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肾气虚
图片来自知乎

肾气虚,肾虚的一种类型,为中医名词术语。是指由于肾气亏虚,生长生殖功能下降,摄纳无权等所表现的证候。临床既有肾虚证症状,又见气虚证表现。主要症状为气短自汗、倦怠无力、面色晃白、滑精、早泄,尿后滴沥不尽,小便次数多而清,腰膝酸软,听力减退,四肢不温,脉细弱等,治以补肾为主。肾脏属于泌尿系统的一部分,在传统中医学中,肾脏属于五脏之一。肾为先天之本,是人体生命的先天根本,关系着人类的生存繁衍。肾气盈亏除了反应肾脏及其相关的组织健康与否,也代表生命力是旺是弱。肾虚疾病表现中所谓的肾虚、肾亏,涵盖了肾脏及肾经的气血循环,或功能与肾产生关联的器官组织,如相关泌尿、生殖、内分泌等系统的问题,部分概念与现代医学解剖学上所称的肾脏有所不同。

目录

病因

肾气虚证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

1.年高肾气亏虚;

2.年幼肾气未充;

3.房事过度,耗精伤气;

4.久病伤肾或素体阳虚;

5.久病咳喘,肺虚及肾,耗伤肾气,肾气虚衰,气不归元。

由于上述原因导致肾气亏虚,摄纳无权。

临床表现

肾气虚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七个方面:

1.腰膝酸软无力;

2.小便频数清长,或余沥不尽,或夜尿多,遗尿

3.男子遗精早泄,女子带下清稀量多;

4.月经淋漓不尽或胎动不安,滑胎;

5.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气短,动则喘甚;

6.面色淡白,神疲乏力

肾气虚
 
图片来自知乎

7.舌淡白,脉细弱或沉弱。

上述临床表现,腰膝酸软无力,为肾气亏虚,骨骼失其所养;小便频数清长,或余沥不尽,或夜尿多,遗尿,为肾气亏虚,膀胱失约;男子遗精早泄,女子带下清稀量多,因精关不固;月经淋漓不尽或胎动不安,滑胎,因冲任之本在肾,肾气不固,冲任失约或失养;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气短,动则喘甚,乃久病由肺及肾,肾气亏虚,摄纳无权,气不归元所致;面色淡白,神疲乏力,因气虚不能上荣,阳气不足,心神无力振奋;舌淡白,脉细弱或沉弱,为气虚表现。

由于个人体质、病因各不相同,临床表现也有差异。

肾虚症状在脑力方面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足,工作效率降低,记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肾虚症状在情志方面表现为:情绪不好,情绪常常难以自控,头晕,易怒,烦躁,焦虑,抑郁等;肾虚症状在意志方面表现为:没有自信,信心不足,工作无热情,生活无激情,没有目标与方向;肾虚症状在性功能方面表现为:性功能降低,男子性欲降低,阳痿或者是阳物举而不坚,滑精、遗精、早泄,显微镜检查可以看到精子减少或者是精子活动力降低,不育。

女子子宫发育不良,例如幼稚子宫、卵巢早衰闭经、月经不调,性欲低下,不孕等;肾虚症状还可能有:早衰健忘失眠,食欲不振,骨骼与关节疼痛,腰膝酸软,不耐疲劳,乏力,视力减退,听力衰减。脱发白发、头发脱落或须发早白,牙齿松动易落等。还有容颜早衰、眼袋、黑眼圈,肤色晦暗无光泽,肤质粗糙、干燥,出现皱纹,色斑,中年暗疮,肌肤缺乏弹性;嗓音逐渐粗哑,女性乳房开始下垂,腰、腹脂肪堆积;男性早秃等,均属于肾虚范畴。

一般若临床表现小便频数清长、或余沥不尽、或夜尿多、遗尿;或男子遗精早泄,女子带下清稀量多;或月经淋漓不尽或胎动不安,滑胎者,可辨证为肾气不固证。

若临床表现以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气短,动则喘甚者,可辨证为肾不纳气证。

肾气虚与肾气不足有什么区别

1、肾气虚的患者通常会伴有尿频、遗尿、咳嗽、气短的症状。肾气不足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表现,具体如下:儿童期以发育迟缓、夜尿多、出牙晚、听力障碍,都和肾气不足有一定的关系度;女性如白带增多、白带清稀,也和肾气不足有一定的关系。

