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譜學
系譜(γενεά,意為「傳承」,λόγος,意為「訊息」),亦稱家史,研究並記錄一個家族的成員及其親屬的淵源。系譜學家透過口頭調查、歷史查證、基因分析以及其他手段獲取某一個家族的訊息並進而考證其成員的親屬關係和血統傳承[1] 。其成果通常以圖表或敘述文字的形式發表。
對於家族歷史和起源的訴求可以歸納為幾大動機,包括為一個家族在廣大的歷史背景中找到他們的所在上、一種為子孫後代保護過往的責任感以及一種在講故事的時候不捏造事實的自我滿足感。
目錄
動機
在社群主義社會,一個人的身份地位不僅僅看你的個人成就,你有什麼樣的親戚也同樣重要。一句「你是誰?」很有可能在對你父親、母親或其他親屬的描述中找到答案。比如新西蘭的毛利人就是通過他們的系譜(whakapapa)來定位自己。
家譜在有些宗教信仰系統中扮演了一定角色。例如,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又為死人施洗的教義傳統,這就讓信徒們研究自家族譜成為了必需。
直到19世紀晚期,家譜幾乎還是那些世襲了大量財富的繼承者們的特權。而其他一文不名的後代們,在極端情況下甚至會以家族為恥而廢黜家譜。
在一些移民國家,比如美國或者澳大利亞,20世紀的先驅和國家建設者們有一種強烈的自豪感。確立他們的血統就成了美國革命女兒會(Daughters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一類組織的任務,以幫助區分後來坐享其成的其他移民。
納粹德國時期,家譜不僅被用於確定某個人與「優等民族」的從屬關係,還是合法婚姻的必需品。而在今天的德國,家譜仍然被看作一種隱私的侵犯,而非與誰沾親帶故的自我估價。基於隱私,絕大部分20世紀的家譜依然難見天日。支持家譜記錄到案的資金是有限的。因此德國系譜學家們轉而強調家譜可能對現有知識和科學產生的影響。
現代的家譜還注重家族地位的其它來源,比如一個幾代窮困和為奴的家族的韌性,或是跨越種族和國家邊界的家族重聚。一些家族的家譜上,甚至好些要犯也赫然在列,比如澳大利亞的綠林好漢奈德·凱利。
編撰家譜的逐漸升溫與日益便捷的網絡資源不無關係。這些媒介讓好奇的人們可以調查並研究自己的祖先。而在那些家譜遺失,或是由於收養和喪親導致骨肉分離的人中,這種好奇心尤而為甚。
歷史
歷史上,西方社會系譜學的目光始終聚焦於王室貴族的親屬和血統,而他們則終日忙於宣告自己對家族財富和權力的合法繼承權。他們在盾牌上紋上盾徽,以示對祖上權力的繼承。現代學者則認為許多王室祖先都是杜撰的,例如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Anglo-Saxon chronicles)稱數位英王是日耳曼神話中的主神奧丁的後裔。
有些家譜已經保存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孔子世家譜》已經存在了超過2500年,並以「現存最大家譜」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Confucius Genealogy Compilation Committee)已於2009年出版了孔子家譜第五版。
現代
現在,系譜學已經變得更加隨處可見,普通人也開始像以前的貴族一樣為自己的家族研究和編纂家譜。20世紀70年代末期,由於一部電視劇《根:一個美國家庭的傳奇》(Roots: The Saga of an American Family)的大受歡迎,系譜學也迎來了一次春天。原作者艾利斯·哈利便是根據自己家族的故事創作了這部小說,並最後被改編成了一部迷你劇。
隨着互聯網的出現,系譜學者們所能接觸到的一手資源呈爆發性增長,這也導致了此話題關注度的爆發性增長。有數據稱,系譜學已然是互聯網上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互聯網不僅是系譜學者們獲取資源的主要場所,也成了他們學習和交流的地方。
美國
