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里斯·楊頌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原圖鏈接馬里斯·楊頌斯
馬里斯·楊松斯
Mariss Jansons
音樂家
出生 Mariss Ivars Georgs Jansons
(1943-01-14)1943年1月14日
拉脫維亞里加
逝世 2019年11月30日(2019-11-30)(76歲)
俄羅斯聖彼得堡
職業 指揮教育
音樂類型 古典音樂
演奏樂器 小提琴鋼琴
活躍年代 1973年至2019年
唱片公司 EMIDGSONYBMGChandos,SIMAX
相關團體 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奧斯陸愛樂樂團
匹斯堡交響樂團Pittsburgh Symphony Orchestra

馬里斯·伊瓦爾斯·喬治·揚頌斯Mariss Ivars Georgs Jansons,1943年1月14日-2019年11月30日),男,生於里加拉脫維亞指揮家

生平

其父親阿爾維茲·楊松斯Arvīds Jansons也是一名指揮家,母親伊賴達·楊松斯Iraida Jansons)是猶太女中音歌唱家,曾為里加歌劇院的首席歌手。

楊松斯童年時跟隨父親學習小提琴,並在里加歌劇院裡度過了美好的童年。1946年他的父親獲得國際指揮比賽第二名,而被前蘇聯指揮大師穆拉文斯基選中作為其在列寧格勒愛樂樂團的助理。

1956年舉家遷往列寧格勒,楊松斯自此在列寧格勒音樂學院主修鋼琴和指揮專業,同時他的小提琴水平仍舊是學校最棒的。以優異成績研究生畢業的楊松斯,1969年得到了去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留學的機會。在留學期間,他在維也納師從漢斯·斯瓦洛夫斯基卡爾·厄斯特賴歇爾Karl Österreicher,同時在薩爾茲堡,他又有幸得到指揮大師卡拉揚的點撥,並被卡拉揚選為柏林愛樂樂團的助理。

1971年,楊松斯獲得了卡拉揚國際指揮大賽的第二名,並在列寧格勒愛樂樂團首次登台。

1973年,擔任列寧格勒愛樂樂團的副首席指揮的職位,並擔任穆拉文斯基的助理。在此期間,楊松斯不但深受穆拉文斯基的影響,而且也隨同穆拉文斯基進行了多次世界巡演。在穆拉文斯基逝世後,楊松斯仍然與列寧格勒愛樂樂團保持着密切的聯繫,並與穆拉文斯基的接班人尤里·捷米爾卡諾夫合作密切。

1979年,楊松斯擔任奧斯陸愛樂樂團的音樂總監,至2000年,在楊松斯的帶領下,奧斯陸愛樂樂團從北歐一個小樂團已經躍升為國際上一流樂團。1992年,楊松斯擔任倫敦愛樂樂團的首席客座指揮。

1997年到2004年,擔任匹斯堡交響樂團Pittsburgh Symphony Orchestra音樂總監。2001年被推舉為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的榮譽會員,同時他也是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榮譽會員(1999)[1]

2003年,擔任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2004年,楊松斯欣然接受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首席指揮的職務。

原圖鏈接馬里斯·楊頌斯

至此,楊松斯成為了少有的同時擔任歐洲兩個頂級樂團首席指揮的指揮家。除此以外,他在1992年初次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時,就與之建立了親密、融洽、特殊的友好合作關係[2]

2006年,楊松斯首度指揮了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他在這場音樂會中選擇了約翰·施特勞斯的《春之聲圓舞曲》和莫扎特的《費加洛婚禮序曲》等讓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並當選為維也納愛樂樂團2006年度的年度指揮家。在2012年,楊松斯再度執棒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以此紀念楊松斯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20周年[3][4][5]

在1996年的奧斯陸,楊松斯曾與死神擦肩而過。1996年的4月25日,楊松斯在奧斯陸指揮普契尼歌劇波西米亞人》,在演出最後一幕時,心臟病突發,倒在了指揮台上。由於當時楊松斯沒有選擇在身體很糟糕的情況下停止指揮,造成了他日後很嚴重的心臟問題。此後,他一直在瑞士療養,後來匹茲堡的外科醫師在他的胸口安裝了一個心臟起搏器,以幫助他的心臟正常工作。

