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柔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柔然,是公元四世紀後期至六世紀中葉,在蒙古草原上繼匈奴鮮卑等之後崛起的部落制汗國,最高統治部落(可汗郁久閭氏本部)為鮮卑別部的一支。

當時中原正經歷東晉十六國後期、南北朝紛爭對峙。四世紀後期至六世紀三十年代中期,柔然與北魏南朝形成了長期的並立。柔然主要遊牧範圍大體為今蒙古國全境、俄羅斯聯邦貝加爾湖地區,西面可達阿爾泰山西麓,東面至額爾古納河西岸地區,核心區在今蒙古國,有時汗國向西勢力可達古代西域即今中亞和中國新疆,向南勢力可達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北部一帶。

柔然人與所謂阿瓦爾人的關係目前中外歷史學界尚無定論,這一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柔然                 簡 稱         柔然汗國
                建立時間         402年                 滅亡時間         555年
                所屬洲         亞洲                 別 名         蠕蠕、芮芮、茹茹、蝚蠕、檀檀
                始 祖         車鹿會                 政治體制         君主制
                主要宗教         薩滿教                 主要民族         柔然人、高車人等
                語 系         阿爾泰語系                 敵 國         高車、北魏

話題

起源

柔然,亦稱蠕蠕、芮芮、茹茹、蝚蠕等。北朝的碑誌、雜曲中,往往泛稱之為「鬼方」、「獫狁」、「北虜」、「北狄」等。「柔然」名號始於車鹿會之自稱。而「蠕蠕」之名則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認為柔然智力低下,所以嘲諷他們是不會思考的蟲子,並下令全國軍民對柔然侮辱性的改稱「蠕蠕」。[1] 北魏後期柔然以「茹茹」作為自稱或姓氏。「柔然」一詞,有認為是「聰明、賢明」之意,或認為含有「禮義、法則」之義,或認為源於阿爾泰語的「異國人」或「艾草」等。

關於柔然人的來源,由於史籍記載歧異、簡略,有東胡鮮卑匈奴、塞外雜胡諸說。如《魏書·蠕蠕傳》提及蠕蠕為「東胡之苗裔」、「匈奴之裔」、「先世源由,出於大魏」。[1] 《宋書·索虜傳》、《梁書·芮芮傳》均認為柔然是「匈奴別種」 [5-6] ,而《南齊書·芮芮虜傳》則以為是「塞外雜胡」,[2]《北史》則僅記載其「姓郁久閭氏」。[3]此外,歐洲歷史著作中有稱柔然為「阿哇爾人」(Avars),其實為公元八世紀中葉由亞洲遷到歐洲的柔然人,並在今巴伐利亞東部建立阿瓦爾汗國。阿瓦爾汗國終在與法蘭克國王查理進行8年戰爭後覆滅。

柔然最鼎盛時期在約公元410年—425年,其勢遍及大漠南北:北達貝加爾湖畔,南抵陰山北麓,東北到大興安嶺,與地豆於相接,東南與西拉木倫河的庫莫奚及契丹為鄰,西邊遠及準噶爾盆地和伊犁河流域,並曾進入塔里木盆地,使天山南麓諸國服屬。在柔然的發展過程中,逐漸融合其它民族成分。
根據《魏書》、《北史》及其它南北朝至隋唐有關史書記載,柔然所統轄的姓氏共有60餘種,其中屬於柔然的民族、部落有郁久閭氏、俟呂鄰氏、爾綿氏、約突鄰部、阿伏干氏、紇奚部、胏渥氏;屬東胡鮮卑的有拓跋氏、丘敦氏、無盧真氏、樹格干氏、尉遲氏、谷渾氏、匹婁氏、勿地延氏、莫那婁氏、叱豆渾氏、庫褥官氏、溫盆氏、樹黎氏、烏氏(烏洛侯);屬於敕勒的有乙旃氏、斛律氏、副伏羅氏(部)、達布干氏、屋引氏、他莫孤氏、奇斤氏、泣伏利氏以及東部高車等;屬於匈奴餘部的有拔也稽部(一說屬敕勒)、賀術也骨部、烏洛蘭氏;屬於突厥的有阿史那氏;屬於西域諸胡的有龍氏、高氏(一說為漢人)、希利垔、邢基祗羅回、侯醫垔等。此外,柔然內部還有一些漢人。由上可知,柔然主要是鮮卑、敕勒、匈奴和突厥等許多民族和部落所組成。因此,東胡之裔、鮮卑一支、匈奴別種之說,亦皆有一定的合理因素。

