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凉拌西兰花木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年夜饭中的“小清新” 春节快到了,走亲访友,大鱼大肉,海鲜类占满了餐桌。 来点别样的尝尝鲜 简简单单的一份【凉拌西兰花木耳】 上的了餐桌,解解大鱼大肉的腻,绝对的颜值,绝对的营养,还等什么呢! 先让它提前在年夜饭中占个位

凉拌西兰花木耳的用料

  • 木耳适量
  • 西兰花半颗
  • 胡萝卜少量
  • 蒜半头
  • 盐适量
  • 食用油适量
  • 味极鲜酱油适量
  • 辣椒油适量
  • 醋少许
  • 芝麻油少许
  • 鸡精或者白糖少许

凉拌西兰花木耳的做法

  1. 木耳一小把即可
  2. 用清水泡发2—3小时
  3. 木耳泡发后,满满的一碗哦
  4. 西兰花半颗,掰成小朵放入盐水中浸泡30分钟。(去虫,去农药)
  5. 锅内烧开水,滴2滴食用油,少许盐,将西兰花焯水3—4分钟。捞出后放入凉水中浸泡1分钟。(是凉水不是生水)
  6. 木耳也入开水焯,泡发后过凉水清洗,然后和西兰花一并放入盘中
  7. 大蒜剥好切成碎末(我是直接用捣蒜器捣碎的),放入碗中,加盐、鸡精、醋、味极鲜酱油(适量),喜欢香油也可加一点,辣椒油(按个人口味)搅拌均匀即可食用[1]
  8. 把调好的酱汁用勺子均匀的泼在菜上即可,胡萝卜丝点缀下

西兰花百科:

西蓝花 ( 英语:Broccoli ), 俗称青花菜。原产意大利,是常见蔬菜。通称绿花菜,也被称为西兰花。二年生草本植物,是甘蓝的一种变种。叶子大,主茎顶端形成肥大的花球,绿色或紫绿色,表面的小花蕾不密集在一起,侧枝的顶端各生小花球。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青花菜 十字花目(Brassicales)
拉丁学名 Brassica oleracea L.var.italic Planch. 十字花科(Brassicaceae)
别称 西兰花、绿花菜、绿菜花,青花菜、绿花椰菜或美国花菜 芸薹属(Brassica)
植物界 甘蓝(B. oleracea)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二名法 Brassica oleracea var.botrytis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分布区域 原产地中海沿岸
亚纲 五桠果亚纲

生物特征

西蓝花又名茎椰菜、青花菜、绿花菜,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中以绿色花球为产品的一个变种。原产欧洲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一带,19世纪末传入中国

西蓝花形态、生长习性和花椰菜基本相似,但长势强健,耐热性和抗寒性都较强。

植株高大,生长20余片叶子后抽出花茎,顶端生紧密群集成花球状的群生花蕾,花蕾青绿色,故也称青花菜。叶色蓝绿,渐转为深蓝绿,蜡粉增多。叶柄狭长。叶形有阔叶和长叶两种。

营养价值

在各种各样的蔬菜中,哪种营养价值最高?你可能觉得很难比较。 不过,日本最近一项研究得出结论:西蓝花的平均营养价值及防病作用远远超出其他蔬菜,名列第一。[2]

西蓝花维生素C含量比辣椒高

西蓝花中的营养成分,不仅含量高,而且十分全面,主要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据分析,每100克新鲜西蓝花的花球中,含蛋白质3.5克~4.5克,是菜花的3倍、番茄的4倍。此外,西蓝花中矿物质成分比其他蔬菜更全面,等含量都很丰富,比同属于十字花科的白菜花高出很多。

很多人以为番茄辣椒等是含维生素C最丰富的蔬菜,其实,西蓝花的维生素C含量比它们都要高,也明显高于其他普通蔬菜。而且,西蓝花中的维生素种类非常齐全,尤其是叶酸的含量丰富,这也是它营养价值高于一般蔬菜的一个重要原因。[3]

