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珂川
那珂川(日语:那珂川/なかがわ)源自栃木县北部那须郡那须町山麓,沿该县东部往南流至芳贺郡茂木町转向东,进茨城县后往东南方流至常陆那珂市与东茨城郡大洗町交界注入太平洋,是日本一级水系那珂川的主流。
目录
地理位置
那珂川源自于栃木县那须郡那须町那须岳山麓,从东南往南流至同县茂木町往东经茨城县常陆大宫市、水户市,至常陆那珂市与东茨城郡大洗町交界注入太平洋。
包含支流在内的那珂川水系上游是位在那须火山带南端,因此可见与那须温泉乡、盐原温泉乡等温泉地。另外,那珂川上流在那须野原北端形成溪谷,过JR东北本线黑矶站北侧栃木县道55号西那须野那须线(旧国道4号)晩翠桥后,由于聚集了那须高原降雨水源,可见河面逐渐变宽。经大田原市至那须郡那珂川町交界处,是帚川的汇流处。进入那须乌山市后再次进入山谷,并与荒川汇合。那珂川至芳贺郡茂木町大濑附近转往东流,与逆川汇合,通过国道123号新那珂川桥后进入茨城县。该处附近是有“北关东岚山”之称的御前山,景色优美。进入茨城县后,再转向东南,流过御前山大桥后与绪川汇流,通过小场江头首工后再度南下,通过东茨城郡城里町与那珂市交界后与藤井川汇流进入水户市。过国田大桥与田野川汇合的那珂川再转向东至水户市北部低地。在国道6号水户大桥附近与樱川汇合后继续东进至大洗附近与涸沼川汇合注入太平洋。
那珂川流域自古以来便是重要的谷仓地带,水户市以外地区可见水田。那珂川水系有涸沼与千波湖等天然湖泊。御前山至水户市之间有发达的河岸段丘。
简介概要
那珂川为关东地方第三大河,也是以清澈闻名的河川。上游位在日光国立公园指定地域内,保留许多自然景色,中游流域则在那珂川县立自然公园的保护范围内。流域内有丰富鱼类栖息、江户时代的那珂川以钩吻鲑逆流而上而闻名,同时钩吻鲑也是献给水户藩的献上品。初夏,栃木县至茨城县的中游地带及其支流盛产香鱼,因此设有许多观光梁场(捕香鱼设施),观光客可享受捕鱼与烤鱼两种乐趣,另也可见众多钓客。栃木县大田原市佐良土(さらど)的那珂川河畔有县的水产试验场,除了进行淡水鱼的研究,还设有国内知名的淡水鱼水族馆栃木县那珂川水游园。河口附近的那珂凑渔港鱼市场是附近民众购买海产的主要市场。支流的涸沼则是鲱鱼的生长南限。
那珂川开发史
那珂川流域自古以来便是重要的谷仓地带,人口众多。常陆国又称“常世之国”,《常陆国风土记》亦记载了此地的丰饶。
水户藩的河川开发
那珂川的水利正式起于江户时代。1590年(天正18年),佐竹义宣平定常陆全域,丰臣秀吉封赏常陆一国54万石。义宣以水户城为本据地,为了领国的经营在关原之战中摇摆(义宣加入西军石田方,但父亲佐竹义重加入东军德川方)。1602年(庆长7年)减转封出羽久保田(之后的秋田市)。
德川家康将水户作为对伊达政宗的要冲地,先后派遣5男武田信吉、10男德川赖宣、11男德川赖房出任水户藩主,负责仙道筋的防卫。因此,水户急速发展,然而当时城下的千波湖是现在的两倍大,容易造成水患。对此,家康命令关东郡代伊奈忠次建设以调节洪水与灌漑为目的的用水路(水道)。1610年(庆长15年),以伊奈备前守忠次命名的备前堀完工。总长10公里的用水路为那珂川南岸的灌溉做出贡献。
另一方面,那珂川北岸那珂郡位在河岸段丘上,供水不足,使得灌溉成为一大课题。1656年(明历2年),德川赖房命令永田茂右卫门在那珂川北岸开凿用水路。茂右卫门在那珂郡下江户(现那珂市下江户)开凿从那珂川取水至现在常陆那珂市武田的30公里用水路,称小场江用水路。现在虽然从常陆大宫市三美的小场江头首工取水,但小场江用水路现在依然是当地重要的农业水源之一。