19世紀早期,由於約翰.法默(John Farmer,1789–1838)等人的努力,美國系譜學方面的研究才被系統化。在他之前,追溯自己的祖先常常被當作是殖民者為了確保社會地位而爭相與英國皇室沾親帶故的行為,與新生的合眾國自由平等、面向未來的精神相背離。在早期合眾國對美洲祖先的自豪的意識形態中,法默使古物研究變得可為大眾接受,並構建了系譜學的框架。他與古物研究和系譜學都較完善的新英格蘭地區的古文物研究者取得聯繫,並成為了這場運動的協調者、支持者和貢獻者。19世紀20年代,他和同僚們開始出版誠意十足的有關係譜學和考古學的小冊子,並慢慢累積了一些忠實讀者。雖然法默死於1839年,但他的努力直接導致了新英格蘭地區最古老最權威的致力於公共記載的組織之一,新英格蘭歷史宗譜學會(New England Historic Genealogical Society)的建立。該協會出版了《新英格蘭歷史宗譜索引》(New England Historical and Genealogical Register)。
成立於1894年的猶他宗譜學會後來成為了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的家譜分部。該部門的研究機構,美國家譜圖書館(Family History Library)開展了世界上最大的宗譜資料收集項目。而其初衷是為了協助一些特殊的宗教儀式追溯血統,後期聖徒教會的信眾相信這些儀式會讓家庭成員永遠在一起。他們還相信這實現了聖經的一個預言:先知以利亞將重臨人間,並「把父親的心轉向兒女,把兒女的心轉向父親」。
研究手段
系譜學研究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用到史料,有時甚至是基因分析來追溯其淵源。最終結論的可靠性取決於資源的質量,一手資源里隱藏的信息以及可直接或間接得到的證據。很多情況下,譜寫學家必須巧妙地聚合直接和間接證據來確定一個人的身份和地位。最後需要將所有的證據、結論以及所有的支撐論據結合在一起,才能得到一個完善的家譜。
系譜學家通常從收集家族記載和傳言開始其研究。這就為涉及檢查和評估史料以研究其祖輩及其親屬生平的文獻研究創造了基礎。系譜學家們通常從當代開始回溯。歷史、社會和家族的大環境對於正確評估個人及其親屬都是必不可少的。在系譜學研究中,來源的引用也占有重要地位。
基因分析
由於人的DNA包含着直接由祖先遺傳下來的完全相同的信息,所以遺傳指紋分析有時也用於系譜學研究。三種DNA收到特別青睞:由直系母方遺傳下來的,幾乎未經突變的線粒體DNA( mitochondrial DNA );由直系父方遺傳下來並只表現在男性個體中,同樣很少有突變的Y染色體DNA以及可能家族中任何一位親屬都可能擁有的22對非性染色體的常染色體DNA。
家譜DNA測試的出現,讓兩個人確定自己是否為同一祖先的不同後代提供了精確的手段。個人的遺傳測試結果會被存入數據庫,幫助人們確定在歷史上是否有同一個祖先。比如分子系譜學研究項目(Molecular Genealogy Research Project)。但測序的結果,對於父系和母系雙方的用處都是有限的。
合作
幾乎所有的系譜學軟件給出的信息都是標準化的GEDCOM格式。這種格式可以被系譜學家們分享,可以加入數據庫,也可以經改頭換面添加到某一家族的網站門面上。社交網路服務(SNS)允許人們分享數據並在線創建他們的家譜。家族成員可以上傳家譜,並與家族傳人取得聯繫以填補其空白。
志願服務
志願工作(Volunteer efforts)在譜系工作中是經常能見到的,包括完全不正規的和高度組織化的志願服務。
不太正規的服務,比如Rootschat和郵件列表,提供了一些稀有姓氏、地區及其他信息,就顯得非常受歡迎,也非常有用了。這些論壇也可以用來找親戚、查資料、獲取專業意見以及更多其他信息。
許多系譜學家為一些組織鬆散的機構工作,線上線下同時活動。而這些合作機構也有多種形式。有些機構編輯姓名索引以備案,比如遺囑認證,並出版紙質或電子版的索引。這些姓名索引可以作為查找原始記錄的輔助工具。其它機構轉錄這些記錄或提取一部分使用。為某些特定地區提供記錄查詢也是另一種服務形式。志願者們則幫忙做可供查詢的檔案履歷,或是在自家周圍幫那些抽不出身遠行的系譜學家們拍些照片。
那些渴望系統的、專業的志願服務環境的人則可以加入數以千計遍布全球的系譜學社團。大多數團體都有一個特殊的關注點,比如特殊的姓氏、族群、地域區劃或者特定歷史人物的後代等等。系譜學團體大多數都全由志願者組成,且大部分提供十分廣泛的服務,從維持成員所使用數據庫、出版時事通訊,為公眾提供諮詢導航到為研討會進行培訓、組織記錄保存和轉錄項目等,幾乎無所不包。
軟件
系譜學軟件的用途包括收集、保存、排序和展示系譜學數據。最少,系譜學軟件容納着個人最基的本信息,生辰、婚姻和去世。許多程序還容納了更多生平信息,包括職業、住址和金融信用等信息。大多數還提供了追溯每一項證據來源的途徑。