而在1984年11月21日,楊松斯的父親阿維德·楊松斯,在曼徹斯特指揮哈雷樂團的音樂會上,也因心臟病突發去世。

當時,楊松斯正在米德爾斯堡率領奧斯陸愛樂樂團進行他們在英國的首次巡演[6],面對突如其來的巨大打擊,他秉着對事業高度的責任意識,堅持完成了演出任務。

楊松斯曾表示,由於遭受歐洲和美國的時差問題[7],考慮到自己的身體狀況,在2004年楊松斯離開了美國的匹茲堡交響樂團。

而此後,楊松斯也很少指揮歌劇,直到2006年,楊松斯與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合作肖斯塔科維奇的歌劇《姆欽斯科縣的麥克白夫人Lady Macbeth of the Mtsensk District (opera)》(導演Martin Kušej),是其1996年後首次指揮歌劇;2011年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合作了音樂會版柴可夫斯基的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6月至7月和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在荷蘭歌劇院演出了十場《葉甫蓋尼·奧涅金》(導演Stefan Herheim)。重返指揮台的楊松斯,仍舊繼續着他對音樂的熱情和他「音樂不能停」的精神。

楊松斯2019年11月30日於聖彼得堡逝世,享壽76歲[8]

人物軼事

里加歌劇院裡的小觀眾

里加歌劇院,是楊松斯小時候最熟悉的地方,幾乎是當他剛開始懂事、初步接觸現實世界時,里加歌劇院就成為了他的家,他童年的幾乎全部的美好回憶都留存在這裡。當他的父母在舞台上排練歌劇,小楊松斯就經常留在後台玩耍,看彩排、演出,做幾乎所有的事情。

有一次,歌劇院正在排練比才的歌劇《卡門》,當唐·何塞把卡門帶走時,突然有一聲童聲尖叫起來:「住手,別碰她,她是我媽媽!」這就是小楊松斯。

阿維德先生家的小音樂家

白天在里加歌劇院裡待了一整天的小楊松斯,回到家裡,還繼續着音樂。他會表演白天所聽到的一切,他的記憶里幾乎全都是歌劇芭蕾。在音樂的氛圍里長大的楊松斯,幾乎不能忍受離開音樂的日子,當生病時候不能去歌劇院,小楊松斯則會向母親抱怨「把我的樂團帶回來」,但同時他感到十分幸運,因為他就會在腦海里「演奏」一整天的交響樂。

在楊松斯很小的時候,就拿着兩個小木棍,像是在演奏小提琴,或用一根當指揮棒,指揮面前被當做樂隊的小玩意。

此外他還扮演樂團里各種各樣的角色,比如指揮、演奏者或樂團經理,他曾寫過很厚的一本曲目單,想象着編排他自己的音樂會,甚至具體到了每一個細節,就像是正式的彩排或演出。

童年的經歷的事情,給了他很深影響,他似乎在很小的時候就立志做一名音樂家了。

害怕學外語的語言天才

當楊松斯13歲時,由於父親在列寧格勒愛樂樂團工作,楊松斯一家要遷往蘇聯。小楊松斯很不願意踏上去蘇聯的火車,除了因為不願離開他熱愛的故鄉里加,還因為他害怕學不好俄語,甚至是聽不懂。

可是多年以後,他除了精通必備的語言——德語英語外,俄語拉脫維亞語對他來說也是遊刃有餘

「瘋狂的蘇聯人」

得到去維也納學習的機會,楊松斯終於來到了自由世界。在維也納,他有很多青年時期的回憶,並對獲得「自由」而感到興奮。每天他都要去看排練和演出,幾乎每場不落,這使得維也納所有演出場所的看門人和售票員都認識他,並開玩笑地稱他「瘋狂的蘇聯人」(Crazy Russian)。

「列寧格勒」先生

在維也納學習的時光,在楊松斯看來真是天賜的禮物,跟音樂學院的每位教授學習都是難以置信的經歷。Mertel教授是非常有趣的著名音樂學專家,但他經常會忘記人名,常常在見到楊松斯時說:「Ah,Herr Leningrad,kommen Sie bitte.」(「嗯...『列寧格勒』先生,請過來一下。」)

