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鯡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藥材
t0102d1e8d2d34f0845.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doc/559624-592504.html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鯡魚

漢語拼音:Fēi Yú
英文名:herringmenhaden
別名:青魚、青條魚
科屬分類:硬骨魚綱(Osteichthyes),鯡形目(Clupeiformes),鯡科(Clupeidae)
功能:補虛利尿。
主治:主肺結核;浮腫;小便不利

鯡魚 學名太平洋鯡魚,亦稱青魚,頭小,體呈流線型,體延長而側扁,背鰭位於體的中部與腹鰭相對,背側藍黑色,腹側銀白色,為冷水性中上層魚類,平時棲息較深海域,體內多脂肪,營養價值高,為重要出口水產品之一。 [1]


藥性簡介

中文名稱:鯡魚
拼音:Fēi Yú
功效:補虛利尿
主治:肺結核;浮腫;小便不利
每100克鯡魚中,含蛋白質17克、脂肪14克,能提供825千焦的熱量。鯡魚蛋白質和脂肪含量較高,還富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營養價值較高的魚類,具有補虛利尿的功效。

來源

藥材基源:為鯡科動物太平洋鯡魚的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lupea pallasi Cuvier et Valenciennes

採收和儲藏:春至秋季捕撈,捕撈後,去其鱗片、鰓、內臟,鮮用。

原形態

太平洋鯡,體側扁,長25-35cm,凍中大,頭頂有一淺凹,吻長大於眼徑,眼中大,側上位,有脂眼瞼,眼間隔淺凹。口小而斜,前頜骨小;上頜骨寬,長方形,並有輔上頜骨兩塊;下頜較上頜略長。下頜、犁骨及舌上均有細牙,上頜及顎骨無牙。鰓孔大,鰓蓋膜不與峽部相連,鰓耙20+36,細長而扁。圓鱗中大,縱裂鱗52-54,無側線,腹側具弱棱鱗(25-28)+(12-13)。背鰭15-17,起點在腹鰭起點的前上方。臀鰭17-18,胸鰭17,低而短,不伸達腹鰭。腹鰭9。尾鰭深叉形。體背側藍黑色,側上方微綠,兩側及腹部銀白色。

生境分部

鯡魚自12月至仲夏產卵,產卵時間取決於緯度和溫度。每條雌魚可產4萬枚黏性的卵,附著於海草或岩石上;約2周幼魚孵出。鯡魚游向近岸產卵,產卵後魚群分散。大鯡魚場每年的捕獲量差異極大,因為幼魚種群存活率每年不同。幼魚約4年後成熟,壽命可達20年。鯡屬(Clupea)的其他種類(如黍鯡或北歐沙丁魚)和鯡科的其他種類(如金綠西鯡〔Alosa chrysochloris〕和灰西鯡〔A. pseudoharengus或Pomolobus pseudoharengus〕)以及各種較少見的種類亦稱鯡。還有其他幾科的一些魚亦俗稱為鯡,如寶刀魚(Chirocentrus dorab)俗稱狼鯡。

化學成分

精巢含精蛋白(protamine),脫氨核苷酸(deoxynucleotide),精氨酸(arginine)。

太平洋鯡還含棕櫚酸(palmit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二十一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等。

資源分布

分發布於渤海、黃海。

功能主治

補虛利尿。主肺結核;浮腫;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適量。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鯡魚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