2、男性肾气虚的症状有遗精早泄、性欲降低、健忘、脱发白发等表现。男性更多的肾气不足表现为性功能障碍、遗精、早泄、滑精以及神疲乏力答、腰膝酸软。

3、肾气虚,生长生殖功能下降,摄纳无权等所表现的证候。肾气不足表现更多的是肾气不固所引起来的,可以出现夜尿增多、尿频以及骨质发生障碍

扩展资料

肾气虚

1、一般肾气虚证

证候:腰膝酸软无力;面色淡白,神疲乏力;舌淡白,脉细弱或沉弱。治则:补肾益气。主方:肾气丸加减。方药:补骨脂、枸杞子、菟丝子、附子、桂枝、黄精、茯苓、山萸肉、淮山、桑寄生、党参、白术

2、肾气不固证

证候:除一般肾气虚证外,还有小便频数清长,或余沥不尽、夜尿多、遗尿;或男子遗精早泄,女子带下清稀量多;或月经淋漓不尽或胎动不安,滑胎者。治则:补肾固涩。主方:肾气丸加减,或用金锁固精丸、缩泉丸。常用中药:补骨脂、枸杞子菟丝子、附子、桂枝、黄精、[茯苓]]、山萸肉淮山桑寄生桑螵蛸金樱子 [1]益智仁等。

3、肾不纳气证

证候:在肾气不固基础上,见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气短,动则喘甚者。治则:补肾纳气。主方:七味都气丸加参附龙牡等。方药:五味子、熟地、丹皮、泽泻、茯苓、山萸肉、淮山、枸杞子、菟丝子、附子、人参、龙骨、牡蛎、蛤蚧、冬虫夏草、海龙、海马等。

肾气不足

1、爱吃味道浓的东西

在社会上有越来越多的“吃辣一族”,很多人没有辣椒就吃不下饭。这在中医上怎么解释呢?这主要是人的脾胃功能越来越弱了,对味道的感觉也越来越弱,要用味道厚重的东西将元气调上来帮助运化,此时说明肾气已经不足。

2、老年人小便时头部打激灵

小孩和老人小便时有一个现象,就是有时头部会打一个激灵。但是老人的打激灵和小孩的打激灵是不一样的。小孩子是肾气不足以用,肾气、肾精还没有完全调出来,所以小便时气一往下走,下边一用力,上边就有点空,就会激灵一下;而老人是肾气不足了,气血虚,所以下边一使劲上边就空了。

3、每天17~19点发低烧

有些人认为发高烧不好,实际上发高烧反而是气血充足的表现,小孩子动不动可以达到很高的热度,因为小孩子的气血特别足。人到成年之后,发高烧的可能性就不大了,甚至经常出现低烧的状况,特别在下午17~19点的时候,很容易发低烧,这实际上是气血水平很低的表现,表示肾气已经大伤了。

4、年纪轻轻头发就白了好多

走在大街上我们会发现,好多年轻人已经有了白头发,这是怎么回事呢?中医认为,发为肾之华。头发是肾的外现,是肾的花朵。头发的根在肾,如果你的头发花白了,就说明你的肾精不足了,这时候就要补肾气了。

5、春天手脚冰凉

有很多人到了春季手脚还是冰凉的,这主要是由于人体在冬天精气养得不足造成的。我们知道,如果冬天肾精藏得不够的话,供给身体生发的力量就少了,精气到不了四肢,所以就出现四肢冰冷的症状。这时候,就需要补肾了。

6、睡觉时总出汗

睡觉爱出汗在医学上称为“盗汗”。中医认为,汗为心液,盗汗多由于气阴两虚,不能收敛固摄汗液引起,若盗汗日久不愈,则更加耗伤气阴而危害身体健康。

以上所说的这些现象,都是肾气不足的表现,都是在警告我们要对身体状态做出改变,否则情况就会进一步恶化,疾病也就会乘“虚”而入了。

肾气虚
 
图片来自知乎

辨证施治

1.一般肾气虚证:

证候:腰膝酸软无力;面色淡白,神疲乏力;舌淡白,脉细弱或沉弱。

治则:补肾益气。

主方:肾气丸加减。

方药:补骨脂、枸杞子、菟丝子、附子、桂枝、黄精、茯苓、山萸肉、淮山、桑寄生、党参、白术。

2.肾气不固证:

证候:除一般肾气虚证外,还有小便频数清长,或余沥不尽、夜尿多、遗尿;或男子遗精早泄,女子带下清稀量多;或月经淋漓不尽或胎动不安,滑胎者。

治则:补肾固涩。

主方:肾气丸加减,或用金锁固精丸缩泉丸。常用中药:补骨脂、枸杞子、菟丝子、附子、桂枝、黄精、茯苓、山萸肉、淮山、桑寄生、桑螵蛸、金樱子、益智仁等。

3.肾不纳气证:

