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印度河[1] 河流總長度3180公里,流域面積100萬1549平方公里。是巴基斯坦主要河流,其支流也有經過西藏北印度。河名出自梵文即「河流」之意。每年的流量約有207立方公里,是世界流量第二十一名的河流。

目錄

河流簡見

 印度河(Indus),梵名Sindhu(信度)。乃 南亚之大河。发源于 青藏高原,流经 喜马拉雅山与 喀喇昆仑山两 山脉 之间,流向西南而贯穿 喜马拉雅山,右岸交会 喀布尔河,左岸汇流 旁遮普(梵Pan~ja^b,五河之意)地方之诸支流,经巴基斯坦而入 阿拉伯海。五河之地乃 古印度文化之据点;佛教文化则盛行于 喀布尔河流域、 旁遮普北方之 犍陀罗。

外 喜馬拉雅山地區大河,長度為2,900公里。流域總面積約1,165,500平方公里,其中453,250平方公里位於 喜馬拉雅山脈及其 山麓,其餘在巴基斯坦半乾旱平原。年 流量約2,070億立方米-- 尼羅河流量的2倍, 底格里斯河與 幼發拉底河合在一起的流量的3倍。流域內各國所占面積為: 中國5.292萬平方公里,阿富汗6.6萬平方公里, 印度35.4萬平方公里,巴基斯坦56.1萬平方公里,共計103.4萬平方公里。

印度河 幹流源於中國 西藏境內喜馬拉雅山系 凱拉斯峰的東北部,山峰 平均海拔約5500米,終年冰雪覆蓋。印度河上游為 獅泉河,河流在印度境內基本上向西 北流。河流穿過喜馬拉雅山脈和 喀喇崑崙山脈之間,接納眾多 冰川,進入 巴基斯坦境內後,在布恩吉(Bungi)附近與 吉爾吉特(Gilgit)河相匯,然後轉向西南流,轉向西南貫穿巴基斯坦全境,在 卡拉奇附近注入 阿拉伯海。左側支流的上游部分大部分在印度境內,少部分在中國境內,右側的一些支流源於 阿富汗。印度河總 流域面積為103.4萬平方公里,幹流長約2900公里,平均年徑流2070億立方米,年輸沙量約為5.4億~6.3億噸,平均含沙量3千克/立方米。

印度河幹流從 源頭至卡拉巴格(Kalabagh)為上游,長約1368公里。河流穿行於 峽谷中, 河道狹窄,比降大,多急灘, 流速大。其中有兩個 大峽谷段,一個是從斯卡杜(Skardu)至本吉(Bunji),一個是從阿托克(Attock)至卡拉巴格。從卡拉巴格至 海得拉巴德(Hy-derabad)為下游段, 河床比降小,河道寬闊,河流分支汊,流速緩慢,具有平原河流的特徵。但在 蘇庫爾(Sukkur)和羅里山(Rohri)之間,河道狹窄,在塞危(Sehwan)鎮附近出現高約182米的拉希山陡壁。從 海德拉巴以下為 河口段,亦即印度河 三角洲。由於上游多為冰川雪山, 融雪帶來大量 泥沙,淤積於 河床,致使 三角洲面積逐年擴大, 河口每年向外延伸約11.8米。在三角洲上 河流分支間有三角洲 瀉湖和 牛軛湖。

印度河是 巴基斯坦主要河流,也是巴基斯坦重要的 農業 灌溉水源。1947年 印巴分治以前,印度河僅次於 恆河,為該地區的文化和 商業中心地帶。河流總長度2900~3200公里。 印度河文明為世界上最早進入農業文明和定居社會主要 文明之一。1947年「印、巴分治」,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 河水歸兩國共同使用。為了避免糾紛,兩國在1960年簽訂了「印度河用水條約」,規定印度使用河 水系總水量的1/5,其餘歸巴基斯坦使用。

河域概況

歷史探索

河系概況

治理建設

印度河是旁遮普信德平原最重要的水資源來源,維持巴基斯坦農業及食品生產的重要因素。因為在印度河下游的降雨十分稀少,因此印度河格外的重要。最早印度河文明時曾經修築灌溉水道,後來貴霜帝國莫臥兒帝國的工程人員也有修築類似用途的水道。現代的灌溉水道是英屬東印度公司在1850年修築的,修築現代的水道時也同時拻復舊的水道。英國興建了世界上複雜度數一數二的灌溉水道。古杜堰Guddu Barrage長1,350米(4,430英尺),灌溉蘇庫爾雅各布阿巴德拉爾卡納喀拉特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