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元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元和(?~523年),字善意,河南洛陽人,鮮卑族。北魏宗室大臣,道武帝拓跋珪玄孫,武昌簡王拓跋平原之子。[1]

  • 太和年間,出家為僧,讓位於元鑒。元鑒逝世後,襲封武昌王爵位。
  • 歷任諫議大夫、太子率更令,遷通直散騎常侍、東中郎將。
  • 孝明帝元詡時期,出任涼州刺史,遷東郡太守。[1]
  • 正光四年,逝世,追贈使持節、安東將軍、相州刺史。[2]

基本信息

姓名    元和  
字號    字善意      
民族    鮮卑      
官職    太子率更令 通直常侍 涼州刺史 東郡太守  
爵位    武昌王  
追贈    使持節 安東將軍 相州刺史    
出生地   河南洛陽
出生時間  不詳   
去世時間   523年 
所處時代   北魏   
主要成就   北魏宗室大臣 治理地方州郡    

人物生平

元和,字善意,北魏宗室大臣。武昌王元鑒逝世以後,元和與元鑒的兒子元伯宗競相乞求繼承爵位。尚書令高肇上奏:「元和在太和年間出家為僧人,讓爵位給元鑒。元鑒後來因元和的兒子元顯已成年,應繼承家業,請求讓出王爵歸還給正嫡。先朝詔令在元鑒逝世後,可如他所請。元鑒逝世後,元和請求繼承爵位。恭謹考索詔書旨意,准許傳給他的兒子元顯,沒準許他本人受爵。元和先讓爵後求爵,違背了大道的根本,請求命元伯宗繼承。」世宗元恪下詔說:「元和起初讓爵位給元鑒,而元鑒又讓給元和的兒子,交相推讓的道理,這是很清楚的。元和的兒子早死,可准許元和繼承。」

不久被任命為諫議大夫、兼太子率更令,改任通直散騎常侍、兼東中郎將。肅宗元詡時,外任為輔國將軍、涼州刺史,因事獲罪免官。過了很久,授任東郡太守。正光四年,逝世,追贈安東將軍、相州刺史。

人物關係

  • 高祖:拓跋珪,太祖道武皇帝;
  • 曾祖:拓跋曜,大將軍、河南王;
  • 祖父:拓跋提,車騎大將軍、統萬鎮都大將、武昌成王;
  • 父親:拓跋平原,鎮南將軍、齊州刺史、武昌簡王;
  • 弟弟:

元鑒,字紹達,徐州刺史,追贈齊州刺史、武昌悼王;[1]

元榮,字瓫生,羽林監;

元亮,字辟邪,羽林監,贈河間太守;

元馗,字道明,秦州刺史,追贈青州刺史;

  • 兒子:

元顯

元謙,字思義,征蠻都督、武昌王,贈散騎常侍、征東大將軍、儀同三司、相州刺史

史料記載

  • 《魏書·卷十六·列傳第四》有記載。[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