抗癌作用

  1. 西蓝花的抗癌作用是近些年来西方国家及日本科学家研究的重要内容。日本国家癌症研究中心公布的抗癌蔬菜排行榜上,西蓝花名列前茅。美国营养学》杂志上,也刊登了西蓝花能够有效预防前列腺癌的研究成果。西蓝花的抗癌作用,主要归功于其中含有的硫葡萄糖甙,据说长期食用可以减少乳腺癌直肠癌胃癌等癌症的发病几率。
  2. 除了抗癌以外,西蓝花还含有丰富的抗坏血酸,能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而其中一定量的类黄酮物质,则对高血压心脏病有调节和预防的功用。同时,西蓝花属于高纤维蔬菜,能有效降低肠胃对葡萄糖的吸收,进而降低血糖,有效控制糖尿病的病情。[4]
  3. 另外,挑选西蓝花时,手感越重的,质量越好。不过,也要避免其花球过硬,这样的西蓝花比较老。买回后最好在4天内吃掉,否则就不新鲜了。

品种介绍

  1. 优秀:早熟品种,花球蘑菇状顶端较突出,颜色深绿,单球重350~400克,花球紧实,花蕾细,商品性好,侧枝较少,适合早春及秋季栽培。
  2. 未来:早熟品种,适合密植的直立型品种,花球蘑菇状,颜色较浓绿,形状饱满,商品性好适合秋季栽培。
  3. 蔓陀绿:早熟品种,单球重400~500克,花球紧实,呈蘑菇状,颜色绿,花蕾细,空心率低,不耐冻,适合早春及秋季栽培。
  4. 山水:中熟品种,长势旺盛、开展度大,单球重约500克,半圆形,花球紧密,蕾细、蓝绿色,耐寒性较差,但抗逆性强。
  5. 绿带子:中熟品种,单球重约500克,长势旺,品质好,半圆形,主侧花球兼用,肥水多时易空心、高温多雨易出现满天星,霜冻易发紫色。
  6. 绿雄90:中晚熟品种,低温时花蕾仍保持青绿色,半球形且球面整齐、细蕾,单球重约450克,抗霜霉病,浙江7月中~9月初播,11月下~2月上中收获。
  7. 圣绿:中晚熟品种,长势旺,耐寒,单球重约500克,半圆形,细蕾,浓绿,不易空心,品质佳。

栽培条件

  1. 光照 西蓝花对光照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但在生长过程中喜欢充足的光照,光照足时植株生长健壮,能形成强大的营养体,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养份的积累,并使花球紧实致密,颜色鲜绿品质好,盛夏阳光过强也不利于西蓝花的生长发育。
  2. 温度 在5~20℃范围内,温度越高,西蓝花的生长发育越快。最适发芽温度为20~25℃,幼苗期的生长适温为15~20℃。西蓝花具有很强的耐寒和耐热性,莲座期生长适温为20~22℃,花球发育适温为15~18℃,温度高于25℃时花球品质易变劣,但只要不受冻害,花球在5℃甚至以下的低温仍可缓慢生长。不同品种、不同苗龄对完成春化所需温度要求的差异比较大,因此周年栽培时品种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西兰花百科:

西蓝花 ( 英语:Broccoli ), 俗称青花菜。原产意大利,是常见蔬菜。通称绿花菜,也被称为西兰花。二年生草本植物,是甘蓝的一种变种。叶子大,主茎顶端形成肥大的花球,绿色或紫绿色,表面的小花蕾不密集在一起,侧枝的顶端各生小花球。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青花菜 十字花目(Brassicales)
拉丁学名 Brassica oleracea L.var.italic Planch. 十字花科(Brassicaceae)
别称 西兰花、绿花菜、绿菜花,青花菜、绿花椰菜或美国花菜 芸薹属(Brassica)
植物界 甘蓝(B. oleracea)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二名法 Brassica oleracea var.botrytis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分布区域 原产地中海沿岸
亚纲 五桠果亚纲

生物特征

西蓝花又名茎椰菜、青花菜、绿花菜,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中以绿色花球为产品的一个变种。原产欧洲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一带,19世纪末传入中国

