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閉經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封閉經濟 |
---|
|
封閉經濟是一種自給自足的體制,這個術語常用於描述一國的政治體制或經濟系統,實行封閉經濟的實體可以在沒有外部援助或國際貿易的情況下生存和維持。但封閉經濟不一定指一個經濟實體。例如,軍事上的「封閉經濟「指一個國家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可以自衛。
詞源
"封閉經濟"(Autarky)一詞來源於希臘文αὐτάρκεια一詞,原意為"自給自足",(有時會被誤認為"獨裁"一詞αὐτoκρατία/αὐταρχία)。
現代實例
重商主義在17世紀至18世紀被一些帝國採用,它禁止或限制與帝國外的貿易。在20世紀30年代,封閉經濟成為了納粹德國的施政目標。當局最大化其經濟集團內部的貿易,而最小化與外部的貿易,特別是當時的世界強國,如英國、蘇聯、法國等。
當今,完全的封閉經濟體系已經很罕見——甚至當代朝鮮也不例外,它雖然聲稱實行主體意識,但是仍與中國、俄羅斯、敘利亞、伊朗、越南以及一些歐非國家有着廣泛的貿易,並引進了道路、電力等現代化產品。
歷史實例
- 塔利班統治下的阿富汗,從1996年至2001年。
- 阿爾巴尼亞在1976年險些轉型為封閉經濟體制,時任共產黨領導人恩維爾·霍查創立了一個所謂的"自力更生"的政策.[1] 直到1991年前,貿易仍受到嚴格限制。1991年後實現了貿易自由化。[2]
- 奧匈帝國(1867—1918)擁有超過5000萬人口.它獨立於世界市場,從而稱其為"封閉經濟".
- 緬甸特色的封閉經濟被稱為緬甸式社會主義,在獨裁者奈溫統治下於1962年至1988年實施。2011年後實現了貿易自由化。
- 紅色高棉統治下的柬埔寨,從1975至1979年。
- 福布斯·伯納姆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專政下的圭亞那,從1970至1985年。
- 印度曾有一個近乎封閉經濟的政策,從1950年起實行並在1980年達到高潮,最終在1991年破產。[3]
- 意大利的墨索里尼聲稱自己實行封閉經濟[4],特別是在1935年入侵阿比西尼亞以及隨後的貿易禁運後.但事實上,它仍與德國其他地區保持貿易關係。
- 日本在江戶時代時曾實行部分的封閉經濟,僅與中國、李氏朝鮮和荷蘭保持着適度的貿易。
- 北韓的官方意識形態,主體思想基於強烈的封閉經濟思想,甚至連糧食也要自給自足,也由於北韓奉行鎖國政策,至今北韓的經濟自由度仍為全球最封閉。
- 美國在美國革命後由於自身實力與英國的強烈差距使其差點成為實行封閉經濟的國家。時任總統托馬斯·傑弗遜宣布了1807禁運法案,以阻止國際航運。禁運從1807年12月一直持續到1809年3月。[5]
政治與經濟上的困境
一個"封閉經濟"體系在各方面都可能會出現規模不經濟現象。顯而易見,一些國家受氣候條件、地理位置土地面積或人口數量的限制而不能直接獲得某些原材料,如石油、煤炭、天然氣、羊毛。因此,在資源稀缺的情況下,生產成本變得相對昂貴,而消費者與企業就需要付出更多,因而造成"規模不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