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中华民国与俄罗斯关系

中华民国与俄罗斯关系
图片来自ltn

中华民国与俄罗斯关系是指中华民国俄罗斯联邦(通称俄罗斯俄国)之间的关系。1913-1949年,以俄罗斯为主体的俄罗斯帝国苏联与中华民国有官方外交关系,期间多次断交与复交。1949年10月3日,苏联是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并与中华民国断交的国家。1991年苏联解体[1] 后,俄罗斯联邦继承苏联一个中国原则,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和中华民国于首都互设具大使馆性质的代表机构,双边在经贸等非官方的往来也如常。

目录

中华民国与俄罗斯联邦关系

外交

俄罗斯外交|Foreign relations of Russia 1991年,苏联解体独立国家国协(独立国协)成立,俄罗斯联邦继承苏联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场。

2001年5月,俄罗斯与其他9个国家在世界卫生大会(WHA)总务委员会中,发言反对中华民国(台湾)以观察员身分|Observer status参与世界卫生大会。

2002年,中央研究院副院长曾志朗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国科会)主委应“俄罗斯基础科学研究基金会”邀请参加该会十周年庆祝活动,但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阻挠,导致俄罗斯外交部拒发国科会主委赴俄签证,副院长曾志朗也决定不参加该活动。

2002年7月,以增进台俄双方人民的友谊和合作,并促进台湾与俄罗斯及其他独立国协国家在经贸、投资、科技、文化、教育、观光等领域的交流之全国性之社团法人台俄协会”成立。

2020年,对于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在全球扩散,俄罗斯女医师协会(RMWA)会长冈察洛娃(Olga Goncharova)致函世界卫生组织(WHO)秘书长谭德塞,呼吁将台湾纳入WHO各项会议、机制与活动,并邀请台湾参与世界卫生大会(WHA);俄罗斯总统普丁前经济顾问伊拉里翁诺夫|Andrey Illarionov向俄罗斯语读者介绍台湾的防疫模式与成果,包括全文翻译中华民国外交部长吴钊燮对美国智库哈德逊研究所的演讲,并对比自由台湾与集权中国在疫情因应上的优劣。

依据中华民国的“法定领土”,中华民国对现由俄罗斯实际控制的唐努乌梁海江东六十四屯等地在名目上均有领土声张。但目前就外交部的说明,事实上均已承认其属于俄国之现状。外交部回函:关于台端所询唐努乌梁海归属乙节,查唐努乌梁海系泛指介于萨彦岭唐努山之间狭长地带,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原属外蒙古一部份。另查蒙古于1961年10月27日加入联合国,系一主权国家,与世界140馀国维持外交关系,其中包括中国大陆,我国作为国际社会之一员,自应尊重国际社会的共识。行政院于民国91年元旦修正通过《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施行细则》第3条及第56条修正条文,不再视蒙古为大陆地区,以利我与蒙古正常交往。我国于2002年在蒙古设立代表处,秉持理性及务实的态度,加强双方实质关系,不涉及固有疆域之争议,蒙古于2003年在台北设立代表处,推动台蒙双边交流,建立互惠互利合作关系。 苏联于1921年在唐努乌梁海设立“图瓦人民共和国”,惟未获中华民国政府承认。1944年“图瓦人民共和国”加入苏联,改名为“图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45年中华民国与苏联签署《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维持外蒙古现状。中华民国驻苏联大使傅秉常于1948年5月照会苏联外交部声明唐努乌梁海系中华民国领土。1949年中华民国宣布废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苏联于1991年瓦解后,图瓦共和国成为俄罗斯联邦境内83个“联邦主体(federal subject),类似州或省”之一。 我作为国际社会的一份子,务实考量国际局势与实际需求,为拓展与俄罗斯的实质关系,我于民国82年7月在俄国首府莫斯科设立代表处,俄罗斯也于民国85年12月在台北设立代表处,双边年度贸易金额已突破40亿美元,今后亦将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努力,推动双边关系。

