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觀察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觀察使中國古代官名,原稱採訪使,別稱觀察廉車正使廉車廉使廉查唐玄宗設,原為一種監察官,近於御史,後變成軍事行政的官職。後人雅稱道員觀察使

唐朝

初,常不定期派有巡察使、按察使之類監察各地之官。

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設「採訪使」(全稱:「採訪處置使」),以監察各官員政績之優劣,回稟朝廷。爾後採訪使權位漸重,遂稍奪行政之權。安史之亂後,藩鎮節度使往往自領「採訪使」一職。採訪使如在軍區,則多兼任軍事長官。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改「採訪處置使」為「觀察處置使」,簡稱觀察使,雅稱廉帥廉使。因觀察使職能以考察、協調、監督州縣行政為主,不重軍務,故大多不持節,權力略低於節度,其幕府官兵亦略少於節度使

宋朝

宋朝時收攬節鎮兵權,觀察使從一道牧守淪為僅有名而不任事的虛銜,為武將、宗室、內侍遷轉階官第三階,正五品,位次於節度使節度觀察留後,高於防禦使團練使刺史

遼朝

遼朝時,一般觀察使、節度使不並立,無節度之區,則立觀察使。

金朝

金朝時,常以節度使兼管觀察使事務。

元明清時期類似官職

元朝觀察使一職廢除,另設職責類似的肅政廉訪使

時常雅稱道員觀察使

民國初年

民國初年,改清朝之分巡道、分守道員爲觀察使,後又改稱道尹

參考文獻

引用

來源

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