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后秦」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后秦(公元384年~417年)是十六国时期古羌军阀姚苌建立的政权。传三世共三帝,历经三十四年。 前秦皇帝苻坚淝水兵败后…”)
 
行 1: 行 1:
 后秦(公元384年~417年)是十六国时期古羌军阀姚苌建立的政权。传三世共三帝,历经三十四年。
+
[[File:2015032306593693.jpg|缩略图|右|[http://maps-ps123.qqxzb-img.com/china/UploadFile/201503/2015032306593693.jpg  原图链接]  [http://map.ps123.net/china/12983.html  来自地之图]]]
前秦皇帝苻坚淝水兵败后,关中空虚,原降于前秦的古羌军阀姚苌在渭北叛秦,晋太元九年(384年)自称“万年秦王”,史称后秦,都北地(今陕西耀县东南),次年擒杀苻坚。
+
<p style="text-indent:2em;">''' 后秦''' (公元384年~417年)是十六国时期古羌军阀[[ 姚苌]] 建立的政权。传三世共三帝,历经三十四年。<br>
太元十一年(386年)姚苌在长安称帝(今陕西西安),统治地区包括今陕西、甘肃东部和河南部分地区。
+
 
后秦建初七年(393年)姚苌卒,子姚兴继位,攻杀前秦苻登,扫除前秦残部;又乘后燕灭西燕,尽占原西燕河东之地;弘始元年(399年)乘东晋内乱,陷洛阳,淮汉以北诸城多请降,国势遂与后燕相当。伐后凉,得鸠摩罗什。是年,法显从长安出发西行求经。
+
<p style="text-indent:2em;"> 前秦皇帝[[ 苻坚]] 淝水兵败后,关中空虚,原降于前秦的古羌军阀[[ 姚苌]] 在渭北叛秦,晋太元九年(384年)自称“万年秦王”,史称后秦,都北地(今陕西耀县东南),次年擒杀苻坚。<br>
弘始十八年(416年)姚兴卒,子姚泓继位。国内曾归降的多族势力趁机反叛,乘丧发兵。同年八月,东晋太尉刘裕亲率大军分四路北伐,克许昌,收复洛阳。后秦宗室皇弟为夺位反叛,被姚泓消灭。
+
 
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大军攻破潼关,围攻长安,姚泓举国投降,被刘裕处死,后秦覆灭。
+
<p style="text-indent:2em;"> 太元十一年(386年)姚苌在长安称帝(今陕西西安),统治地区包括今陕西、甘肃东部和河南部分地区。<br>
 +
 
 +
<p style="text-indent:2em;"> 后秦建初七年(393年)姚苌卒,子[[ 姚兴]] 继位,攻杀前秦[[ 苻登]] ,扫除前秦残部;又乘后燕灭西燕,尽占原西燕河东之地;弘始元年(399年)乘东晋内乱,陷洛阳,淮汉以北诸城多请降,国势遂与后燕相当。伐后凉,得[[ 鸠摩罗什]] 。是年,[[ 法显]] [[ 长安]] 出发西行求经。<br>
 +
 
 +
<p style="text-indent:2em;"> 弘始十八年(416年)姚兴卒,子[[ 姚泓]] 继位。国内曾归降的多族势力趁机反叛,乘丧发兵。同年八月,东晋太尉[[ 刘裕]] 亲率大军分四路北伐,克许昌,收复洛阳。后秦宗室皇弟为夺位反叛,被姚泓消灭。<br>
 +
 
 +
<p style="text-indent:2em;"> 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大军攻破潼关,围攻长安,姚泓举国投降,被刘裕处死,后秦覆灭。
 +
 
 +
<p style="text-indent:2em;">其国号以所统治地区为战国时秦国故地为名。《十六国春秋》始称“'''后秦'''”,以别于前秦和西秦,后世袭用之,又以王室姓姚而别称'''姚秦'''。 <ref>徐俊.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f>
 +
 
 +
 
 +
==基本信息 ==
 +
{|
 +
|-
 +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中文名称'''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后秦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国家领袖'''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姚苌、姚兴、姚泓
 +
|-
 +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别    称'''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姚秦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首    都'''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北地、长安 [1] 
 +
|-
 +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主要民族'''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汉族、古羌族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国土面积'''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00万平方千米(疆域全盛)
 +
|}
 +
 
 +
== 历史沿革 ==
 +
=== 初附两赵 ===
 +
<p style="text-indent:2em;">[[西晋]]永嘉(307年~312年)年间,前朝大将古羌豪酋[[姚弋仲]]率本部从赤亭(今甘肃陇西)迁徙到榆眉(今陕西千阳)一带居住,自称护西羌校尉、雍州刺史、扶风公。所统领不仅有古羌人,还有汉族人和其它族人。姚弋仲率部进入关中后,与其它割据势力相比,仍较弱小,因而不得不处于附庸地位,先后归附于前赵[[刘曜]]和后赵[[石勒]]。后赵时[[石虎]]徙关中豪杰及氐、羌于关东,333年,以姚弋仲为西羌大都督,率羌众数万迁于清河之滠头(今河北枣强东北)<br>
 +
 +
<p style="text-indent:2em;">永和五年(349年)四月,石虎去世,太子[[石世]]继位,征梁犊归来的姚弋仲、蒲(苻)洪等人与彭城王石遵相遇于李城(今河南温县),共同劝说[[石遵]]起兵夺位。石遵随后起兵,不久就杀石世继位。然而不久[[冉闵]]就废杀石遵,立石鉴为帝,掌握朝政。新兴王[[石祗]]于是与姚弋仲及蒲洪连兵,移檄讨伐冉闵。
 +
 
 +
<p style="text-indent:2em;">永和六年(350年),冉闵杀石鉴并诛杀石氏宗室,姚弋仲率众讨伐,移兵至混桥。石祗于襄国即帝位,以姚弋仲为右丞相,封亲赵王,殊有礼待。<br>
 +
 
 +
<p style="text-indent:2em;">永和七年(351年),冉闵围攻襄国,姚弋仲命其子[[姚襄]]率兵救援,并配合太尉[[张举]],遣使向前燕求援。在汝阴王[[石琨]]、[[姚襄]]、前燕以及襄国守军夹击之下,冉闵兵败,败退邺城。
 +
 
 +
=== 改顺东晋 ===
 +
<p style="text-indent:2em;">永和七年(351年)四月,石祗被杀,'''后赵'''灭亡。弋仲有子四十二人,常戒诸子曰:“吾本以晋室大乱,石氏待吾厚,故欲讨其贼臣以报其德。今石氏已灭,中原无主,自古以来未有戎狄作天子者。我死,汝便归晋,当竭尽臣节,无为不义之事。”乃遣使请降。永和七年,拜弋仲使持节、六夷大都督、都督江、淮诸军事、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单于,封高陵郡公。<ref name="MYT">《晋书·卷一百十六·载记第十六》  </ref>
 +
 
 +
<p style="text-indent:2em;">永和八年(352年),姚弋仲病逝,享年七十三岁。姚弋仲的灵柩后为[[苻生]]所获,以王礼葬于甘肃天水冀县。<br>
 +
 
 +
=== 姚襄兵败 ===
 +
<p style="text-indent:2em;">姚襄字景国,年十七,身长八尺五寸,臂垂过膝,雄武盖世,好学博能,在南夏以才能见识著称,士兵们都很爱戴敬慕他,便上书请愿立姚襄为嗣。弋仲弗许,百姓固请者日有千数,乃授之以兵。石祗僣号,以襄为使持节、骠骑将军、护乌丸校尉、豫州刺史、新昌公。晋遣使拜襄持节、平北将军、并州刺史、即丘县公。
 +
 
