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廣天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台中廣天宮位於臺灣中部的臺中市北屯區,鄰近於大坑口、二分埔,於1984年間選址在台中市北屯區遼陽五街131號(文心路四段四維國小附近)興建,1986年廟體相繼竣工斥資一億元,是一座主要祭祀五路財神的廟宇,是台中財神廟中信眾最多、最靈驗的廟宇。 現任管理團隊進駐後,重新修繕廣天宮外觀及內部動線;主持廟務的主委受到武財神指示,前往大陸四川峨嵋迎回當今世上歷史最悠久,刻製於距今一千四百年的唐高祖時代石作金身,是為開基始祖武財神,也因世界第一尊財神爺供奉在此,將宮名變更為「台中廣天宮 財神開基祖廟」,並在新廟主的規畫下,走出自己的一條新路。
民國一百零七年農曆十二月十二日,台中廣天宮卅三週年宮慶時,特開壇稟奏三界,由張智皓接任主任委員、張峻誠接任總幹事一職,成為了全台灣最年輕的主任委員與總幹事。
沿革
民國七十三年時前宮主曾正宏領旨建宮,旨意為五路財神廟。
廟內主祀:財神爺 趙公明 聖誕千秋之日:農曆三月十五日,民間也俗稱「求財日」。
台中廣天宮 財神開基祖廟位於台中市北屯區遼陽五街131號,於民國七十五年廟體相繼竣工,全殿以大理石興建,廟宇雕樑畫棟,工法細緻,氣宇非凡。
民國七十五年農曆十二月十二日舉行安座大典,成為台灣中部民眾信仰寄託之中心。
民國九十五年新整修觀音殿。
民國九十八年農曆六月廿一日擴建月老殿,與原有的觀音殿、瑤池金母殿和城隍殿,共同護祐信眾的福祿壽喜。
民國九十七年,台中廣天宮因特殊因緣,排除萬難,得以將中國四川省峨嵋山羅浮洞(現今九老洞)的財神開基始祖財神爺金身恭迎回台,並永久供奉在台中廣天宮 財神開基祖廟之內。
雖然建廟歷史僅有33年,以廟宇建築本身並非歷史悠久,但因供奉著全球僅有,世界第一尊、歷史最悠久的財神爺開基老祖金身,遂以財神開基始祖為尊,正式於民國九十七年由「台中廣天宮 五路財神爺廟」,晉升為「台中廣天宮 財神開基祖廟」,自此全台香客絡繹不絕,更是台中市重要的信仰中心及觀光景點。
引述於明代真慶觀道長李道如手稿名為《武財神顯靈神跡》 因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唐高祖李淵之母,日夜受鬼怪襲擾,不得安寧,御醫診治皆無效。經一雲遊方士指出:「李淵應得天下,但殺戮太重,遊魂懼天子龍威,遂遷怒於太后身上。」唐高祖李淵於是祈求玄壇元帥(又稱為財神爺)顯靈,將鬼怪收服在蜀中酆都,李淵之母因此痊癒[1]。
為感謝財神爺顯靈治癒母親之病,高祖頒旨雕刻一尊財神爺金身,並供奉在財神爺得道之處─四川省峨嵋山羅浮洞(現今九老洞),各地信徒不遠千里前來朝拜,尊稱此尊金身為「四川峨嵋財神開基老祖」,又俗稱「老武財公」,也是歷史上第一尊、唯一由皇帝親自頒旨雕刻的財神爺金身,位階最高的財神開基老祖。
因有特殊機緣,台中廣天宮 財神開基祖廟排除萬難,自四川省羅浮洞(現今九老洞)將此尊距今已有一千四百餘年歷史的雕像,以及一同供奉的黑虎將軍與石爐恭迎回台,並永久供奉在台中廣天宮之內,讓各地信徒不用再千里迢迢前往四川,台中廣天宮也因財神金身鎮守宮內,晉升成為財神開基祖廟,奉行財神教法,廣傳財神濟世香火,繼續護佑台灣民眾萬萬年。[2]
財神文化祭
農曆三月十五是財神爺 趙公明的聖誕千秋之日,也是民間俗稱的求財日,台中廣天宮在每年的農曆三月十四日晚上10點開始,將舉行財神聖誕賜財大法會迎中財神,邀請民眾一同前往,一起為財神爺祝壽。在農曆三月十五日舉辦財神文化祭,請財神爺 趙公明開壇演化,特賜發財酒與眾生分享、眾生可得,並且當日台中廣天宮會與現場的信眾結緣,贈送現場民眾財神令牌,但因數量有限,每年這時候都會掀起一股排隊風潮。
寺廟
東亞傳統宗教供奉神靈、神話或傳說人物、歷代聖賢、歷史著名人物的房屋式祭祀建築物,均可統稱為廟宇[3]。一般包括道觀、佛寺、祠等廟宇,而不包括祭祀祖先的祠堂家廟,但一些聖賢的家廟亦受宗族以外的信眾參拜,故這些家廟同時事實上有著祭祀以及讓信眾祈求庇佑用的性質。道教宮觀可稱宮廟,佛教寺院可稱寺廟,尊天法祖祭祀通稱祖廟或宗廟,皇家太廟與明堂則合稱為廟堂。
由於東亞傳統上常有不同宗教互相影響、習合的情況,如佛道雙修、三教合流、神佛習合等,加上與民間信仰、巫覡宗教合流,因此廟宇的名稱、性質多變,甚至同一間廟宇同時具備多種性質。
建築