「無冕之王」

1971年,楊松斯來到西柏林,參加第一屆卡拉揚國際指揮家大賽。由於評委主席斯瓦洛夫斯基(此人也是楊松斯的老師)不顧眾議將自己的學生Gabriel Chmura推上第一名,而楊松斯屈居第二。這件事引起了輿論上的一片譁然。

前EMI藝術總裁雷格憤怒地將斯瓦洛夫斯基比作法爾扎奇(歌劇《玫瑰騎士》中的職業陰謀家)。因此,楊松斯後來有了「無冕之王」的稱號。

奧斯陸的「首席客座指揮家」

楊松斯1979年開始擔任奧斯陸愛樂樂團的首席指揮。但這個過程卻非常不順利。無論是楊松斯受邀指揮柏林愛樂樂團,還是擔任奧斯陸愛樂樂團的首席指揮,前蘇聯當局給予的評價都是「巨大的失望」。因此,在當時的奧斯陸愛樂樂團的曲目單上,楊松斯的頭銜一直是「首席客座指揮家」。直到前蘇聯解體,楊松斯才在奧斯陸愛樂樂團「轉正」。

兼職的「長途司機」

在奧斯陸擔任總監期間,楊松斯經常自駕車往返於列寧格勒和奧斯陸之間。同時,作為一個前蘇聯背景的指揮,由於無法負擔西方國家高昂的物價水平,楊松斯不得不經常在去奧斯陸之前,在自己的汽車裡裝滿食物。

奔波於世界各地的忙碌指揮家

在20世紀90年代,是楊松斯最忙的時期。一方面,他擔任奧斯陸愛樂樂團和匹茲堡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另一方面,他還一直與倫敦交響樂團聖彼得堡愛樂樂團柏林愛樂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等樂團保持密切合作。

因此,楊松斯在匹茲堡交響樂團每年的工作時間甚至一度被壓縮到了只有四個星期。

而2004年後,身兼兩大歐洲頂級樂團——阿姆斯特丹皇家愛樂樂團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首席指揮的楊松斯,工作量是有增無減,再加上他對音樂事業一絲不苟的態度,他可以算是世界上最忙碌的指揮家之一了。

追求快樂,退出競爭

1999年,克勞迪奧·阿巴多宣布於2002年辭去柏林愛樂樂團首席指揮的職務。當時,接任的候選名單中,除了拉特,還有馬澤爾巴倫博伊姆和楊松斯。楊松斯主動退出了競爭。

用楊松斯的話說,他選擇樂團,首先要看這個樂團和這個城市能否給自己帶來快樂。因此,楊松斯也一直將奧斯陸當做自己的第二故鄉。

執棒與徒手指揮

楊松斯也是一個有時執棒,有時徒手的指揮家。在一些音樂會上,楊松斯就會選擇徒手指揮,用雙手塑造音樂中豐富的情感,而且更加美妙、變化多端。

有時,楊松斯指揮時還會將右手的指揮棒交給左手,讓右手盡情「傳達感情」。這種變化的指揮方法,給了很多人深刻的印象,也讓「指揮」這種看似枯燥的工作看起來妙趣橫生。

超強的記憶

據說,楊松斯能夠記住每一位與他合作過的樂手的姓名。

巧合的名字

楊松斯的母親名字是Iraida,他的前任妻子的名字是Ira,現任妻子的名字是Irina。

人物評價

原圖鏈接馬里斯·楊頌斯

楊松斯作風嚴謹,對待排練演出極度認真,自稱「在向上帝借時間」的楊松斯,對音樂事業有着高度責任心和奉獻精神。他的音樂聽起來熱情洋溢、對比鮮明、自然流暢。

他最擅長的是俄羅斯東歐民族主義和浪漫主義中期到晚期的作品,同時,對於德奧系古典主義以及一些現代派的作品也很有建樹。很多指揮家在詮釋一部作品時,總會運用一些與眾不同的處理方式。而這些方式往往也會給後來的指揮家帶來靈感,被後來的指揮家所效仿。