 +
<p style="text-indent:2em;">姚弋仲去世,姚襄秘不发丧,率六万户南攻阳平、元城、发干三城,攻克三城,斩杀掠夺三千多家,驻扎在碻磝津,任太原王亮为长史,天水尹赤为司马,略阳伏子成为左部帅,南安敛岐为右部帅,略阳王黑那为前部帅,强白为后部帅,太原薛赞、略阳权翼为参军。不久被前秦所败,南走至荥阳后,才为父发丧。后在麻田与前秦将高昌、李历交战,马中流箭而死,靠其弟姚苌救护才幸免于难。<br>
 +
 
 +
<p style="text-indent:2em;">流人郭斁等千余人执晋堂邑内史刘仕降于襄,朝延大震,以吏部尚书周闵为中军将军,缘江备守。襄将佐部众皆北人,咸劝襄北还。襄方轨北引,自称大将军、大单于,进攻外黄,为晋边将所败。襄收散卒而勤抚恤之,于是复振。乃据许昌,将如河东以图关右,自许遂攻洛阳,逾月不克。其长史王亮谏襄曰:“公英略盖天下,士众思效力命,不可损威劳众,守此孤城。宜还河北,以弘远略。”襄曰:“洛阳虽小,山河四塞之固,亦是用武之地。吾欲先据洛阳,然后开建大业。”俄而亮卒,襄哭之甚恸,曰:“天将不欲成吾事乎?王亮舍我去也!”<ref name=MYT/>
 +
 
 +
<p style="text-indent:2em;">晋征西大将军[[桓温]]自江陵伐襄,战于伊水北,为温所败,率麾下数千骑奔于北山。其夜,百姓弃妻子随襄者五千余人,屯据阳乡,赴者又四千余户。襄前后败丧数矣,众知襄所在,辄扶老携幼奔驰而赴之。升平元年(357年),襄寻徙北屈,将图关中,进屯杏城,遣其从兄辅国姚兰略地鄜城,使其兄益及将军王钦卢招集北地戎夏,归附者五万余户。苻生遣其将苻飞拒战,兰败,为飞所执。襄率众西引,生又遣苻坚、邓羌等要之。襄将战,沙门智通固谏襄,宜厉兵收众,更思后举。襄曰:“二雄不俱立,冀天不弃德以济黎元,吾计决矣。”会羌师来逼,襄怒,遂长驱而进,战于三原。襄败,为坚所杀,时年二十七,是岁晋升平元年也。苻生以公礼葬之。苌僣号,追谥魏武王,封襄孙延定为东城侯。<br>
 +
 
 +
<p style="text-indent:2em;">钜鹿公[[苻睿]]兵败,为泓所杀,苌遣龙骧长史赵都、参军姜协诣秦王坚谢罪,坚怒,杀之。苌惧,奔渭北马牧,于是天水尹纬、尹详、南安庞演等纠扇羌豪,帅其户口归苌者五万余家,推苌为盟主。
 +
 
 +
=== [[姚苌]]立国 ===
 +
<p style="text-indent:2em;">384年,苌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大赦,改元白雀,以[[尹详]]、[[庞演]]为左、右长史,南安姚晃及尹纬为左、右司马,天水狄伯支等为从事中郎,羌训等为掾属,王据等为参军,王钦卢、姚方成等为将帅。姚苌率军进屯北地(今陕西耀县),渭北羌胡十万余户归附,势力发展很快,385 年擒杀[[苻坚]]。<br>
 +
 
 +
<p style="text-indent:2em;">取长安後,姚苌就於同月即位为帝,改年号建初,建国号大秦。不久又击败了前秦秦州刺史[[王统]],夺取秦州。同一年,前秦宗室[[苻登]]就在关中氐族残馀势力的推举下与后秦对抗,不久在前秦帝[[苻丕]]遇害后更称帝继位。起初苻登力量甚盛,在泾阳(今陕西泾阳县)大败姚硕德,要姚苌亲自出兵救援,更谋攻长安。不过当时前秦重将苻纂为苻师奴所杀,将领兰椟遂与苻师奴反目,[[兰椟]]因受西燕皇帝[[慕容永]]攻击而向後秦求援,姚苌以苻登迟疑慎重而少决断,不敢出兵深入而决意亲自率军救援。最终先破苻师奴并尽收其众,後败慕容永并生擒兰椟。<br>
 +
[[File:5c85bb5e96d96.png|缩略图|右|[http://i3.qulishi.com/static/2019/b/5c85bb5e96d96.png 原图链接] http://www.qulishi.com/huati/hq1  来自趣历史]]]
 +
<p style="text-indent:2em;">另姚方成亦击败[[徐嵩]],徐嵩虽然被俘仍大骂姚苌不仅背叛对其有恩的苻坚,更将他杀害,不惜恩情就连狗不如。姚方成杀死徐嵩后,姚苌又掘出苻坚的屍首不断鞭挞,更脱光屍身的衣服,裹以荆棘并以土坑埋掉,以释心中愤怨。建初三年(388年),自春季开始夏末,姚、苻两军就分别据朝那(今宁夏朝那县)及武都(今甘肃武都县)相持并交战,互有胜负而不能击倒对方,於是都解兵归还。但关西豪杰都以後秦久久未能站稳关中,反多次败给苻登,大多都投向前秦,唯齐难、徐洛生、刘郭单等人仍然忠於后秦,提供军粮并跟除姚苌征战。
 +
 
 +
<p style="text-indent:2em;">至建初六年(391年)十二月,苻登进攻安定,姚苌在安定城东击败他。次年三月,前秦将没亦干亦向后秦归降,但姚苌不久就患病。苻登得知姚苌患病就乘机进攻安定,至八月姚苌病情转好就亲自率兵抵抗,更乘苻登出营迎击而命姚熙隆进袭前秦军营,令苻登惧而退兵。姚苌又让军队旁出跟随苻登,苻登得知後秦营垒空空如也,失去其影纵後更为惊惧,只得败还雍城(今陕西凤翔县南)。<br>
 +
 
 +
<p style="text-indent:2em;">建初九年(394)正月,姚苌病死,其子姚兴嗣立,苻登仍是后秦王朝的强大威胁。
 +
 
 +
=== 姚兴继位 ===
 +
<p style="text-indent:2em;">姚苌病死,姚兴没有马上发丧。他害怕掌握后秦重兵的三位将领闻讯会发动兵变。这就是分镇安定、阴密(今甘肃灵台县西)的叔父姚绪、姚硕德和戍卫长安的弟弟姚崇。三人之中,以[[姚硕德]]威望最高、兵力最强,为打消姚兴的顾虑,他到长安表明态度,承认姚兴的领袖地位,从而缓和了后秦国内的紧张气氛。 苻登听到姚苌死去的消息,非常高兴。他调动大军,全力东进,准备一举消灭后秦。苻登先后攻占姚奴、帛蒲二镇,到达始平附近的废桥。始平(今陕西户县西)处于渭水之滨,距长安不足百里。后秦咸阳太守刘忌奴又乘乱反叛,形势对姚兴十分不利。<br>
 +
 
 +
<p style="text-indent:2em;">姚兴决定暂不称帝,自号为大将军,以辅政大臣[[尹纬]]为长史,狄伯支为司马,整顿军队迎击苻登。首先以奇兵突袭咸阳,将刘忌奴擒获,消除了后顾之忧。然后,亲率大军赶赴废桥,解救始平。
 +
 
 +
<p style="text-indent:2em;">皇初元年(394年)夏初,两军在废桥展开决战。这一战,后秦大获全胜。苻登的军队彻底崩溃,他本人狼狈地逃到平凉(今甘肃平凉西),躲进马毛山里去了。当年七月,姚兴一面命人堵劫乞伏乾归救援苻登的军队,一面亲自率军攻打马毛山。在那里,姚兴一鼓作气击溃苻登,把他擒获后杀死。
 +
 
 +
<p style="text-indent:2em;">皇初三年(396年),姚兴先后占取成纪、上邽(两地皆在甘肃天水市西),势力达到天水郡。姚兴委任有将帅之才的羌族著名军事家姚硕德为秦州牧、领护东羌校尉,镇守上邦,为全面夺取陇西作准备。
 +
 