除了一些單體式且不設前院的廟宇外,一般都有一個獨立的門為入口,如神道坊(廟宇牌坊)、山門、鳥居等,也代表進入廟宇或結界範圍。入門之後為神道,可通往參拜之處。
廟宇主體建築稱為「殿」,「殿」本指帝王居所,後來也指供奉仙真聖賢神佛的屋宇如大雄寶殿,有些則稱為「堂」如日本法隆寺金堂。規模較大的寺廟常有多個不同的殿或堂。
有些廟宇周圍會有鎮守の森,有守護廟宇的神聖意義,也有些是作為風水林。
類型與名稱
「觀」,原指宮殿的高大門闕,後因歷代帝王常請方士或道士夜觀星象、制定曆法於「觀」,後來用以指道士修道的居所,即道觀,也作為供奉道教先真的建築物名稱,如玄妙觀與白雲觀。一些規模較大的道觀會以「宮」命名,兩者又合稱「宮觀」。
民間信仰中的寺廟命名多元,傳統上只有一些主神神格為帝、后、妃或王爺級的寺廟才會用原指帝王居所的「宮」命名。例如媽祖曾先後在元代、清代獲皇帝冊封為天妃、天后,於是部分媽祖廟命名為天妃宮、天后宮;關羽被尊為協天大帝,於是一些關帝廟也命名為協天宮;神格崇高的神明,其廟宇也會稱為「宮」,如香港、澳門一些由民間釋教信徒開設的觀音廟名為水月宮。今日多數神廟都稱「宮」。
「殿」指帝王理事之所,多為高階神明的廟宇,供奉三清的廟宇名稱包含三清殿、高玄殿等。供奉玄天上帝的廟宇名稱包含北極殿、真武殿等。
寺廟原指「寺院」「寺」原係朝廷辦公官署如大理寺等,「院」原為官廨別稱。佛教傳入中國初期,曾將僧人安排在九卿之一府邸寺中居住,因幾個著名僧人而令其居所寺中某某院也逐漸成為僧人居所代稱。故後世稱為寺或院,佛教僧侶修行、禮佛與居住的道場,如中國佛教第一座佛寺洛陽「白馬寺」與香港「三大古剎」之一「青山禪院」,並隨著漢傳佛教傳播影響日本、朝鮮、越南、琉球;伊斯蘭教之禮拜堂稱之為「清真寺」。
「庵」或「庵堂」本來是指結草為屋,後指僧尼供佛的屋舍如河南初祖庵,又常常專指僅有女性出家眾(比丘尼)居住、修行的場所如新北市石碇區蓮池庵。也有一些民間釋教信徒把供奉地藏王的廟宇命名為地藏庵,五福大帝的廟宇也有命名為「庵」如福州白龍庵。
「巖」本來指位於山窟或依山崖處據險而築的佛寺,供奉清水祖師的廟宇也常命名為清水巖。
「洞」係道教先真居住之地如洞天福地,後來在中國大陸、香港、台灣、越南等地,因為民間釋教與民間信仰合流,而成為廟的代名詞之一。
儒教的寺廟包括祭祀孔子的孔廟,以及祭祀聖賢、烈士、祖先的「祠」,如名宦祠、忠烈祠、宗祠等。但一些祭祀先賢的祠又被民眾視為祈福消災的神明,遂與民間信仰結合變成民間寺廟,例如祭祀諸葛亮的武侯祠,供奉土地公的廟宇也有作土地祠、福德祠者。
「府」原指百官所居之處,部份廟宇也以「府」命名,如奉祀五府千歲的代天府、奉祀池府千歲的海埔池王府、奉祀張李莫府三千歲的五條港安西府、奉祀張天師的天師府或廣信府。
「堂」是古代官吏審案的地方,也指屋舍的正廳,作為廟宇使用如松山慈惠堂。台灣齋教、扶乩之場所亦常稱為「堂」,例如壹善堂、勸化堂。佛教道場也會使用「講堂」作為弘法場所名稱如慧日講堂與菩提講堂。一貫道場所亦有作「某某佛堂」、「某某聖堂」等。
「壇」是舉行祭祀的高臺,在古代東亞常與政府祭祀相關,如天壇、地壇、先農壇、厲壇等,其中天壇、天公壇也成為常見祭祀玉皇上帝的廟宇名稱,如新竹天公壇、臺灣首廟天壇。另外,一般私人設立的神壇也常稱「某某壇」。
「廟」可作為祭祀各神祇場所的泛稱,或直接成為祭祀場所名稱,如武廟、文昌廟、文武廟、媽祖廟、王爺廟、城隍廟、義民廟、祭祀后羿的三嵕(zōng)廟等。
日本神道教的寺廟稱為神社,其中祭祀日本皇室祖先神、日本天皇、以及對於大和平定有功神祇的神社稱為神宮,小型的神社則稱為「祠」,或作「小祠」、「小堂」。
越南傳統信仰中的寺廟,除了與中國相同的類型外,村社裡還有一種稱為「亭 (越南)|Đình|亭」的寺廟,供奉村社保護神。
參考文獻
- ↑ 明代真慶觀道長李道如手稿名為《武財神顯靈神跡》. [2018-03-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30) (Chinese (Taiwan)).
- ↑ 台中廣天宮 開基始祖財神迎自峨嵋山. [2018-03-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21) (Chinese (Taiwan)).
- ↑ 道教宮廟組織或管理章程範例 (PDF).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 [2018-04-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