與眾多指揮家一樣,楊松斯在指揮時也會賦予一部作品自己的特色。比如眾所周知的「擰毛巾」處理,就是一種在樂句結尾處突然加速,瞬間將氣氛推向高潮的處理。

此外,在節奏速度的對比變化和對音色的處理上,也是楊松斯近幾年極為注重的方面。這些特點都是楊松斯受到穆拉文斯基卡拉揚兩位大師的點撥,以及自己多年在樂壇上潛心研究的結果。

很多人喜歡將楊松斯和當今柏林愛樂樂團的首席指揮西蒙·拉特進行對比,說楊松斯是當代的富特文格勒,而拉特是當代的托斯卡尼尼[9]

楊松斯對這個看法不敢苟同。富特文格勒一直是楊松斯最崇拜的指揮家,而楊松斯也一直以富特文格勒為自己的標杆。作為當今古典樂壇中流砥柱的指揮家,楊松斯指揮的音樂會場場爆滿,而被譽為「古典音樂的票房保證」。

對於音色上的處理,似乎是俄系指揮家比較薄弱的環節。但楊松斯的音色卻一直很有自己的特點。從2006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中,我們可以明顯的聽到,楊松斯善於通過突出弦樂的中低聲部增加音色的厚重感和流動感。

值得注意的是,往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通常只有6把大提琴,而楊松斯指揮的2006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卻出現了8把大提琴,足見楊松斯對於弦樂的中低聲部的重視。可以說,楊松斯對於音色的考究,在當今指揮家中是很獨樹一幟的。與當今很多指揮家偏於明朗的音色不同,楊松斯的音色偏向於厚重,同時銅管樂聲部又不乏嘹亮;並且打擊樂聲部與管弦樂聲部的融合又非常的融洽,絲毫沒有突兀或者是凌駕於樂團之上的感覺。因此,在處理浪漫主義後期作品的複雜的情感時,就更顯得遊刃有餘。

而楊松斯指揮下的合唱團,更是有了一種神聖的味道。楊松斯的合唱團的音色空明而純潔,細膩而富於變化,在演唱一些宗教作品比如安魂曲的時候,更突顯出了一種聖潔的味道。也許,這與楊松斯從小生活在歌劇院,對人聲比較敏感有關。

在2008年盧塞恩音樂節上,楊松斯指揮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和合唱團的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中,聖潔的合唱更讓這部作品煥發出奪目的色彩。

在唱片中,他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錄製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約瑟夫·海頓的《第十四號「管樂隊」彌撒》,以及跟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錄製的《德沃夏克安魂曲》,普朗克《榮耀頌》中也能聽到他對合唱團音色獨特的處理。

現在,楊松斯指揮下的兩個樂團也各保持着自己在音色上的特點。楊松斯指揮下的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呈現出的是一種偏暖,柔和的色彩。作品中充滿着古典主義人文精神的色彩。

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的前任首席指揮伯納德·海廷克在評價楊松斯時曾說:「這個樂團在里卡多·夏伊時代丟失的傳統音色又被楊松斯找回來了。」而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則更多的呈現出一種亮麗、潔淨的音色。樂團各聲部之間的層次感也特別的清晰。在這種音色下的音樂作品,線條和細節更清晰,演繹作品的效果也更加客觀。

因此,我們可以說,楊松斯指揮棒下的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呈獻給我們的是古典音樂的酒神精神,而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則更多的呈現給我們太陽神精神。

楊松斯比較擅長的作曲家有: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拉赫瑪尼諾夫肖斯塔科維奇柏遼茲勃拉姆斯西貝柳斯巴托克斯特拉文斯基穆索爾斯基理查德·施特勞斯等等。同時,他的古斯塔夫·馬勒貝多芬海頓舒曼等人的部分作品也頗受好評。

在擔任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和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首席指揮後,他又開始大量演出瓦格納布魯克納勛伯格馬蒂努奧涅格曼努埃爾·德·法雅雷斯皮基等人的作品。