但就柔然統治者的世襲貴族而言,無疑是從拓跋鮮卑部落聯盟中分離出來的。柔然一個歸附北魏的首領阿那瓌曾對魏孝明帝元詡說:「臣先世源由,出於大魏。」元詡回答:「朕已具之」,以表示認可。故有的史書直稱柔然可汗社侖為鮮卑社侖或河西鮮卑社侖。說明柔然、拓跋均有一個共同祖源,皆由鮮卑和匈奴融合而成。柔然貴族是從拓跋鮮卑中分離出來的一支。隨着柔然勢力在大漠南北的發展,與進入中原地區的拓跋鮮卑分道揚鑣,出現的差異也越來越大。

發展

柔然興起

公元3世紀中葉,柔然的最高統治集團郁久閭氏之始祖木骨閭在拓跋力微時被拓跋鮮卑掠獲為奴隸,後免為騎卒。3世紀末,拓跋猗盧總攝拓跋三部時,木骨閭郁久閭恰因「坐後期當斬」罪,「亡匿廣漠溪谷間」,並集合逃亡者百餘人,依附遊牧於陰山北意辛山一帶的紇突鄰部。由於「木骨閭與郁久閭聲相近,故後子孫因以為氏」。[1] 木骨閭卒,子車鹿會雄健,不斷兼併其它部落,擁有不少部眾和財富,成為世襲貴族,以柔然自稱。役屬於拓跋鮮卑,「歲貢馬畜貂豽皮。冬則徙度漠南,夏則還居漠北」。正如崔浩所云:「夏則散眾放畜,秋肥乃聚,背寒向溫,南來寇抄。」車鹿會死後,經吐奴傀、跋地,至地粟袁卒,其部分為二:地粟袁長子匹候跋繼父居今內蒙自治區河套東北、陰山以北一帶原柔然遊牧地。縕紇提所統的西部,從河套向西擴展到今內蒙古額濟納旗一帶。代國被苻堅滅後,柔然曾一度依附於朔方塞外劉衛辰統領的鐵弗匈奴部。[4]

拓跋珪恢復代國稱魏後,於391年(北魏登國六年)向柔然發動進攻,匹候跋和縕紇提率部降魏。後縕紇提子社侖殺匹候跋,盡並其部,掠五原以西諸郡,遠遁漠北。此時,正值北魏建國初期,拓跋氏銳意進取中原,與後秦後燕西秦以及南燕南涼等政權互爭雄長,無暇北顧,因而給柔然的發展以可乘之機。社侖攻破敕勒諸部落,盡據鄂爾渾河、土拉河一帶水草豐茂的地區,勢力益振。接着又襲破蒙古高原西北的匈奴餘部拔也稽,盡並其眾。整個蒙古高原和周圍諸民族紛紛降附。柔然統一漠北後勢力所及:「西則焉耆之地,東則朝鮮之地,北則渡沙漠,窮瀚海,南則臨大磧。」亦即東起大興安嶺,南臨大漠,與北魏相峙,西逾阿爾泰山,占有準噶爾盆地,與天山以南的焉耆接界,北至今貝加爾湖,「盡有匈奴故庭,威服西域」。柔然「常所會庭則敦煌、張掖之北」,即在今鄂爾渾河東側和碩柴達木湖附近。 

公元402年(北魏天興五年),社侖自稱丘豆伐可汗,為了適應軍事征伐的需要,仿效北魏,立軍法,置戰陣,整頓軍隊,建立可汗王庭,使柔然迅速由部落聯盟進入早期奴隸制階段,後人亦稱之為柔然汗國。騎兵似「風馳鳥赴,倏來忽往」,形成一支威震漠北的強大力量。