 +
<p style="text-indent:2em;">第二年九月,姚兴之弟[[姚崇]]攻击鲜卑薛勃部,把后秦的疆域向北扩展到上郡(今陕西榆林南鱼河堡)一带。隆安三年(399年),姚兴开始蚕食东晋领土。两个月后,洛阳城被后秦攻破。洛阳城破,影响很大,淮河、汉水以北的许多地方势力都归附了姚兴。
 +
 
 +
=== 治国方略 ===
 +
<p style="text-indent:2em;">在动乱的十六国时期,姚兴是一位有作为的少数民族君主。在前期,他留心政事,比较好地处理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军事上,姚兴信任和使用两位能征善战的叔叔姚绪和姚硕德;政治上,他依靠的是足智多谋的尹纬。
 +
 
 +
<p style="text-indent:2em;">为澄清吏治,姚兴采取严厉措施打击贪官污吏。对于比较清廉的臣属,他不仅给予物质上的奖励,还下书表彰,越级提拔他们的职务。后秦在长安办有律学,学员都是地方郡县的闲散官吏。
 +
 
 +
<p style="text-indent:2em;">姚兴还曾发布命令,要求各地政府释放因灾荒贫困而自卖为奴的百姓;禁止百姓制造锦绣和过多地进行宗教祭祀;安葬阵亡的将士和抚恤他们的家属等等。此外,他本人以身作则,厉行节俭,从不用金银装饰的车马器物。在姚兴的带动之下,后秦上下崇尚清素,达官贵人也不敢肆意奢侈浪费。这些措施,对于阶级矛盾的缓和和关陇地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无疑是有益的。
 +
 
 +
<p style="text-indent:2em;">姚兴继承姚苌的政策,大力提倡儒学,兴办学校。姚兴提倡儒学意在维护统治,但在客观上为保存和发扬汉族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
 
 +
<p style="text-indent:2em;">姚兴比较注意军纪。史书上讲,他的军队“军令齐整,秋毫无犯,祭先贤,礼儒哲”。由于能够作到“军无私掠”,后秦的军队,最初的名声还是比较好的。
 +
 
 +
=== 攻灭西秦 ===
 +
<p style="text-indent:2em;">后秦的西邻是一个乞伏鲜卑人建立的国家。它的国号也叫作秦,史称'''西秦'''。乞伏鲜卑人原居漠北,西晋时期开始迁徙到陇西。淝水战后,其部落酋长乞伏国仁招集诸部,拥兵自立,有众十余万人,逐渐割据陇西。
 +
 
 +
<p style="text-indent:2em;">乞伏乾归本来就是后秦统一关陇、进军河西的障碍。西秦国力日强,特别是隆安四年(400年)乞伏乾归把首都从金城东移至苑川(今甘肃榆中县大营川地区),更使姚兴感到不安。这年五月,姚兴命令姚硕德将兵五万,由南安峡进击西秦。[[乞伏乾归]]亲自从苑川赶到前线,两军在陇西城(今甘肃陇西南)下形成对峙。由于深入敌境,人地生疏,樵道又被切断,后秦军队逐渐陷入困境。姚兴得到报告,立即封锁消息,远程跋涉,亲自增援姚硕德。
 +
 
 +
<p style="text-indent:2em;">乞伏乾归采取诱敌深入的办法,准备一举歼灭后秦主力。他预先将精锐的中军两万人埋伏在伯阳川,并在侯辰谷安排四万人的外军作为后继。然后,他带领几千骑兵迎候姚兴,以引诱敌人进入包围圈。但是,交战时恰遇灾害性天气,大风昏雾,遮天蔽日,乞伏乾归迷失道路,与中军断绝联系,误入外军阵地。作战计划不能照常执行,西秦军队措手不及,被姚兴打败。乞伏乾归丢弃大军,轻骑遁回苑川。失去主帅的西秦军队三万六千人皆放弃武器,投降后秦。后乞伏乾归一度依附南凉,经过辗转反复,最终还是归属了姚兴。
 +
 
 +
<p style="text-indent:2em;">征服陇西之后,姚兴的兵马越过黄河继续西进,先后消灭'''后凉''',逼降'''南凉'''、'''北凉'''和'''西凉''',占据西方重镇姑臧(今甘肃武威)。这样,后秦的疆域“南至汉川,东逾汝颍,西控西河,北守上郡”(《读史方舆纪要》),成为十六国后期国力仅次于后燕的强盛王朝。
 +
 
 +
=== 兵败北魏 ===
 +
<p style="text-indent:2em;">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曾遣使求婚于后秦,遭拒绝。后秦弘始三年(401)正月,北魏军攻后秦属黜弗、素古延等诸部 <ref>唐长孺.十六国隋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名家文库:中国大百科,2012</ref>。从此后秦、北魏有隙。二月,北魏军复攻后秦,秦廷大震,遂选兵训卒,谋伐北魏。五月,后秦主姚兴遣义阳公姚平、尚书右仆射狄伯支等率步骑4万攻北魏,自领大军后继,命尚书令姚晃辅太子姚泓守都城长安(今西安西北)。姚平攻北魏乾壁(今山西临汾南汾河东岸),60余日后拔之。七月,拓跋硅遣毗陵王拓跋顺、豫州刺史长孙肥率6万骑为前锋,自领大军随后进击后秦军。
 +
 
 +
<p style="text-indent:2em;">八月,拓跋珪至永安(今霍州),姚平遣骁将率200精骑侦察北魏军,遭长孙肥逆击,全部被俘。姚平引兵退走,至柴壁,闭城固守。拓跋硅领军追至,将其围困。姚兴率4.7万人往救,欲据柴壁对岸的天渡运粮以济姚平。拓跋硅纳部将之策,令部众架浮桥,进至汾西(今汾河西岸),筑围以阻之。柴壁一战是对姚兴的一次重大打击,从此后秦再也无力东进与北魏抗争,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夺取中原的希望。
 +
 
 +
<p style="text-indent:2em;">弘始五年(403年),后秦向南方扩张领土,取得成效。当时东晋王朝内部发生变乱,荆州刺史[[桓玄]]从上游起兵,长驱攻入建康。桓玄逼迫晋安帝禅位于己,改国号为楚。桓玄之变,加剧了东晋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一些不满桓玄统治的官吏北上投降后秦。他们为姚兴提供了南方社会虚弊的真实情况,加强了他南下用兵的信心。这一年,姚兴先后攻取了东晋的南乡、顺阳、新野等十二郡土地。同年,后秦的军队还重创了仇池(今甘肃成县西)的割据政权,迫使仇池王杨盛送子为质,接受姚兴的封号。
 +
 
 +
=== 丧失河西 ===
 +
<p style="text-indent:2em;">消灭南凉、占据姑臧以后,后秦在河西地区的统治遇到一定的困难。由于这一带从来不是羌人活动的地区,姚兴为保住姑臧,每年都得投入大量的兵力。兵力紧张,再加上表面接受后秦封号的北凉国主沮渠蒙逊和南凉国主秃发傉檀都觊觎着这座要塞,姚兴感到压力很大。所以到弘始八年(406年),他已有意放弃姑臧。凉州刺史[[王尚]]到任五年,政绩突出。在远离长安,困守孤城的困难条件下,他轻身率下,躬俭节用,努力发展生产,安定人心,受到凉州各族人民的拥护。后秦政权对河西地区的统治正在日趋巩固。
 +
 
 +
<p style="text-indent:2em;">这年六月,秃发傉檀为了讨好姚兴,特地献上三千匹战马和三万头羊只。姚兴认为在诸凉的国主中,唯有秃发傉檀最忠于自己。于是,他下令将王尚调回长安,改任秃发傉檀为凉州刺史。随着姑臧的丧失,后秦的势力逐渐退出河西,唯一保留下来的只是对诸凉名义上的领属关系。同年,姚兴的另一重大失误是将南乡十二郡归还东晋,极大地削弱了自身的力量。
 +
 