此外,楊松斯也大量首演了很多當代作曲家的作品。比如2005年12月22日,他在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首演了漢斯·維爾納·亨策於2003年創作的一部新作:《塞巴斯蒂安之夢》(Sebastian im traum)。

楊松斯與奧斯陸愛樂樂團合作錄製的柴科夫斯基交響曲全集更被認為是最優秀的版本之一。而在2006年,楊松斯與世界上幾大一流樂團合作錄製的肖斯塔科維奇交響曲全集的發行,也讓肖斯塔科維奇這個作曲家又一次活躍在了古典音樂愛好者們的視線里。而作為楊松斯處理德奧系作品也不遜色於其他指揮家的證明,他的貝多芬,勃拉姆斯和布魯克納等人的部分交響曲錄音也頗受好評。

而目前,楊松斯正在着手於和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錄製馬勒交響曲全集,以及和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錄製貝多芬交響曲全集。同時,他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也在錄製馬勒的部分交響曲。

獎項榮譽

經典唱片

年份 作曲家 作品 樂團 廠牌 備註
1988 柴可夫斯基 交響曲全集 奧斯陸愛樂樂團 Chandos 2006年再版
2002 拉赫瑪尼諾夫 交響曲及鋼琴協奏曲全集 聖彼得堡愛樂樂團 EMI 鋼琴:米哈伊爾·魯迪
2006 肖斯塔科維奇 交響曲全集 柏林愛樂樂團、倫敦愛樂樂團、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奧斯陸愛樂樂團、聖彼得堡愛樂樂團(列寧格勒愛樂樂團)、匹斯堡交響樂團、費城管弦樂團 EMI 囊括多項古典唱片獎
2013 貝多芬 & Johannes Maria Staud & Rodion Shchedrin & Raminta Šerkšnyte & Misato Mochizuki & Giya Kancheli & Jörg Widmann 《交響曲全集》&《"Maniai"》&《"Nirai"》&《Beethovens Heiligenstädter Testament》&《"Fires"》&《"Dixi"》&《"Con brio"》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BR-Klassik
1996 雷斯庇基 《羅馬的松樹》&《羅馬的噴泉》&《羅馬的節日》 奧斯陸愛樂樂團 EMI
1996 西貝柳斯 《卡雷利亞組曲》&《芬蘭頌》&《第一交響曲》 奧斯陸愛樂樂團 EMI
2000 諸多作曲家 《世界返場曲》 奧斯陸愛樂樂團 EMI
2001 巴托克 《為弦樂、打擊樂和鋼片琴而作的音樂》&《樂隊協奏曲》 奧斯陸愛樂樂團 EMI
2003 馬勒 《第六交響曲「悲劇」》 倫敦交響樂團 LSO Live
2004 理查·施特勞斯 《英雄的生涯》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RCO Live 楊松斯正式成為RCO首席指揮的首場演出現場錄音
2004 柴可夫斯基 & 勛伯格 《第六交響曲「悲愴」》&《升華之夜》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Sony
2006 施特勞斯家族 & 莫扎特 & 蘭納 《2006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維也納愛樂樂團 DG
2006 肖斯塔科維奇 《第七交響曲「列寧格勒」》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RCO Live
2006 馬勒 & 亨策 《第六交響曲「悲劇」》&《塞巴斯蒂安之夢》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RCO Live 《塞巴斯蒂安之夢》為世界首演錄音
2006 普朗克 & 奧涅格 《榮耀頌》&《第三交響曲「禮拜」》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RCO Live
2007 馬勒 《第一交響曲「提坦」》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RCO Live
2007 巴托克 & 拉威爾 《樂隊協奏曲》&《神奇的滿大人(音樂會組曲)》&《達夫尼與克羅埃》第二組曲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Sony
2008 德彪西 & 亨利·杜蒂耶 & 拉威爾 《大海》&《樹之夢小提琴協奏曲》&《圓舞曲》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RCO Live 小提琴:Dmitry Sitkovetsky
2008 理查·施特勞斯 《唐璜》&《阿爾卑斯山交響曲》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RCO Live
2008 馬勒 《第五交響曲》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RCO Live
2009 馬勒 《第七交響曲》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BR-Klassik
2009 海頓 《第100交響曲「軍隊」》&《交響協奏曲》&《第104交響曲「倫敦」》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Sony
2009 布魯克納 《第七交響曲》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BR-Klassik
2009 布魯克納 《第三交響曲》&《第四交響曲》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RCO Live
2010 德沃夏克 《安魂曲》&《第八交響曲》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RCO Live
2010 貝多芬 《第九交響曲「合唱」》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BR-Klassik
2010 馬勒 《第二交響曲「復活」》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RCO Live
2010 穆索爾斯基 《圖畫展覽會》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RCO Live
2010 理查·施特勞斯 《玫瑰騎士組曲》&《梯爾的惡作劇》&《最後四支歌》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BR-Klassik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成立60周年專輯CD6;女高音:Anja Harteros
2011 馬勒 《第一交響曲「提坦」》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BR-Klassik
2011 勃拉姆斯 《第二交響曲》&《第三交響曲》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BR-Klassik
2011 馬勒 《第三交響曲》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RCO Live
2011 盧托斯瓦夫斯基 & 席曼諾夫斯基 & 亞歷山大·柴可夫斯基 《樂隊協奏曲》&《第三交響曲「夜之歌」》&《第四交響曲》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BR-Klassik
2012 施特勞斯家族 & 卡爾·米歇爾·齊雷爾 & 約瑟夫·赫爾梅斯伯格 & 漢斯·克里斯蒂安·倫拜 & 柴可夫斯基 《2012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維也納愛樂樂團 Sony
2012 勃拉姆斯 《第一交響曲》&《第四交響曲》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BR-Klassik
2013 肖斯塔科維奇 《第十交響曲》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RCO Live
2013 古斯塔夫·馬勒 《第八交響曲》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RCO Live
2013 本傑明·布里頓 《戰爭安魂曲》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BR-Klassik
2014 埃克托·柏遼茲 & 埃德加·瓦雷茲 《幻想交響曲》&《電離》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BR-Klassik

