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苏州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苏州河

中文名称;苏州河

外文名称;Suzhou Creek

所属水系;长江流域、流入黄浦江

起止点;上海市区北新泾--外白渡桥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

地理位置;上海市

苏州河,长江支流黄浦江支流吴淞江上海段俗称,民间一般认可的河段是:起于上海市区北新泾,至外白渡桥东侧汇入黄浦江。有时也泛指吴淞江全段。

苏州河沿岸是上海最初形成发展的中心,催生了几乎大半个古代上海,后又用100年时间成为搭建国际大都市上海的水域框架。苏州河下游近海处被称为"沪渎" ,是上海市简称的命名来源。

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的苏州河水上旅游码头布局规划的规划信息显示,作为服务水上游船观光的旅游码头,苏州河自西向东设置15处旅游码头。

序言介绍

苏州河之名,始于19世纪中叶上海开埠后,部分爱冒险的外国移民由上海乘船而上,溯吴淞江直达苏州,就顺口称其为"苏州河"。到1848年,上海道台麟桂在与英国驻沪领事签定扩大英租界协议时,第一次正式把吴淞江写作了"苏州河"。由此开始,"苏州河"之名逐渐流行。 但当时河名确指并未明确,在民间也有多种说法,2004年初出版《上海通志》确指为上海境内的河段。

干流情况

泛指的苏州河,请查阅:吴淞江。

上海市志认为:上海开埠以后,称境内的吴淞江为苏州河。 按照民间说法,起于北新泾,流经普陀区、静安区、虹口区黄浦区,止于外白渡桥的河口。在外白渡桥入黄浦江。

在水文上,苏州河自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进入上海市境,至河口,长长度约为53.1千米,境内最宽600~700米,市区最狭40~50米,曲折多变,从北新泾至外白渡桥有急弯9处,曲率半径40~150米,河底宽15~20米。

水文特征

流量平均仅10立方米/秒,旱季则接近于零。低水位时水深2米左右。

河口(黄浦公园站)多年平均高潮位3.12米,多年平均潮1.83米;北新泾多年平均高潮位2.78米,多年平均潮差0.72米,历年最高潮位4.14米(1928年9月16日)。平原感潮河流速很慢,一般为0.1-0.2米/秒,最高位潮时流速也只达到0.58米/秒。这一状况决定了,它具有天然的弱质,倘若受到污染,极易遗留长期的影响。

上海地表水总补给量593.5亿立方米,本地径流18.6亿立方米,占3.1%。

在静安区苏州河上设有浙江路桥水站。

主要支流

●木渎港

木渎港位于普陀区西部。又称牧渎港、牧童港。北起西虬江、往南穿越金沙江路、云岭东路,到新泾口对岸稍东处入苏州河。长约2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约1.4米,可通行15吨级船舶。

●东茭泾

东茭泾位于宝山、闸北两区境内。北起蕰藻浜,经康家宅,南入走马塘接彭越浦。又称东高泾。民国《宝山县志》卷二云:"东茭泾南起大场走马塘,北经 浦转东折北,出蕰藻浜。"长约5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1.9米,可通行20吨级船舶

●西虬江

西虬江位于嘉定区、普陀区境内,沪宁铁路南侧。起自封浜,往东经江桥,越新槎浦,过栅桥至真北路进入市区,汇木渎港折而东,经长风二村入桃浦。古虬江原系吴淞江下游,由于河曲发育,流水不畅,北宋后曾多次兴工治理,另开新河,残剩旧河道称旧江,"旧"、"虬"谐音,故又名虬江;一说因河道绵延屈曲如虬得名。1949年以后,历经1954年、1972年、1980年数次大规模疏浚,截弯取直,多处填河建房筑路,仅留西、中、东三段河道,其中桃浦以西河段(西段),1981年更名为西虬江,以区别于虬江东段。河道淤浅,自新槎浦以东至木渎港河段列为八级航道,河面宽13.26米,底宽4~8米,河底高程1米,水深0.88米,最高水位2.83米,可通航10吨级船只,主要用于运输、排涝。河水污染严重。

●走马塘

走马塘位于嘉定、虹口、宝山区境内。西起封浜,往东北流经南翔、大场镇,至江湾镇淞沪铁路接小吉浦。长约20.8公里,底宽6米,河底高程0米。原走马塘至江湾镇以东分南北两支;南支经虬江至沈家行市入黄浦江,北支接袁长河、钱家浜入黄浦江。现小吉浦以东至复旦大学西北角一段已填没。相传南宋时抗金名将韩世忠曾驻军江湾、大场,走马往来于此,故名。又说因走马塘为吴越王钱镠所凿,故曾称钱溪、钱家浜。可通航10~15吨级船舶。除市区河段水质受到污染以外,其余河段均有灌溉之利,受益农田约1100公顷。

●桃浦

桃浦位于宝山区、普陀区境内。北起宝山区境蕰藻浜,往南经大场穿越走马塘,经杨家桥、真如镇,至曹杨新村入西虬江。曾名桃溪或桃树浦,昔时两岸多种桃树,故名。长约11公里。水质受化工废水严重污染,常年黑臭。

●真如港

真如港位于普陀区东北部。一般将苏州河下游北岸的梨园浜和潭子湾合称真如港。西起真如镇接桃浦,往东经曹杨路、徐家桥、石泉新村、光新路,至上海油脂二厂入苏州河。长约5公里。河道弯曲,已日益淤浅,通行5~10吨级小船。