從402年(天興五年)社侖稱汗至487年(太和十一年,柔然豆侖太平三年年),敕勒副伏羅部脫離柔然為止,為柔然的興盛時期。柔然統治者一方面繼續採取近攻遠交,聯合後秦、北燕北涼,共同對付北魏的策略;另一方面,不斷對北魏北境進行騷擾和掠奪。北魏則對柔然採取「討伐」方針,以解除北邊威脅,統一大漠南北及掠奪財富。因此,在80來年中,柔然南擾和北魏北襲均達20餘次。

社侖稱汗前後,正是北魏遷都平城不久,柔然的崛起成為北魏進取中原的後顧之憂。而北魏的強盛又是柔然南進的阻礙。為了集中力量對付北魏,柔然和後秦、北燕等結成抗魏聯盟。例如407年(北魏天賜四年),社侖弟斛律獻馬3000匹於北燕馮跋,聘馮女樂浪公主為妻。大檀為可汗期間(414—429),曾遣使北燕,獻馬3000匹、羊萬隻,並向南朝劉宋政權朝獻。至424年入寇北魏之前,柔然絲毫不處於下鋒。

柔然衰落

魏明元帝時期修築的長城 從社侖斛律大檀的20餘年間,柔然幾乎每年要襲擊北魏北方邊境。北魏也發兵北伐,乃至親征或巡邊,並在沿邊加強屯田和設置軍鎮,屯駐重兵,拱衛平城。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在討滅赫連夏、北燕、北涼的過程中,七次分道進攻柔然。429年(北魏神麚二年),拓跋燾率軍分東西兩路進攻柔然大敗之,大檀率部西走,柔然「國落四散,竄伏山谷,畜產布野,無人收視」。拓跋燾率軍追至兔園水(即推河,今蒙古國吐沁河),然後「分軍搜討,東至瀚海,西接張掖水(今甘肅省弱水),北度燕然山(杭愛山),東西五千餘里,南北三千里」,「凡所俘虜及獲畜產車廬,瀰漫山澤,蓋數百萬」。時高車諸部也乘機擺脫柔然的羈絆,「抄掠柔然」,高車、柔然先後歸附北魏者,有30餘萬。

從此柔然大傷元氣,大檀憤悒發疾死,子吳提繼立,號敕連可汗。431年(北魏神麚四年),遣使貢馬通好。在此期間,北魏南御宋兵,東滅北燕;西滅夏和北涼,大致統一北方。為取得北邊安寧,也採取和親政策。

與魏戰爭

自十六國後期起,北魏王朝為擴充勢力範圍以統一北方,柔然可汗為掠奪魏境的糧資和雄據大漠南北,連年互相攻戰。北魏為防禦柔然,拱衛京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北),修築長城,東起赤城(今屬河北),西至五原(今內蒙古包頭西北),延袤2000餘里,並設軍鎮、置戍卒。柔然為適應軍事上的需要,也建立一整套軍法。北魏始光元年(424)八月,柔然可汗大檀(即牟汗紇升蓋可汗)聞魏明元帝拓跋嗣去世,率6萬騎攻入北魏雲中(今和林格爾西北),殺掠吏民,攻陷故都盛樂,居盛樂宮,重重包圍趕來抵禦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及所部。後因大將於陟斤被北魏軍射殺,方引軍退去。次年(425)十月,北魏大舉征討柔然,分兵五道並進,越大漠擊之,柔然驚駭北逃。

