系列活动”、“再品牌化计划”。7月1日,开始进行预计为期3年的闭馆整建工作,不对外开放参观。在闭馆期间,馆内文物暂迁至国立故宫博物院(含南部院区)、国立台湾美术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等处库房安置。

影片

【乐BIM】国立历史博物馆

参考文献

  1. 蒋雅君. 从商品陈列馆到历史博物馆之“国族”象征建构与解构 (PDF).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5-28). 
  2. 日后陈诚组阁,由梅贻琦出任教育部长时。殷海光即于《自由中国》十九卷发表〈对梅部长的低调希望〉一文,批评“前任教育部长”四大作风,当中之一包括“好大喜功”,树立机构如国立历史博物馆、国立艺术馆等,只有形式而无内容。见〈对梅部长的低调希望〉,《自由中国》十九卷四期,1958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