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亞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圭亞那
圭亞那 | |
---|---|
圭亞那合作共和國(英語:Cooperative Republic of Guyana),簡稱圭亞那(Guyana,印第安語意為「多水之鄉」),位於南美洲北部,國土總面積21.5萬平方公里。總 73.8萬(2017年)[1] ,國民主要是印度裔和非洲裔, 多信奉基督新教和印度教,是南美洲唯一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西北與委內瑞拉交界,南與巴西毗鄰,東與蘇里南接壤,東北瀕大西洋。 [2]
從公元9世紀起,印第安人在此定居。15世紀西班牙人入侵,17—18世紀為荷蘭占領,1814年淪為英國殖民地,稱英屬圭亞那。1966年5月26日宣告獨立。1970年2月23日成立圭亞那合作共和國。
圭亞那與蘇里南、委內瑞拉等國有領土爭端。尤其委內瑞拉一再宣稱擁有埃塞奎博河以西的西屬圭亞那(約占圭亞那總面積的三分之二)的領土主權 [3] 。 圭亞那是英聯邦、南美洲國家聯盟成員國,同時也是加勒比共同體創始成員國之一。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 圭亞那合作共和國 | 英文名稱 | Cooperative Republic of Guyana |
簡 稱 | 圭亞那 | 所屬洲 | 南美洲 |
首 都 | 喬治敦 | 主要城市 | 新阿姆斯特丹 |
國慶日 | 1970年2月23日 | 國 歌 | 《最親愛的圭亞那的山河》 |
國家代碼 | GUY | 官方語言 | 英語 |
時 區 | UTC-4 | 政治體制 | 總統制共和制 |
國家領袖 | 總統:戴維·格蘭傑,總理:摩西·納加穆圖 | 貨 幣 | 圭亞那元 |
人口數量 | 73.8萬(2017年) | 人口密度 | 3.9人/平方公里(2016年) |
主要民族 | 印度裔、非洲裔、混血種人、印第安人 | 主要宗教 | 基督新教、印度教、天主教、伊斯蘭教 |
國土面積 | 21.5萬平方公里 | 水域率 | 8.4% |
GDP總計 | 36.10億美元(2018年,國際匯率) [4] | 人均GDP | 4635美元(2018年,國際匯率) |
國際電話區號 | +592 | 國際域名縮寫 | .gy |
道路通行 | 靠左駕駛 | 獨立日 | 5月26日(1966年) |
國家格言 |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命運 | 最大城市 | 喬治敦 |
人類發展指數 | 0.729 | 國 花 | 王蓮 |
主要學府 | 圭亞那大學、西印度大學 |
歷史沿革
公元9世紀起印第安人在此定居。
15世紀末起,西、荷、法、英等國在此反覆爭奪。
1831年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並取名英屬圭亞那。 1834年英國被迫宣布廢除奴隸制。
1953年取得內部自治地位。 1961年英同意圭成立自治政府。
1966年5月26日成為英聯邦內的獨立國家,改稱「圭亞那」。 1970年2月23日成立圭亞那合作共和國,成為英聯邦加勒比地區的第一個共和國。
自然環境
區域位置