魏帝拓跋燾為徹底擺脫北面柔然與南朝劉宋兩面夾擊的威脅,並雪雲中被圍之恥,在大敗赫連夏,克其都城統萬(今陝西靖邊東北白城子)後,決心集中力量打擊柔然。神麚二年四月,魏廷議擊柔然,公卿大臣及保太后擔心宋軍進攻,均竭力勸阻。太常卿崔浩認為:宋聞克統萬,內懷恐懼,必不敢動;柔然自恃遙遠,謂我力不能制,防備鬆懈已久,故夏則散眾放牧,秋則聚眾南掠,今乘其放牧無備出擊,可一舉滅之。魏帝對其見解極為讚賞,遂決定留太尉長孫嵩、衛尉樓伏連鎮守京都;命司徒長孫翰領兵由西道向大娥山,自率軍由東道向黑山(今內蒙古巴林右旗北罕山),越過大漠,合擊柔然可汗庭(今蒙古國哈爾和林西北)。五月,魏帝領軍至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地區),捨棄輜重,率輕騎兼馬(每一騎兼有副馬)奔襲,直逼栗水(今翁金河)。柔然無備,臨戰震怖,民畜驚駭奔散;大檀忙焚穹廬,絕跡西遁。大檀弟匹黎先在東部聞魏軍至,率兵欲救其兄,途中遭長孫翰騎兵截擊而敗,其渠帥數人被殺。六月,魏帝領軍沿栗水西進至菟園水(今圖音河),分兵搜討,聲勢浩大,範圍廣闊,俘斬甚眾。原附屬柔然的高車諸部乘機倒戈,抄掠柔然,歸附北魏。柔然諸部前後降魏者計30餘萬落,魏軍繳獲戎馬百餘萬匹,魏帝沿弱水西行,至涿邪山(約今阿爾泰山脈東南部),於七月引兵東還,至黑山,以所獲班賜將士。大檀因遭慘敗,憤悒病死。子吳提立,號敕連可汗。八月,魏帝又遣萬騎襲已尼陂(今貝加爾湖東南),東部高車降魏者數十萬落。十月,魏帝還平城,徙柔然、高車降附之民於漠南,東至濡源(今河北豐寧西北),西達陰山(今內蒙古陰山山脈),使之耕牧,收其貢賦。命長孫翰、尚書令劉絜、左僕射安原、侍中古弼共同鎮撫。[5] [6]

公元472—公元473年(北魏延興二年至三年),柔然又進攻敦煌,欲斷北魏通向西域的商路。於是北魏先後連續9次出兵漠北,襲擊柔然。僅470年(皇興四年)一次就「斬首五萬級,降者萬餘人,戎馬器械不可稱計」。柔然勢力再度削弱,予成可汗屢遣使「求通婚娉」。北魏孝文帝元宏即位後,馮太后執政,在對待柔然的問題上,稍改太武帝拓跋燾武力進攻的策略。元宏曾說:「兵者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先帝屢出征伐者,以有未賓之虜故也。今朕承太平之業,奈何無故動兵革乎!」柔然也改變方針,對北魏以媾和為主,互遣使者,「歲貢不絕」。 

公元5世紀後半葉,柔然內部的被奴役部落連續反抗和逃亡,大大削弱柔然的力量。487年(北魏太和十一年),原屬柔然的敕勒副伏羅部阿伏至羅率10餘萬落西遷,脫離柔然的統治,至車師前部西北,建立高車國,自立為王。柔然失去對西域的控制,彼此間展開30來年的爭戰,柔然由盛轉衰。

短暫復興

公元6世紀初,柔然統治集團內部為了爭奪汗位,發生內訌。520年(北魏正光元年),可汗丑奴為其母及大臣所殺。其弟阿那瓌剛繼位10來天,就被族兄示發戰敗,投歸北魏,受隆重迎接,位藩王下,安置於燕然館,封之為朔方郡公、蠕蠕王。雜曲歌辭「阿那瓌」描寫其在洛陽出行盛況云:「聞有匈奴主,雜騎起塵埃,列觀長平坂,驅馬渭橋來」。後阿那瓌從兄婆羅門又率數萬人擊潰示發,自號稱偶可社句可汗,旋為敕勒驅逐,率10萬騎歸降北魏。

面對當時形勢,北魏採取保存柔然,分其勢力,以牽制和抵禦日益強盛的高車國的策略。將阿那瓌安置於懷朔鎮(今內蒙古自治區固陽縣西南)北的吐若奚泉,婆羅門置於居延海附近的故西海郡(治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南)。522年(北魏正光三年),婆羅門叛離北魏,搶掠涼州,欲投奔嚈噠(嚈噠汗三妻,皆為婆羅門姐妹),被北魏追擒歸於洛陽,越二年死於燕然館。次年,阿那瓌也在柔玄、懷荒二鎮之間聚兵30萬,扣留北魏使臣,驅掠魏邊「良口二千,並公私驛馬、牛、羊、數十萬」,退還漠北。是年,北魏爆發六鎮大起義。為了維護自己統治,525年(北魏孝昌元年),召阿那瓌率10萬大軍,從武川鎮西向沃野鎮,擊潰破六韓拔陵所率之義軍。阿那瓌乘機搶掠,擴充實力,占據長城以北漠南地區,「部落既和,士馬稍盛」,自稱敕連頭兵豆伐可汗,擊敗因內亂而日益衰弱的高車國。 