●彭越浦

彭越浦位于闸北、普陀两区境。元代曾在浦旁今彭浦自然镇建彭王庙,祀奉西汉刘邦灭楚大将彭越,以镇潮神,故名彭越浦或彭公浦,简称彭浦。北起走马塘,南经彭浦自然镇,至潭子湾入苏州河。长7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1.0~1.5米,通行10~20吨级小船。

●新泾港

新泾港位于闵行区中部。古名新泾浦,明、清和民国时称新泾。因与今嘉定区东北新泾河名相同,故改名新泾港。原从颛桥镇附近的六磊塘东北流,越春申塘、淀浦河、蒲汇塘,经过程家桥,北抵北新泾镇入苏州河。上游在清末已淤塞成陆,现仅残留从淀浦河到苏州河的11公里河道,枯水期水深0.8~1.3米,能通航10~20吨级船舶,受益农田约2000公顷。在古代,每逢苏州河大水时,江水可南入新泾港,经六磊塘等进黄浦江入海。

●新槎浦

新槎浦位于嘉定、普陀、宝山3区交界处。1977年将孙基港、中槎浦、杨泾、蒲华塘等河道疏浚串联成一条河后,合称为新槎浦。河道南起苏州河北岸,北流穿越西虬江、中槎浦、走马塘,流入蕰藻浜,经江桥、桃浦、祁连等镇。长约9.8公里。河底高程-1米,可通行100吨级驳船。

流域概况

气候

苏州河流域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17.5℃,日照1534.7小时,降水量1512.8毫米。全年70%左右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

经济社会

尽管元代以后吴淞江水势渐为黄浦所夺,经济文化重心也由位于河中游的青龙镇转向下游,但围绕苏州河岸展开的经济活动经久不衰且愈益发达。

众多志书记载,从19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多世纪中,苏州河一直是上海通往临近城乡的主航道。主要原因当然是当时的陆路运输网络远不及水路发达和便宜,大量的消费品、燃料和工厂原料、成品,都需依靠水运。许多上海至杭州、嘉兴、湖州、苏锡常等地的客轮航班线,其上船地点就设在今河南北路至浙江北路之间,使苏州河成为当时上海内河班轮客运的最大汇集地。同时兴隆的还有货运船只和货运码头。最大宗的货物是进沪供沪人消费或经上海出口海外的蚕茧生丝、麻棕鬃刷、茶叶土产,以及稻酒鱼肉、蔬果食品、砂石建筑材料等;又有大量"洋油"、"洋布"、"洋火"、"洋参"之类舶来品与经海岸交通来到上海的南北货经由苏州河散向杭嘉湖、苏锡常富庶地区。

上海近代最早的修造船、面粉、棉纺织、丝织、化工、冶金机械,甚至水电煤器具的加工厂,都陆续出现在苏州河两岸。仅今上海普陀区范围内的苏州河岸线,就集中了数以千计的工厂,其中的纺织厂、面粉厂、火柴厂、印刷厂、化工厂、钢铁厂、造币厂、啤酒厂、减速机厂、帘子布厂、无线电厂、制药厂、石油化工机械设备厂等,都曾在上海乃至全国工业经济史上创下纪录。

文化渊源

远在上海建县以前,苏州河就已经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生活中发挥重要影响。公元219年,孙吴政权在现上海青浦区白鹤镇一带吴淞江南岸建造"艨艟巨舰"(大型船舶)青龙舰,带起一座发达的经济中心城镇青龙镇。唐天宝年间,青龙镇已因"依海枕江,襟湖带浦"而逐渐兴盛,成为重要对外贸易港口。史载日本、大食(泛指阿拉伯地区)、阇婆、三佛齐(印尼)、交趾、新罗和高丽等国的船舶,当时经常驶往青龙港。北宋致和年间(公元1113年)青龙镇"烟火万家,衢市繁盛,人文荟集,风景迷人",建有36坊、22桥、13寺、7塔、3亭,还有学校、仓库、税场、酒务、酒肆、茶楼等等。各方达官显要、蕃商巨贾、骚人墨客纷纷到此游历、居住,盛况"可与南宋京城临安相媲美"。青龙镇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吴淞江

纵观苏州河两岸,自华漕以下直至河口,老工业建筑与相关的商业物流服务建筑鳞次栉比,如今已成为上海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史的最好见证。它们的功能布置、建筑形态、工程材料、细部装饰中,无不蕴藏着丰富的经济、科技、社会等多方面的信息密码与价值,向今人、后人展示上海城市历史文化。其中许多建于上世纪初甚至前世纪的产业建筑,至今仍完好地保留。除工商建筑外,还有大批社会服务性综合性建筑。据有关方面提供的资料,苏州河沿线(不含外滩与北外滩)列为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和市级优秀近代保护建筑的,就有40多座,此外还有数百座建筑已被公认为具有保留价值。

苏州河文化中还有特别值得一提的"天后文化"。"天后",即"妈祖娘娘",是中国道教中一尊地位很高,又具浓烈民间色彩的神只。上海有多处以供奉妈祖为主的神庙,但唯有位于苏州河、河南路桥堍的天后宫,规模、形制、影响最大。因为这不光是民间纪念妈祖的处所,也是清廷末年试图改革维新、对外开放、学习外国发展经验的一个特设机构。

苏州河沿岸的园林、书画、出版、教育、电影等文化事业也相当发达。

相关视频

航拍中国:苏州河+黄浦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