圭亞那位於南美洲北部,東北瀕大西洋,東鄰蘇里南,西北接委內瑞拉,南交巴西。面積21.5萬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為19.685萬平方公里,水域面積為1.812萬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境內有圭亞那高原,是南美洲第二大高原。海拔在300~1500米之間,西和南部較高,向東、北方向緩傾。基底岩系主要由太古代花崗岩、片麻岩和片岩組成,在濕熱氣候條件下,經過長期侵蝕,一般成為高300~400米的丘陵狀高原;岩性堅硬的地區往往構成坡陡而頂部渾園的蝕余山,高約1000~1500米,如東南部的圖木庫馬克山。中西部一帶,覆有呈水平層次的中生代和第三紀沉積,形成桌狀高地。[5]
氣候特徵
圭亞那屬熱帶雨林氣候,位於赤道低壓區,天氣和氣候基本受該低壓槽及其降雨帶「熱帶間輻合區」的影響,季節由降雨形式的變化決定。沿海地區全年有兩個雨季(5-7月,11月至次年1月)和兩個旱季(2-4月,8-10月),內陸地區只有一個雨季(4月底至9月底),其餘時間為旱季。雨林區年均降水量超過3000毫米,草原區約1600毫米,海濱區約2300毫米。平均日照時間雨季為5小時,乾旱季則不少於7小時。全國平均氣溫在24-32°C之間,海濱區最低氣溫20°C,最高氣溫34°C。內地最低和最高氣溫在18°C和40°C之間;海岸區的相對濕度為80%,草原區為70%,雨林區有時達100%;沿海地區受東北信風影響,風速多為每秒10米,內陸區多和風和多霧。
水系分布
圭亞那境內河流廣布,主要有埃塞奎博河、德默拉拉河和伯比斯河。多瀑布,最著名的是凱爾圖爾瀑布,號稱是世界一次落差最大的瀑布。
時區
圭亞那屬UTC-4時區,比格林尼治標準時間晚4個小時,比北京時間晚12個小時。
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豐富。礦藏有鋁礬土、金、鑽石、錳、鉬、銅、鉭、鎢、鎳、鈾等,其中鋁礬土蘊藏量豐富,約3.6億噸。森林面積16.4萬平方公里,占全國土地面積的83%。水力資源豐富。2015年起,圭近海斯塔布魯克區塊先後發現大量石油資源,可采儲量約40億桶。
行政區劃
下轄區域
圭亞那劃分為10個區。每個區由地區民主委員會管理,並設主席一職。
重要城市
喬治敦(Georgetown),是圭亞那唯一城市和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位於德默拉拉河人海口,北瀕大西洋,面積約30平方公里,人口約25萬,交通便利,各類設施齊全。喬治敦最初由荷蘭殖民者規劃建設,市內以木質建築為主,許多建築保留十八九世紀的風格。主要名勝有:市政廳、聖喬治大教堂、大草棚等。附近有獨具特色的南美熱帶雨林風光和著名的印第安人村落。 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位於伯比斯河東岸和入海口處,面積2.78平方公里,是重要的鋁土出口港。 林登(Linden),臨德默拉拉河,距喬治敦107公里,面積142平方公里。科里渥頓(Corriverton),位於科倫太因河西岸和人海口處,面積126平方公里,有一小港口。 羅斯浩(RosehaN),位於科倫太因公路邊,距新阿姆斯特丹29公里,面積13平方公里。 安那.雷吉那(Anna Regina),位於埃塞奎博河入海口以西19公里。 巴蒂卡(Bartica),位於馬扎魯尼河與庫尤尼河匯合處,是內地黃金和鑽石開採重鎮。
國家象徵
國旗
圭亞那國旗啟用於1966年5月26日,國旗呈長方形,長寬之比為5:3。帶白邊的黃色三角形箭頭在旗面上劃分出兩個相等對應的綠色三角形,三角形箭頭中套有一個帶黑邊的紅色等邊三角形。綠色代表該國的農業和林業等自然資源,白色象徵河流和水源,黃色象徵礦藏和財富,黑色象徵人民勇往直前和堅韌不拔的精神,紅色象徵人民建設祖國的熱情和力量,三角形箭頭象徵國家前進的步伐。
國徽
圭亞那國徽啟用於1966年,中間的盾面上有三組圖案:上部為國花睡蓮;中間為三道藍色波紋,象徵該國的埃塞奎博河、伯比斯河、德梅拉拉河三條主要河流及眾多的瀑布、激流;下部為一隻雉,代表該國豐富的動物資源。盾徽上端為一頂君主式的王冠,王冠之上是一頂鑲着兩顆鑽石的印第安酋長的王冠。盾徽兩側各有一隻美洲豹:左邊的豹握着一把鎬,象徵開發礦藏;右邊的豹握着一根甘蔗,代表傳統農作物。下端的綬帶上用英文寫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命運」。