指揮生涯

前任:
奧克·卡穆
奧斯陸愛樂樂團音樂總監
1979–2000
繼任:
安德烈·普列文
前任:
洛林·馬澤爾
匹斯堡交響樂團音樂總監
1997–2004
繼任:
曼弗雷德·霍內克
前任:
洛林·馬澤爾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首席指揮
2003–2019
繼任:
懸空
前任:
里卡多·夏伊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首席指揮
2004–2015
繼任:
丹尼爾·加蒂

視頻1:馬里斯·揚頌斯演繹肖斯塔科維奇《節日序曲》

視頻2:D大調第二交響曲OP43 西貝柳斯

相關網站

參考文獻 

  1. Mariss Jansons. lnso.lv.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03). 
  2. Vienna Philharmonic New Year's Concert 2012 with Mariss Jansons. wienerphilharmoniker. [2010-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04). 
  3. Vienna Philharmonic New Year's Concert 2012 with Mariss Jansons. wienerphilharmoniker. [2010-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04). 
  4. Mariss Jansons dirigiert 2012. kleinezeitung克萊恩報. [2010-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03). 
  5. Mariss Jansons dirigiert 2012 das Neujahrskonzert. kleinezeitung克萊恩報. [2010-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02). 
  6. Mariss Jansons: Slowly does it. The Independent. [2004-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7. Mariss Jansons: Slowly does it. The Independent. [2004-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8. Lebrecht, Norman. Deep sorrow: Mariss Jansons has died. 2019-12-01 [2019-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1). 
  9. Mariss Jansons - Rattle gets a rival. La Scena Musicale (By Norman Lebrecht). [2003-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3-11-12). 
  10. Mariss Jansons. evs-musikstiftung.ch.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7). 
  11. Mariss Jansons. evs-musikstiftung.ch.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7). 
  12. Mariss Jansons. evs-musikstiftung.ch.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7). 
  13. Mariss Jansons. evs-musikstiftung.ch.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7). 
  14. Mariss Jansons. evs-musikstiftung.ch.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7). 
  15. Mariss Jansons. evs-musikstiftung.ch.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7). 
  16. The Order of Merit. kongehuset. [2011-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10). 
  17. Mariss Jansons conductor. oriamilano.it. [2011-04-24]. [失效連結]
  18. Mariss Jansons. lnso.lv.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03). 
  19. Mariss Jansons. lnso.lv.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03). 
  20. Bestenliste 1-2002. schallplattenkritik.de. [2002-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2). 
  21. Bestenliste 3-2002. schallplattenkritik.de. [2002-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22. Bestenliste 4-2003. schallplattenkritik.de. [2003-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23. Der Internationale Schallplattenpreis Toblacher Komponierhäuschen seit 1991. gustav-mahler.it. [2012-12-12]. [失效連結]
  24. Bestenliste 1-2004. schallplattenkritik.de. [2004-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25. Der Internationale Schallplattenpreis Toblacher Komponierhäuschen seit 1991. gustav-mahler.it. [2012-12-12]. [失效連結]
  26. Bestenliste 1-2005. schallplattenkritik.de. [2005-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3). 
  27. Latviešu diriģents Mariss Jansons izvirzīts divām "Grammy" balvām. Latvijas Avize. [2010-12-02]. [失效連結]
  28. Mariss Jansons nominēts divām 'Grammy' balvām. kultura. [2010-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05). 
  29. Latviešu diriģents Mariss Jansons izvirzīts divām "Grammy" balvām. Latvijas Avize. [2010-12-02]. [失效連結]
  30. Mariss Jansons nominēts divām 'Grammy' balvām. kultura. [2010-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05). 