中华民国与帝俄/苏联关系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向俄罗斯帝国派驻外交代表。

1913年10月6日,俄罗斯帝国外交承认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于首都圣彼得堡设立中华民国驻俄罗斯帝国公使馆,并派驻公使

1918年2月26日,十月革命及其后的俄国内战,使得与中华民国邦交中断。

1924年5月31日,新成立不久的苏联与中华民国恢复邦交并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但依旧派驻苏联公使。

1929年7月18日,中东路事件导致苏联与中华民国第二次断交。

1932年12月12日,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于首都莫斯科设立中华民国驻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使馆,并派驻大使

自1930年代起,苏联势力就已染指新疆地区,当时主政新疆盛世才在苏联政府和民国政府之间摇摆。最终在苏联支持下,1944年在新疆多地爆发武装叛乱,而其中伊宁武装暴动又成为三区革命开始的标志。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日,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是最早承认并建交的国家),与中华民国第三次断交。11日,关闭大使馆。>12月,中华民国政府迁台

1950年11月30日,苏联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上支持中共代表伍修权等提出之“美国侵略台湾案”,为该案唯一的赞成国。

1952年,中华民国政府联合国提出《联合国大会505号决议》(控苏案)获得通过,次年经立法院通过废除《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即《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俄罗斯当时属于苏联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由苏联作为主权国家参与投票。]] 1954年6月,发生苏联油轮中华民国海军扣留之陶普斯号事件

1950-1990年代东西方阵营的“冷战”期间,中华民国在意识形态制度上均偏向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复加上苏联本身的封闭,使双方几乎没有往来。以及中华民国政府普遍认为在国共内战中败退且失去中国大陆的原因,就在于苏联对中国共产党的长期资助和扶持,遂在台湾长期宣扬“反共抗俄”的立场,不断在教育及社会各层面贬抑苏联及共产主义的形象,并严禁相关事物在台湾的传播。蒋中正本人也亲自扩充《苏俄在中国》一书,详述俄国自清末以来对华之侵略历史,以做为对苏联的警惕和提防。此一时期的教育宣传至今仍影响台湾社会对俄国的观感。

1968年10月22日,苏联记者维多克•路易斯(Victor Louis)抵台,展开秘密外交,曾与国防部长蒋经国密谈。

1969年4、5月间,维克多•路易斯紧急要求台湾提出所需武器的清单。1969年6月,路易斯急邀台湾指派人员赴欧洲与苏联联络,并称一旦战事开始,不便联络。希望台湾在下次会见时开出所需军备清单。路易斯声称武器不必直运台湾……而可在台湾反攻时运达登陆地点。苏联需台湾反攻详细计画。例如如何利用苏联军事基地的具体方式、在何种区域所需何种和数量的武器等。台湾登陆期间苏军会制造与中共的边境冲突事件。出于对苏联与路易斯的提防,蒋中正拒绝与路易斯进行有关武器援助种类的谈判。

1971年10月25日,身为共产阵营龙头及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的苏联理所当然的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排除中华民国的会籍,即《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排我纳案)。而早在1950年代苏联就曾多次提案排除中华民国(是为中国代表权问题)。

1982年10月15日,流亡在海外,立场反共的苏联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忍尼辛吴三连基金会之邀来台访问,在台北中山堂发表题目为《给自由中国》的演说。

1985年,戈巴契夫出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提出“新思维”及经济改革政策后,双方始逐渐恢复少量交流。1988年,连战出任外交部长,一上任即促成“苏联贸易访问团”成行。访苏是台湾经贸外交的一大突破,但这项大胆的外交行动由于事先未按过去的常例征询沈昌焕的意见,在决策定案之后,又不理会沈的劝阻,引起沈昌焕的恐慌和不满,于是沈昌焕便在国民党中常会中大举反攻,手拿《苏俄在中国》一书,痛斥“访苏团”的成行,引发了一场风暴。但结果被总统李登辉顺水推舟得解除总统府秘书长的职务,转任总统府资政,在外交上结束了近30年的“沈昌焕时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