证候:在肾气不固基础上,见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气短,动则喘甚者。

治则:补肾纳气。

主方:七味都气丸加参附龙牡等。

方药:五味子、熟地、丹皮、泽泻、茯苓、山萸肉、淮山、枸杞子、菟丝子、附子、人参、龙骨、牡蛎、蛤蚧、冬虫夏草、海龙、海马等。

鉴别诊断

1.肾气不固与肾阳虚证的鉴别:

(1)肾气不固与肾阳虚证当从病因、病性及临床表现上加以鉴别。两者病变性质皆属阳气虚,但肾阳虚以元阳不足,温煦失职,性机能低下为主要临床表现。全身虚寒症状明显,表现有畏寒肢冷,舌淡苔白等。

(2)肾气不固证是由肾气亏虚,封藏固摄功能失职所表现的证候。其临床表现为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耳鸣失聪,小便频数而清,或尿后余沥不尽,或遗尿,或夜尿频多,或小便失禁,男子滑精,早泄,女子月经淋漓不尽,或带下清稀而量多,或胎动易滑。

2.膀胱湿热与肾气不固证的鉴别:

(1)膀胱湿热与肾气不固证当从病因、病性及临床表现上加以鉴别。两者俱见小便频数症状,但膀胱湿热证以尿急尿频,尿痛尿黄为主证。有身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湿热为患的全身表现。

(2)肾气不固证是由肾气亏虚,封藏固摄功能失职所表现的证候。其临床表现为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耳鸣失聪,小便频数而清,或尿后余沥不尽,或遗尿,或夜尿频多,或小便失禁,男子滑精,早泄,女子月经淋漓不尽,或带下清稀而量多,或胎动易滑。

预防

在预防方面,因起病与恣情纵欲有关的,应清心寡欲,戒除手淫;如与全身衰弱、营养不良或身心过劳有关的,应适当增加营养或注意劳逸结合,节制性欲。

通过食疗进补方法可改善肾虚症状,但肾虚症状明显者,仅仅依靠食补是远远不够的。如男性肾虚导致阳痿早泄,症状严重者,可以用中医药调治。

1.肾虚食疗

(1)猪肾粥:猪肾,粳米,葱白、五香粉、生姜、盐适量。

制作:将猪肾洗净,去筋膜,切细,粳米淘洗干净,同入锅内煮成粥,将熟入葱、姜、盐及五香粉调之。

服法:作早餐食之。

功效:补肾强腰。适用于老年人肾气不足引起的腰膝软弱疼痛、步履艰难、耳聋等症。

(2)炖猪腰:猪肾,杜仲核桃肉

制作:先将猪肾切开去肾盏洗净,与杜仲、核桃肉一起炖熟后,去杜仲、核桃肉。

服法:用猪肾蘸少许细盐食之,可作佐餐。

功效:补肾助阳,强腰益气。适用于肾气不足而致的腰痛乏力、畏寒肢凉、小便频数、视物不清、阳痿遗精等症。

(3)金樱子膏:金樱子,蜂蜜。

制作:先将金樱子洗净,加水煮熬,两小时沏出汤后再加水煮,如此四次,榨汁。将四次汤合,继续煮熬蒸发,由稀转浓,加入蜂蜜拌匀,冷却后,去上沫即可。

功效:补肾益精。适用于肾气亏虚引起的梦遗滑精,遗淋白浊,小便不禁,女子带下,并伴有眩晕、失眠、盗汗等症者。

(4)菟丝子丸:菟丝子,茯苓,石莲肉。

制作:将叁药共研细末,用黄酒打糊为丸,如梧子大,装瓶备用。

服法:每次服9~12克,早晚各1次。

功效:益肾固脬。适用于因肾气不充、脬气不固而引起的遗尿,伴有腰酸痛楚,逢寒凉则尿频急且余沥不尽,便无尿道痛等症。


服法:可作佐餐食用。

功效: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肠通便。适用于肾虚咳嗽、腰痛、阳痿、遗精、大便燥结、石淋等症。

补肾药膳是选用补肾气、温肾阳、滋肾阴的中药,配合一定食物,经烹调而成的药膳食品。它具有温肾壮阳、填精生髓之功效,适用于肾虚证。需要注意的是药膳不能代替药物治疗,对于肾虚症状明显者建议去正规中医院由有资质的中医开具经典方剂调治。肾虚证包括肾阴虚肾阳虚,症见腰膝酸软、头昏耳鸣、少寐健忘、遗精尿频、潮热盗汗、口干或形寒肢冷、喘逆等症。