 +
=== 赫连叛秦 ===
 +
<p style="text-indent:2em;">弘始九年(407),[[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政权]]突然崛起在后秦的北方,成为姚兴无法摆脱的威胁和灾难。赫连勃勃被[[拓跋圭]]打垮后一文不名,毫无力量。自接受后秦的封号、统领旧部以来,他的羽翼才日渐丰满起来。秦魏战后,姚兴为对付北魏,改任赫连勃勃镇朔方,并以三交五部鲜卑及杂虏二万余落拨他管辖。赫连勃勃实力大增,遂决定叛秦自立。
 +
 
 +
<p style="text-indent:2em;">弘始八年(406年),他把柔然可汗社献给姚兴的八千匹战马劫获,并以射猎的名义袭杀了岳父没弈干,并其部众。次年六月,他自称天王、大单于,建国号为大夏。在陆续打败一些部落和割据势力之后,赫连勃勃开始骚扰姚兴。十月,他连陷后秦的北部诸戍。有的部下建议他定都高平,赫连勃勃不同意。他认为专固一城,不能发挥骑兵高速度作战的特点。他要采取是倏来忽往的突袭战术,使姚兴疲于奔命,防不胜防,果然奏效。在铁弗骑兵的袭击下,后秦岭北地区整天处于紧张状态,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
 +
 
 +
<p style="text-indent:2em;">弘始十一年(409年)正月,姚兴重新调整兵力,派出以其弟姚冲为主帅、大将狄伯支为副帅的四万骑兵袭击赫连勃勃。不料,事情中途有变,姚冲企图回兵长安,夺取政权。狄伯支拒绝参与阴谋,被姚冲毒死。事变虽被姚兴迅速平息,但是预期的军事目的没有达到。三个月后,赫连勃勃却成功地袭击了后秦的平凉,抢虏人口七千余户,并进屯平凉以南的依力川。
 +
 
 +
<p style="text-indent:2em;">赫连勃勃把南下骚扰姚兴作为既定国策,导致后秦与大夏间的战争频繁发生。此后一直到姚兴病死,在双方的战斗中,后秦很少有获胜的机会,而骁骑风驰的夏人却使平凉、杏城、定阳(今陕西延长县南)等重镇几度易手,先后消灭秦军近十万人,抢掠人口两万多户,牲畜财产不计其数。一而再的战争失利和姚硕德、姚绪、尹纬等著名文臣武将的相继去世,使姚兴的处境日益困难。为了避免更多的人口落入赫连勃勃的手里,姚兴将数千户边镇居民安置到内地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为了集中兵力,他将增援南燕的军队撤回;为了弥补国用不足,他增加在关津渡口的商税,甚至对盐竹山木,也巧立名目扩大税收。姚兴的这些措施,并没有帮助他摆脱困境。撤回援燕的军队,造成东晋迅速攻灭南燕,转而威胁后秦;增加税目,极大地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姚兴饮鸩解渴、杀鸡取卵,为自己酿成了新的苦酒。
 +
 
 +
=== 内部争斗 ===
 +
<p style="text-indent:2em;">弘始十六年(414)五月,姚兴突患重病。后秦皇室内部发生权力之争,几乎演成大规模的内战。
 +
 
 +
<p style="text-indent:2em;">乱子是由皇子[[姚弼]]谋夺皇太子[[姚泓]]之位引起的。在姚兴的诸子中,皇长子姚泓并不受宠。这主要因为姚泓性格宽和、才能平庸,且又体弱多病。早在元兴元年(402年)立太子时,姚兴对他就颇为犹豫。姚兴喜爱皇子姚弼,认为他是比较理想的继承人,因此平素格外宠信。野心很大的姚弼逐渐滋生夺嫡的欲望。
 +
<p style="text-indent:2em;">弘始十八年(416年)二月,姚兴病势转重,自知不久人世,遂下令太子监国。[[姚弼]]的党羽在谋杀姚泓和劫持姚兴的计划未逞后,开始策划入宫作乱。姚兴终于下令收缴姚弼的武装,逮捕姚弼。姚弼的死党姚洸误信姚兴已死的谣传,带兵攻打端门,皇城内外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姚兴勉强支撑病体,被人扶到殿前,宣布处死姚弼。乱军失去斗志,溃散而去。事变平息的第二天,姚兴病发去世,终年五十一岁。
 +
 
 +
<p style="text-indent:2em;">太子姚泓继位,东晋[[刘裕]]北伐,进攻后秦,收复洛阳。后秦宗室却骨肉相残,自相削弱。
 +
 
 +
=== 亡于东晋 ===
 +
<p style="text-indent:2em;">东晋义熙十二年(后秦永和元年,416),刘裕在攻灭'''南燕'''和益州割据势力、巩固其朝内地位后,欲扬威于外,谋北伐后秦。义熙十二年正月,后秦主姚兴遣兵攻东晋雍州之襄阳,被东晋雍州刺史赵伦之击败,为刘裕北伐找到借口。加之此时姚兴病死,姚泓新立,兄弟相杀,关中骚乱。西秦又袭扰其西,胡夏威胁其北。与其有姻亲关系的北魏因连年灾荒和受[[柔然]]进扰,无力对其支援。刘裕获悉后秦内外交困,遂于三月拜中外大都督,筹备伐后秦。
 +
 
 +
<p style="text-indent:2em;">时沈田子、傅弘之等率兵千余已袭破武关,占据青泥(今陕西蓝田)。姚泓原拟亲率大军至定城迎击刘裕军,又恐沈田子等袭其侧后,故决定先灭沈田子、傅弘之部后再合力迎击东晋军主力。沈田子闻姚泓率数万步骑来攻,欲击之。傅弘之以敌众我寡为由,劝阻出战。沈田子认为,兵贵用奇,不在众,乘其营阵未立,攻之可破。即率部出战,傅弘之跟进。后秦兵合围数重,沈田子激励士卒决死奋战。东晋军踊跃奋击,大败后秦兵,斩万余人。姚泓败奔霸上(今西安东)。时刘裕遣沈林子率万余精骑增援也到,随即追击。关中郡县多暗地来归。此战胜利,有力地策应了主力西进。但攻蒲阪的朱超石部失利,退至潼关。
 +
[[File:5c85bb689711b.png|缩略图|右|[http://i3.qulishi.com/static/2019/c/5c85bb689711b.png  原图链接] http://www.qulishi.com/huati/hq1 来自趣历史]]]
 +
<p style="text-indent:2em;">刘裕大军西进至洛阳,于八月进抵潼关,以朱超石为河东太守,使与振武将军徐猗之率军北渡河,攻蒲阪,掩护主力北翼。适逢连日大雨,河水暴涨。刘裕依王镇恶所请,命其率水军溯渭水趋长安。驻定城的姚赞和屯于香城 (今陕西大荔东南)的恢武将军姚难,为王镇恶部所逼,引师西退。因渭水泛滥,姚赞等北渡不成。王镇恶部水陆并进,追及姚难。姚泓由霸上进至石桥(长安东北)接应姚难,并派镇北将军姚强与姚难合兵屯泾上(今高陵境)以拒之。王镇恶遣部将毛德祖率兵进击,破之。姚强战死,姚难逃往长安。姚赞退至郑城(今华县),刘裕率大军进逼。时后秦军在长安附近尚有数万人。
 +
<p style="text-indent:2em;">姚泓急令姚赞守霸东(今灞河之东),将军姚丕守长安城北之渭桥,辅国将军胡翼度守城东北之石积,姚泓自守城西逍遥园。王镇恶部乘蒙冲小舰逆渭水而进,兵皆隐于舰内。后秦兵只见舰进而未见人,十分惊异。舰至渭桥,王镇恶即令军士食毕皆执兵器弃舰登岸,背水死战,大败姚丕所部。姚泓引兵往救,因逼水地狭,又遇姚丕部败退,自相践踏,不战而溃,单骑逃还王宫。王镇恶率众从长安北门入城,姚泓领数百骑逃奔石桥。姚赞得悉姚泓兵败,当夜急率诸军驰救,拟会姚泓于石桥,但长安城诸门已为晋军所据。姚赞部不得过,一时惊散。是月二十四,姚泓被迫请降,后秦灭亡。历三主,三十四年。
 +
 
