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
聯合國教育 |
---|
|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 pour léducation, la science et la culture,縮寫作 ONUÉSC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縮寫作 UNESCO),簡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是一個聯合國專門機構[1],成立於1945年11月16日,總部設於法國巴黎。
目錄
介紹
組織之宗旨在於通過教育、科學及文化來促進各國之間合作,對和平與安全作出貢獻,以增進對正義、法治及聯合國憲章所確認之世界人民不分種族、性別、語言或宗教均享人權與基本自由之普遍尊重[2]。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接續國際聯盟的國際智力合作委員會。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195個會員國及8個準會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宗旨是「利用教育、科學、文化、溝通及資訊,為建立和平、消除貧窮、可持續性發展及跨文化對話而努力。」[3]。因此主要通過這五個領域組織活動。例如贊助文學、技術及教師培育、國際科學計劃、獨立媒體及新聞自由的提升、區域性及文化歷史計劃、促進文化多樣性、世界文學的翻譯、保護文化遺產及自然遺產(世界遺產)及保護人權、彌平全球數位落差的國際合作協議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是聯合國發展集團的成員之一。
組織的活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以下五個領域組織活動:教育、自然科學、社會與人文科學、文化、傳播與信息。
- 教科文組織支持比較教育學的研究,並提供專業知識和促進夥伴關係,以加強國家教育領導力和各國提供全民高質量教育的能力。這包括 :
- 教科文組織教席(UNESCO Chairs),644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國際網絡,涉及超過126個國家的770院校。
- 環境保護組織
- 通過於1960年的《反教育歧視公約》
- 每隔12年舉辦的成人教育國際會議(CONFINTEA)
- 出版《全民教育全球監測報告》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繫學校(UNESCO ASPNet),連繫着179個國家的8009所學校。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沒有授權高等學府的成立.
- 教科文組織還公開發出「聲明」,以教育公眾:
- 塞維利亞聲明(Seville Statement on Violence):1989年教科文組織通過的聲明,反駁人類具有暴力生物傾向。
- 特定具有文化和科學價值的項目和地方,如
- 鼓勵「思想通過圖像和文字的自由流動」:
- 促進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和信息自由立法,通過對通信的發展及傳播和信息計劃的國際計劃
- 促進信息通信技術的全面普及,通過全民信息計劃
- 促進多元化和文化多樣性的媒體
- 促進事件,例如:
- 成立和資助的項目,如:
- 移民博物館倡議:推動建立與流動人口的文化對話博物館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歐洲高等教育中心(UNESCO-CEPES),1972年成立於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作為一個非集中式辦公,促進歐洲、美國、加拿大及以色列的國際間高等教育合作。《高等教育在歐洲》是它的官方刊物。
- 自由軟件目錄:自1998年教科文組織和自由軟件基金會共同資助的這個項目編目的免費軟件。
- 「FRESH」 確保師生健康新鮮聚焦資源。
- 亞通組織(OANA),聯合國亞太通訊社
- 國際科學理事會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親善大使
- 「ASOMPS」在亞洲召開的一系列藥用植物和香料學術會議。
- 「植物學2000」:計劃支持分類學,藥用和觀賞植物的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以及對環境的污染及其保護
- 1948年至200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藏的代表作品,對世界文學著作進行多國語言翻譯。
組成和運作
教科文組織由三個部分組成:
- 大會,由全體會員國代表組成,是教科文組織的最高權力機構,每兩年召開一次。負責制定教科文組織的計劃與預算,按一國一票的原則由大會投票通過。
- 執行局,由58個會員國的代表組成,一般每年開會兩次,是一個行政機構,為大會的召開作準備,並負責監督大會決議的實施。
- 秘書處,是教科文組織的執行機構,全體工作人員在的總幹事的領導下實施會員國大會通過的計劃。
教科文組織的獎勵制度
亞太區
研究所及中心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學院及中心是為支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些計劃而設的支援組織,包括:
- 位於法國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規劃研究所總部,分部位於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與塞內加爾的達卡。
- 位於瑞士日內瓦的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局[5]。
- 位於德國漢堡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終身學習研究所[6]。
- 位於俄羅斯莫斯科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所[7]。
- 位於埃塞俄比亞亞的斯亞貝巴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洲能力建設國際研究所[8]。
- 位於委內瑞拉加拉加斯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拉美及加勒比地區高等級教育國際研究所[9]。
- 位於德國波恩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技術及職業教育與培訓國際中心[10]。
- 位於荷蘭代爾夫特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水教育學院[11]。
- 位於意大利第里雅斯特的國際理論物理中心[12]。
- 位於加拿大蒙特利爾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所[13]。
- 位於中國上海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
- 位於印度新德里的聖雄甘地和平與永續發展教育研究所。
參考文獻
- ↑ 聯合國的組織與結構. [2009-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3).
- ↑ UNESCO history. UNESCO. [23 April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09).
- ↑ Introducing UNESCO. UNESCO. [8 August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18).
- ↑ Varga, Susan. Edinburgh Old Town (Images of Scotland). The History Press Ltd. 2006. ISBN 0-7524-4083-7.
- ↑ IBE official site. [2014-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1).
- ↑ UIL official site. [2014-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0).
- ↑ IITE official site. [2014-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3).
- ↑ IICBA official site. [2014-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16).
- ↑ IESALC official site. [2014-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6).
- ↑ UNEVOC official site. [2014-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CEPES official site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0-09-29.
- ↑ ICTp official site. [2014-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4).
- ↑ UIS official site. [2014-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