北魏滅亡,東西魏分裂,柔然復興。高歡宇文泰,為了減輕北患、競相與阿那瓌結好。阿那瓌周旋其間,先後與東、西魏通婚,接受雙方的饋贈。如西魏文帝元寶炬以元翌女為化政公主嫁阿那瓌弟塔寒。元寶炬又娶阿那瓌長女郁久閭氏為皇后(魏悼後),而廢原皇后乙弗氏為尼,不久,並逼乙弗氏自殺。 

540年,東魏高歡以常山王高騭妹樂安公主(改封蘭陵郡長公主)嫁阿那瓌子庵羅辰。阿那瓌以孫女鄰和公主妻高歡第九子高湛,高歡亦娶阿那瓌愛女為正室,稱蠕蠕公主。「及齊受東魏禪,亦歲時往來不絕」。彼此間政治、經濟、文化聯繫得到進一步加強。

當軍事衝突有所緩和後,柔然逐漸注意整頓內政,多方吸取漢族文化,改官制,立年號。阿那瓌復立後,重用漢人淳于覃,「以覃為秘書監、黃門郎,掌其文墨」。柔然還注意吸收中原漢區的生產技術。其逐水草而居,原無城廓。「天監中(510年前後),始破丁零,復其舊土始築城郭,名曰木未城」,作為冬季或夏季居住的聚集點以防禦高車。木末城大概在張掖、敦煌之北汗庭的西南面。同時,柔然曾遣使至建康(今南京市),要求南齊派醫生及織錦、造指南車和漏刻的工匠到漠北。遭拒絕,說明柔然需要中原地區的醫師和工匠。柔然受漢族影響,在其後期,逐漸有了農業。如522年(北魏正光三年),阿那瓌被安置在懷朔鎮北後,曾「上表乞粟,以為田種,詔給萬石」。柔然不僅在政治上與北魏等有廣泛聯繫,而且中原的經濟、文化對它有很大吸引力。

柔然除了與北朝有交往,還屢次遣使南朝。早在5世紀30年代,柔然即不斷與劉宋聯絡,以建立針對北魏的聯盟。當時劉宋雖揚言「北伐」,但實無力攻北魏,因而對柔然所遣使臣亦「每羈縻之」。直至478年(劉宋升明二年),劉宋為了藉助外力擺脫內外困境,派驍騎將軍王洪範出使柔然,次年,到達漠北,「剋期共伐魏虜」。柔然可汗即在是年,率30萬騎進攻北魏,至塞上。南齊政權建立後,柔然又接連遣使貢獻貂皮、獅子皮褲褶及馬、金等物,企圖聯齊伐魏,並請派醫師、工匠。但由於蕭道成初即位,不敢貿然出師。

柔然覆亡

柔然在阿那瓌可汗時,曾一度復興。然不久,爆發被奴役的部落和奴隸的反抗鬥爭。至6世紀中葉,居住在今阿爾泰山南麓的原柔然鍛工——突厥部日益強大。552年(北齊天保三年),突厥首領土門(伊利可汗)因求婚於阿那瓌被拒絕,聯合高車,發兵擊柔然,阿那瓌兵敗自殺。柔然王室庵羅辰等逃至北齊,而留在漠北的亦分成東西兩部分:東部餘眾立鐵伐為主;西部餘眾則擁立鄧叔子為主。東部柔然復為突厥擊敗投奔北齊,被安置於馬邑川(今山西省朔縣)一帶。次年,庵羅辰等叛北齊返回漠北。經北齊追擊,東部柔然基本上為之瓦解,庵羅辰下落不明。555年(北齊天保六年),突厥木杆可汗俟斤率軍擊潰西部柔然,鄧叔子領餘眾數千投奔西魏。西魏雖優遇鄧叔子,「給前後部羽葆鼓吹,賜雜彩六千段」,但在突厥使者一再威逼下,遂將鄧叔子以下3000餘人交與突厥使者,慘殺之於長安青門外,中男以下免,並配王公家。柔然汗國滅亡,餘眾輾轉西遷。有的學者認為拜占庭歷史上的阿瓦爾(阿哇爾)人,即是被突厥滅亡後西遷的柔然人。而留在漠北的柔然餘眾逐漸融合於突厥、契丹部落之中。