  31. Latviešu diriģents Mariss Jansons izvirzīts divām "Grammy" balvām. Latvijas Avize. [2010-12-02]. [失效連結]
  32. Germany's ECHO-Klassik Prize Winners. oriamilano.it. [2011-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08). 
  33. Mariss Jansons conductor. oriamilano.it. [2011-04-24]. [失效連結]
  34. Jahrespreise 2006. schallplattenkritik.de. [2011-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2). 
  35. Mariss Jansons. evs-musikstiftung.ch.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7). 
  36. Bestenliste 1-2007. schallplattenkritik.de. [2007-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37. Mariss Jansons. evs-musikstiftung.ch.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7). 
  38. Mariss Jansons. evs-musikstiftung.ch.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7). 
  39. Mariss Jansons. evs-musikstiftung.ch.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7). 
  40. Mariss Jansons. evs-musikstiftung.ch.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7). 
  41. Mariss Jansons. evs-musikstiftung.ch.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7). 
  42. Mariss Jansons. evs-musikstiftung.ch.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7). 
  43. Diriģents Mariss Jansons saņem divas 'MIDEM' balvas. kultura. [2007-01-25]. 
  44. Mariss Jansons conductor. oriamilano.it. [2011-04-24]. [失效連結]
  45. Mariss Jansons. evs-musikstiftung.ch.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7). 
  46. Hohe Auszeichnungen für Mariss Jansons und Thomas Angyan. wien.gv.at. [2012-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01). 
  47. Bayerischer Verdienstorden. bayern.de. [2011-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3). 
  48. Vija Artmane un Mariss Jansons Sanktpēterburgā saņem starptautisko prēmiju "Baltijas Zvaigzne". Latvija ģenerālkonsulāts Sanktpēterburgā. [2011-12-07]. [失效連結]
  49. Mariss Jansons conductor. oriamilano.it. [2011-04-24]. [失效連結]
  50. Bestenliste 4-2008. schallplattenkritik.de. [2008-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51. Chief conductor Mariss Jansons. BR-Online. [2010-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23). 
  52. Bestenliste 1-2009. schallplattenkritik.de. [2009-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53. Chief conductor Mariss Jansons. BR-Online. [2010-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23). 
  54. Midem Classical Awards 2010 – the nominations. gramophone. [2010-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30). 
  55. Midem Classical Awards 2010 – the nominations. gramophone. [2010-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30). 
  56. ECHO Klassik 2010. BR-Online. [2010-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23). 
  57. BR-Symphonieorchester erhält Echo Klassik. ad-hoc-news. [2010-07-22]. 
  58. Marisa Jansona Bavārijas radio simfoniskais orķestris saņēmis prestižo 'ECHO Klassik' balvu. kultura. [2010-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20). 
  59. Echo Klassik 2010: Die Gewinner. venga. [2010-10-17]. [失效連結]
  60. 2010年度德國回聲古典音樂唱片大獎榜單. 魔術號角wunderhorn. [2010-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07). 
  61. Nominees. Grammy.com. [2010-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01). 
  62. 2011 GRAMMY NOMINEES. Contra Costa Times. [2010-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63. Grammy nominations in top categories. centredaily. [2010-12-02]. [失效連結]
  64. Grammy nominations in top categories. Washington Post. [2010-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02). 
  65. Mariss Jansons nominēts divām 'Grammy' balvām. kultura. [2010-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05). 
  66. Latviešu diriģents Mariss Jansons izvirzīts divām "Grammy" balvām. Latvijas Avize. [2010-12-02]. [失效連結]
