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淮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淮山 淮山又名淮山藥,是山藥的成品名。為薯蕷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薯蕷的塊根,冬季採挖。它的分布很廣,著名的有河南、福建、山東、河北等地。營養豐富,藥用價值極高。功能主治:益氣養陰,補脾肺腎,固精止帶。用於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淮山 拉丁學名 Dioscorea opposita Thunb.
別稱 山藥、懷山藥、淮山藥、土薯... 亞目 百合亞目
薯蕷科 薯蕷屬
植物界 單子葉植物綱
分布區域 中國、朝鮮、日本 被子植物門

形態特徵

  • 淮山屬纏繞草質藤本。塊莖長圓柱形,垂直生長,長可達1米多,斷面干時白色。
  • 莖通常帶紫紅色,右旋,無毛。單葉,在莖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對生,很少3葉輪生;葉片變異大,卵狀三角形至寬卵形或戟形,長3-9(-16)厘米,寬2-7(-14)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深心形、寬心形或近截形,邊緣常3淺裂至3深裂,中裂片卵狀橢圓形至披針形,側裂片耳狀,圓形、近方形至長圓形;幼苗時一般葉片為寬卵形或卵圓形,基部深心形。葉腋內常有珠芽。雌雄異株。
  • 雄花序為穗狀花序,長2-8厘米,近直立,2-8個着生於葉腋,偶而呈圓錐狀排列;花序軸明顯地呈"之"字狀曲折;苞片和花被片有紫褐色斑點;雄花的外輪花被片為寬卵形,內輪卵形,較小;雄蕊6。雌花序為穗狀花序,1-3個着生於葉腋。
  • 蒴果不反折,三棱狀扁圓形或三棱狀圓形,長1.2-2厘米,寬1.5-3厘米,外面有白粉;種子着生於每室中軸中部,四周有膜質翅。
  • 花期6-9月,果期7-11月。

生長環境

淮山=山藥=薯蕷 性喜高溫乾燥,塊莖10℃時開始萌動,莖葉生長適溫為25-28℃,塊莖生長適宜的地溫為20-24℃,葉、蔓遇霜枯死,塊莖能耐-15℃的低溫。短日照能促進塊莖和零餘子的形成。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土質肥沃疏鬆、保水力強,土層深厚的沙質壤土最好,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土壤的pH在6.0-8.0之間。土壤中不能混雜有直徑1厘米以上的石快,否則薯蕷塊莖分叉嚴重,根形不美。

分布範圍

淮山分布於河南、安徽淮河以南(海拔150-850米)、江蘇、浙江(450-1000米)、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中山牛頭山、貴州、雲南北部、四川(700-500米)、甘肅東部(950-1100米)、陝西南部(350-1500米)等地。生于山坡、山谷林下,溪邊、路旁的灌叢中或雜草中;或為栽培。朝鮮、日本也有分布。

功效與作用

  • 淮山藥的功效與作用是相對於中醫來說的,這是一種很好的藥材,可以防病治病,做粥做菜都很好吃,很多藥方里也有山藥。
  • 性能: 味甘,性平。能補脾胃、益肺腎。
  • 參考: 含膽鹼、三萜皂甙、尿囊素、澱粉、氨基酸等成分。
  • 用途: 用於脾胃虛弱,飲食減少,便溏腹瀉;婦女脾虛帶下;肺虛久咳咽干;腎虛遺精、尿頻;消渴多飲。
  • 用法: 煎湯,煮食,作丸、散等。
  • 注意: 本品作用雖多,但較緩和,入藥多配伍應用。
  • 附方:
  • 山藥紅棗粥:山藥60g,切成顆粒,大棗30g,粳米適量,加水煮成稀粥。用糖調味服食。
  • 本方以山藥、大棗補益脾胃,大棗又可滋養營血。用於脾胃虛弱,飲食減少,消化不良以及營血虛虧。
  • 山藥粉:干山藥一半炒熟,一半生用,研為細末。每次30g,加白糖適量,米飲調下。
  • 山藥半炒半生,既補脾氣又益脾陰。《百一選方》用於噤口痢脾陽(氣)脾陰皆受損,嘔吐噁心,不能食;《普濟方》治脾胃虛弱,嘔吐不思食,脘腹脹滿。
  • 山藥蔗汁糊:鮮山藥60g,切碎,搗爛,加甘蔗汁半碗和勻,火上燉熟服用。
  • 淮山藥的功效與作用通過以上的介紹大家更了解了,可見山藥是好東西,既是菜又是藥材,可以做粥做菜,還能燉湯燉肉,口感非常好,是老少皆宜的一種食材,但肝火過盛的人要少吃。吃山藥也是要因人而異的,現在大家都很重視養生,生活中應多了解山藥的吃法。