南北朝時,由於戰爭俘獲,主動歸附及和親陪嫁戶等散居中原的柔然人有數十萬。北魏為了充實北方邊防,先後將內附和俘獲的柔然、敕勒以及內地漢人遷於六鎮及平城等地,與拓跋鮮卑軍民雜居共處,並使之充作隸戶和營戶,以供驅役。為了防止逃亡還將其中一部分遷入內地。柔然部眾往往以逃回漠北的方式,反抗北魏的壓迫,並掀起反抗北魏統治者的鬥爭。如509年(北魏永平二年),遷到濟州的柔然人曾乘北魏冀州刺史、京兆王元愉起兵時,發動起義,渡過黃河,北上攻取郡縣。六鎮起義後,留在北邊的柔然也曾起兵響應,進攻馬邑。 

北魏對俘虜或降附的一般柔然部眾驅役壓迫,而對柔然上層貴族卻封官晉爵,男婚女嫁,和親不絕,使之成為統治階層的一部分。這固然是由於北魏統治者認為與之同源,血統高貴,故願意與柔然王族通婚;另一方面亦是為了削弱、分化柔然政權本身,以減少來自北邊的威脅,因此極盡拉攏之能事。崔浩曾云:「蠕蠕子弟來降,貴者尚公主,賤者將軍大夫,居滿朝列。」反映了北魏對柔然貴族的優遇。遷居內地的柔然人,通過雜居共處,互相通婚等各種途徑,大多先融合於鮮卑,最終被同化於中原漢族之中。從河南洛陽、山西雁門、代郡等地閭氏、郁久閭氏、茹茹氏、茹氏等一些姓氏,證實其先祖確係柔然人。

政治軍事

柔然社會形態是半部落半封建性質。公元4世紀初,當木骨閭從拓跋鮮卑的部落聯盟中分離出來時,柔然前身僅是一個氏族部落。車鹿會自號柔然後,它成為拓跋鮮卑部落聯盟的一個「部帥」。憑藉強悍的騎兵,不斷征服和兼併鄰近氏族和部落,柔然部落聯盟首領和首長積聚大量奴隸和財富,成為世襲貴族,王位的繼承基本上是父子相襲。從車鹿會至社侖的約五代內,柔然的氏族、部落逐漸發生變化。在掠奪戰爭中,許多新的氏族、部落併入柔然部落聯盟之中,而原有的氏族、部落在拓跋鮮卑的進攻下逐漸瓦解或重新組合,原有的血緣關係遭到一定破壞,氏族成為建立在地域和經濟關係上的軍事行政單位。

在柔然內部、階級分化和貧富懸殊也越來越大,世襲的可汗、酋長、大人等及一部分平民通過掠奪戰爭獲得大量財物和奴隸。而有的平民卻日益貧困,被迫依附於貴族,甚至淪為奴隸。因而逐漸形成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5世紀初,社侖統一漠北後,立軍法,建官制,初步具有早期奴隸制國家的特點

柔然大官號及等級比較簡略,除了國相、國師主要是掌行政、宗教事務外,其餘官職皆主管軍事兼民政。而所有成年壯丁皆編為騎兵,平時放牧牲畜,戰時拿起武器上馬作戰。行軍時,騎馬攜帶自己的牲畜、財物和妻孥,即所謂「戰則與家產並至,奔則與畜牧俱逃」。從可汗、大臣至基層均是按軍事編制,是一個軍事與民事合一的遊牧政權。在各部大人下,柔然又仿照北魏之制,設置統千人之軍將和統百人之幢帥。