大多程序可以生成親屬關係圖,允許數字圖片的插入和GEDCOM格式的數據輸出,方便其他用戶分享。更多高級功能包括限制被分享的信息,通常是出於隱私考慮移除尚在人世者的信息;音頻文件的插入;生成家史書籍、網頁及其它出版物;正確處理同性婚姻和私生子問題;從互聯網獲取信息以及提供研究指導。
程序可能面向與之相關的一個特定宗教,國家或民族。
維基家譜項目
有提案建議通過維基媒體啟動和實施一個宗譜學和開放血統的項目。
資料和文獻
宗譜學家需要廣泛用到各種資料。只有搞清楚了這些資料是怎麼被記錄下來的,包含了怎樣的信息以及怎樣,從何處得到這些資料,才能高效地進行宗譜學研究。
資料類型清單
系譜學研究常用到的資料類型:
- 關鍵資料
- 收養記錄
- 傳記和生平簡介(如馬奎斯世界名人錄)
- 人口普查記錄
- 宗教記錄
- 居住地和電話簿
- 驗屍報告
- 法庭記錄
- 日記、個人信件、家庭聖經
- 移民出境、外來移民、歸化記錄
- 遺傳和血統組織記錄
- 土地和財產記錄、賣身契
- 醫療記錄
- 軍事和徵兵記錄
- 報紙文章
- 訃告
- 專業記錄
- 口述歷史
- 護照
- 相片
- 救濟院、濟貧院、公立救濟院和收容所的記錄
- 學校和校友會記錄
- 客輪乘客名單
- 國內社保和退休金記錄
- 納稅記錄
- 墓碑、公墓和殯儀館記錄
- 選民登記記錄
- 遺囑和遺囑認證記錄
為了追溯公民生平,政府開始記錄非皇室或貴族人員。比如在英國和德國,這種記錄早在16世紀就開始了。當越來越多的人口被記錄在案以後,要調查某個家庭就有了充足的資料。系譜學家可以在本地的、地區的和國家的辦公室及檔案室找到這些資料和更多有關家族關係的信息,並再現某個人的生活腳步。
在中國、印度和其他亞洲國家,家譜,有些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被用來記錄家族成員的名字、職業及其他信息。在印度比哈爾邦東部的Maithil Brahmins和Karna Kayasthas中有一種可以追溯到12世紀的所謂「Panjis」的手寫家譜的傳統。即使到現在,結婚之前也應先諮詢、參考這些資料。
在愛爾蘭,譜系資料一直被專業的歷史學家記錄,直到17世紀中葉蓋爾文明(Gaelic civilization)的覆滅。其中最傑出的也許當數Dubhaltach MacFhirbhisigh(卒於1671)編纂的,2004年出版的《愛爾蘭血統全書》( Leabhar na nGenealach/The Great Book of Irish Genealogies)。
概述
一般的業餘譜系編者都選擇追溯自己或配偶的家族。而專業的系譜學者則會對他人進行研究、出版關於系譜方法及教學方面的著作、或是提供自己搜集到的資料和數據。他們可能會為大公司工作,而這些公司則提能供供業餘譜系編者以及其他系譜學者使用的軟體。不管是業餘或者專業系譜學者都不僅只是為了了解某位歷史人物生活的時間和地域,還有他們的生活方式,生平事跡和行為動機。這就需要編者必須了解並同時完善已廢棄的法律、舊有政策的底線、移民趨勢以及歷史上的社會經濟或宗教情況。
系譜學家有些專攻特定的家族(如蘇格蘭氏族|Scottish clan)、有些專攻特殊的姓氏(如單一姓氏研究|One-name study)、有些專攻類似村莊教區或小型社區(如one-place study|單一地域研究)、或是研究一些非常出名的人物。Bloodlines of Salem便是專門的家史研究中典型的一例。任何能提供塞勒姆審巫案(Salem Witch Trials)中參與者血統的人,甚至只是它的支持者都會受到該研究團隊的熱烈歡迎。
系譜學家和家族傳人通常會加入家史團隊(family history societies)。在這裡,剛加入的可以從經驗更加老道的研究者那裡取經。這些團隊通常也會把成果做出索引,使其更容易進入公眾的視線,從而開展活動以支持保留公共記錄文獻以及公墓。一些學校還讓學生參與到這種活動中來作為涉及移民和歷史的課程的輔助教學方式。此外,重大遺傳疾病的家族病史無疑是研究家族史的另一大好處。
「系譜」和「家譜」類似,但從定義上來說存在微小的差別。雖然一般來說也交替使用著這兩個詞,但是系譜學家協會(Society of Genealogists)將系譜定義為「透過準確的資料中提供能證明後代之間血統聯繫的證據,建立起血統的傳承」,而將家譜定義為「研究家族及其生活的社區、國家的歷史沿革的學科」。有時候這兩種詞彙的使用與宗教氛圍密切相關,比如在歐洲常用「家譜」,而在美國則更多使用「系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