 +
== 大兴佛事 ==
 +
<p style="text-indent:2em;">弘始七年(405年),姚兴在长安开辟逍遥园,以此处作为僧人[[鸠摩罗什]]的译经场。鸠摩罗什之父为天竺人,娶龟兹女生罗什。七岁时,罗什随母出家。青少年时期,他曾游学罽宾、月氏等国,初学小乘,并旁通婆罗门哲学;后改学大乘,精研《由论》、《十二门论》等经典,称誉西域诸国。吕光平西域,携罗什至凉州。弘始三年(401年),姚兴出兵破后凉,迎罗什到长安。鸠摩罗什至长安,时年五十八岁。初住草堂寺,收纳僧徒三千人。姚兴待罗什以国师之礼,尊崇备至,常亲率群臣及僧众听他讲经。罗什在凉州十八年,因此通晓汉文。他发现汉文译经与梵文原经出入甚大,遂向姚兴建议重新译经。经罗什之手,前后译经共有九十八部,四百二十五卷。在中国佛教史上,鸠摩罗什译经是件大事。龙树中观宗大乘学说的主要经典,由罗什最终译完;他还对小乘成实宗经典的翻译,作出了大量贡献。鸠摩罗什译经的态度比较严肃,力求译文典雅而又不失原意。从这个意义说,他的译经活动不但有利于佛教的传播,而且奠定了中国翻译文学的基础。
 +
 
 +
<p style="text-indent:2em;">在姚兴的提倡和鼓励之下,后秦举国上下崇信佛教,一时寺院佛塔林立,仅长安一地的僧人就有五千多人,各地事佛的人达到“十室而九”的地步。姚兴倡导的佞佛之风,耗费大量物质财富,弄得储用殚竭,人民疲弊,严重影响关陇地区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后秦的国力开始衰退,走上下坡路。
 +
 
 +
== 参考资料 == 
 +
{{Reflist}}

於 2020年6月28日 (日) 17:02 的修訂

後秦(公元384年~417年)是十六國時期古羌軍閥姚萇建立的政權。傳三世共三帝,歷經三十四年。

前秦皇帝苻堅淝水兵敗後,關中空虛,原降於前秦的古羌軍閥姚萇在渭北叛秦,晉太元九年(384年)自稱「萬年秦王」,史稱後秦,都北地(今陝西耀縣東南),次年擒殺苻堅。

太元十一年(386年)姚萇在長安稱帝(今陝西西安),統治地區包括今陝西、甘肅東部和河南部分地區。

後秦建初七年(393年)姚萇卒,子姚興繼位,攻殺前秦苻登,掃除前秦殘部;又乘後燕滅西燕,盡占原西燕河東之地;弘始元年(399年)乘東晉內亂,陷洛陽,淮漢以北諸城多請降,國勢遂與後燕相當。伐後涼,得鳩摩羅什。是年,法顯長安出發西行求經。

弘始十八年(416年)姚興卒,子姚泓繼位。國內曾歸降的多族勢力趁機反叛,乘喪發兵。同年八月,東晉太尉劉裕親率大軍分四路北伐,克許昌,收復洛陽。後秦宗室皇弟為奪位反叛,被姚泓消滅。

義熙十三年(417年)劉裕大軍攻破潼關,圍攻長安,姚泓舉國投降,被劉裕處死,後秦覆滅。

其國號以所統治地區為戰國時秦國故地為名。《十六國春秋》始稱「後秦」,以別於前秦和西秦,後世襲用之,又以王室姓姚而別稱姚秦[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後秦                 國家領袖         姚萇、姚興、姚泓
                別 稱         姚秦                 首 都         北地、長安 [1]
                主要民族         漢族、古羌族                 國土面積         100萬平方千米(疆域全盛)

歷史沿革

初附兩趙

西晉永嘉(307年~312年)年間,前朝大將古羌豪酋姚弋仲率本部從赤亭(今甘肅隴西)遷徙到榆眉(今陝西千陽)一帶居住,自稱護西羌校尉、雍州刺史、扶風公。所統領不僅有古羌人,還有漢族人和其它族人。姚弋仲率部進入關中後,與其它割據勢力相比,仍較弱小,因而不得不處於附庸地位,先後歸附於前趙劉曜和後趙石勒。後趙時石虎徙關中豪傑及氐、羌於關東,333年,以姚弋仲為西羌大都督,率羌眾數萬遷於清河之灄頭(今河北棗強東北)

永和五年(349年)四月,石虎去世,太子石世繼位,征梁犢歸來的姚弋仲、蒲(苻)洪等人與彭城王石遵相遇於李城(今河南溫縣),共同勸說石遵起兵奪位。石遵隨後起兵,不久就殺石世繼位。然而不久冉閔就廢殺石遵,立石鑒為帝,掌握朝政。新興王石祗於是與姚弋仲及蒲洪連兵,移檄討伐冉閔。

永和六年(350年),冉閔殺石鑒並誅殺石氏宗室,姚弋仲率眾討伐,移兵至混橋。石祗於襄國即帝位,以姚弋仲為右丞相,封親趙王,殊有禮待。

永和七年(351年),冉閔圍攻襄國,姚弋仲命其子姚襄率兵救援,並配合太尉張舉,遣使向前燕求援。在汝陰王石琨姚襄、前燕以及襄國守軍夾擊之下,冉閔兵敗,敗退鄴城。

改順東晉

永和七年(351年)四月,石祗被殺,後趙滅亡。弋仲有子四十二人,常戒諸子曰:「吾本以晉室大亂,石氏待吾厚,故欲討其賊臣以報其德。今石氏已滅,中原無主,自古以來未有戎狄作天子者。我死,汝便歸晉,當竭盡臣節,無為不義之事。」乃遣使請降。永和七年,拜弋仲使持節、六夷大都督、都督江、淮諸軍事、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大單于,封高陵郡公。[2]

永和八年(352年),姚弋仲病逝,享年七十三歲。姚弋仲的靈柩後為苻生所獲,以王禮葬於甘肅天水冀縣。

姚襄兵敗

姚襄字景國,年十七,身長八尺五寸,臂垂過膝,雄武蓋世,好學博能,在南夏以才能見識著稱,士兵們都很愛戴敬慕他,便上書請願立姚襄為嗣。弋仲弗許,百姓固請者日有千數,乃授之以兵。石祗僣號,以襄為使持節、驃騎將軍、護烏丸校尉、豫州刺史、新昌公。晉遣使拜襄持節、平北將軍、并州刺史、即丘縣公。

姚弋仲去世,姚襄秘不發喪,率六萬戶南攻陽平、元城、發乾三城,攻克三城,斬殺掠奪三千多家,駐紮在碻磝津,任太原王亮為長史,天水尹赤為司馬,略陽伏子成為左部帥,南安斂岐為右部帥,略陽王黑那為前部帥,強白為後部帥,太原薛贊、略陽權翼為參軍。不久被前秦所敗,南走至滎陽後,才為父發喪。後在麻田與前秦將高昌、李歷交戰,馬中流箭而死,靠其弟姚萇救護才倖免於難。