西蓝花形态、生长习性和花椰菜基本相似,但长势强健,耐热性和抗寒性都较强。

植株高大,生长20余片叶子后抽出花茎,顶端生紧密群集成花球状的群生花蕾,花蕾青绿色,故也称青花菜。叶色蓝绿,渐转为深蓝绿,蜡粉增多。叶柄狭长。叶形有阔叶和长叶两种。

营养价值

在各种各样的蔬菜中,哪种营养价值最高?你可能觉得很难比较。 不过,日本最近一项研究得出结论:西蓝花的平均营养价值及防病作用远远超出其他蔬菜,名列第一。[5]

西蓝花维生素C含量比辣椒高

西蓝花中的营养成分,不仅含量高,而且十分全面,主要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据分析,每100克新鲜西蓝花的花球中,含蛋白质3.5克~4.5克,是菜花的3倍、番茄的4倍。此外,西蓝花中矿物质成分比其他蔬菜更全面,等含量都很丰富,比同属于十字花科的白菜花高出很多。

很多人以为番茄辣椒等是含维生素C最丰富的蔬菜,其实,西蓝花的维生素C含量比它们都要高,也明显高于其他普通蔬菜。而且,西蓝花中的维生素种类非常齐全,尤其是叶酸的含量丰富,这也是它营养价值高于一般蔬菜的一个重要原因。[6]

抗癌作用

  1. 西蓝花的抗癌作用是近些年来西方国家及日本科学家研究的重要内容。日本国家癌症研究中心公布的抗癌蔬菜排行榜上,西蓝花名列前茅。美国营养学》杂志上,也刊登了西蓝花能够有效预防前列腺癌的研究成果。西蓝花的抗癌作用,主要归功于其中含有的硫葡萄糖甙,据说长期食用可以减少乳腺癌直肠癌胃癌等癌症的发病几率。
  2. 除了抗癌以外,西蓝花还含有丰富的抗坏血酸,能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而其中一定量的类黄酮物质,则对高血压心脏病有调节和预防的功用。同时,西蓝花属于高纤维蔬菜,能有效降低肠胃对葡萄糖的吸收,进而降低血糖,有效控制糖尿病的病情。[7]
  3. 另外,挑选西蓝花时,手感越重的,质量越好。不过,也要避免其花球过硬,这样的西蓝花比较老。买回后最好在4天内吃掉,否则就不新鲜了。

品种介绍

  1. 优秀:早熟品种,花球蘑菇状顶端较突出,颜色深绿,单球重350~400克,花球紧实,花蕾细,商品性好,侧枝较少,适合早春及秋季栽培。
  2. 未来:早熟品种,适合密植的直立型品种,花球蘑菇状,颜色较浓绿,形状饱满,商品性好适合秋季栽培。
  3. 蔓陀绿:早熟品种,单球重400~500克,花球紧实,呈蘑菇状,颜色绿,花蕾细,空心率低,不耐冻,适合早春及秋季栽培。
  4. 山水:中熟品种,长势旺盛、开展度大,单球重约500克,半圆形,花球紧密,蕾细、蓝绿色,耐寒性较差,但抗逆性强。
  5. 绿带子:中熟品种,单球重约500克,长势旺,品质好,半圆形,主侧花球兼用,肥水多时易空心、高温多雨易出现满天星,霜冻易发紫色。
  6. 绿雄90:中晚熟品种,低温时花蕾仍保持青绿色,半球形且球面整齐、细蕾,单球重约450克,抗霜霉病,浙江7月中~9月初播,11月下~2月上中收获。
  7. 圣绿:中晚熟品种,长势旺,耐寒,单球重约500克,半圆形,细蕾,浓绿,不易空心,品质佳。

