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部地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部地區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西部地區

外文名稱: Western Region

別名: 中國西部地區

所屬地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地理位置: 中國西部

中國西部地區中國經濟地理分區,包括重慶市 、四川省、陝西省、雲南省、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的烏蘭察布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錫林郭勒、阿拉善盟,涉及十二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截至2018年底,土地面積678.1589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70.6%;人口為3.795587億,占全國總人口的27.2%。西部地區疆域遼闊。其次除開四川盆地和關中平原以外,絕大部分地區是我國經濟欠發達、需要加強開發的地區。四川盆地的重慶、成都均位列全國十強城市,關中平原的西安位列前二十。

同時,西部地區與蒙古、俄羅斯、塔吉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尼泊爾、印度、緬甸、老撾、越南13個國家接壤,陸地邊境線長達1.8萬餘公里,約占全國陸地邊境線的 91%;與東南亞許多國家隔海相望,有大陸海岸線1595公里,約占全國海岸線的 1/11。商務部數據顯示,2019年1至6月,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349.6億元,同比增長21.2%。[1]

西部省區簡介

重慶市

重慶,中國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之一。簡稱渝,別稱巴渝、山城、渝都、霧都、橋都,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大中央直轄市之一,五大國家中心城市、五大國際航運中心,國務院定位的四大國際大都市之一。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溫泉之都;長江經濟帶西部中心,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和創新中心,及政治、航運、文化、科技、教育、通信等中心。

2019年重慶市建成區面積137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124.32萬人,城鎮人口2086.99萬人。城鎮化率達66.8%,位居西部省級行政區第一位,其中重慶主城九區城鎮化率高達90.51%。2019年重慶地區生產總值達23605.77億元,位居全國城市第五位。2019年,重慶地區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 ,2019年,重慶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7939元,增長8.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33元,增長9.8%,常年位居西部省級行政區首位。

重慶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國家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國家物流樞紐、西部大開發重要的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聯結點以及內陸開放高地、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0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高校67所, 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兩江新區、渝新歐國際鐵路等戰略項目。是內陸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擴大對外開放先行區,長江上游科研成果產業化基地和生態文明示範區,中國中西部地區發展循環經濟示範區,國家實行西部大開發的涉及地區和國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重慶既以江城、霧都、橋都著稱,又以山城揚名。[6]重慶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主要有土家族苗族等。旅遊資源豐富,有長江三峽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遺產武隆喀斯特和南川金佛山等壯麗景觀。

1997年(1)設立重慶直轄市,撤銷原四川省重慶市。(2)重慶直轄市轄原四川省的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黔江地區所轄行政區域。(3)重慶直轄市設立後,由國務院依據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對其管轄的行政區域的建置和劃分作相應的調整。(1997年3月14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重慶直轄市簡稱"渝"(國務院1997年4月18日批准)。

老重慶(今渝中區)曾為中華民國戰時首都和永久陪都、遠東反法西斯指揮中心。

四川省

四川省,簡稱"川"或"蜀",省會成都,四川是"中國西部綜合交通樞紐"、"中國西部經濟發展高地",經濟總量連續多年位居西部第一。中國人民解放軍五大戰區之一的西部戰區機關駐四川省成都市。

四川是中國重要的經濟、工業、農業、軍事、旅遊、文化大省。省會成都在199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中國西南地區的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樞紐。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是中國第四大航空港。

四川位於中國大陸西南腹地,古合稱巴蜀,東部為四川盆地的川東平行嶺谷和川中丘陵,中部為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西部為川西高原,與陝西、貴州、雲南、西藏、青海、甘肅、重慶諸省市交界,是國寶大熊貓的故鄉。

截至2015年底,四川全省共轄1個副省級市、17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其中包括50個市轄區、14個縣級市、115個縣、4個自治縣。四川省戶籍人口9132.6萬人,常住人口8204萬人。

陝西省

陝西省,簡稱陝或秦,又稱三秦,為中國西北一省級行政單位,省會古都西安,位於中國內陸的腹地,屬於黃河中游和長江上游,地理坐標處於東經105°29′-111°15′,北緯31°42′-39°35′之間。面積約21萬平方千米,人口3733萬,下轄10地級市及1農業示範區。