流人郭斁等千餘人執晉堂邑內史劉仕降於襄,朝延大震,以吏部尚書周閔為中軍將軍,緣江備守。襄將佐部眾皆北人,咸勸襄北還。襄方軌北引,自稱大將軍、大單于,進攻外黃,為晉邊將所敗。襄收散卒而勤撫恤之,於是復振。乃據許昌,將如河東以圖關右,自許遂攻洛陽,逾月不克。其長史王亮諫襄曰:「公英略蓋天下,士眾思效力命,不可損威勞眾,守此孤城。宜還河北,以弘遠略。」襄曰:「洛陽雖小,山河四塞之固,亦是用武之地。吾欲先據洛陽,然後開建大業。」俄而亮卒,襄哭之甚慟,曰:「天將不欲成吾事乎?王亮舍我去也!」[2]

晉征西大將軍桓溫自江陵伐襄,戰於伊水北,為溫所敗,率麾下數千騎奔於北山。其夜,百姓棄妻子隨襄者五千餘人,屯據陽鄉,赴者又四千餘戶。襄前後敗喪數矣,眾知襄所在,輒扶老攜幼奔馳而赴之。昇平元年(357年),襄尋徙北屈,將圖關中,進屯杏城,遣其從兄輔國姚蘭略地鄜城,使其兄益及將軍王欽盧招集北地戎夏,歸附者五萬餘戶。苻生遣其將苻飛拒戰,蘭敗,為飛所執。襄率眾西引,生又遣苻堅、鄧羌等要之。襄將戰,沙門智通固諫襄,宜厲兵收眾,更思後舉。襄曰:「二雄不俱立,冀天不棄德以濟黎元,吾計決矣。」會羌師來逼,襄怒,遂長驅而進,戰於三原。襄敗,為堅所殺,時年二十七,是歲晉昇平元年也。苻生以公禮葬之。萇僣號,追諡魏武王,封襄孫延定為東城侯。

鉅鹿公苻睿兵敗,為泓所殺,萇遣龍驤長史趙都、參軍姜協詣秦王堅謝罪,堅怒,殺之。萇懼,奔渭北馬牧,於是天水尹緯、尹詳、南安龐演等糾扇羌豪,帥其戶口歸萇者五萬餘家,推萇為盟主。

姚萇立國

384年,萇自稱大將軍、大單于、萬年秦王,大赦,改元白雀,以尹詳龐演為左、右長史,南安姚晃及尹緯為左、右司馬,天水狄伯支等為從事中郎,羌訓等為掾屬,王據等為參軍,王欽盧、姚方成等為將帥。姚萇率軍進屯北地(今陝西耀縣),渭北羌胡十萬餘戶歸附,勢力發展很快,385 年擒殺苻堅

取長安後,姚萇就於同月即位為帝,改年號建初,建國號大秦。不久又擊敗了前秦秦州刺史王統,奪取秦州。同一年,前秦宗室苻登就在關中氐族殘餘勢力的推舉下與後秦對抗,不久在前秦帝苻丕遇害後更稱帝繼位。起初苻登力量甚盛,在涇陽(今陝西涇陽縣)大敗姚碩德,要姚萇親自出兵救援,更謀攻長安。不過當時前秦重將苻纂為苻師奴所殺,將領蘭櫝遂與苻師奴反目,蘭櫝因受西燕皇帝慕容永攻擊而向後秦求援,姚萇以苻登遲疑慎重而少決斷,不敢出兵深入而決意親自率軍救援。最終先破苻師奴並盡收其眾,後敗慕容永並生擒蘭櫝。

另姚方成亦擊敗徐嵩,徐嵩雖然被俘仍大罵姚萇不僅背叛對其有恩的苻堅,更將他殺害,不惜恩情就連狗不如。姚方成殺死徐嵩後,姚萇又掘出苻堅的屍首不斷鞭撻,更脫光屍身的衣服,裹以荊棘並以土坑埋掉,以釋心中憤怨。建初三年(388年),自春季開始夏末,姚、苻兩軍就分別據朝那(今寧夏朝那縣)及武都(今甘肅武都縣)相持並交戰,互有勝負而不能擊倒對方,於是都解兵歸還。但關西豪傑都以後秦久久未能站穩關中,反多次敗給苻登,大多都投向前秦,唯齊難、徐洛生、劉郭單等人仍然忠於後秦,提供軍糧並跟除姚萇征戰。

至建初六年(391年)十二月,苻登進攻安定,姚萇在安定城東擊敗他。次年三月,前秦將沒亦干亦向後秦歸降,但姚萇不久就患病。苻登得知姚萇患病就乘機進攻安定,至八月姚萇病情轉好就親自率兵抵抗,更乘苻登出營迎擊而命姚熙隆進襲前秦軍營,令苻登懼而退兵。姚萇又讓軍隊旁出跟隨苻登,苻登得知後秦營壘空空如也,失去其影縱後更為驚懼,只得敗還雍城(今陝西鳳翔縣南)。

建初九年(394)正月,姚萇病死,其子姚興嗣立,苻登仍是後秦王朝的強大威脅。

姚興繼位

姚萇病死,姚興沒有馬上發喪。他害怕掌握後秦重兵的三位將領聞訊會發動兵變。這就是分鎮安定、陰密(今甘肅靈台縣西)的叔父姚緒、姚碩德和戍衛長安的弟弟姚崇。三人之中,以姚碩德威望最高、兵力最強,為打消姚興的顧慮,他到長安表明態度,承認姚興的領袖地位,從而緩和了後秦國內的緊張氣氛。 苻登聽到姚萇死去的消息,非常高興。他調動大軍,全力東進,準備一舉消滅後秦。苻登先後攻占姚奴、帛蒲二鎮,到達始平附近的廢橋。始平(今陝西戶縣西)處於渭水之濱,距長安不足百里。後秦咸陽太守劉忌奴又乘亂反叛,形勢對姚興十分不利。

姚興決定暫不稱帝,自號為大將軍,以輔政大臣尹緯為長史,狄伯支為司馬,整頓軍隊迎擊苻登。首先以奇兵突襲咸陽,將劉忌奴擒獲,消除了後顧之憂。然後,親率大軍趕赴廢橋,解救始平。

皇初元年(394年)夏初,兩軍在廢橋展開決戰。這一戰,後秦大獲全勝。苻登的軍隊徹底崩潰,他本人狼狽地逃到平涼(今甘肅平涼西),躲進馬毛山里去了。當年七月,姚興一面命人堵劫乞伏乾歸救援苻登的軍隊,一面親自率軍攻打馬毛山。在那裡,姚興一鼓作氣擊潰苻登,把他擒獲後殺死。

皇初三年(396年),姚興先後占取成紀、上邽(兩地皆在甘肅天水市西),勢力達到天水郡。姚興委任有將帥之才的羌族著名軍事家姚碩德為秦州牧、領護東羌校尉,鎮守上邦,為全面奪取隴西作準備。

第二年九月,姚興之弟姚崇攻擊鮮卑薛勃部,把後秦的疆域向北擴展到上郡(今陝西榆林南魚河堡)一帶。隆安三年(399年),姚興開始蠶食東晉領土。兩個月後,洛陽城被後秦攻破。洛陽城破,影響很大,淮河、漢水以北的許多地方勢力都歸附了姚興。

治國方略

在動亂的十六國時期,姚興是一位有作為的少數民族君主。在前期,他留心政事,比較好地處理了統治集團內部的關係。軍事上,姚興信任和使用兩位能征善戰的叔叔姚緒和姚碩德;政治上,他依靠的是足智多謀的尹緯。

為澄清吏治,姚興採取嚴厲措施打擊貪官污吏。對於比較清廉的臣屬,他不僅給予物質上的獎勵,還下書表彰,越級提拔他們的職務。後秦在長安辦有律學,學員都是地方郡縣的閒散官吏。