經濟文化

柔然與匈奴、鮮卑均以遊牧業為主,狩獵為輔,後期略知耕作,主要作物是粟,農業在柔然經濟中,並不占有一定地位。但由於與中原交往,北魏多次贈給阿那瓌等「新乾飯」、「麻子乾飯」、「麥面」、「粟」等,特別是柔然上層已漸知「粒食」。

牲畜以馬、牛、羊為大宗,從動輒被對方截獲馬、牛、羊數十萬頭甚至數百萬頭,每次能動員數十萬騎兵進攻北魏等,均可看出其牲畜量之大。養馬業尤為發達,馬匹不僅是遊牧狩獵的主要工具,而且也是柔然進行軍事征戰和防禦敵人的重要軍需裝備,同時還可作為貢獻禮品和貿易物品,如407年,社「獻馬八千匹於姚興」,以結好後秦。

狩獵在柔然社會經濟中也占一定地位。柔然贈予北魏和南朝齊、梁的歲貢品,或與內地交換的方物中,除了馬匹外,主要是狩獵中得到的皮貨,如貂裘、豽皮、虎皮、獅子皮褲褶等野獸毛皮惑毛皮製品。 

柔然的手工業主要有冶鐵、造車、制鎧甲、搭穹廬、制氈及毛皮加工等。阿爾泰山之陽,自然成為柔然的一個重要冶鐵手工業基地,生產鐵工具、武器、鎧甲等供應柔然王庭。柔然還能生產大批轀車。由於畜牧業經濟比較單一,手工業不甚發達,就決定了柔然需要與相鄰地區尤其中原加強經濟聯繫。通過朝貢、互市等途徑,用牲畜和畜產品換取糧食、絲綢、鐵器和其它日用品。

柔然統治集團源於東胡拓跋鮮卑,語言基本上同於鮮卑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但由於建立政權後,氏族、部落龐雜,也不免受到屬突厥語族的敕勒語等影響。柔然早期無文字,不識書契。但後期有些大臣可能會使用漢文書寫來往信件。漢文化已對柔然產生一定影響。由於南北朝期間,無論是北魏或北齊、北周均通行漢語,從阿那瓌任命南齊人淳于覃為秘書監黃門郎、專掌文墨亦可略見一斑。

柔然除了保存匈奴以降蒙古草原所盛行的薩滿教外,還兼奉佛教。柔然人崇拜自然,盛行巫術、巫醫。巫一般由婦女擔任,用以祈求天地鬼神。說明在柔然,巫常假託神鬼進行祭天求神活動,巫為人治病,故又稱巫醫。 [1]柔然人後來受西域及中原的影響也逐漸信仰佛教。

婚姻習俗與匈奴、鮮卑略同。實行族外婚,如豆娶侯呂鄰氏(也作候呂陵、俟呂鄰氏)為妻。同時盛行收繼婚和報嫂婚,子娶非生母及弟納寡嫂(或兄娶寡弟媳)之事時有發生。柔然其它習俗,亦與遊牧生活密切相關。如以東面為貴,「蓋敬日之所出也」。

史籍記載

  • 《南齊書》
  • 《梁書》

參考資料

  1. 1.0 1.1 1.2 1.3  魏書·卷一百三 列傳第九十一◎蠕蠕 匈奴宇文莫槐 徒何段就六眷 高車.國學導航.2019-12-21
  2. 南齊書·卷五十九 列傳第四十◎芮芮虜 河南 氐 羌 .國學導航.2019-12-21
  3. 北史·卷九十八 列傳第八十六·蠕蠕 匈奴宇文莫槐 徒何段就六眷 高車.國學導航.2019-12-21
  4. 《魏書·列傳第九十一》:車鹿會既為部帥,歲貢馬畜、貂〈豸內〉皮,冬則徙度漠南,夏則還居漠北。車鹿會死,子吐奴傀立。吐奴傀死,子跋提立,跋提死,子地粟袁立。地粟袁死,其部分為二,地粟袁長子匹候跋繼父居東邊,次子縕紇提別居西邊。及昭成崩,縕紇提附衛辰而貳於我。
  5.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二十一.國學導航.2019-12-21
  6.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二十一【宋紀三】 起著雍執徐,盡上章敦牂,凡三年。.國學網.2019-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