陝西省東鄰山西、河南,西連寧夏、甘肅,南抵重慶、四川、湖北,北接內蒙古,為連接中國東、中部地區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樞紐。西周初年,周成王以陝原為界,原西由召公管轄,後人遂稱陝原以西為"陝西"。

陝西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為中華之源,在歷史上較長時期一直簡稱為"秦"。

雲南省

雲南省位於中國西南邊陲,省會昆明。雲南省簡稱"滇"或"雲",是人類重要的發祥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萬年前的雲南元謀猿人,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我國和亞洲最早人類。

戰國時期,這裡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雲南,即"彩雲之南",另一說法是因位於"雲嶺之南"而得名。總面積約39萬平方千米,占全國面積4.11%,在全國各省級行政區中面積排名第8。總人口4596萬(2010年),占全國人口3.35%,人口排名為第12名。

與雲南省相鄰的省區有四川、貴州、廣西、西藏,雲南省的3個鄰國是緬甸老撾越南北回歸線從該省南部橫穿而過。

貴州省

貴州省簡稱"黔"或"貴",位於中國西南的東南部,介於東經103°36′-109°35′、北緯24°37′-29°13′之間,東毗湖南、南鄰廣西、西連雲南、北接四川和重慶,資源富集,發展潛力巨大。

全省東西長約595千米,南北相距約509千米,面積約17.6萬平方千米,占全國國土面積的1.8%,共有9個地級行政區劃單位,88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

貴州是一個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千百年來,各民族和睦相處,共同創造了多姿多彩的貴州文化。"公園省"貴州處處是景,是休閒養生度假勝地。

廣西壯族自治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壯語: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1958年建立自治區至1965年更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簡稱桂,首府南寧市。位於華南地區西部,南瀕北部灣,與越南接壤,民族有漢族、壯族等族,使用語言有漢語(粵方言、桂柳話、平話等),少數民族的語言有壯語等。

廣西擁有無盡的海洋資源;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孕育了大量珍貴的動植物資源;尤其盛產水果,被譽為"水果之鄉"。還有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燦爛的文物古蹟,濃郁的民族風情,使廣西獨具魅力。

廣西是一個多民族的地方,又是全國三大僑鄉之一。

西藏自治區

西藏自治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南邊陲,青藏高原的西南部,東經78°25′至99°06′,北緯26°44′至36°32′之間。它北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北連接青海省,東連四川省,東南與雲南省相連;南邊和西部與緬甸、印度、不丹和克什米爾等國家和地區接壤,形成了中國與上述國家和地區邊境線的全部或一部分,全長近4000公里。

西藏以其雄偉壯觀、神奇瑰麗的自然風光聞名。她地域遼闊,地貌壯觀、資源豐富。

自古以來,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創造了豐富燦爛的民族文化

內蒙古自治區

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首府為呼和浩特

位於中國北部邊疆,西北緊鄰蒙古和俄羅斯,面積118萬平方公里。以蒙古族和漢族為主,還有朝鮮、回、滿、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等民族。

全區分設9個轄地級市,3個盟;其下又轄12縣級市、17縣、49旗、3自治旗。包頭市 、巴彥淖爾、赤峰、烏蘭浩特、烏蘭察布、烏海、呼倫貝爾、通遼、鄂爾多斯等為自治區內主要城市。

主要山脈有大興安嶺賀蘭山烏拉山大青山。東部草原遼闊,西部沙漠廣布。年均氣溫-1-10℃,全年降水量約50-450毫米。已探明礦藏60餘種,稀土等儲量巨大。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位於亞歐大陸中部,地處中國西北邊陲,總面積166.49萬平方公里,占中國陸地總面積的六分之一,周邊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8個國家接壤;陸地邊境線長達5600多公里,占中國陸地邊境線的四分之一,是中國面積最大、陸地邊境線最長、毗鄰國家最多的省區。境內與甘肅、青海、西藏相鄰。

地形以山地與盆地為主,地形特徵為"三山夾兩盆"。新疆沙漠廣布,石油天然氣豐富,是西氣東輸的起點、我國西部大開發的主要陣地。

青海省

青海省為我國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簡稱青,因境內有全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而得省名。青海位於我國西北地區,面積72.23萬平方公里,東西長1200多公里,南北寬800多公里,轄6州、1地、1市、51個縣級行政單位,與甘肅、四川、西藏、新疆接壤。

