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士提反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聖士提反書院是香港一所基督教直資男女中學,位於香港島南區赤柱東頭灣道22號。學校於1903年創校,當時只有6名宿生和1名走讀生就讀,曾享有東方伊頓公學的美譽。2019至2020年度,學校有950名學生就讀。現任校長為楊清女士,全港排名第24名。
歷史介紹
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的中國因為科技與及思想上的落後而飽受西方列強欺壓,一群香港知識份子深明救國須由教育入手,遂計畫建立一所書院。1901年,包括何啟等八位香港商人及知識份子致函殖民地總督建議成立一所英文書院為本地華人子弟提供教育,這促成了1903年聖士提反書院的創立。建校之時,校舍位於西營盤般咸道今香港大學所在地,並於1924年至1929年短暫遷往薄扶林。1923年,書院獲得政府批出赤柱一塊地皮以建立新校舍(今書院所在地),1928年4月27日舉行動土儀式,邀得當時的殖民地總督金文泰爵士出席。1930年,學校主樓建成,由署理港督修頓爵士揭幕。
戰地醫院及日軍屠殺
1941年12月8日日軍侵略香港,學校大樓被港府改作緊急軍事醫院。12月24日,由華里士准將率領的駐港英軍東旅於12月23日退入赤柱,並於赤柱村至赤柱炮台間建立三道防線,書院位於第二及第三道防線之間。書院一帶在12月24日深夜曾爆發激戰。12月25日清晨,攻佔聖士提反書院的日軍,對書院內的傷兵及醫務人員進行大屠殺。當時書院內有逾百名傷者、多名海外留學生、護士及教職員。日軍闖書院大樓後,大肆殺害傷兵、護士及教職員,包括時任中文部主任譚長萱,他當時為保護學生選擇留守書院,最終亦壯烈犧牲[1],聖士提反書院大屠殺成為香港保衛戰期間最血腥的一宗屠殺事件。
在香港保衛戰期間,學校兩位外籍員工靳約翰及翟阿瑟都參加了香港義勇防衛軍對抗日軍,翟阿瑟約於1941年12月19日的港島戰事中被殺,遺體大概被埋於畢架山某處。靳約翰先生則被俘為囚,於1944年1月4日死於深水埗集中營,二人現於赤柱軍人墳場立有衣冠塚。
赤柱拘留營
在隨後的三年零八個月日佔時期,日軍徵用書院校舍作拘留營,收容近三千名歐洲裔俘虜,他們主要來自英國本土,也有部分是來自加拿大、荷蘭、法國、美國等地,除了一部分是戰俘,還包括英國駐港高官、歐美外交人員、英資公司及銀行的外籍職員、外籍醫生及教師等等,被拘留的很多是婦女及兒童。小學部曾短暫用作拘禁俘虜,但不久轉為守衛的營房。當時日本容許戰俘作有限度地的營房自管,戰俘在校內的大禮堂舉行不同形式的娛樂,如電影,話劇、音樂會及宗教活動,亦成為營中學生初、高中教育場地。
根據葉靈鳳著作香島滄桑錄記載,英屬香港旗幟香港旗是一個英國人在香港被日本人佔領時期,在赤柱戰犯集中營內所繪,經過倫敦英國紋章院修改後於1959年1月21日頒布成為香港盾徽成為戰後香港的象徵。
日本戰敗後,由於校舍損毀嚴重,書院未有馬上恢復運作,在維修的同時政府租用了校舍作為臨時警察訓練學校。書院於1947年重新運作至今。聖士提反書院於1968年起由男校轉為男女校,並由1970年起轉為津貼中學。2008年起由津貼學校轉為直資學校。
組織架構
校董會
- 錢果豐博士(主席) - 港鐵前非執行主席、恆生銀行非執行董事長
- 董建成先生(副主席) - 東方海外(國際)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國泰航空獨立非執行董事、全國政協副主席兼前行政長官董建華之弟
- 練松柏律師(榮譽主席)
- 梁貫成教授(校監) - 聖士提反書院校監、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全球數學教育界最高榮譽的2013年費萊登特爾獎得主,亦是首位亞洲學者獲頒此項國際殊榮
- 王怡瑞先生(義務司庫)
- 蔡潘少芬女士
- 鄭慕智博士 - 香港電視網絡非執行董事、香港立法局前議員、香港董事學會榮譽會長及榮譽主席
- 陶榮博士
- 區愷慈律師
- 管浩鳴法政牧師 - 香港聖公會教省秘書長
- 袁彌望女士 - 聖士提反書院舊生會主席
- 陳鐘亮先生 - 聖士提反書院副校長
- 楊清女士 - 聖士提反書院校長
- 衞燕華博士 - 聖士提反書院附屬小學校長
影片
參考文獻
- ↑ 【情懷在】我的校園是古蹟 聖士提反書院學生薪火相傳導賞說歷史. 明周文化. 2018-01-30 [2019-07-07] (美國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