  67. Nominees. Grammy.com. [2010-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01). 
  68. 2011 GRAMMY NOMINEES. Contra Costa Times. [2010-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69. Institution of the Bavarian Maximilian Order 2010. bayern.de. [2011-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3). 
  70. Gramophone Awards 2011. gramophone.co.uk. [2011-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17). 
  71. Die Ergebnisse der jährlichen Kritikerumfrage von «Opernwelt». kultiversum.de. [2011-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06). 
  72. De Munt operahuis van het jaar. operamagazine.nl. [2011-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10). 
  73. Opera Top Tien 2011. operamagazine.nl. [2012-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1). 
  74. Prix d'Amis 2010-2011. Vrienden van De Nederlandse Opera. [2012-03-26]. 
  75. Bestenliste 3-2012. schallplattenkritik.de. [2012-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18). 
  76. Winnaar 2012 - Vijftiende IJ-prijs naar chef-dirigent Mariss Jansons en algemeen directeur Jan Raes. pwc.nl. [2012-10-17]. 
  77. Preisträger 2013. evs-musikstiftung.ch.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4). 
  78. Марису Янсонсу вручен знак «За заслуги перед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ом». gov.spb.ru. [2013-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03). 
  79. Георгий Полтавченко вручил Марису Янсонсу почетный знак «За заслуги перед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ом». tv100.ru. [2013-04-01]. [失效連結]
  80. Mariss Jansons geehrt. br.de. [2013-04-01]. [失效連結]
  81. Finale in St. Petersburg. br.de. [2013-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26). 
  82. Mariss Jansons geehrt. br.de. [2013-04-01]. [失效連結]
  83. Finale in St. Petersburg. br.de. [2013-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26). 
  84. Gramophone Hall of Fame. gramophone.co.uk. [2013-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5). 
  85. Der Internationale Schallplattenpreis Toblacher Komponierhäuschen seit 1991. gustav-mahler.it. [2013-09-24]. [失效連結]
  86. Toblacher Komponierhäuschen für Archivaufnahme. br.de. [2013-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9). 
  87. Bundesverdienstkreuz. br.de. [2013-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8). 
  88. Bundesverdienstkreuz für Mariss Jansons. focus.de. [2013-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8). 
  89. Ordensverleihung zum Tag der Deutschen Einheit. bundespraesident.de. [2013-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7). 
  90. MARISS JANSONS MADE A KNIGHT OF THE ORDER OF THE LION OF THE NETHERLANDS. concertgebouworkest.nl. [201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5). 
  91. Mariss Jansons is lionised by Dutch government. artsjournal.com. [2013-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4). 
  92. Mariss JANSONS, conductor. philharmonia.spb.ru.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10). 
  93. Mariss Jansons. rbartists.at.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94. Mariss JANSONS, conductor. philharmonia.spb.ru.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10). 
  95. Mariss Jansons. rbartists.at.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96. Mariss JANSONS, conductor. philharmonia.spb.ru.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10). 
  97. Mariss Jansons. rbartists.at.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98. Honorary Professors. jvlma.lv.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02). 
  99. Maris JANSONS (conductor). conservatory.ru. [2013-01-11]. [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