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李德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德裕
原图链接

李德裕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 唐宣宗大中三年十二月初十850年1月26日)),字文饶赵郡赞皇(今属河北)人,唐朝宰相诗人,爵卫国公,因此又号李卫公唐宪宗元和宰相李吉甫之子。中晚唐牛李党争中李党的领袖。

生平

李德裕幼年时便姿质不凡,唐宪宗对他非常赞赏,常把他抱坐在膝上,李吉甫也常在同僚面前称赞儿子的敏辩。李德裕死后,历朝历代对他都评价甚高。李商隐在为《会昌一品集》作序时将其誉为“万古良相”。[1]

德裕出身高门(河北士族),初以父荫补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即位,擢翰林学士,再进中书舍人御史中丞

牛李党争

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京城举行了一场科举考试。在直言科应试对策中,牛僧孺李宗闵皇甫浞等人在文章中激烈抨击时政,言辞涉及平定藩镇割据、限制宦官权力等重大问题。经主考官杨于陵韦贯元等的审核,牛僧孺、李宗闵被擢为上第。这时的宰相是李吉甫,他见到文章以后非常吃惊。李吉甫认为文章言辞过于激切,已经不单单急言直谏的问题了,便到宪宗面前哭诉。结果唐宪宗下诏贬逐了杨于陵和韦贯元,牛僧孺、李宗闵长期得不到重用。

转眼到了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李德裕任翰林学士,李宗闵任中书舍人,这年的科举考试又出了问题。当时的主考官是钱徽杨汝士,放榜以前,李绅段文昌去给主考官钱徽打了个招呼,希望他能给他们的亲戚高抬贵手。结果出来以后.李、段二人推荐的人却名落孙山。这下他们大为不满,所谓求人不行,反咬一口,段文昌便向穆宗告状,说钱徽主持考试有严重的舞弊行为,得选为进士的都是不学无术而靠关系、门路人选的。穆宗便为此事征求李德裕的意见,李德裕当然站在同为翰林学士的李绅这边,支持了段文昌的上诉,于是穆宗决定复试。复试的结果更是有趣,钱徽虽然没有选上李、段所托之人,但他选的也不合格,有一半的进士(约10馀人)被淘汰了。这下穆宗大怒,对这次参与科举考试有关的人员严加惩处,钱徽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李宗闵被贬为剑州(今四川剑阁)刺史。从此以后,李德裕和李宗闵、牛僧孺等人结下了很深的积怨,连皇帝都化解不开,他们便各分朋党,互相倾轧,反反复复斗争了近四十年,史家便称之为“牛李党争”。[2]

宦途反复

牛党人物李逢吉牛僧孺李宗闵等当权,以衔恨其父吉甫,屡次摈斥德裕出外。唐敬宗朝,为李逢吉排挤,在浙西观察使任上八年。所至革弊风、除淫祠、清寇盗,“人乐其政,优诏嘉之”[3]。时皇帝荒淫,德裕每上章言事,进忠谠言。

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召为兵部侍郎。裴度荐材堪宰相,而复为李宗闵排挤,出为郑滑节度使。四年(830年),以检校兵部尚书出为西川(今四川成都节度使。五年(831年),击溃吐蕃,收复疆土,而为牛僧孺所沮,终失维州。七年(833年)一度出任宰相。九年(835年),为李训郑注等嫉恨,诬构德裕在镇结托漳王,图为不轨。乃授太子宾客,分怀东都开成二年(837年)出为淮南节度使。

唐武宗即位,开成五年(840年)再次入相,受到武宗的信任,言听计从。短短数年,外攘回纥[4],内平泽潞[5],威震中外;更严肃整顿吏治,裁汰冗官,制驭宦官,使朝政为之一新。会昌五年(845年),协助武宗发动毁运动(唐武宗灭佛),一次拆佛寺四千六百馀所,还俗二十六万馀人。会昌元年(841年)兼左仆射,及讨泽潞功成,拜太尉、封卫国公。