栽培条件

  1. 光照 西蓝花对光照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但在生长过程中喜欢充足的光照,光照足时植株生长健壮,能形成强大的营养体,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养份的积累,并使花球紧实致密,颜色鲜绿品质好,盛夏阳光过强也不利于西蓝花的生长发育。
  2. 温度 在5~20℃范围内,温度越高,西蓝花的生长发育越快。最适发芽温度为20~25℃,幼苗期的生长适温为15~20℃。西蓝花具有很强的耐寒和耐热性,莲座期生长适温为20~22℃,花球发育适温为15~18℃,温度高于25℃时花球品质易变劣,但只要不受冻害,花球在5℃甚至以下的低温仍可缓慢生长。不同品种、不同苗龄对完成春化所需温度要求的差异比较大,因此周年栽培时品种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3. 水份 西蓝花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需水量较大,尤其是叶片旺盛生长和花球形成期更不能缺水,即使是短期干旱,也会降低产量。苗期多雨或土壤湿度过高易引起黑腐病、黑斑病等病害。花球形成期土壤湿度田间持水量70~80%左右才能满足生长需要。
  4. 土壤养份 西蓝花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但过于贫瘠则植株发育不良,产量品质低下;而土壤过分肥沃又会导致花蕾疏松和花苔空心。西蓝花适宜在排灌良好、耕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保水保费力强的壤土和沙质壤土上种植。适应土壤pH范围5.5~8,但以6为最好。西蓝花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肥料,其N、P、K比例为14:5:8。幼苗期对氮素的需要相对较多,花芽开始分化以后对P、K的需要量相对增加。注意在花球发育过程中,西蓝花对硼、钼、镁等微量元素的需要量也较多,因此现蕾前施用适当的微量元素叶面肥将会显著提高产量和品质。

科研项目

  1. 2018年6月21日,由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部组织的"国家西兰花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项目在浙江正式启动,21家相关科研院所、高校教学单位、种子企业和推广单位签订了"材料、信息、人才共享协议"。
  2. 中国西兰花栽培总面积约100万亩,主要分布在浙江云南湖北河北坝上、甘肃兰州等地。浙江省种植面积约占四分之一。
  3. 本次联合攻关项目采取了"产学研"一体化方式,集合了国内多家西兰花育种方面的顶尖机构参与,目的是靠自己的技术研发,培育品质优良、适应性强的新品种。
  4. 项目计划在5年内,培育西兰花的优良新品种5个以上,同时在国内主产区累计推广种植新品种80万亩以上,实现市场占有率20%以上,创产值24亿元。

参考文献

  1. 水份 西蓝花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需水量较大,尤其是叶片旺盛生长和花球形成期更不能缺水,即使是短期干旱,也会降低产量。苗期多雨或土壤湿度过高易引起黑腐病、黑斑病等病害。花球形成期土壤湿度田间持水量70~80%左右才能满足生长需要。
  2. 土壤养份 西蓝花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但过于贫瘠则植株发育不良,产量品质低下;而土壤过分肥沃又会导致花蕾疏松和花苔空心。西蓝花适宜在排灌良好、耕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保水保费力强的壤土和沙质壤土上种植。适应土壤pH范围5.5~8,但以6为最好。西蓝花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肥料,其N、P、K比例为14:5:8。幼苗期对氮素的需要相对较多,花芽开始分化以后对P、K的需要量相对增加。注意在花球发育过程中,西蓝花对硼、钼、镁等微量元素的需要量也较多,因此现蕾前施用适当的微量元素叶面肥将会显著提高产量和品质。

科研项目

  1. 2018年6月21日,由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部组织的"国家西兰花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项目在浙江正式启动,21家相关科研院所、高校教学单位、种子企业和推广单位签订了"材料、信息、人才共享协议"。
  2. 中国西兰花栽培总面积约100万亩,主要分布在浙江云南湖北河北坝上、甘肃兰州等地。浙江省种植面积约占四分之一。
  3. 本次联合攻关项目采取了"产学研"一体化方式,集合了国内多家西兰花育种方面的顶尖机构参与,目的是靠自己的技术研发,培育品质优良、适应性强的新品种。
  4. 项目计划在5年内,培育西兰花的优良新品种5个以上,同时在国内主产区累计推广种植新品种80万亩以上,实现市场占有率20%以上,创产值24亿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