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郑愁予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郑文韬



出生 (1933-12-04) 1933年12月4日(90岁)
中华民国山东省济南市
居住地 中华民国福建省金门县金宁乡
国籍 中华民国
教育程度 美国爱荷华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学位、美国加州世界文化艺术学院文学博士
职业 作家
配偶 余梅芳(1962年结婚)

郑愁予(1933年),本名郑文韬,是一位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现代诗诗人[1]

代表作: 《郑愁予诗集Ⅰ》; 《郑愁予诗集Ⅱ》。

现居地: 中华民国福建省金门县金宁乡。

配偶: 余梅芳(1962年结婚)。

生平概略

郑愁予出生后不久,他的父亲即前往南京就读陆军大学,随后又赴湖北;郑愁予与其母亲由山东当地亲戚照顾。

1949年举家随中华民国政府赴台。大学毕业于国立中兴大学法商学院(现国立台北大学)统计学系。大学毕业后,他在基隆港务局工作了许多年,随后在1968年前往美国,进入名作家聂华苓所主持的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研究,获得艺术硕士学位,后来因为保钓运动上了黑名单而滞留美国,先后任教于美国爱荷华大学耶鲁大学东亚语文学系、香港大学等校,教授中国现代文学。

2005年返台担任国立东华大学第六任驻校作家。

现任国立金门大学讲座教授、国立东华大学荣誉教授。于金门担任讲座教授的期间创作的诗集《和平的衣钵:百年诗歌万载承平》获得第10届全球生命文学创作奖,其中收录的诗作“当撞响和平之钟到八百二十三声”被刻在金门和平纪念园区钟的和平钟旁。

2016年起受邀为东海大学驻校诗人,2017年更荣聘为东海大学终身荣誉讲座教授,长驻于东海校内,除学术讲座演讲和师生座谈,亦参加多场海内外文学活动及公益活动。

笔名“愁予”

“愁予”二字出自《楚辞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以及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16岁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草鞋与筏子》,随后出版《窗外的女奴》、《衣钵》、《雪的可能》、《燕人行》、《寂寞的人坐著看花》等多部诗集。[2]

《寂寞的人坐着看花》

焚九歌用以炼情

燃内篇据以炼性

炼性情之为剑者两刃

而炼剑之后又如何 就

炼炼火的自己吧

炼自己成为容器

不再是自己而是

大实若虚

此所谓炉火纯青

是容飞鹅即兴闯入

过瘾而不

焚身

〈错误〉一诗,是郑愁予最脍炙人口的作品

在大众间以《错误》一诗中“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的名句,广为流传。 

《错误》一诗,是郑愁予最脍炙人口的作品。曾有人以此诗将郑愁予的诗风格归类为婉约派,亦有人称他为“浪子诗人”。不过,郑愁予自认为他的写作精神和中心,事实上是围绕著“传统的任侠精神”、和“无常观”这二个主题。能触及他这两个中心命题,而对他的诗文进行评论的人实则少之又少。

对于创作新诗的窍们,他认为“感性”最重要,他鼓励年轻人如果要想写好新诗,就要多读史书、多读地理、多听音乐、多看些展览,多一些生活体验,才能使诗作丰富感性。[3]

诗人们对诗人郑愁予的眷怀

杨牧:“自从现代了以后,中国也有些外国诗人,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学写他们的现代感觉,但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绝对地现代的。”“他以清楚的白话,为我们传达了一种时间的空间的悲剧情调。”

萧萧于《现代诗学》[2]指出:“郑诗最具传统诗情,而且其诗篇幅袖珍,正是中国诗的本色。”“现代诗人竞相炫奇作怪,郑愁予独保留宋词元曲中的优美遗韵,读者对于古典之美的眷怀,不能不经由郑愁予的诗作获得满足。”

张默萧萧在所编的《新诗三百首》[3]的小评中:“郑愁予的笔触,既有塞北江南的寓意,也有海外异域的采风,更有台湾乡土的情怀,而他眷爱的好山好水,一直都悠游于作者广大浩瀚的心室,诗人是通过书写小我之情,捕捉大我之情,而进入无我之情的至高境界。”

痖弦:“郑愁予飘逸而又矜持的韵致,梦幻而又明丽的诗想,温柔的旋律,缠绵的节奏,与贵族的、东方的、淡淡的哀愁的调子,造成一种云一般的魅力,一种巨大的不可抗拒的影响。”

学历

经历

得奖

诗集

  • 《梦土上》
  • 《窗外的女奴》
  • 《郑愁予诗集》
  • 《刺绣的歌谣》
  • 《寂寞的人坐著看花》
  • 《衣钵》
  • 《雪的可能》
  • 《燕人行》
  • 《错误》

参考文献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