國歌
《最親愛的圭亞那的山河》(Dear Land of Guyana, of Rivers and Plains)
國花
格言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命運(英語,One people, one nation, one destiny)
人口民族
人口
圭亞那人口總數為 73.8萬(2017年)。其中印度裔占39.8%、非洲裔占29.3%、混血種人占19.9%、印第安人占10.5%。英語為官方語言和通用語,也使用克里奧爾語、烏爾都語、印第安語和印地語。居民34.8%信奉基督教新教,24.8%信奉印度教,7.1%信奉天主教,6.8%信奉伊斯蘭教。
民族
圭亞那自稱是「6民族國家」,這6個民族是:印度人、非洲人、印第安人、華人、歐洲人和混血種人。
文化
語言
圭亞那官方語言和通用語是英語。廣泛使用克里奧爾語(以英語為基礎,借用荷蘭語、印地語、非洲和印第安語)。印度教和穆斯林信徒在宗教儀式中則分別使用印地語、烏爾都語和阿拉伯語。大多數印第安人會講9種部落語言中的一種或數種。
宗教
圭亞那是一個多宗教國家。國內主要宗教有基督教、印度教、伊斯蘭教,還有一些土著人信仰的原始宗教等。印度教為圭亞那第一大宗教,信徒占全國總人口的28.4%,其次分別為基督教16.9%、羅馬天主教8.1%、伊斯蘭教7.2%。
節日
圭亞那每年有16個公共節日,包括新年(1月1日),共和國日 (2月23日),先知生辰(2月24日),灑紅節(3月27日),耶穌受難日(3月29日),復活節(3月30日),勞動節(5月1日),到圭日(5月5日),獨立日(5月26日),穆罕默德日(5月),加勒比共同體日(7月1日),解放日(8月5日),宰牲節(10月15日),燈節(11月3日),聖誕節(12月25日),節禮日(12月26日)。
習俗
圭亞那民族眾多,民俗也豐富多彩。除社交場合外,由於天氣炎熱,衣着都比較簡單,男子穿短衣、短褲,女子穿T恤衫、連衣裙等。在正式場合,衣着比較講究,女人多穿裙子,男人多穿西裝。在宗教儀式等特殊場合,多穿民族傳統服裝。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要與客人一一握手;親朋好友之間相見,則習慣施擁抱禮。在圭亞那,與對方見面最好事先約好,貿然到訪屬不禮貌行為。去圭亞那人家裡拜訪,最好準備些禮物。 在飲食方面,圭亞那人的主食以大米為主,兼食玉米、麵粉、木薯、番薯等雜糧。副食有熱帶蔬菜、瓜果及海產品、畜牧肉等。咖啡、椰汁及當地用甘蔗製作的朗姆酒深受人們喜愛。居住方面,圭亞那人住宅的顯著特點是木質結構建築比較多,以茅草、木材和泥土為主要建築材料。房屋多建在幾根木樁上,成為與地面有一定距離的高腳屋,房子外牆和屋頂多塗以內漆。婚姻方面,圭亞那家庭實行一夫一妻制。人們一般早婚,婚姻形式分為法律婚姻和習慣法婚姻。不同民族在婚姻和家庭方面有所差異。
軍事
圭國防軍有現役軍人1600人,其中陸軍1400人,海空軍各100人。實行志願兵役制,服役期3年。現任國防軍參謀長帕特里克·韋斯特(Patrick West)准將,2017年1月就任。另外有預備役部隊1500人。 [7] [6]
交通
交通運輸, 公路及水運都集中在沿海地區。 鐵路:有長約187公里的黃金運輸專用鐵路。 公路:全長7970公里,其中瀝青路面約1300公里。 水運:有5900公里內河航道。首都喬治敦和新阿姆斯特丹為主要港口。 空運:主要為契迪·賈根國際機場,內地有數個小型簡易機場。
外交
