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湖大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湖大山

圖片來自hillmont

南湖大山臺灣第五高山,中央山脈第三高峰、中央山脈北段的最高峰,海拔3742(3,741.595)公尺,設有一等三角點、三等衛星點LP59,臺灣百岳排名第8。

處於中央山脈主稜線北段,南湖山群為臺中市宜蘭縣花蓮縣的邊界,最高峰南湖大山山頂位於臺中市和平區平等里,東南方距離花蓮縣秀林鄉和平村的邊界約400多公尺,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內。南湖大山與玉山雪山秀姑巒山北大武山合稱「五嶽」,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五座高山。山型端凝厚重,素有帝王之山王者之山之稱;主山的山體,別號「帝王頭」[1]

南湖大山亦為現行流通第五版新臺幣貳仟圓鈔票背面之主題。

山脈群

南湖山群高山林立,許多山峰和稜脈高於3,500公尺,主要的山峰有主峰(3,742公尺)、南湖大山東峰(3,639公尺)、南湖大山東北峰(3,563公尺)、南湖大山東南峰、南湖大山中南峰、南湖大山南峰巴巴山、巴巴山南峰、南湖大山北峰(3,595公尺)、南湖北山(3,534公尺),甚至還包括東稜的馬比杉山、西稜的審馬陣山、北稜的巴都服山拔都諾府山,是整個中央山脈最北的高山區,南湖大山東峰也是宜蘭縣的最高峰。

南湖大山因位處中央山脈的北緣,緯度較高、海拔高、山體龐大等地理因素,再加上寬大的蘭陽溪河谷與思源埡口的通谷地形,每當冬季寒流來襲,大陸冷氣團即循此通谷順勢導入大量的濕冷空氣,受通谷兩側高聳山脈的推升夾擠,逐漸凝聚隨地勢上昇,當氣團上昇到3,000公尺以上,隨著高山溫度驟降,濕冷上昇氣團的迎風面的高山便會飄下紛紛白雪。南湖大山與西側夾擠的雪山成為臺灣最容易降雪與積雪深厚的高山。

南湖山區的地層主要由板岩構成,時夾有薄層細粒砂岩始新世礫岩石灰岩。一部分為始新世地層,稱為畢祿山層,而其西斜面可能為中新世地層,稱為廬山層。南湖山區的冰河地形圈谷的岩層,主要以板岩為主,如北峰經東北峰、東峰至主峰的稜脈,出露多處板岩露頭。南湖山區的變質砂岩,呈帶狀分布,由主峰經南湖南峰南延至中央尖山出露石英砂岩為主的變質砂岩,中央尖山更出露粗粒石英砂岩,甚至石英礫岩。這個極堅硬的帶狀石英砂岩區形成南湖山區主要的稜脈與突出的山峰。

林朝棨認為南湖山塊原本與其西方的雪山山塊相連,屬同一個山塊,後受地塊運動形成地壘狀山地,之後兩山塊之間發生斷裂,形成匹亞南構造線(梨山斷層),將兩山塊分割東西兩側。南湖大山最具特色的地形景觀為「南湖圈谷」,日治時田中薰與鹿野忠雄在1934年發表的研究,指出南湖大山曾為冰帽覆蓋,南湖山區周遭形成有19個圈谷,其中南湖大山北峰、東北峰、東峰、主峰附近有12個圈谷,保存最顯著、最完好的是此四峰包圍的上、下圈谷。

2000年楊建夫的研究報告在南湖大山主峰周邊發現3個U形谷、18個圈谷、1處冰帽等的主要冰河地貌,以及多處冰坎冰磧丘和擦痕等冰河作用的直接地貌証據,還在上、下圈谷的四周谷壁發現許多屬於冰緣地貌的石流坡。位在下圈谷(一號圈谷)的南湖山屋原為泰雅獵寮所在地,溪頭群匹亞南泰雅族人稱為Bunakei,意為岩屑砂石平坦地,後來演變為上圈谷(二號圈谷)的別名,又稱上圈谷為「布那奎圈谷」。楊建夫研判上、下圈谷是兩條U型谷,而非冰斗

一、二號圈谷南側頂端是南湖主峰與東峰間非常平坦的鞍部,標高約3500公尺,水系上是臺灣海峽與太平洋的分水嶺,這塊平坦的鞍部東西長約400公尺,南北寬約250–300公尺,其北側的上、下圈谷和東南側的大濁水南溪源頭谷地全是冰蝕的U形谷,應是古冰帽遺跡,估算冰期的冰層厚度達70–80公尺。

冰河時期,臺灣與亞洲大陸相連,寒帶植物擴展到臺灣。冰河期結束,氣溫與海平面上升,寒帶植物不得不往高山遷徙,於高山地區找到棲息地,保存了許多第三、四紀的冰河孑遺生物,其中以南湖大山山區最多。南湖上、下圈谷是高山野花的故鄉,臺灣珍貴的地理寶地,冰河孑遺植物大都遺留這裡,成為這批嬌客的最後一塊根據地。

南湖山區多達百餘種的高山植物,幾乎涵蓋臺灣絕大多數高山植物。上、下圈谷最高點為冰河最高點寒原地帶,氣候嚴苛低溫,風化劇烈,石礫鋪蓋,土層淺薄,幾乎寸草不生,這荒僻孤冷所在,居然可以開出嬌艷媚麗的花朵。南湖山區中特有最著名的有南湖大山柳葉菜,俗名為大輪紅花,美名遠播,是孑遺自冰河時期的珍稀物種,在高海拔3400公尺以上的山區呈現孤島狹隘之點狀分布,族群數量稀少,農委會依《文化資產保存法》於1988年8月22日公告明訂為珍貴稀有植物之一。[2][3]

此外有岡本氏岩蕨高山柳南湖附地草南湖蒿草南湖碎雪草南湖馬蘭南湖紫雲英南湖大山黃芮)、南湖倒提壺雙黃花堇菜高山鐵線蓮奇萊喜普鞋蘭玉山薄雪草南湖杜鵑(南湖石楠)等,都是臺灣特有與珍稀的植物。

影片

4天完成7座南湖群峰到底難不難 !? / 馬比杉山真的有那麼遠嗎 ? / 陶塞峰最美的岩峰 / 此生必訪百岳縱走路線🔥

參考文獻

  1. 百岳2.0小組. 陳遠建, 編. 第二世代台灣百岳全集 初版. 臺北市: 戶外生活. 2007-08-31. ISBN 978-986-6994-39-5. 
  2. 南湖柳葉菜(10/04).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花果曆〉回顧2005年花果曆〉秋季(8.9.10月). 2020-02-01 [2022-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3). 
  3. 珍貴稀有植物. 自然保育網.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物種保育 > 植物保育. 2020-04-29 [2022-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