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印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8年12月6日 (四) 08:48 由 Jeffrey12358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印度共和国'''({{lang-hi|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Lang|inc-Latn|Bhārat Ganarājya}};{{lang-en|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印度共和國印地語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Bhārat Ganarājya英語:Republic of India),通稱印度印地語भारत英語:India),是位於南亞印度次大陸上的國家,印度面積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眾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擁有人口13.4億,僅次於中國人口的13.8億,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預計近年將交叉。是亞洲第二大也是南亞最大的國家,面積328萬平方公里(實際管轄),同時也是世界第三大(購買力平價/PPP)經濟體。

印度並非單一民族及文化的國家。印度的民族種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爐」之稱,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總人口的大約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個民族都擁有各自的語言,僅憲法承認的官方語言就有22種之多,其中印地語英語被定為印度共和國的聯邦官方語言,並且法院裁定印度沒有國語。英語作為共同語言使用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於印地語,但受限於教育水準,普通民眾普遍不精通英語。另外,印度也是一個多宗教信仰的國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蘭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約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約1億7千7百萬人)。伊斯蘭教是在公元8世紀隨着阿拉伯帝國的擴張而傳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紀後,北印的大多數王朝統治者都是信奉伊斯蘭教的,特別是莫臥兒王朝。印度也是眾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邊國際組織的成員,包括世界貿易組織英聯邦金磚五國南亞區域合作聯盟不結盟運動等。

以耕種農業、城市手工業服務業以及其支撐產業為主的部分行業已經相對取得了進展。除了民族文化與北方地形的豐富使印度旅遊業頗受歡迎之外,由於時差,大批能說英語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業(即是外國企業把客戶諮詢,電話答錄等等服務轉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寶萊塢電影的文化輸出在英語圈乃至全球的影響力不亞於世界主流。同時印度還是很多專利過期藥物的生產地,以低價格提供可靠的醫療。近年來,印度政府還大力投資本國高等教育,以利於在科學上與國際接軌,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亞半島生態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貿易夥伴是美國歐盟日本中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國名釋義

歷史上,中國對印度的稱呼幾經改變。西漢譯為羌獨(漢語拼音:qiang dú),東漢稱它為「天竺」。唐代玄奘則仔細探討了天竺的名稱,放棄了天竺、身毒賢豆這些名稱,而根據當地發音,稱做印度。而「天竺」、「身毒」、「印度」等譯名皆源於印度河梵文सिंधु(Sindhu),其波斯語變音為هندو‎(Hindu)、希臘語變為Ίνδό(Indu),龜茲語Indaka。今日漢語音韻學研究發現,「竺」在古代就讀作du,豆可讀"du"(ou音與u音轉變),而「天」、「身」、「賢」除聲母不同外,韻母(en和an)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如限、垠、根、恨。

印度人自稱婆羅多。印度曾有過很多國名,對同一名稱的來歷,也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根據耆那教傳說,教祖里施波德沃的長子叫「波勒德」,他是一位威望很高的國王,因此他的國家便以波勒德的變音「婆羅多」命名。又據《往世書》記載,包勒沃王朝著名國王杜施因德的兒子叫「波勒德」,擅長武功,在繼任國王期間,打敗了許多雅利安人小王國。《梵書》中曾記載其武功。由于波勒德的原因,其後裔一直被認為是「婆羅多」,國祚甚長。因此這個國家便以婆羅多命名。在《往世書》中尚有另外的記載,如「在大海以北和喜馬拉雅山以南,有個國家,名叫『婆羅多·沃勒施』,其名稱的由來是由于波勒德的後裔居住的原因。」由此表明,印度居民的一個古稱也叫「帕勒迪」(意即婆羅多人)。又有些學者認為,帕勒迪是指雅利安人進入印度以前的當地土著人而言,其文明遺蹟在哈拉帕摩亨佐-達羅早有發現。不過這種說法存在爭議,有人認為帕勒德人是指婆羅多國王的子孫後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