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青山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艋舺青山宮,俗稱青山王館,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區貴陽街2段218號,創建於清咸豐6年(西元1856年),主祀青山靈安尊王。
該廟自清朝為艋舺泉州三邑住民的信仰中心之一,每逢青山靈安尊王壽誕當日為萬華區年中慣例迎神中最盛大者,俗稱「艋舺大拜拜」;與大稻埕霞海城隍老爺繞境、大龍峒保安宮保生大帝出巡,同為臺北市三大廟會之一。
民國74年(西元1985年)公告為三級古蹟。
歷史
- 清咸豐4年(西元1854年)福建泉州惠安縣漁民奉其故鄉青山廟靈安尊王神像渡台至艋舺(今之萬華),由大溪口(今之貴陽街二段底第一水門附近)登岸,途經舊街(今之西園路),神輿突不能舉,公議擲誥問神卜地,於此建小廟奉祀。
- 艋舺青山宮創建於清咸豐6年(西元1856年),主祀靈安尊王,俗稱青山王。至清咸豐9年(西元1859年)完工。
建築
艋舺青山宮坐南朝北,基地184坪,為三開間、三進兩廊矩形縱深的街屋式建築。前殿為重簷歇山頂,簷間有「敕封大宋明神」字樣,明間八角形藻井,展現出泉州惠安溪底派匠師作風,門神為秦叔寶與尉遲恭。
入口立面初為土木結構建築,日本昭和13年(西元1938年)重修時以花崗石與青斗石的石雕門面,石獅是典型日式風格,蟠龍石柱為謝萬來所作,石柱和石垛則源自臺灣神社所遺留石材。拜殿臺基前方有雲龍御路,由於拜殿抬高臺基與正殿同高,拜殿屋頂與正殿硬山頂相連,增添正殿巍莪宏偉的氣勢。
正殿神龕上方懸掛匾額,以清光緒8年(西元1882年)福建補用同知何思綺所獻「神靈昭著」年代最早。
後殿雕樑畫棟,原為舊式殿堂,現今所見是民國68年(西元1979年)改建後的地下一層、地上三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樓閣式建築。
信仰
清朝時期,大量泉州府移民跨海沿著淡水河靠岸定居艋舺,與當地平埔族通婚後人口大增,以及清嘉慶14年(西元1809年)艋舺縣丞和艋舺營的設立, 使得艋舺在清道光初年迅速發展成為「一府二鹿三艋舺」的全臺灣第三大城市。
在清咸豐3年(西元1853年)發生械鬥,落敗的泉州同安人不得不帶著守護神霞海城隍、整族舉家遷徙至大稻埕經商,艋舺的住民自此以泉州三邑為主。
泉州三邑惠安人的道教信仰主神和城市守護神是青山靈安尊王,簡稱靈安尊王,又稱青山王。
明朝何喬遠《閩書·惠安縣觀應篇》認為青山王是三國孫吳將領張滾,又一說明世宗嘉靖時編纂的《惠安縣志》主張是五代十國中閩國的將領張悃,人稱「張將軍」;因奉命鎮守惠安一帶,軍紀嚴明、愛民如子,逝世之後屢屢顯靈,且在青山附近建廟祭祀,故尊稱其為「青山王」,被視為當地的山神與境主神。
青山山神的神格之外,靈安尊王同時也具有司法神的神格,相當於艋舺三邑人的城隍。
艋舺青山宮[1] 除了祭祀靈安尊王,以及顯慶妃和慶安妃兩位王妃,如同城隍信仰一般,配祀衙門巡捕審堂體系的陰陽司、監察司、速報司、長壽司、獎善司、罰惡司、福德司、增祿司等各司官、文武判官、黑白無常、枷鎖將軍、馬使爺和虎爺等,以枷鎖將軍為原型所成立的艋舺青山宮八將團,是臺灣八將團的起源之一。
青山王祭典
青山王祭典深受靈安尊王消弭瘟疫和鼠疫等說法影響。遷居艋舺的泉州惠安移民,一方面為感念神祇除疫鎮煞的靈驗性,庇佑信眾度過種種天災和不同族群衝突造成的外在困境,透過艋舺青山宮廟會活動的舉辦來酬謝神明。另一方面藉著年復一年的年度例行祭典,加強其神格和傳說,演變成為三邑移民凝聚地方社會力量的宗教信仰中心。
日治時期日本政府後來對於宗教採取寬容態度,遲至日本明治40年(西元1907年)才有青山王廟會活動的報導使舊俗得以延續流傳。
青山王祭典為期四天,每年農曆10月20日、21日接連兩天會分別在南、北萬華區進行暗訪以達到探查陰間陽界、緝捕兇神惡鬼和驅逐邪穢之目的。
由前殿明間龍柱高掛「風雨免朝」的虎頭牌,廟內子弟軒社的神將,於午後率先出廟、進行過火等儀式;欲參加暗訪的各個寺廟和陣頭,先行抵達艋舺青山宮參禮和整隊;待引路童子、八將和廟方人員完成「恭請王爺升堂」喊班儀式,傍晚便引導靈安尊王神轎出廟和過火,隨即展開暗訪。
早期靈安尊王代天巡狩旨在查察善惡和巡視在艋舺的惠安子民,一般不行拜廟儀式;當靈安尊王神轎途經艋舺清水巖、艋舺龍山寺、艋舺新興宮(現今為西門町天后宮 )和艋舺集義宮等廟口時,依循慣例快速通過。回駕時,神轎會以面向外倒退方式入廟,並在廟內進行「恭請王爺退堂」喊班點校後才結束暗訪的行程。
農曆10月22日的遶境是祭典重頭戲,參與贊境活動的單位大幅增加。踩街遶行萬華區且這一天沿途家家戶戶擺設香案和供品祭拜,辦桌宴請親友,規模盛大轟動,故有「十月二二」、「迎青山王」和「艋舺大拜拜」等說法,為臺北市三大廟會之一。
祭典要到農曆10月23日為靈安尊王舉行祝壽典禮,擲筊選出來年值東爐主頭家,出巡的靈安尊王軟身神像昇座回正殿神房,並送廟內諸神佛回宮後,才算告一段落。
中華民國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於民國99年(西元2010年)將祭典中百餘年歷史的暗訪暨遶境活動公告為無形文化資產民俗類信仰予以保存。
參考文獻
- ↑ 艋舺青山宮暗訪暨遶境,台灣宗教文化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