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線蟲動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線蟲動物門(學名:Nematoda)是動物界中最大的門之一,為假體腔動物,絕大多數體小呈圓柱形,又稱圓蟲(roundworms)。

線蟲的物種很不容易區分,有相關描述的已超過二萬五千種,其中超過一半是寄生性的(包括許多植物人類在內動物的病原體)。線蟲的物種數估計超過一百萬種,只有節肢動物比線蟲更多樣化。線蟲的消化系統是有二個開口的管狀消化系統,和刺胞動物門及扁形動物門不同。

線蟲幾乎已適應了地球所有的生態系,從海洋(海水)到淡水土壤極地赤道、也包括不同海拔高度的地區。它們在淡水、海水、陸地上隨處可見,並在極端的環境南極和海溝都可發現,其個體數量及物種個數會常常超過其他的動物,甚至在高山沙漠、南極和海溝中都可以生存。在岩石圈每個部分都有線蟲的存在,甚至是在南非地下900米到3600米深的礦坑表面也不例外 。海床上有90%的動物是線蟲。線蟲的數量眾多,常常每立方米就有上百萬個線蟲,占地球所有動物的80%,線蟲生命周期的多様性,在各種營養條件下都有存在,也使得他們在許多生態系統中有重要的影響。有些線蟲會有隱生的特性。

線蟲原先在1919年被Nathan Cobb命名為Nemata。後來,它們被降級為囊蠕蟲中的一綱,最後才被重新分類至線蟲動物門

形態學

線蟲是三胚層的後生動物,有一套完整的消化器官。線蟲沒有循環系統及呼吸系統;呼吸及物質的運輸完全是透過擴散作用完成的。體薄、縱切面為圓形,但實際上是兩側對稱的。線蟲的體腔是一個狹窄的假體腔。口部經常有不同的蓋口或突出物,有捕食及感覺的功能。在肛門之後的身體部位稱做尾部。表皮會分泌出堆積成層的角質層,保護身體免於乾燥、消化液,或其他嚴苛環境的破壞,有些種類還會形成移動用的突出物,例如幫助活動的纖毛。雖然此角質層允許移動及形狀改變,它仍非常不具彈性,且不允許蟲體的體積變大。因此,隨着蟲體長大,它就得蛻皮、並產生新的角質層。角質層不允許體積改變的原因是要維持體內的高液壓。因為這個原因,線蟲沒有環狀肌,只有縱向肌,因為沒有這個必要。線蟲體內的液壓就是它們是圓形的原因。

線蟲有一套簡單的神經系統。一條主神經索在腹側延伸,在頭端的感覺構造被稱做雙器(amphid),而尾端的感覺構造則被稱做側尾腺孔(phasmid)。

大部分自由生活的線蟲都相當微小,但有幾種寄生性的線蟲,如:蛔蟲[1],可長到好幾米。因為無環狀肌的緣故,線蟲的身體只能往兩側方向擺動,所以它移動的條件是要附着在固體物品上;其扭動掙扎的動作很難游泳,甚至根本無法游泳。

食性與排泄

線蟲一般吃細菌藻類真菌原生動物,不過有些種類是濾食性的。線蟲的排泄器官結構特殊,沒有纖毛及焰細胞存在,可分為腺型和管型兩種。腺型排泄器官屬原始類型,通常由1到2個稱為原腎細胞的大的腺細胞構成,開口在神經環附近的腹中線上。海中自由生活的線蟲(如Linhomeus)屬此,但一般為一個原腎細胞;小杆線蟲(Rhabdias)則具有兩個。寄生線蟲多為管型排泄器,是由一個原腎細胞特化形成,略呈H型,兩個側管在前端以一橫管相連分別位於側上皮索內,最後經過共同的小管以排泄孔開口在前端腹中線上,例如駝形線蟲(Camallanus)[2]蛔蟲(Ascaris lumbricoides)的排泄管也呈H形,只是橫行管成網狀,側管前端不發達。

視頻

線蟲動物 相關視頻

如何餵食珊瑚、海葵和貝類
肉食水母被幾百隻海葵瞬間吞食

參考文獻

  1. 醫學蠕蟲-線蟲-蛔蟲,豆丁網,2016-11-05
  2. 第七章 原腔動物門(精品教案) ,道客巴巴,201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