2.运动防治

(1)握固:将大拇指扣在手心,指尖位于无名指(第四指)的根部,然后屈曲其余四指,稍稍用力,将大拇指握牢。握固可以固守精气神在体内,平时走路、坐车、闲聊、看电视时都可以进行。

(2)提踵颠足:提踵时五趾抓地,两腿并拢,提肛收腹,肩向下沉,立项竖脊,百会上领;向下颠足时身体放松,轻轻咬牙,先缓缓下落一半,而后轻震地面。提踵可以牵拉腰背腿部的膀胱经肾经,轻震地面还可以带动五脏六腑。

(3)用脚后跟健走:迈开大步,脚后跟先着地,不要弯曲膝盖。腿往前迈时,脚尖伸直如同踢球;前脚落地时,后脚脚尖踮起。脚后跟先着地,实际上就是刺激了“肾经”穴位,经常用这种方式健走可以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

(4)摩肾腧:并腿坐于床沿,双手握拳,拳心虚空,分别按在后背腰部,上下按摩腰背肾腧穴,至有热感为止。这个方法不仅能缓解疲劳,还能在短时间内补充精力,补足肾气,强身健体。

(5)三元式站桩: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由身体两侧向前合抱于腹前,位置与脐同高,两臂抱圆;同时两膝微屈,重心下沉,两膝关节微微向两旁打开。背略弓形,胸要含,背要拔,腰背部略向后拱,命门穴打开。这样前后、左右、上下都是圆,整个人显得十分圆融。这是一个补益元气的基本站桩法,常做能使肾元充沛、筋骨劲强。

(6)热水泡脚:泡脚最适宜的时间是每晚7~9时,这是肾经气血最衰的时辰,此时泡脚、按摩能改善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滋养肾和肝的目的。泡脚用的容器以木盆为好。泡脚水不能太热,以40℃左右为宜。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

(7)深呼吸:做深呼吸时要选择空气清新的环境,尽量用鼻子吸气。呼吸保持柔和、缓慢、均匀、深长。以6次深呼吸为一组。然后平息调整,循环再做。运动治疗仅起辅助作用,不能替代药物。

肾气虚
 
图片来自知乎

3.日常保健

(1)性生活:要适度不勉强,不放纵。

(2)饮食:无力疲乏时多吃含铁、蛋白质的食物,如木耳、大枣、等;消化不良者多喝酸奶,吃山楂;平日护肾要多吃韭菜、海参、人参等。过度苦寒、冰凉的食物易伤肾,如芦荟苦瓜雪糕鹅肉啤酒进食过多都伤肾,应该多食黑色素含量高和温补性中药如黑米黑豆等。

(3)强肾与按摩:经常进行腰部活动,可以健运命门,补肾纳气。还可多做一些刺激脚心的按摩,因脚心的涌泉穴是浊气下降的地方,经常按摩涌泉穴,可益精补肾、强身健体、防止早衰,并能舒肝明目,清喉定心,促进睡眠,增进食欲。

(4)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充足的睡眠也是恢复精气神的重要保障。

(5)运动:适当运动可延缓衰老,但强度不宜太大,应选能力所及的运动项目,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淤、气损等情况。散步、慢跑、快步走,或在鹅卵石上赤足适当行走,都会促进血液循环,对肾虚有辅助治疗作用。

(6)减压:不给自己太大压力,学会合理减压,如积极参加户外运动,放松心情。

4.补肾食物

(1)芝麻:甘平,有补肝肾、润五脏的作用。如《本草经疏》中就曾记载:“芝麻,气味和平,不寒不热,补肝肾之佳谷也。”尤其是肾虚之人腰酸腿软,头昏耳鸣,发枯发落及早年白发,大便燥结者,最宜食之。

(2)粟米:又称谷子、稞子。能补益肾气。《名医别录》及《滇南本草》中都说到“粟米养肾气。”明·李时珍还说:“粟,肾之谷也,肾病宜食之,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

(3)豇豆:又称饭豆、长豆。性平,味甘,能补肾健脾,除脾虚者宜食外,肾虚之人也宜食用,对肾虚消渴、遗精、白浊,或小便频数,妇女白带,食之最宜。《本草纲目》曾这样记载:“豇豆理中益气,补肾健胃,生精髓。”《四川中药志》也说它能“滋阴补肾,健脾胃,治白带,白浊和肾虚遗精。”

(4)牛骨髓:有润肺、补肾、益髓的作用。《本草纲目》说它能“润肺补肾,泽肌,悦面”。对肾虚羸瘦、精血亏损者,尤为适宜。

(5)干贝:又称江珧柱。性平,味甘咸,能补肾滋阴,故肾阴虚者宜常食之,清代食医王孟英认为:“干贝补肾,与淡菜同。”《本草求真》中也说它能“滋真阴”,实则指滋补肾阴之义。