水户藩第三代藩主德川纲条规划整备连结涸沼与北浦的运河。此运河将提升水户与江户的流通,物资不须绕至鹿岛滩,直接从北浦经利根川前往江户,并可改善水户藩困顿的财政。纲条任用浪人松浪勘十郎,配合削减支出与增收年贡,开始建设称作“勘十郎堀”的运河。此事业在1706年(宝永6年)动工,但由于农民不堪负荷,引发大规模百姓一揆,事业停滞。1709年(宝永9年),勘十郎被水户藩开除。
那须疏水事业
位于那珂川上游的栃木县那须野原,是由起源于那须岳、大佐飞山地、高原山等多条河川(那珂川、熊川 、蛇尾川、帚川)所冲积形成的日本最大级复合扇形地。面积达约四万公顷,但河水多以伏流水的形式潜入地下,因此水源供给并不宽裕。然而,大田原藩与黑羽藩等那须地域各藩仅开凿蟆沼用水与木之俣用水等小型水道确保城下用水,因此当时的那须野原仍维持原野状态。
明治时代,那须野原正式开发,水源供给成为问题。栃木县初代县令锅岛干提出打造运河连结那须与东京的“大运河构想”。该构想虽未能实现,但也开启了那须野原的灌漑整备构想。那须地方的实业家印南丈作与矢板武提出了引入那珂川灌溉那须野原的构想。在栃木县令三岛通庸的强力支持下,内务省将那须疏水事业定为正式事业,1885年(明治18年)9月动工。
首先,在那珂川上流的西岩崎建造头首工(西岩崎头首工),从此地至台地的水道则由开凿安积疏水(福岛县)的熟练技术工进行。翌年开始进行约46.5公里的支线水路建设,可为长年水源不足的那须野原带来稳定的水源供给。1905年(明治38年)与1928年(昭和3年)再进行扩张事业,最终完成总长约332.9公里的水路网,可开垦面积达约4,000公顷。
那须疏水与安积疏水(福岛县)、琵琶湖疏水(京都府)并称“日本三大疏水”。
水患与治水事业
由于过去聚落都在河岸段丘上,并没有大型的治水事业。但至明治以后,人口大幅增加,低地形成聚落,使得水患受到注目。当那须高原降下豪雨后,栃木县那珂川流域的洪水一口气涌入下游的水户市一带,使得水户市的那珂川流域一带成为水患易发地带。
1940年(昭和15年)9月的豪雨后,内务省直辖管理那珂川,开始进行堤防整备等河川整备作业。战后的1947年(昭和22年)发生大洪水后,那珂川水系正式展开治水事业。1965年(昭和40年),那珂川水系随著《河川法》修正,指定为一级水系。现在的帚川汇合点至河口的区间成为直辖管理区间。同时期,栃木县、茨城县在主要支流帚川、荒川、藤井川等规划建设调节洪水的辅助多功能水坝,之后陆续完成西荒川水坝、盐原水坝、藤井川水坝、东荒川水坝、饭田水坝。
然而,这些工程并未完全解决洪水水患,特别是1986年(昭和61年)8月的“昭和61年8月豪雨”与1998年(平成10年)8月的“平成10年8月豪雨”,造成那珂川流域严重水患。“昭和61年8月豪雨”最终造成3,580户淹水,成为史上最严重的水患。
建设省(现国土交通省关东)在1988年(昭和63年)依据《激甚灾害法》进行‘那珂川灾害紧急改修事业’,消除无堤地,并在支流建设防止河水逆流的水门。接著1998年(平成10年)“直辖河川灾害复旧等相关紧急事业制度”的制定,那珂川下游开始进行堤防整备,大场游水池、御前山游水池整备,以及改建阻碍洪水前进的JR东日本水郡线那珂川桥梁。
茨城县也在1988年开始动工“藤井川水坝再开发事业”,开凿水坝湖提高蓄水量,以强化洪水调节机能。不过,在地方居民反对,以及《水源地域对策特别措置法》(水特法)的指定下,绪川水坝建设中止。栃木县县营小规模生活贮水池事业“大室川水坝建设事业”未能列入2006年财务省预算案中,宣告事业中止。
水利与发电
