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利根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利根川
圖片來自群馬漁業協同組合

利根川(日語:利根川とねがわ Tonegawa */?),是日本三大河流之一,也是東京首都圈的重要水源。 全長約322公里,流域面積16,840平方公里,是日本國內第二長,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長度僅次於信濃川。別名「坂東太郎」,坂東是關東的舊名,而太郎則是長子的意思。

河流簡介

利根川,日語作Tone-gawa。 日本本州島關東地方河流。源於三國山脈的丹後山附近。從北向南流,然後轉向東南,經關東平原,在千葉縣銚子市附近注入太平洋。長322公里,支流285條,流量295立方米/秒。蘊藏水力261.6萬千瓦 (1982),已開發47%。流域面積16,840平方公里,灌溉面積19.7萬公頃,皆居全國首位。上遊河窄流急,多峽谷和階地。流入關東平原後水流較緩。下游分出右利根川、江戶川注入東京灣。上游建有水電站,中下游兩岸為肥沃平原。有灌溉、都市用水、航運、水產之利。河流常改道泛濫,已進行人工整治。沿岸河港是本流域物資集散地。

水利設施

日本本州關東平原主要河流。源出關東地區西北部。流向東南,至千葉縣銚子市注入太平洋,

全長320公里(200哩)。該河治理水平在國內最高。全段築有河堤。以前流向經常改變,1654年由注入東京灣改為注入太平洋。干、支流均通行小船,曾為關東平原主要運輸網,促進許多港口城鎮的興起。1950年後上游建立發電站水壩,攔成水庫向京濱工業區供水。

河流歷史

這條河曾一度以它不受控制的洪水而出名,每當洪水爆發的時候它都會改變河道。因此很難描繪這條河的古河道。

利根川最初的入海口位於東京灣,它現有的渡良瀨川鬼怒川等下游支流原本都是獨立的水系,並沒有與利根川匯流。為了河流運輸以及控制洪水,天正18年(1590年)德川家入主江戶後,從文祿3年(1594年)到承應3年(1654年)間進行「利根川東遷事業」,開闢人工河道,將原向南與荒川匯流後注入東京灣的中下遊河道,改為向東與渡良瀨川和鬼怒川匯流,直接注入太平洋。利根川經過這次的大改造後,中下游的土地得以開發,也使得德川幕府[1] 時代作為日本發展重心的關東地區免於水災之患。之後又進行數次河道的整治工作。

現時河道大致上確定於明治時期,其廣闊的分水嶺大部分是人造的。

地理流域

利根川的主流發源於在群馬縣新潟縣縣境的大水上山。在千葉縣銚子市和茨城縣神棲市之間注入太平洋。主流全長約322公里,流域面積達16,840平方公里。流域為群馬縣、栃木縣長野縣埼玉縣東京都茨城縣千葉縣的一都六縣,占關東平原的大部分。

水系構成

利根川水系的組成,極具特色。由於日本國土面積小,南北狹長、脊樑山脈縱貫之勢。山地與海岸間距離極短,致使河流從其源頭山地流出後,僅經極短距離即注入海中,形成了河流短小的特點,因此利根川水系的大小支流雖說有280餘條之多,但絕大多數僅為山溪小河,長度多不足20公里,流域面積多不超過200平方公里。主要的支流有片品川吾妻川烏川渡奈良川江戶川鬼怒川小貝川和常陸利根川等8條。 利根川現在的河川體系是經過江戶時代幕府所進行的大規模河道整治工程才形成的。江戶幕府以前,利根川河道多變,每逢發生洪水都會使川流改道,故當時利根川的流路和流域均與今日大相徑庭。例如,其上游段的幹流本來為廣瀨川,但大約在16世紀中葉(1532~1554年)發生了洪水,出現幹流奪道,才改道至現今的位置。另外,從川俁以下到河口的河道形勢也變化很大。未經大規模整治以前,是沿古利根川和古墨田川的河槽南流,沿途吸納荒川入間川,到隅田以下河段稱為"隅田川",然後注入東京灣,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在銚子注入太平洋。

主要支流、分流和湖沼

關連項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