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投配天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投配天宮
圖片來自ltn

南投配天宮,是位於臺灣南投縣南投市崇文里、四廟合一的媽祖廟城隍爺誕辰的繞境為當地盛事。

由來

南投配天宮原是今南投市彰南路圓環彰化銀行處的媽祖廟,為嘉慶四年(1799年)創立。過去南投市在合作金庫今址有主祀觀音菩薩的慈雲寺,南投武德殿現址有主祀城隍尊神的指南宮,中山街永生診所處有主祀土地神的福德宮。

至於慈雲寺是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官府倡建於南投縣丞署前,迨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六月,松茂和尚倡議重修,並得地方人士各族代表捐出若干田園,由南投縣丞周豐勒石。嘉慶七年(1802年),信徒捐置吊鐘一座,銘文:「阿彌陀佛,法輪常轉,皇圖永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輝」。 1896年6月29日,南投發生抗日事件,至7月6日,日軍放火焚街,慈雲寺遂罹兵燹,佛像寄祀於配天宮。

慈雲寺的土地與香燈碑後為日僧建立的尊猷寺所有。後,日本人為了方便管理,將此媽祖廟、觀音寺、城隍廟、土地祠合於一處,在1917年由當地仕紳成南投崇神會管理。配天宮等於該年一起遷移到今中山街的所在,今行政區域為南投市崇文里。

1994年,廟方再以七百萬元購入廟埕用地。各殿依然維持原來的廟名,如後殿仍掛著縣長洪樵榕在1958年贈的廟匾「慈雲寺」。

祭祀

以主殿的媽祖為主神,中庭龍邊配祀桉桌爺、虎邊配祀註生娘娘,以及神農大帝五穀王、中壇元帥(三太子哪吒)及財神爺、月下老人等,偏殿供奉城隍爺及福德正神。後殿祀佛除本尊觀音外,並祀地藏王菩薩及十八羅漢,隸祀護法爺及韋馱爺等。

南投的城隍爺誕辰原各地不同,此廟過去是農曆六月十四,後縣政府特統一為農曆六月十五。二十世紀中葉,此廟開始城隍遶境出巡活動,規模逐年擴大,蔚為南投年度信仰大事。當時1959年7月19日是以支援西藏抗暴名義,警備單位雖准許,但限制遊街人數。城隍出巡分為行兩次遊街,第一次是農曆六月十四日晚,由城隍爺兵將率隊出巡(當晚城隍爺不出外),次日中午由城隍爺率隊出巡,遊行有鑼鼓陣、八家將、藝閣、獅陣等助興,入夜後南投市民以流水席供人食用。

平均每十三年舉辦一次建醮活動。2018年1月建醮時,就設有七個壇,分別是南投體育場的主壇、中華路及華陽路旁的北一壇、自強一路6號旁空地的北二壇、平山里活動中心前的西壇、汙水處理廠廣場的東一壇、達興壘球場的東二壇、府南二路旁的南壇。

寺廟

東亞傳統宗教供奉神灵神话传说人物、历代圣贤、历史著名人物的房屋式祭祀建筑物,均可統稱為廟宇[1]。一般包括道觀佛寺廟宇,而不包括祭祀祖先祠堂家廟,但一些聖賢的家廟亦受宗族以外的信眾參拜,故这些家庙同時事實上有著祭祀以及讓信眾祈求庇佑用的性質。道教宮觀可稱宮廟,佛教寺院可稱寺庙,尊天法祖祭祀通稱祖廟宗廟,皇家太庙明堂则合稱为廟堂

由於東亞傳統上常有不同宗教互相影響、習合的情況,如佛道雙修、三教合流神佛習合等,加上與民間信仰巫覡宗教合流,因此廟宇的名稱、性質多變,甚至同一間廟宇同時具備多種性質。

建築

除了一些單體式且不設前院的廟宇外,一般都有一個獨立的為入口,如神道坊(廟宇牌坊)、山門鳥居等,也代表進入廟宇結界範圍。入門之後為神道,可通往參拜之處。

廟宇主體建築稱為「殿」,「殿」本指帝王居所,後來也指供奉仙真聖賢神佛的屋宇如大雄寶殿,有些則稱為「堂」如日本法隆寺金堂。規模較大的寺廟常有多個不同的殿或堂。

有些廟宇周圍會有鎮守の森,有守護廟宇的神聖意義,也有些是作為風水林

類型與名稱

「觀」,原指宮殿的高大門,後因歷代帝王常請方士或道士夜觀星象、制定曆法於「觀」,後來用以指道士修道的居所,即道觀,也作為供奉道教先真的建築物名稱,如玄妙觀白雲觀。一些規模較大的道觀會以「宮」命名,兩者又合稱「宮觀」。