青海東部素有"天河鎖鑰"、"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沖"和"玉塞咽喉"等稱謂,可見地理位置之重要。200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54.3萬人,有漢、藏、回、土、撒拉、維族、蒙古、哈薩克等民族。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江河源頭"、"中華水塔"。

甘肅省

甘肅省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地處黃河上游,地理坐標位於北緯32°31′-42°57′、東經92°13′-108°46′之間。東接陝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內蒙古、寧夏。

甘肅省因甘州(今張掖)與肅州(今酒泉)而得名,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六盤山)以西,唐代曾在此設置隴右道,故又簡稱甘或隴。轄12個地級市和2個自治州,省會蘭州。

古屬雍州,是絲綢之路的鎖匙之地和黃金路段,與蒙古接壤,像一塊瑰麗的寶玉,鑲嵌在中國中部的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上,東西蜿蜒1600多千米,縱橫45.37萬平方千米,占全國總面積的4.72%。

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簡稱寧,位於北緯35°14-39°23,東經104°17-107°39之間。是我國五大自治區之一。

寧夏自治區首府銀川。處在中國西部的黃河上游地區。南北相距約456公里,東西相距約250公里,總面積為6.6萬多平方千米。

寧夏東鄰陝西省,西部、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南部與甘肅省相連。

自古以來就是內接中原,西通西域,北連大漠,各民族南來北往頻繁的地區。

西部地區工程

2000年,西部大開發邁出實質性步伐,新開工了"十大工程",即寧西鐵路、渝懷鐵路、西部公路建設、西部機場建設、重慶軌道交通、澀北-西寧-蘭州輸氣管線、青海30萬噸鉀肥工程、西部退耕還林還草工程、西部高校基礎設施建設、四川紫坪鋪水利樞紐等。

與此同時,1999年還開工建設了一批配套項目。21世紀初這些項目都在順利建設中。2001年6月29日,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標誌性工程--青藏鐵路全線正式開工。這條鐵路長達1118公里,預計2007年完工。青藏鐵路將縱貫青海、西藏兩省區而成為溝通西藏、青海與內地聯繫的具有戰略意義的大通道,同時也成為西部腹地路網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

西電東送

經國務院批准,貴州洪家渡水電站、引子渡水電站、烏江渡水電站擴機工程、天生橋至廣東第三回500千伏交流輸電線路工程、雲南寶峰至羅平500千伏交流輸電線路工程於2000年11月8日同時在貴州、雲南和廣西等省、自治區開工建設。此前,對"西電東送"具有重要作用的重慶萬州至三峽電站500千伏交流輸電線路工程和雲南宣威火電廠也開工建設。"十五"期間,從貴州、雲南、廣西和三峽將向廣東輸電1000萬千瓦。

西氣東輸

21世紀初,西氣東輸工程各項前期準備工作進展順利。中國石油集團公司會同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重新勘測了管道走向,各相關部門和下游各省正在積極落實市場。根據21世紀初規劃方案,初期年供氣量120億立方米左右,以後隨着資源勘探的深入和下游用氣市場的開拓,逐步增加供氣量。屆時每年可以代替幾千萬噸煤,天然氣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將提高1-2個百分點。

而且,國家還將再新開工一批重大項目。將新增500萬畝退耕還林還草試點工程,廣西百色、內蒙古尼爾基水利樞紐工程,"五縱七橫"國道主幹線西部地區重要路段,蘭州-重慶輸油管道工程,農業和特色經濟,中心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西部教育、高新技術產業化和醫療衛生項目等。此外,還要加快塔里木河黑河綜合整治工程和小灣水電站等一批西部地區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

川氣東送

川氣東送工程是我國繼西氣東輸工程後又一項天然氣遠距離管網輸送工程。該工程西起四川達州普光氣田,跨越四川、重慶、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上海6省2市,管道總長2170公里,年輸送天然氣120億立方米,相當於2009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的1/7,全部達產後預計為中石化增加銷售收入200億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