1885年(明治18年)完成后,水路网持续扩展,而比那须疏水更为古早的小型水道,如以蛇尾川为水源的、以木之俣川为水源的也进行设施整备。但由于水路老化,以及追求设施合理化,1967年(昭和42年)起农林省(现农林水产省)开始进行‘国营那须野原开拓建设事业’,1994年(平成6年)完成。该事业在那珂川本川建设与板室水坝,充实那须疏水的水源,并整备西岩崎头首工强化水源供给。那须疏水、蟆沼用水、木之俣用水三用水进行改建、整合,打造合理的用水道。
另一方面,茨城县内整备小场江用水路供给那珂川左岸台地的灌漑用水,水户市南部台地亦建设渡里用水路。那珂川右岸(水户市西北部、东茨城郡北部、东部)由于没有小河川。依然维持水源不足的情况。在藤井川水坝等未能满足现有农地的用水需求下,农林水产省关东农政局与茨城县在1987年(昭和62年)共同推动‘国营那珂川沿岸土地改良事业’,规划建设供给那珂川右岸地域的农业用水。然而由于水坝地盘过于脆弱,工程进度大幅落后,2012年才宣告完成。
水户市的自来水仰赖那珂川,然而枯水期海水上升可能造成盐害,水源并不稳定。对此,藤井川水坝在1977年(昭和52年)改建为多功能水坝以供给自来水,1985年(昭和60年)再建设作为蓄水池稳定水源供给。栃木县内为了因应东北新干线开通带来的人口增加,陆续建设深山水坝与东荒川水坝、寺山水坝等维持自来水供给。
水力发电方面,在1967年开始规划在那珂川最上游建设沼原发电所。以同时期建设的深山水坝作为下池,沼原水坝作为上池,进行抽蓄发电,可提供67万千瓦的电力。东京电力在1980年(昭和55年)起于蛇尾川建设发电量达90万千瓦的盐原发电所。盐原发电所下池是那珂川水系坝高最高的,上池是世界上坝高最高的沥青面板堆石坝。
水质对策(千波湖、霞浦)
水户市下水道整备迟缓,因此污水多流入市内的中小河川,造成水质污浊。特别是与樱川,由于上游有团地,人口密度高,使得其水源-支流泽渡川与逆川严重污染,产生恶臭与污泥。
为了净化水质,1986年(昭和61年)开始“千波湖净化事业”,透过渡里用水导入关东著名清流那珂川水源净水。另外,1976年(昭和51年)起建设省因土浦市、石冈市等下水道整备遅缓,开始进行“霞浦导水事业”,建设隧道连通那珂川与霞浦,除了改善水质污浊的霞浦,并可供给首都圈自来水与工业用水。同时,建设省为了改善千波湖与樱川水质,透过樱排水机场,将那珂川水源流放至樱川改善水质。
透过以上水质净化事业,樱川与千波湖水质逐渐改善。然而,近年在《家电回收法》施行后,栃木县的那须疏水开始出现家电等难以处理的大型垃圾,成为那须野原土地改良区的一大难题。
七千山水源之森
三仓山南麓周边的广大森林被称作七千山水源之森,为之一[1]。
山岳 | 面积(ha) | 标高(m) | 人工林(%) | 天然林(%) | 主要树种 | 限制林 | 种类 |
---|---|---|---|---|---|---|---|
三仓山 | 1,196 | 800〜1,900 | 0 | 100 | 山毛榉、水楢、岳桦 | 水源涵养保安林、自然环境保全地域、保健保安林 | 流水(那珂川)、水坝蓄水(深山水坝) |
那珂川水系主要河川
那珂川水系的河川设施
那珂川水系在支流设有许多河川设施。除了两个水力发电厂,其他多为治水相关的堤防整备与辅助性多功能水坝为主。水利相关除了灌溉用设备,还有市营(水户市)的水道专用水坝。
河川设施一覧
一次 支流 (本流) |
二次 支流 |
三次 支流 |
水坝名 | 坝高 (m) |
蓄水 容量 (千m3) |
型式 | 事业者 | 备注 |
---|---|---|---|---|---|---|---|---|