姚興還曾發布命令,要求各地政府釋放因災荒貧困而自賣為奴的百姓;禁止百姓製造錦繡和過多地進行宗教祭祀;安葬陣亡的將士和撫恤他們的家屬等等。此外,他本人以身作則,厲行節儉,從不用金銀裝飾的車馬器物。在姚興的帶動之下,後秦上下崇尚清素,達官貴人也不敢肆意奢侈浪費。這些措施,對於階級矛盾的緩和和關隴地區經濟的恢復與發展,無疑是有益的。

姚興繼承姚萇的政策,大力提倡儒學,興辦學校。姚興提倡儒學意在維護統治,但在客觀上為保存和發揚漢族傳統文化做出了貢獻。

姚興比較注意軍紀。史書上講,他的軍隊「軍令齊整,秋毫無犯,祭先賢,禮儒哲」。由於能夠作到「軍無私掠」,後秦的軍隊,最初的名聲還是比較好的。

攻滅西秦

後秦的西鄰是一個乞伏鮮卑人建立的國家。它的國號也叫作秦,史稱西秦。乞伏鮮卑人原居漠北,西晉時期開始遷徙到隴西。淝水戰後,其部落酋長乞伏國仁招集諸部,擁兵自立,有眾十餘萬人,逐漸割據隴西。

乞伏乾歸本來就是後秦統一關隴、進軍河西的障礙。西秦國力日強,特別是隆安四年(400年)乞伏乾歸把首都從金城東移至苑川(今甘肅榆中縣大營川地區),更使姚興感到不安。這年五月,姚興命令姚碩德將兵五萬,由南安峽進擊西秦。乞伏乾歸親自從苑川趕到前線,兩軍在隴西城(今甘肅隴西南)下形成對峙。由於深入敵境,人地生疏,樵道又被切斷,後秦軍隊逐漸陷入困境。姚興得到報告,立即封鎖消息,遠程跋涉,親自增援姚碩德。

乞伏乾歸採取誘敵深入的辦法,準備一舉殲滅後秦主力。他預先將精銳的中軍兩萬人埋伏在伯陽川,並在侯辰谷安排四萬人的外軍作為後繼。然後,他帶領幾千騎兵迎候姚興,以引誘敵人進入包圍圈。但是,交戰時恰遇災害性天氣,大風昏霧,遮天蔽日,乞伏乾歸迷失道路,與中軍斷絕聯繫,誤入外軍陣地。作戰計劃不能照常執行,西秦軍隊措手不及,被姚興打敗。乞伏乾歸丟棄大軍,輕騎遁回苑川。失去主帥的西秦軍隊三萬六千人皆放棄武器,投降後秦。後乞伏乾歸一度依附南涼,經過輾轉反覆,最終還是歸屬了姚興。

征服隴西之後,姚興的兵馬越過黃河繼續西進,先後消滅後涼,逼降南涼北涼西涼,占據西方重鎮姑臧(今甘肅武威)。這樣,後秦的疆域「南至漢川,東逾汝潁,西控西河,北守上郡」(《讀史方輿紀要》),成為十六國後期國力僅次於後燕的強盛王朝。

兵敗北魏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曾遣使求婚於後秦,遭拒絕。後秦弘始三年(401)正月,北魏軍攻後秦屬黜弗、素古延等諸部 [3]。從此後秦、北魏有隙。二月,北魏軍復攻後秦,秦廷大震,遂選兵訓卒,謀伐北魏。五月,後秦主姚興遣義陽公姚平、尚書右僕射狄伯支等率步騎4萬攻北魏,自領大軍後繼,命尚書令姚晃輔太子姚泓守都城長安(今西安西北)。姚平攻北魏乾壁(今山西臨汾南汾河東岸),60餘日後拔之。七月,拓跋硅遣毗陵王拓跋順、豫州刺史長孫肥率6萬騎為前鋒,自領大軍隨後進擊後秦軍。

八月,拓跋珪至永安(今霍州),姚平遣驍將率200精騎偵察北魏軍,遭長孫肥逆擊,全部被俘。姚平引兵退走,至柴壁,閉城固守。拓跋硅領軍追至,將其圍困。姚興率4.7萬人往救,欲據柴壁對岸的天渡運糧以濟姚平。拓跋硅納部將之策,令部眾架浮橋,進至汾西(今汾河西岸),築圍以阻之。柴壁一戰是對姚興的一次重大打擊,從此後秦再也無力東進與北魏抗爭,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奪取中原的希望。

弘始五年(403年),後秦向南方擴張領土,取得成效。當時東晉王朝內部發生變亂,荊州刺史桓玄從上游起兵,長驅攻入建康。桓玄逼迫晉安帝禪位於己,改國號為楚。桓玄之變,加劇了東晉統治集團的內部矛盾,一些不滿桓玄統治的官吏北上投降後秦。他們為姚興提供了南方社會虛弊的真實情況,加強了他南下用兵的信心。這一年,姚興先後攻取了東晉的南鄉、順陽、新野等十二郡土地。同年,後秦的軍隊還重創了仇池(今甘肅成縣西)的割據政權,迫使仇池王楊盛送子為質,接受姚興的封號。

喪失河西

消滅南涼、占據姑臧以後,後秦在河西地區的統治遇到一定的困難。由於這一帶從來不是羌人活動的地區,姚興為保住姑臧,每年都得投入大量的兵力。兵力緊張,再加上表面接受後秦封號的北涼國主沮渠蒙遜和南涼國主禿髮傉檀都覬覦着這座要塞,姚興感到壓力很大。所以到弘始八年(406年),他已有意放棄姑臧。涼州刺史王尚到任五年,政績突出。在遠離長安,困守孤城的困難條件下,他輕身率下,躬儉節用,努力發展生產,安定人心,受到涼州各族人民的擁護。後秦政權對河西地區的統治正在日趨鞏固。

這年六月,禿髮傉檀為了討好姚興,特地獻上三千匹戰馬和三萬頭羊只。姚興認為在諸涼的國主中,唯有禿髮傉檀最忠於自己。於是,他下令將王尚調回長安,改任禿髮傉檀為涼州刺史。隨着姑臧的喪失,後秦的勢力逐漸退出河西,唯一保留下來的只是對諸涼名義上的領屬關係。同年,姚興的另一重大失誤是將南鄉十二郡歸還東晉,極大地削弱了自身的力量。

赫連叛秦

弘始九年(407),赫連勃勃建立的大夏政權突然崛起在後秦的北方,成為姚興無法擺脫的威脅和災難。赫連勃勃被拓跋圭打垮後一文不名,毫無力量。自接受後秦的封號、統領舊部以來,他的羽翼才日漸豐滿起來。秦魏戰後,姚興為對付北魏,改任赫連勃勃鎮朔方,並以三交五部鮮卑及雜虜二萬餘落撥他管轄。赫連勃勃實力大增,遂決定叛秦自立。

弘始八年(406年),他把柔然可汗社獻給姚興的八千匹戰馬劫獲,並以射獵的名義襲殺了岳父沒弈干,並其部眾。次年六月,他自稱天王、大單于,建國號為大夏。在陸續打敗一些部落和割據勢力之後,赫連勃勃開始騷擾姚興。十月,他連陷後秦的北部諸戍。有的部下建議他定都高平,赫連勃勃不同意。他認為專固一城,不能發揮騎兵高速度作戰的特點。他要採取是倏來忽往的突襲戰術,使姚興疲於奔命,防不勝防,果然奏效。在鐵弗騎兵的襲擊下,後秦嶺北地區整天處於緊張狀態,根本無法進行正常的生活。

弘始十一年(409年)正月,姚興重新調整兵力,派出以其弟姚沖為主帥、大將狄伯支為副帥的四萬騎兵襲擊赫連勃勃。不料,事情中途有變,姚沖企圖回兵長安,奪取政權。狄伯支拒絕參與陰謀,被姚沖毒死。事變雖被姚興迅速平息,但是預期的軍事目的沒有達到。三個月後,赫連勃勃卻成功地襲擊了後秦的平涼,搶虜人口七千餘戶,並進屯平涼以南的依力川。

