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足石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足石刻

中文名稱 : 大足石刻

外文名稱 : Dazu Rock Carvings

占地面積 : 167平方千米

景點級別 : AAAAA級、世界文化遺產

著名景點 : 寶頂石刻、北山石刻、南山石刻、

所屬城市 : 重慶市

地理位置 : 重慶市大足

所屬國家 : 中國

大足石刻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境內,是唐末宋初時期的摩崖石刻,其中以寶頂山摩崖造像[1]北山摩崖造像[2]最為著名。大足石刻是中國著名的古代石刻藝術,大足石刻最初開鑿於初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尖山子摩崖造像),歷經晚唐、五代(公元907年~959年),盛於兩宋(960年~1278年),明清時期(14年~19世紀)亦有所增刻,最終形成了一處規模龐大,集中國石刻藝術精華之大成的石刻群,堪稱中國晚期石窟藝術的代表,也是中國南方石窟藝術中的頂尖之作。

大足石刻群有75處,5萬餘尊宗教石刻造像,總計10萬多軀,銘文10萬餘字,其中以寶頂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為著名,其以佛教造像為主,是中國晚期石窟造像藝術的典範。與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等中國四大石窟齊名,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卓越才能和藝術創造力的體現。它從不同側面展示了唐、宋時期中國石窟藝術風格的重大發展和變化,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1999年12月,以寶頂山、北山、南山、石門山、石篆山「五山」為代表的大足石刻,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同時它也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重慶十大文化符號。

2018年12月,大足石刻入選2018《魅力中國城》文化旅遊魅力榜年度魅力文化景區[3]

歷史沿革

大足石刻的精華·寶頂山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建設肇始

大足縣,建於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隸屬昌州。公元885年(唐光啟元年),昌州由靜南縣遷治大足。至公元1279年(南宋末年),大足一直是昌州州治所在地。大足石刻中的「五山」摩崖造像即在這近400年間完成。

現存大足石刻作品中,最早的為鑿於公元650年(初唐永徽元年)的尖山子摩崖造像,其後200多年間僅新開鑿聖水寺摩崖造像一處。這兩處初、中唐造像總共不過20龕。直到公元885年昌州遷治大足後,摩崖造像方漸大興[4]。  

公元892年(唐景福元年),昌州刺史,充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揮,靜南軍節度使韋君靖,在縣城北龍崗山(今北山)營建「糧貯10年,兵屯數萬」的永昌寨的同時,首先在北山鑿造佛像。此後,州、縣官吏和當地仕紳、平民、僧尼等相繼效法,直到公元907年~965年間(時為五代十國時期。四川為蜀國,史稱前蜀、後蜀)營造佛像不斷,形成大足石刻史上第一個造像高潮。  

造像發源

源於古印度的石窟藝術自公元三世紀傳入中國後,分別於公元五世紀和七世紀前後(魏晉至盛唐時期),在中國北方先後形成了兩次造像高峰[5],但至公元八世紀中葉(唐天寶之後)走向衰落。於此續絕之際,位於長江流域的大足縣境內摩崖造像異軍突起,從公元九世紀末至十三世紀中葉建成了以「五山」摩崖造像為代表的大足石刻,形成了中國石窟藝術史上的又一次造像高峰,從而把中國石窟藝術史向後延續了400餘年。此後,中國石窟藝術停滯,其他地方未再新開鑿一座大型石窟,大足石刻也就成為中國石窟藝術建設史上最後的一座豐碑。

視頻

大足石刻相關視頻

《大足石刻》宣傳片20130423_1
重慶大足_北山石刻

參考文獻

  1. 寶頂山摩崖造像,新浪博客,2016-09-01
  2. 北山摩崖造像,博雅旅遊分享網
  3. 祝賀大足,摘得《魅力中國城》兩項年度榮譽稱號!,搜狐網 , 2018-12-7
  4. 重慶大足石刻,重慶市旅遊網,2019-12-5
  5. 大足石刻,中國網, 2006-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