奉行獨立、不結盟的外交政策,與各國發展友好合作關係。目標是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獨立,促進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塑造良好國際形象。 重視與加勒比國家和南美鄰國的關係,努力使圭成為連接加勒比和南美國家的橋樑。把發展對美、歐關係作為外交政策的重點。主張與世界各國發展友好關係,積極參與不結盟運動、英聯邦和聯合國活動,倡導建立 「全球人類新秩序」,提高圭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的影響和地位。是加勒比共同體、加勒比開發銀行、南美國家聯盟和美洲開發銀行成員。
同美國的關係
圭美1966年8月建交。美在基礎設施建設、減貧、防治艾滋病、教育、打擊犯罪等方面向圭提供經濟和技術援助,並給予債務減免,在促進圭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圭美簽有加勒比盆地安全計劃一攬子協議、《開放航空服務協定》、《毒品防控與執法議定書》等合作文件。 同委內瑞拉的關係 圭委1966年11月建交。圭委兩國對埃塞奎博地區的歸屬問題有爭執,爭議地區占圭亞那領土面積三分之二。2011年,圭委就兩國領土爭端調停交換意見並簽署共同聲明,一致同意繼續通過聯合國秘書長代表斡旋雙邊領土糾紛。2015年5月,圭宣布在斯塔布魯克區塊發現油氣資源後,兩國爭端有所加劇。2018年2月,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鑑於一直以來聯合國調解未果,根據圭委簽署的《日內瓦協議》授予聯合國秘書長的職權,選擇將圭委領土爭端提交國際法院仲裁,聯合國將作為補充機制。2018年4月,圭向國際法院提交仲裁申請書。委對此強烈反對,堅持以雙邊談判解決有關爭端。
同蘇里南的關係
圭蘇於1975年11月建交。圭蘇之間存在領土糾紛,主要在科蘭太因河上游地區的新河三角洲,涉及面積 1.7萬平方公里。圭蘇多次舉行邊界委員會會議,商討在有爭議的海域共同開發資源和新河三角洲非軍事化問題。2004年,圭政府將兩國海洋邊界劃分的爭端提交國際海洋法法庭進行仲裁。2007年9月,國際海洋法法庭作出裁決,基本採用中間線原則劃定兩國海洋邊界,爭議水域略大於三分之二部分劃歸圭方。
同加勒比國家的關係
重視同加勒比國家的團結與合作,積極推動加勒比地區一體化進程。2006年1月正式加入加勒比單一市場。為加勒比共同體創始國之一,也是其秘書處所在地。 奉行獨立、不結盟的外交政策,與各國發展友好合作關係。目標是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獨立,促進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塑造良好國際形象。 重視與加勒比國家和南美鄰國的關係,努力使圭成為連接加勒比和南美國家的橋樑。把發展對美、歐關係作為外交政策的重點。主張與世界各國發展友好關係,積極參與不結盟運動、英聯邦和聯合國活動,倡導建立 「全球人類新秩序」,提高圭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的影響和地位。是加勒比共同體、加勒比開發銀行、南美國家聯盟和美洲開發銀行成員。
相關視頻
1、探索圭亞那:(三)
2、法國想讓法屬圭亞那獨立?實際上法國不願意放過任何一塊殖民地
參考來源
- ↑ 圭亞那國家概況 ,外交部網,2019年8月
- ↑ 圭亞那 ,外交部網,2019年8月
- ↑ 石油開採引爆委內瑞拉和圭亞那的領土爭端,人民網,2015年07月07日
- ↑ 圭亞那 GDP、人口,世界銀行網,2017-07-21
- ↑ 圭亞那高原和巴塔哥尼亞高原的地形特點 ,地理教師網,2010-1-29
- ↑ 圭亞那軍事力量詳表 ,戰略網,2014-12-02