民間信仰中的寺廟命名多元,傳統上只有一些主神神格為帝、后、妃或王爺級的寺廟才會用原指帝王居所的「宮」命名。例如媽祖曾先後在元代清代皇帝冊封為天妃、天后,於是部分媽祖廟命名為天妃宮、天后宮;關羽被尊為協天大帝,於是一些關帝廟也命名為協天宮;神格崇高的神明,其廟宇也會稱為「宮」,如香港、澳門一些由民間釋教信徒開設的觀音廟名為水月宮。今日多數神廟都稱「宮」。

「殿」指帝王理事之所,多為高階神明的廟宇,供奉三清的廟宇名稱包含三清殿、高玄殿等。供奉玄天上帝的廟宇名稱包含北極殿、真武殿等。

寺廟原指「寺院」「寺」原係朝廷辦公官署如大理寺等,「院」原為官廨別稱。佛教傳入中國初期,曾將僧人安排在九卿之一府邸中居住,因幾個著名僧人而令其居所中某某院也逐漸成為僧人居所代稱。故後世稱為寺或院,佛教僧侶修行、禮佛與居住的道場,如中國佛教第一座佛寺洛陽白馬寺」與香港“三大古剎”之一「青山禪院」,並隨著漢傳佛教傳播影響日本朝鮮越南琉球伊斯蘭教之禮拜堂稱之為「清真寺」。

「庵」或「庵堂」本來是指結草為屋,後指僧尼供佛的屋舍如河南初祖庵,又常常專指僅有女性出家眾(比丘尼)居住、修行的場所如新北市石碇區蓮池庵。也有一些民間釋教信徒把供奉地藏王的廟宇命名為地藏庵五福大帝的廟宇也有命名為「庵」如福州白龍庵

」本來指位於山窟或依山崖處據險而築的佛寺,供奉清水祖師的廟宇也常命名為清水巖

「洞」係道教先真居住之地如洞天福地,後來在中國大陸香港台灣越南等地,因為民間釋教與民間信仰合流,而成為廟的代名詞之一。

儒教的寺廟包括祭祀孔子孔廟,以及祭祀聖賢、烈士、祖先的「」,如名宦祠忠烈祠宗祠等。但一些祭祀先賢的祠又被民眾視為祈福消災的神明,遂與民間信仰結合變成民間寺廟,例如祭祀諸葛亮武侯祠,供奉土地公的廟宇也有作土地祠、福德祠者。

「府」原指百官所居之處,部份廟宇也以「府」命名,如奉祀五府千歲代天府、奉祀池府千歲海埔池王府、奉祀張李莫府三千歲的五條港安西府、奉祀張天師天師府或廣信府。

「堂」是古代官吏審案的地方,也指屋舍的正廳,作為廟宇使用如松山慈惠堂。台灣齋教扶乩之場所亦常稱為「堂」,例如壹善堂勸化堂。佛教道场也会使用「讲堂」作为弘法场所名称如慧日讲堂菩提講堂一貫道場所亦有作「某某佛堂」、「某某聖堂」等。

「壇」是舉行祭祀的高臺,在古代東亞常與政府祭祀相關,如天壇地壇先農壇、厲壇等,其中天壇、天公壇也成為常見祭祀玉皇上帝的廟宇名稱,如新竹天公壇臺灣首廟天壇。另外,一般私人設立的神壇也常稱「某某壇」。

“廟”可作为祭祀各神祇场所的泛称,或直接成為祭祀場所名稱,如武廟文昌廟文武廟媽祖廟王爺廟城隍庙義民廟、祭祀后羿三嵕(zōng)廟等。

日本神道教的寺廟稱為神社,其中祭祀日本皇室祖先神、日本天皇、以及對於大和平定有功神祇的神社稱為神宮,小型的神社則稱為「」,或作「小祠」、「小堂」。

越南傳統信仰中的寺廟,除了與中國相同的類型外,村社裡還有一種稱為「亭 (越南)|Đình|亭」的寺廟,供奉村社保護神。

琉球神道的祭祀場所稱為「御嶽」,其中一些屬於寺廟形式。

參考文獻

  1. 道教宮廟組織或管理章程範例 (PDF).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 [2018-04-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