赫連勃勃把南下騷擾姚興作為既定國策,導致後秦與大夏間的戰爭頻繁發生。此後一直到姚興病死,在雙方的戰鬥中,後秦很少有獲勝的機會,而驍騎風馳的夏人卻使平涼、杏城、定陽(今陝西延長縣南)等重鎮幾度易手,先後消滅秦軍近十萬人,搶掠人口兩萬多戶,牲畜財產不計其數。一而再的戰爭失利和姚碩德、姚緒、尹緯等著名文臣武將的相繼去世,使姚興的處境日益困難。為了避免更多的人口落入赫連勃勃的手裡,姚興將數千戶邊鎮居民安置到內地陳倉(今陝西寶雞市東)。為了集中兵力,他將增援南燕的軍隊撤回;為了彌補國用不足,他增加在關津渡口的商稅,甚至對鹽竹山木,也巧立名目擴大稅收。姚興的這些措施,並沒有幫助他擺脫困境。撤回援燕的軍隊,造成東晉迅速攻滅南燕,轉而威脅後秦;增加稅目,極大地加重了人民負擔,激化了階級矛盾。姚興飲鴆解渴、殺雞取卵,為自己釀成了新的苦酒。

內部爭鬥

弘始十六年(414)五月,姚興突患重病。後秦皇室內部發生權力之爭,幾乎演成大規模的內戰。

亂子是由皇子姚弼謀奪皇太子姚泓之位引起的。在姚興的諸子中,皇長子姚泓並不受寵。這主要因為姚泓性格寬和、才能平庸,且又體弱多病。早在元興元年(402年)立太子時,姚興對他就頗為猶豫。姚興喜愛皇子姚弼,認為他是比較理想的繼承人,因此平素格外寵信。野心很大的姚弼逐漸滋生奪嫡的欲望。

弘始十八年(416年)二月,姚興病勢轉重,自知不久人世,遂下令太子監國。姚弼的黨羽在謀殺姚泓和劫持姚興的計劃未逞後,開始策劃入宮作亂。姚興終於下令收繳姚弼的武裝,逮捕姚弼。姚弼的死黨姚洸誤信姚興已死的謠傳,帶兵攻打端門,皇城內外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姚興勉強支撐病體,被人扶到殿前,宣布處死姚弼。亂軍失去鬥志,潰散而去。事變平息的第二天,姚興病發去世,終年五十一歲。

太子姚泓繼位,東晉劉裕北伐,進攻後秦,收復洛陽。後秦宗室卻骨肉相殘,自相削弱。

亡於東晉

東晉義熙十二年(後秦永和元年,416),劉裕在攻滅南燕和益州割據勢力、鞏固其朝內地位後,欲揚威於外,謀北伐後秦。義熙十二年正月,後秦主姚興遣兵攻東晉雍州之襄陽,被東晉雍州刺史趙倫之擊敗,為劉裕北伐找到藉口。加之此時姚興病死,姚泓新立,兄弟相殺,關中騷亂。西秦又襲擾其西,胡夏威脅其北。與其有姻親關係的北魏因連年災荒和受柔然進擾,無力對其支援。劉裕獲悉後秦內外交困,遂於三月拜中外大都督,籌備伐後秦。

時沈田子、傅弘之等率兵千餘已襲破武關,占據青泥(今陝西藍田)。姚泓原擬親率大軍至定城迎擊劉裕軍,又恐沈田子等襲其側後,故決定先滅沈田子、傅弘之部後再合力迎擊東晉軍主力。沈田子聞姚泓率數萬步騎來攻,欲擊之。傅弘之以敵眾我寡為由,勸阻出戰。沈田子認為,兵貴用奇,不在眾,乘其營陣未立,攻之可破。即率部出戰,傅弘之跟進。後秦兵合圍數重,沈田子激勵士卒決死奮戰。東晉軍踴躍奮擊,大敗後秦兵,斬萬餘人。姚泓敗奔霸上(今西安東)。時劉裕遣沈林子率萬餘精騎增援也到,隨即追擊。關中郡縣多暗地來歸。此戰勝利,有力地策應了主力西進。但攻蒲阪的朱超石部失利,退至潼關。

劉裕大軍西進至洛陽,於八月進抵潼關,以朱超石為河東太守,使與振武將軍徐猗之率軍北渡河,攻蒲阪,掩護主力北翼。適逢連日大雨,河水暴漲。劉裕依王鎮惡所請,命其率水軍溯渭水趨長安。駐定城的姚贊和屯於香城 (今陝西大荔東南)的恢武將軍姚難,為王鎮惡部所逼,引師西退。因渭水泛濫,姚贊等北渡不成。王鎮惡部水陸並進,追及姚難。姚泓由霸上進至石橋(長安東北)接應姚難,並派鎮北將軍姚強與姚難合兵屯涇上(今高陵境)以拒之。王鎮惡遣部將毛德祖率兵進擊,破之。姚強戰死,姚難逃往長安。姚贊退至鄭城(今華縣),劉裕率大軍進逼。時後秦軍在長安附近尚有數萬人。

姚泓急令姚贊守霸東(今灞河之東),將軍姚丕守長安城北之渭橋,輔國將軍胡翼度守城東北之石積,姚泓自守城西逍遙園。王鎮惡部乘蒙沖小艦逆渭水而進,兵皆隱於艦內。後秦兵只見艦進而未見人,十分驚異。艦至渭橋,王鎮惡即令軍士食畢皆執兵器棄艦登岸,背水死戰,大敗姚丕所部。姚泓引兵往救,因逼水地狹,又遇姚丕部敗退,自相踐踏,不戰而潰,單騎逃還王宮。王鎮惡率眾從長安北門入城,姚泓領數百騎逃奔石橋。姚贊得悉姚泓兵敗,當夜急率諸軍馳救,擬會姚泓於石橋,但長安城諸門已為晉軍所據。姚贊部不得過,一時驚散。是月二十四,姚泓被迫請降,後秦滅亡。歷三主,三十四年。

大興佛事

弘始七年(405年),姚興在長安開闢逍遙園,以此處作為僧人鳩摩羅什的譯經場。鳩摩羅什之父為天竺人,娶龜茲女生羅什。七歲時,羅什隨母出家。青少年時期,他曾遊學罽賓、月氏等國,初學小乘,並旁通婆羅門哲學;後改學大乘,精研《由論》、《十二門論》等經典,稱譽西域諸國。呂光平西域,攜羅什至涼州。弘始三年(401年),姚興出兵破後涼,迎羅什到長安。鳩摩羅什至長安,時年五十八歲。初住草堂寺,收納僧徒三千人。姚興待羅什以國師之禮,尊崇備至,常親率群臣及僧眾聽他講經。羅什在涼州十八年,因此通曉漢文。他發現漢文譯經與梵文原經出入甚大,遂向姚興建議重新譯經。經羅什之手,前後譯經共有九十八部,四百二十五卷。在中國佛教史上,鳩摩羅什譯經是件大事。龍樹中觀宗大乘學說的主要經典,由羅什最終譯完;他還對小乘成實宗經典的翻譯,作出了大量貢獻。鳩摩羅什譯經的態度比較嚴肅,力求譯文典雅而又不失原意。從這個意義說,他的譯經活動不但有利於佛教的傳播,而且奠定了中國翻譯文學的基礎。

在姚興的提倡和鼓勵之下,後秦舉國上下崇信佛教,一時寺院佛塔林立,僅長安一地的僧人就有五千多人,各地事佛的人達到「十室而九」的地步。姚興倡導的佞佛之風,耗費大量物質財富,弄得儲用殫竭,人民疲弊,嚴重影響關隴地區社會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後秦的國力開始衰退,走上下坡路。

參考資料

  1. 徐俊.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2. 2.0 2.1 《晉書·卷一百十六·載記第十六》
  3. 唐長孺.十六國隋史/中國大百科全書名家文庫:中國大百科,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