栽培技術

  • 整地挖溝
  • 栽培淮山以輕鬆肥沃、土層深厚的沙質壤土為宜,用充分腐熟的面肥撒勻後耕翻。一般栽培薯蕷需深翻,栽培扁塊種和圓筒種耕深較淺,耕翻30厘米後按60-100厘米寬作平畦或高畦栽培。長柱種按行距2-3米距離,挖深度與薯蕷產品器官長度相等的深溝,一般深60-100厘米、寬33厘米的深溝,挖土時表土與心土分兩邊堆放,經日曬風化後擇晴天填土。填土時先填心土,後填表土,分層踩實。其踩法是兩腳貼溝壁踩,中間留一條鬆土,每次填土不超過10-12厘米。如此分層踩實,直至將溝變成壟,在壟中間一條鬆土線上插蘆葦作標記,等待播種。這種傳統的挖薯蕷溝的栽培方法費工、費力。近年江蘇沛縣種長薯蕷已用打洞栽培代替挖薯蕷溝的栽培方式。打洞栽培是於秋末冬初,經施肥、平整後,在冬閒時按行距70厘米放線,在線上用鐵鍬挖5-8厘米的淺溝,然後用打洞工具在線內按株距25-30厘米打洞,要求洞壁光滑結實,洞徑8厘米左右,深150厘米備用。
  • 栽植方法
  • 江淮流域在3月中旬-4月上旬栽植,傳統的挖薯蕷溝的栽培方法應在做好的薯蕷壟上開溝,溝底與地面平,溝中澆水。若用薯蕷尾子栽植的,應將薯蕷尾子順溝按同一方向橫臥或傾斜插入,並在每一芽頭附近插入陳蘆葦稈作標記,避免中耕時傷芽和引導新生薯蕷沿稈下伸。在栽植時,薯蕷施肥應與薯塊隔開,以免爛薯。
  • 打洞栽培在播種時先用寬20厘米的地膜覆蓋洞口,隨即把薯蕷種薯上的芽對準洞口,以便新生薯蕷塊莖順利入洞,
  • 最後培成寬40厘米、高20厘米的壟,結合培壟,在壟間施肥整平。
  • 田間管理
  • 淮山的田間管理工作有澆水、施肥、拔草、鋪糞、蓋草、支架、理蔓、整枝及控制零餘子的產量等。
  • 肥水管理
  • 淮山葉片正反面都有很厚的角質層,所以十分耐旱,在栽植時澆沉溝水後覆土,出苗前可以不再澆水。南方濕澇多雨的季節應在薯蕷地周圍挖排水溝,防止淹澇。立秋後,可灌大水1次,促進薯蕷塊莖下扎並增粗。薯蕷的吸收根系分布淺,發生早,呈水平方向伸展,用鋤頭中耕易傷根系,多數採用拔草、蓋土、蓋草的管理方法。薯蕷採用分期追肥的方法,在薯蕷溝的兩側開溝施腐熟的廄肥或餅肥,6月份莖葉生長盛期、7月份塊根大量積累養分時各追1次。在施氮肥的同時,施草木炭等磷、鉀肥料效果很好。如用羊糞為追肥,宜遠離塊莖,以免燒壞薯塊。薯蕷行距較大,一般都間套速生蔬菜,對速生蔬菜進行肥水管理,往往利及薯蕷,可以節省薯蕷的肥水管理工作。
  • 支架、理基、整枝
  • 淮山莖不但長,而且纖細脆弱,容易被大風吹斷,搭立支架應力求穩固。當幼苗長到17-20厘米時,用竹竿、樹條等物在每株旁插1條,搭成人字形支架,讓植株蔓莖繞上支柱,以利通風透光;不設支架的,蔓莖伏地叢生,遇陰雨易枯黃或發生病蟲害。支架的取材應立足當地條件,北方產區可用結實的樹枝,刺槐條,粗紫穗槐條等削制而成,南方產區可用母指粗的竹竿加工而成。薯蕷支架高,其產量也高,通常3米左右。薯蕷多數不整枝,但除去基部2-3個側枝,能集中養分,增加塊莖產量。同樣原理,薯蕷零餘子產量過高,也會影響地下塊莖的產量,故應及早抹去過多的零餘子。
  • 及時中耕除草
  • 由於淮山出苗後生長很快,所以中耕除草只在早期進行。中耕要求淺耕,只將土壤表面整松即可。在薯蕷生長過程中,一般雜草的生長也很旺盛。為避免雜草爭奪養分,應及時拔除,但注意不要損傷到薯蕷塊莖和根系。大面積種植薯蕷的田塊,如果草害嚴重,也可以在薯蕷定植後噴灑除草劑防治,效果也不錯。如每667米2用48%氟樂靈乳油150-2009兌水50kg,均勻噴灑土面,噴後淺耬;或每1h米用4kg34%的施得圃乳劑250倍液噴灑土面,防除效果都不錯。
  • 採收留種
  • 一般淮山應在莖葉全部枯萎時採收。若過早採收,薯蕷塊莖還沒基本長成,單株重和總產量都會有明顯下降,含水量多採挖時易折斷,而且薯蕷中的營養成分也較成熟薯蕷少。在江准流域及以南地區,薯蕷塊莖可以留在地里越冬,一直延至翌年3-4月份萌芽前採收。在華北和東北地區,一定要在初霜凍到來以前採收完畢,否則,薯蕷塊莖很容易受凍,使薯蕷品質大大降低。一般每667米2產1500-3000kg。小面積豐產地可達7000kg以上。
  • 淮山在江淮流域一般開花不結籽,生產上用無性繁殖材料播種,其方法有3:(1)頂芽繁殖法:長柱種薯蕷莖端有一肉質粗硬、不堪食用的部分,俗稱薯蕷尾子,可以用來繁殖。用薯蕷尾子繁殖,一般每塊切取60~80g,栽下後有頂端生長優勢、產量較高,但繁殖係數不能提高,即今年栽的面積只能與去年相等。(2)切塊繁殖:為了提高繁殖係數,緊接薯蕷尾子的食用部分切塊催芽,待長出不定芽後栽植。(3)零餘子繁殖法:薯蕷葉腋中長出的氣生塊莖稱零餘子,可以用來擴大繁殖。用零餘子繁殖花工少、占地小、繁殖係數大,薯蕷不易退化,是生產上不可缺少的繁殖方法。但用零餘子繁殖法是用去年收下的零餘子,留至今春播種,秋余只能收到13-16厘米長,200-250g重的小薯蕷,必須在翌年春季再種,前後需3年方能收到產品。