那珂川 | - | - | 深山水坝 | 75.5 | 25,800 | 堆石坝 | 栃木县 | 农林省施工 |
那珂川 | - | - | 板室水坝 | 16.8 | 260 | 重力坝 | 栃木县 | 农林省施工 |
那珂川 | - | - | 西岩崎头首工 | - | - | 可动堰 | 土地改良区 | 农林省施工 |
那珂川 | - | - | 御前山游水池 | - | - | 游水池 | 国土交通省 | 计画中 |
那珂川 | - | - | 小场江头首工 | - | - | 可动堰 | 土地改良区 | |
那珂川 | - | - | 大场游水池 | - | - | 游水池 | 国土交通省 | 计画中 |
(河道外) | - | - | 深山水坝 | 38.0 | 4,336 | 堆石坝 | 电源开发 | |
黑川 | 大泽川 | - | 黑森水坝 | 20.2 | 530 | 土坝 | 福岛县 | |
黑川 | 板敷川 | - | 矢之目水坝 | 29.0 | 1,070 | 土坝 | 栃木县 | |
黑川 | (河道外) | - | 千振水坝 | 23.0 | 355 | 土坝 | 栃木县 | |
帚川 | - | - | 帚川水坝 | 11.1 | - | 重力坝 | 东京电力 | 小堰堤 |
帚川 | - | - | 盐原水坝 | 60.0 | 8,760 | 重力坝 | 栃木县 | |
帚川 | 蛇尾川 | 小蛇尾川 | 蛇尾川水坝 | 104.0 | 11,800 | 重力坝 | 东京电力 | |
帚川 | 蛇尾川 | 锅有泽川 | 八汐水坝 | 90.5 | 13,200 | 堆石坝 | 东京电力 | |
荒川 | - | - | 东荒川水坝 | 70.0 | 5,950 | 重力坝 | 栃木县 | |
荒川 | 西荒川 | - | 西荒川水坝 | 43.5 | 4,300 | 重力坝 | 栃木县 | |
荒川 | 内川 | 宫川 | 寺山水坝 | 62.2 | 2,550 | 堆石坝 | 栃木县 | |
荒川 | 内川 | 宫川(三次) 簗目川(四次) |
盐田水坝 (四次支流簗目川的水坝) |
26.1 | 450 | 堆石坝 | 栃木县 | |
大室川 | - | - | 大室川水坝 | 38.5 | - | 重力坝 | 栃木县 | 考虑中止 |
相川 | - | - | 御前山水坝 | 52.0 | 7,200 | 堆石坝 | 农林水产省 | |
江川 | - | - | 江川水门 | - | - | 水门 | 国土交通省 | |
藤井川 | - | - | 藤井川水坝 | 37.5 | 4,000 | 重力坝 | 茨城县 | |
藤井川 | 西田川 | - | 西田川水门 | - | - | 水门 | 国土交通省 | |
田野川 | 楮川 | - | 楮川水坝 | 35.0 | 1,970 | 重力坝 | 水户市水道部 | |
涸沼川 | 饭田川 | - | 饭田水坝 | 33.0 | 2,600 | 重力坝 | 茨城县 | |
涸沼川 | 涸沼前川 | - | 三野轮水坝 | 16.0 | 342 | 土坝 | 茨城县 |
用水路、导水路
用水路名 | 所在地 | 管理者 |
---|---|---|
那须疏水 | 栃木县 | 栃木县 |
小场江用水路 | 茨城县 | 土地改良区 |
渡里用水 | 茨城县 | 土地改良区 |
霞浦导水 | 茨城县 | 国土交通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