罢相

武宗死后,会昌六年(846年),德裕被刚即位的唐宣宗罢相。初出为荆南节度使,俄徙东都留守,寻贬潮州司马大中二年(848年)再贬为崖州司户参军,流放到海南岛。在位时奖掖寒门后进,及南谪,或有诗曰:“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回首望崖州”[6]。在海南积极为当地百姓传授儒学,颇受百姓爱戴。四年后(唐宣宗大中三年十二月初十,即850年1月26日)死于海南海口,享年六十三岁。殁后十年,唐懿宗时,“诏追复太子少保、卫国公,赠尚书左仆射[7]

李德裕“性孤峭,明辩有风采,善为文章。……不喜饮酒,后房无声色娱”,自奉俭约[7]。“承武宗恩顾,委以枢衡。决策论兵,举无遗悔,以身捍难,功流社稷”[3]。办事专断,受到一些朝臣的怨恨。排斥牛僧孺、李宗闵等人,但亦曾进言力救牛党人物杨嗣复李珏[8]。反之,牛党中构陷李德裕欲置之死地者,多小人而鲜君子,如“白敏中令狐绹,在会昌中德裕不以朋党疑之,置之台阁,顾待甚优。及德裕失势,抵掌戟手,同谋斥逐,而崔铉亦以会昌末罢相怨德裕。

评价[1]

  • 李湛:卿文雅大臣,方隅重寄。表率诸部,肃清全吴。化洽行春,风澄坐啸,眷言善政,想叹在怀。卿之宗门,累著声绩,冠内廷者两代,袭侯伯者六朝。果能激爱君之诚,喻诗人之旨。在远而不忘忠告,讽上而常深虑微。博我以端躬,约予以循礼。三复规谏,累夕称嗟。置之座隅,用比韦弘之益;铭诸心腑,何啻药石之功?
  • 李商隐:成万古之良相,为一代之高士。
  • 孙光宪:愚曾览太尉《三朝献替录》,真可谓英才,竟罹朋党,亦独秀之所致也。
  • 范仲淹:李遇武宗,独立不惧,经制四方,有相之功,虽奸党营陷,而义不朽矣。
  • 欧朱熹:德裕所言虽以利害言,然意却全在为国;僧孺所言虽义,然意却全济其己私。且德裕既受其降矣,虽义有未安,也须别做置处。乃缚送悉怛谋,使之恣其杀戮,果何为也!
  • 赵秉文:肃代有一颜真卿而不能用,德朝有一陆贽而不能用,宣朝有一李德裕而不能用,自是以还,唐衰矣。
  • 胡三省:牛僧孺患失之心重,李德裕进取之心锐,所谓楚则失矣,齐亦未为得也。
  • 许浩:然(藩镇)亦乘人君之暗懦、宰相之凡庸耳,有君如宪宗武宗,相如裴度李德裕,则剪殪而芟刘之不遗余力矣。后之人君览此,其亦拔祸本,揽权纲,任贤辅,惜名器,庶不成此厉阶也。呜呼!万世之炯鉴哉!阳修:赞皇文辞甚可爱也。其所及祸,或责其不能自免,然古今聪明贤智之士不能免者多矣,岂独斯人也欤!

参考资料

  1. 1.0 1.1 yuanbei. 李德裕人物评价有哪些?李德裕评价介绍. 天天奇闻网. 2016-05-28 [2019-02-06] (中文). 
  2. 唐朝中期腹有良策的宰相李德裕生平概述. 每日头条. 2018-01-15 [2019-02-06] (中文). 
  3. 3.0 3.1 旧唐书》李德裕传
  4. 会昌三年(843年)灭回纥。
  5. 李德裕力主削弱藩镇,会昌四年(844年)助武宗讨平擅立为昭义节度使的刘稹
  6.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7. 7.0 7.1 新唐书》李德裕传
  8. 二人为唐文宗宰相,承文宗遗命将迎立太子李成美,武宗即位后遭贬。武宗又将赐二人死,李德裕纳杜悰言力争得免,故德裕非徒以门户之见而打击善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