貯藏加工

淮山薯塊耐寒,必要時可以就地貯存,延遲至次年3月上中旬採收。也可用土窯貯藏,窖中淮山與沙土相間層積貯藏,最後覆土呈屋脊形,上蓋稻草防止雨水侵入。窖內保持10-15℃,一直可貯存到次年4-5月。 淮山除鮮薯蕷供應市場外,近年也有將鮮淮山加工成毛條或光條出口。毛條的製法是將薯蕷浸水、刮皮、硫磺熏蒸、曬乾後便製成粗製品毛條。採回的根莖要及時加工,否則加工難度大,折干率下降。把根莖洗淨,刮去外皮,使成白色,如有小黑點,根節斑點殘留,則可用小刀刮去,刮後即用硫磺熏,每50kg鮮薯蕷約用硫磺0.25kg,熏8-10h左右。水分外出,薯蕷發軟,即可拿出曝曬或放入烤房烘烤。但須注意,如薯蕷過大,亦可縱剖成2-4塊,這樣容易乾燥,不會霉變。等薯蕷外皮稍見干硬,即應停止日曬或烘烤,再將其用硫磺熏24h後,熏至全株發軟,再拿出日曬或烘烤,到外皮見干,再行堆放,如此反覆3-4次,真正乾燥為止。光條的製法是將毛條浸水泡軟、撒上澱粉、搓光、切成16-18厘米的薯蕷條,再撒上澱粉,搓光、曬乾。

辨別方法

  • 正品
  • 毛山藥呈圓柱形,彎曲而稍扁,表面黃白色或棕黃色,有明顯的縱溝,皺紋或平坦;兩端不平齊,質堅實而脆,易斷,斷面白色,顆粒狀,粉性強。氣無、味淡微酸,嚼之發粘。光薯蕷呈圓柱形,條勻挺直,表面潔白,光滑,兩端平齊。
  • 偽品
  • 參薯:塊莖變異較大,有圓柱形,圓錐形,球形,表面淺棕黃色至棕黃色,有縱皺紋,常有未去盡的外皮。質堅實,斷面淡黃白色,粗糙,有裂隙。微土腥氣。
  • 木薯:常用斜切片,外皮多除去,切斷面乳白色,粉性,近邊緣外可見形成層環紋,中央部位有的可見放射狀管群,有的有裂隙,味淡,嚼之有纖維性。色,粉性,可見淡黃棕色的筋脈點或線紋。近皮部可見一圈淡黃棕色的環紋。質柔軟,具彈性,手彎成弧狀而不折斷。具甘薯的清香氣,味甘甜。
  • 山薯:呈類圓形,橢圓形塊片。外表殘存淺黃色斑塊,具凹凸紋及縱條紋,切面白色。
  • 腳板山藥:塊莖呈腳板狀或不規則團塊。表面殘留未去淨的棕黃色栓皮,凹凸不平。質堅體重,斷麵粉質,白色。味淡而微澀。[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