(6)鲈鱼:又称花鲈、鲈子鱼。性平,味甘,既能补脾胃,又可补肝肾,益筋骨。《本草经疏》曾有记载:“鲈鱼,味甘淡气平与脾胃相宜。肾主骨,肝主筋,滋味属阴,总归于脏,益二脏之阴气,故能益筋骨。”《嘉枯本草》认为:“鲈鱼,多食宜人,作蚱尤良。”凡肝肾阴虚,或脾虚胃弱者皆宜。

(7)羊骨:性温,味甘,能补肾强筋骨。《饮膳正要》认为:“羊尾骨益肾明日,补下焦虚冷。”《本草纲目》中记载:“羊脊骨补骨虚,通督脉,治腰痛下痢;羊胫骨主脾弱,肾虚不能摄精,白浊。”唐代《食医心镜》还介绍:“治肾脏虚冷,腰脊转动不得:羊脊骨一具,捶碎煮烂,空腹食之。”对肾虚劳损,腰膝无力怕冷,筋骨挛痛者,最宜食之。

(8)猪肾:性平,味咸。唐·孟诜认为猪肾“主人肾虚”。《日华子本草》说它“补水脏,治耳聋”。水脏者实指肾脏而言。故凡因肾虚所致的腰酸腰痛、遗精、盗汗及老人肾虚耳聋耳鸣,宜常食之。

(19)淡菜:有补肝肾、益精血的功效。《随宜居饮食谱》中说它“补肾,益血填精”。《本草汇言》亦云:“淡菜,补虚养肾之药也,此物本属介类,气味甘美而淡,性本清凉,善治肾虚有热。”所以,凡肾虚羸瘦、劳热骨蒸眩晕盗汗腰痛阳痿之人,食之最宜。

5.补肾汤品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房事不当会造成损害,需要额外补充一些补气补血的药食同源之物,如桂圆莲子、鸡、鸽、大枣等食物煲汤饮用,以补气滋阴,涩汗固精。或饮用具有益精填髓、理气散结作用的汤品。以下针对较为普遍的三种损害介绍食疗汤。

山药枸杞子汤:鲜山药,干莲子肉枸杞子银耳冰糖少量。鲜山药去皮,切段,与其余配料共同放入无油的瓦罐中,加清水浸泡,用小火慢炖2小时,汤液粘稠即起锅。这道甜品针对阴阳两虚的症状尤为适合。


肾气虚是阳虚还是阴虚

肾气虚不是肾阳虚也不是肾阴虚,但彼此间有微妙的关系。

肾藏精主生长生殖,肾精化肾气,当肾精不足时,则表现为肾气虚,肾气虚则肾功能虚弱,人极易疲倦,而肾之气久虚则伤肾阳,人就畏寒怕冷;肾阴虚也是因为肾精不足,因为气血互生,肾气亏则血不足,久而久之,肾会出现虚寒之症,即是肾阴虚。

可见肾气虚是肾阳虚和肾阴虚的起端,是肾之阴阳失衡的开始,却也不是真正的阳虚和阴虚。

肾气虚的原因

肾气虚说简单点就是肾气不足,人体之气惯通全身,有固摄人体各部位的功能;先天禀赋不足、久病劳损、过于劳累、营养不良、性生活频繁等原因皆可伤及肾气,人体处在一个平衡,肾气盛,则人的精力旺盛,肾气虚则精力衰弱。

肾气虚该怎么办?

推拿关元穴

取穴部位:关元穴,该穴位于前正中线肚脐下3横指处。

操作手法:以拇指指端螺纹面,按压关元,用力时吸气,呼气时松开,重复5-7次。

气功

方法:身体仰卧宽衣松带,肢体展开,舒适为宜,待入静后精神集中在丹田。

2、呼吸要求自然,当肢体放松后,慢慢加深变细变慢,直到小腹温热得气最好。

3、一旦丹田存气,此时加强一年,调动全身气机增强丹田的气感。

注意:每次30分钟,早晚各一次,练功后逆时针按摩小腹36周,长期练习可见功效。

肾气虚的食疗方法

山药红枣粥

材料:生山药100克、红枣50克,粳米200克。

做法:将山药切片,锅中加水烧沸,加入粳米,再次煮沸后,加入山药、红枣冰糖,小火煮30分钟后即可。

功效:山药补气健脾,红枣补血益肾,二者同用适用于肾气虚、气虚双虚之症。

视频

肾结石多是肾气虚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